安咕媽咪說

這是一個專屬於寶寶與爸比媽咪的小天地,期待父母親能一起參與。透過嬰兒按摩,您的寶寶除了能得到身心的舒適之外,也發展出一套獨一無二的親子互動方式,藉由父母親溫暖的雙手,傳遞愛的魔法,讓照顧者及孩子都能學習愛與尊重。


安咕媽咪工作坊提供安全舒適的環境,透過專業的按摩手法,配合神奇的芳香療法,藉由照顧者充滿愛與溫暖的撫觸,用手來傳遞愛的魔法。針對各階段發展中的嬰幼兒給予一套融合美式與英式的按摩技巧,配合按摩精油的功效,透過一系列的課程, 讓我們和寶寶們一起進入香氣按摩的世界。


這裡同時也是一個教養分享的平台,經由大家的交流可以分享養育寶寶方面的知識。安咕媽咪是護理人員,另外,安咕媽咪是護理人員,在課程中特別加入嬰幼兒緊急狀況處理流程,讓父母們在養育寶寶時多一份安心,也會不定期提供媽媽與寶寶新知,若有任何醫療上的疑問,安咕媽咪也一定盡力替您解答。場地全面使用有機茶樹精油清潔與無毒不含環境賀爾蒙瑜珈地墊,讓寶寶與您在無毒環境下輕鬆自在的學習。

課程內容:

•認識嬰幼兒按摩
•瞭解嬰幼兒按摩對寶寶及父母的好處
認識親子芳療及按摩精油
•簡易版及完整版嬰幼兒按摩
•認識新生兒反射及自我檢測
•親子按摩遊戲
•嬰幼兒瑜珈
•嬰幼兒發展相關理論
•媽媽與寶寶醫學新知
•教養經驗的分享
嬰幼兒緊急狀況處理流程

師資:
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系畢業
三軍總醫院護理人員
國家註冊護士
國家註冊護理師
英國Helen McGuinness學院嬰幼兒按摩合格講師
台灣芳療協會嬰幼兒按摩合格講師
台灣芳療協會護理芳療師

對象:
•家中有0-2歲的嬰幼兒及父母親
(至少一名家長參與,非常鼓勵父親參加)
•家中即將有新生命誕生的準爸爸準媽媽們

地點:

1.近捷運內湖站,湖光市場,或方濟中學
2.民生社區(可到府,一對一教學)
電話:0988-340221,02-27937980
E-mail:ailsa0221@yahoo.com.tw

嬰幼兒按摩課程
時間:
•每梯次5堂課,每堂課90分鐘
•白天班:週一至週五 早上班AM10:30-12:00 下午班PM3:00-4:30

•晚上班:週三至週五 晚上班PM7:00-8:30

•假日班:週六 早上班AM10:30-12:00

•本教室採小班教學,三人即開班,最多五人為一班。
•時間彈性,可依學員狀況統一調整時段。

課程相關:
•嬰幼兒按摩課程。
(附課程講義,按摩精油,全勤寶寶有畢業證書,

加贈一堂嬰幼兒急救教學
•成功推薦一組家庭贈推薦禮。
•懷孕媽媽報名加贈一堂複習課程,可於寶寶出生後參與。
•歡迎團體報名,另有優惠。

報名方式:
電話:0988-340221,02-27937980
E-mail:ailsa0221@yahoo.com.tw
部落格:http://ailsa0221.pixnet.net/blog
另有嬰幼兒按摩體驗版課程
歡迎來電洽詢課程相關訊息

目前分類:孕哺媽咪要知道 (5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夏日輕食午餐約會

低卡無負擔‧找回妳的好身材
生產之後,媽媽就會開始擔心自己的身材無法恢復。此時,我們建議妳以最自然、健康的方式~哺餵母乳來加速塑身,哺乳期間可消耗母親體脂肪,理論上6個月內可減輕4~5公斤體重。因此,一般不建議哺乳母親在哺乳期間內快速減肥。

企劃‧執行/林佩蓉 攝影/詹建華  食譜設計‧營養說明‧烹飪示範/實踐大學食品營養與保健生技學系兼任助理教授黃乃芸 資料‧食材提供/美國家禽蛋品出口協會

本月食譜營養成分統計  6道菜總計
熱   量 410.62Kcal
蛋白質 24.85g 
脂   質 13.11g
醣   類 50.03g

當每日熱量攝取低於1,500Kcal持續一星期以上,可能就會影響泌乳量。妳可以選擇改變烹調方式,來一頓低卡且不失營養均衡的午餐,來減輕身體的負擔,也可以避免在寶寶離乳後,妳的身上還留著揮之不去的「油」喔!

 

 

和風雞肉冷麵
材料:美國棒棒腿20g、蕎麥麵15g、聖女小番茄1顆、小黃瓜2片、海苔絲少許、冰水1碗。
調味品:和風醬油1大匙。
做法:
1.將棒棒腿洗淨去皮去骨切成丁,以和風醬油稍醃,入微波爐約5分鐘,即可取出,將湯汁倒入於碗中。
2.燒一鍋熱水,滾水後,將蕎麥麵放入,以中火煮10~15分鐘,起鍋後,入冰水冰鎮,使麵條Q度提昇,將麵條加入含湯汁的碗中,再放上雞丁及聖女小番茄。
3.最後舖上小黃瓜、海苔絲,即完成。

熱量/84.9Kcal、 蛋白質/5.36g、脂質/1.56g、 醣類/11.85g

營養解說:
雞肉富含高量的蛋白質,脂肪含量低,尤其飽合脂肪含量少,膽固醇含量較豬肉、牛肉來得少,是控制體重最佳的食物來源。雞肉也具有豐富的鐵質含量,對於生理期、妊娠期和受傷需調養的人而言,也是供應鐵質最佳的來源之一。 

夏柚美雞沙拉
材料:美國棒棒腿40g、葡萄柚80g、廣東A菜1片。
調味品:蘋果醋1小匙。
做法:
1.將葡萄柚果肉對半分,一半拔成絲,另一半壓成汁。
2.將棒棒腿洗淨去骨切塊狀,加入葡萄柚汁稍醃後,以烤箱烤熟,使外皮成金黃色。
3.將廣東A菜舖於盤做襯底,再鋪上雞肉片、葡萄柚絲,最後淋上蘋果醋,即完成。

熱量/84.2Kcal、 蛋白質/8.04g、脂質/2.98g、 醣類/6.62g

營養解說:
通過食品安全管制系統(HACCP)審查的美國雞肉,符合「高蛋白、低熱量、高安全」指標,含有豐富蛋白質(18.4g/100g),提供組成人體的成分以外,也扮演著能量供應的功能。夏天搭配上富含維生素的葡萄柚,有生津止渴、消暑的功效,亦會增加身體抵抗力、促進體內新陳代謝、助消化、美顏活膚的功用;不過,由於葡萄柚性生冷,還在坐月子的產婦應避免食用。 

金黃四草捲
材料:胡蘿蔔20g、蘿蔔20g、蛋汁30g、蘆筍半支。

調味品:鹽少許、橄欖油少許。
做法:
1.取一只平底鍋,熱鍋後,以紙巾沾取少許橄欖油,塗於平底鍋上,倒入蛋汁,均勻舖於鍋中,煎成蛋皮;備用。
2.將蘿蔔、胡蘿蔔洗淨後切成長條狀,蘆筍洗淨,以滾水汆燙;備用。
3.將蘿蔔、胡蘿蔔、蘆筍鋪於蛋皮上,包捲起來,即完成。

熱量/86.32Kcal、 蛋白質/4.47g、脂質/6.15g、 醣類/3.53g

營養解說:
胡蘿蔔豐富的維生素A、B、C,葉酸、β-胡蘿蔔及鐵質,是產後婦女的優良食物,能促進乳汁分泌,避免產後貧血狀況,另外,胡蘿蔔富含礦物質能幫助腸胃、肝臟內不良的排泄物質。  

碗豆苗雞湯
材料:美國棒棒腿30g、碗豆苗(碗豆嬰)20g、蒟蒻20g、開水1碗。

調味品:鹽少許。
做法:
1.將棒棒腿洗淨去骨切小塊,碗豆苗洗淨,蒟蒻洗淨切小塊;備用。
2.將雞腿塊、碗豆苗、蒟蒻塊及開水置於碗中,入電鍋蒸煮10分鐘,即可起鍋。
3.最後,加入鹽調味,即可。

熱量/53.3Kcal、 蛋白質/6.43g、脂質/2.18g、 醣類/1.94g

營養解說:
雞肉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熱量低,脂肪含量低,不會造成營養攝取及體重上的負擔;而雞肉脂肪含多不飽和脂肪酸,尤以對體質虛弱,為病後或產後適宜的食材。搭配上清爽的碗豆苗,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膳食纖維,能促進腸胃蠕動、增加食欲、增強免疫力等效用,是一道產後少油膩、清淡的低熱量湯品。

 
 

紅蜜甜蘋
材料:蘋果50g、開水100c.c.。
調味品:蜂蜜適量。
做法:
1.將蘋果洗淨切薄片去芯;備用。
2.將蜂蜜已開水調開後,將蘋果加入蜂蜜水,以保鮮膜封住後,置入冰箱半小時即可。

熱量/46.85Kcal、 蛋白質/0.18g、脂質/0.12g、 醣類/12.23g

營養解說:
An apple a day , keeps the doctor away.“蘋果含有豐富的維他命A、B、C,以及磷、鈉、鈣、鎂、鐵等礦物質,其中的鉀、檸檬酸,可暢通腸胃,治療便秘,淨化體內的作用。提醒產婦們,蘋果雖是控制體重絕佳的食材,但仍須秉持均衡六大類的飲食原則。 

水果冰茶
材料:紅茶包1包、奇異果15g、蘋果15g、芒果20g、檸檬1片、冰塊適量。
做法:
1.將奇異果、蘋果洗淨切小丁,芒果挖小球。
2.將紅茶包以100c.c.熱開水沖開,加入冰塊放涼。
3.將奇異果丁、蘋果丁、芒果球、檸檬片,加入紅茶內,即完成。

熱量/55.05Kcal、 蛋白質/0.37g、脂質/0.12g、 醣類/13.86g

營養解說:
奇異果除了富含豐富的維生C、膳食纖維,可增加分解脂肪的速度,避免脂肪過度的堆積,亦能增進腸胃蠕動、增加食物的吸收力、減少腸胃脹氣的發生;其中鈣質高於葡萄柚、蘋果、香蕉,可穩定及放鬆神經系統,改善睡眠品質狀態。

 

~原文刊載於2009年7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哺乳婦女 飲食要均衡

 

一名四個多月大喝母乳的女嬰,日前因為嘴巴周圍、四肢、包尿布附近的皮膚起紅疹、糜爛就醫檢查,發現女嬰體內的鋅嚴重不足。醫師詢問女嬰母親後發現,原來女嬰母親很少吃海鮮等含鋅食物,女嬰無法從乳汁中攝取到足夠的鋅,致使產生皮膚病。新樓醫院小兒科醫師陳奕吟提醒哺乳婦女應注意飲食均衡,免得寶寶營養不良,長期影響智力。

陳奕吟醫師指出,大多數哺乳媽媽因為擔心海鮮、蛋奶等食物,比較容易造成過敏,怕吃了後會透過母乳傳給孩子,因此刻意完全不吃。其實除了母親本身會過敏的食物,以及家族有明顯過敏的狀況,餵母乳的媽媽對於食物都應均衡攝取,孩子才不會營養不均。

陳奕吟醫師表示,在哺乳嬰兒中,的確有少數個案報告,因為鋅缺乏而造成皮膚疹(腸病變性肢端皮膚炎);幾個個案媽媽血中的鋅濃度是正常,但奶水中的鋅濃度低,母親的飲食無法增加奶水中的鋅含量,研究者認為是這些特別的媽媽的乳腺組織對鋅的吸收低,而造成奶水中的鋅含量低,如果因而出現皮膚症狀,嬰兒補充口服鋅片就可改善。

反觀有一些遺傳性鋅的代謝疾病的寶寶,在吃母乳時沒有問題(因為鋅的吸收利用率好),反而在停止哺乳後,開始出現皮膚炎的變化。因為母乳中鋅的生物利用率有41%,一般嬰兒配方奶為31%,一般人只要正常均衡的飲食,以母乳餵哺寶寶仍然是第一選擇。

陳奕吟醫師說,另外須注意4至6個月的寶寶,依個別的發展情形,要開始添加副食品,不能單純只喝奶,因為添加副食品可以:提供熱量、鐵質及維生素,為幫助嬰兒適應各種不同的固體食物做準備;提供缺乏之微量元素如鋅、銅、鐵,最重要的是訓練嬰兒的咀嚼能力,以避免日後造成偏食或拒食。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個快樂媽咪!5大方法解決產後沮喪

迎接新生命到來,是每個媽咪最開心的時刻,不過生產後,由於荷爾蒙分泌的改變,加上照顧寶寶的育兒壓力,期待又害怕的複雜心情,常導致媽咪出現產後沮喪、產後憂鬱的傾向,專業醫生建議,只要透過適當方法調解,就有辦法減輕媽咪的負面情緒,「求助」是對抗沮喪的最好方法!

文/于靜芳  採訪諮詢/萬芳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邱一航

案例分享:
35歲的惠文,雖然已經結婚5年,卻直到去年才成功懷孕,在今年3月生下兔寶寶,惠文出院後回家坐月子,不過,滿心期待寶寶到來的好心情,並沒有持續太久,原本個性開朗的她,情緒突然低落,連平常最愛看的韓劇也不想看,食欲下降、注意力無法集中,雖然老公個性溫柔體貼,總會幫忙分擔惠文的辛勞,但惠文還是會擔心自己無法勝任媽媽的角色,甚至害怕有了女兒後,老公的注意力會轉移到寶寶身上,不再關愛自己了,回想兩人世界的甜蜜,惠文忍不住掉下眼淚,照顧寶寶時也總心不在焉,她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


搞懂「產後沮喪」

為什麼會產後沮喪?這是正常的嗎?
大約有30%~75%的產婦,在產後的3~5天時,可能會沒來由地開始出現情緒低落、心情不佳、食欲不振、失眠等症狀,甚至無緣無故掉眼淚,為什麼會這樣呢?萬芳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邱一航指出,這一切可能都是「荷爾蒙」在作祟,媽咪們因產後荷爾蒙劇烈改變,再加上承受的身體不適與種種壓力,或是初為人母的責任感與壓力,角色的轉換及適應,都可能讓媽咪過於煩惱,導致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一般而言,在產後2週內,沮喪症狀會慢慢消失,媽咪們不用太擔心!

產後發生情緒低落的類型有哪些?什麼情況下需要就醫?
通常產後出現情緒低落,大致分成三種類型:

產後沮喪
也就是俗稱的「Baby Blue」,發生機率約30%~75%,約產後3~5天會出現,媽咪們會隨著孩子的出生而經歷一段嬰兒憂鬱,情緒起伏大,可能前一秒還在歡笑,後一秒又莫名地心情低落、掉眼淚,這是因為雌激素和孕酮會在產後急速下降所導致,不過媽咪們別太擔心,只要家人多予以陪伴,並保持心情上的安定、好好調理身體,症狀通常在產後1~2週內就會消失。若狀況持續2週以上,則需留意是否有產後憂鬱症的傾向。

 
產後憂鬱症
顧名思義,較產後沮喪更深化一層,有情緒障礙病史或憂鬱症家族史為高危險群。通常在產後的12週內發生,除了產後沮喪會出現的症狀,還會出現睡不著、體重下降、動作遲緩,過度的罪惡感,或少數個案甚至會有自殺念頭等症狀,發生機率10%~15%,持續時間3個月到1年不等,如果情況一直無法改善,就需接受專業人員如精神科醫師、婦產科醫師的評估及治療。

產後精神病
發生機率較低,約0.1~0.2%,但較為嚴重,需接受治療。其發生時間約在產後2~8週內,約50~60%發生在第一次生產後。其主要症狀包括憂鬱、情緒起伏大、嚴重失眠、認知功能下降、多疑、妄想、幻覺、語無倫次。根據國外的研究顯示,其中4%的產婦會出現殺害嬰兒,5%會出現自殺,因此積極治療是必要的。針對有上述症狀的產婦,應隨時有家人陪伴,避免讓其獨處,以避免發生危險。此狀況通常皆須接受治療,部分個案需要住院觀察。

專業醫生告訴妳
邱一航醫師表示,產後沮喪、憂鬱症及精神病,這三種類型並沒有絕對的「漸進式關係」,但臨床上確實有部分的產婦原本僅有產後沮喪的症狀,但因為沒有正視它,導致開始出現產後憂鬱的症狀,通常產後憂鬱症主要表現為不安、感覺恐懼、失眠、吃不下等,像是對寶寶過度關心等原因,都有可能引發產後憂鬱,所以媽咪們請記得,千萬不要將責任與壓力,全都攬在自己身上,要「學習釋放壓力」,而這時候家人、朋友的陪伴及關懷也相對重要,能幫助媽咪快速調理身心。若憂鬱的症狀嚴重,或持續1個月以上,建議求助婦產科或精神科醫師,投以藥物治療。不過,哺乳媽咪們要特別注意,由於治療藥物多含鎮靜劑,可能透過乳汁的哺餵,帶給寶寶副作用,此時建議媽咪最好停餵母乳,或和醫師討論服藥的時間,以降低影響嬰兒的風險。

5Tips 向產後沮喪說BYE BYE

Tips1 找出心情沮喪的原因
大多數的產婦都會出現沮喪、憂鬱的情況,但導致原因各有不同,可能因為體重增加、外貌改變、婆媳問題等,媽咪們可以找出問題癥結,對症下藥,才能徹底改善症狀!

而大部分引起產後沮喪的原因,以「育兒的壓力」佔頗大比重,尤其對於新手媽媽而言,「媽媽」這個稱謂和責任,就像心頭上的大石頭,常常壓得她們喘不過氣,此時最重要的是要有能照顧好孩子的自信心,建議能透過育兒網站、雜誌手冊,或是找有經驗的媽媽們分享育兒資訊,慢慢地,隨著知識的累積,心中的不安感覺也會逐漸消失。

Tips2尋求親友的支持力量
家人、朋友不間斷的關懷,是一股很重要的力量,其實很多產後沮喪,都只是一時的情緒失調,適當、正面的調適,往往就能不藥而癒!

多與家人和朋友聊天
大部分的產婦透過聊天,都能適時緩解壓力並使心情好轉,與其掩蓋沮  喪的心情,不如多與朋友、家人分享心情,取得親友的理解、支持,並建議可參加有生育經驗的媽媽聚會,互相交流經驗,另外,家人也要適時幫忙分擔照顧寶寶的辛勞,產婦才不會因身體無法負荷,導致疲累、壓力的惡性循環,讓病情加重!

老公應積極給予幫助
妻子因為生產而苦,身為另一半的丈夫應該要更體諒對方,更積極給予幫助,像是幫忙做些家事,或是到市場買菜、下廚,學習為寶寶換尿布等,這些貼心的舉動,不僅可以分擔妻子的辛勞,也會讓她感覺內心安定些,減少負面情緒及想法,另外,偶爾幫妻子按摩,也是一種好方法,在疼痛的肩膀、腰部溫柔地輕按,或是妻子失眠的時候,用溫熱的水幫她按摩腳部,都能達到不錯的效果!


Tips3 和專業醫生進行交談
如果家人、朋友的幫助,仍無法改善情況,建議可尋求專業醫師協助!邱一航醫師表示,許多人都會忌諱去找精神科醫生,其實,精神科醫師會依個案的情況給予建議,並非所有個案都需要接受藥物治療,大家要拋開錯誤的觀念,因為專業醫生能告訴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許多可以調整情緒的方法,進而讓產婦的心情更安定,如果媽媽們覺得害羞,可以先從寫信、打電話和專業人員諮商開始,另外,看醫生時則最好有家人的陪伴,一同了解治療方法,能更快幫助產婦恢復心情!

如果家人、朋友的幫助,仍無法改善情況,建議可尋求專業協助!邱一航醫師表示,許多人都會忌諱去找精神科醫師尋求協助。其實,精神科醫師會依個案的情況給予建議,並非所有個案都需要接受藥物治療,。大家可以拋開傳統的觀念,因為專業醫生能告訴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許多可以調整情緒的方法,進而讓產婦的心情更安定,如果媽媽們覺得害羞,可以先從寫信、打電話和專業人員諮商開始,另外,看醫生時則最好有家人的陪伴,一同了解治療方法,能更快幫助產婦恢復心情!

Tips4建立舒適的生活環境
產後的身體不適、育兒的辛苦,是媽媽們的大考驗,若能在產前打造舒適乾淨的空間,心情自然變好,照顧起寶寶也更加得心應手,當然,產後調理身體,保持正常生活作息,媽媽有了健康的身體,才有力氣好好照顧寶寶,進而擁有正面的思考!

乾淨溫馨的空間
邱一航醫師表示,產前準備好一個乾淨、溫馨的房間,讓產婦能在舒適的環境休息、照顧寶寶,能讓媽媽們有安心感,可以避免媽媽心情起伏過大、易怒等情況,產後所需的生活起居用品、嬰幼兒用品,如尿布及奶瓶,建議要提早準備齊全,並井然有序地放置房間內,避免媽媽總在匆忙、緊張的情緒下照顧孩子!

飲食均衡
產後要坐好月子,把握調整體質的黃金時間,回復比孕前更健康的身體,注意飲食上的健康均衡外,媽媽們不妨多攝取含有豐富維生素C、礦物質如鎂、鋅的食物及深海魚等,藉由飲食的調整來達到抗壓及抗憂鬱的功效,另外,適度的甜食也有助於消除壓力。

吃對食物有助抗壓
維生素B
功用:預防疲勞、食欲不振、抑鬱。
怎麼吃:雞蛋、深綠色蔬菜、牛奶、肉類、穀類
維生素C
功用:加強免疫力,並具有消除緊張、安神等作用。
怎麼吃:新鮮蔬果、蕃茄、柑橘類、芭樂、奇異果、木瓜、龍眼

深海魚油
功用:含有EPA、DHA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緩和情緒。
怎麼吃:鮪魚、鮭魚

鉀離子
功用:穩定血壓、情緒。
怎麼吃:香蕉、瘦肉、堅果類、綠色蔬菜、番茄、酪梨

鎂離子
功用:放鬆神經、美化肌膚。
怎麼吃:空心菜、菠菜、髮菜、豌豆、紅豆

可可鹼
功用:提振低落情緒。
怎麼吃:巧克力、巧克力餅乾、蛋糕等甜食

注重睡眠品質
大部分的媽媽為了照顧小孩,半夜還得爬起來餵奶,常常造成睡眠時間不夠或睡眠中斷,因而身心疲累,其實媽咪的情緒也會影響到小孩。建議媽咪可將餵奶間隔拉長,或是前後調整餵奶時間,媽咪就不會那麼累,可能原本只睡了3個小時,調整後可以睡到5~6小時,就會明顯感受到差別,另外,就是希望「產婦可以多躺」比較好,把握時間休息,最好也是側躺著餵奶,不僅身體可以放鬆,也能避免子宮下垂,心情上也會有放鬆的效果。

Tips5 適時紓壓很重要
每個媽媽都希望給小孩最好的,擔心這個、擔心那個,讓自己一直處在焦慮的心情,所以建議媽咪,「吃好、睡好、勤休息」,身體才會好,並要適時紓解壓力,才能保持心情愉快,當個快樂的媽媽!

凡事量力而為
部分哺餵母乳的媽媽,有「奶水不足」的問題,乳汁明顯分泌不足,但擔心寶寶肚子餓,就強迫自己每小時都要餵奶,惡性循環下,媽媽容易覺得身心疲累,對此,邱一航醫師建議,媽媽照顧寶寶都要量力而為,如果母乳不足,可以搭著配方奶餵寶寶,同樣能獲得所需的營養,另外,媽媽若是體力不堪負荷,可將寶寶託付給信任的家人、婆婆或保母,別把自己累壞了!

努力轉換心情
每個人轉換心情的方法不同,像吃吃美食、逛街、化個漂亮的妝、欣賞音樂,或是到美髮院享受一下,做自己平時喜歡做的事情,都有助於轉換心情,媽媽們感到心情煩悶時,不妨試一下。

和緩按摩與運動
媽媽心情沮喪,又擔心到睡不著,就會有「失眠」問題,這樣一來就會產生惡性循環,因此必須先消除沮喪、憂鬱的症狀,平日可做些和緩的運動,可解除身體痠痛、不適症狀,並分散注意力,晚上睡覺前,可喝杯牛奶緩和情緒,或用薰衣草精油,輕緩按摩頭部、小腿等位置,有助於媽媽入睡。

邱一航醫師
現任/萬芳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雙和醫院精神科兼任主治醫師

經歷/新光醫院住院醫師
          萬芳醫院住院醫師及總醫師

學歷/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原文刊載於2011年08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產必知的麻醉知識

剖腹產或自然產無痛分娩所需施行的麻醉,屬於侵入性醫療處置,雖有副作用與併發症的風險,但只要術前術後即時給予適當的醫療處置,並沒有想像中的恐怖。

文/鍾碧芳  採訪諮詢/長庚醫院麻醉部婦幼麻醉科主任黃樹欽  攝影/陳炳煌  化妝髮型/郭研君  演出/林欣怡  協助拍攝/萬芳醫院

施打麻醉劑有沒有可能發生意外?這件事一直令孕媽咪擔心。尤其日前報載高雄地區曾有兩名孕婦因剖腹產時施打局部麻醉劑後,不幸造成一死一植物人的新聞,雖然至今仍無法證明是否為麻醉藥劑對人體產生的作用,抑或是醫療疏失,但都足以令人膽顫心驚。不過,長庚醫院麻醉部婦幼麻醉科主任黃樹欽指出,發生麻藥過敏反應的機率並不高,反而令人擔心的則是使用時,因為劑量、用法與施打方式的不當,或術前術後緊急處理不足而引起的副作用及併發症。

局部麻醉劑的效果
黃樹欽醫師表示,在產科中經常使用的麻醉方式,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採用半身麻醉,是利用注射局部麻醉劑的方式進入母親的脊椎或硬脊膜外。這與全身麻醉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局部麻醉劑是令產婦產生半身麻醉的效果。
脊椎是由內而外被一層軟膜、一層硬膜所包覆,最外面還有韌帶組織與骨頭的脊柱保護,他進一步解釋,在幫產婦進行脊椎麻醉時,是使用很細的脊椎針,直接穿入硬膜內,讓局部麻醉劑進入脊髓內產生作用,優點是藥物的作用很快,劑量的使用較少,但麻醉的效果卻容易達到。至於硬膜外麻醉則是針不進入硬膜,利用藥物的擴散作用,所以反應速度較慢,也因此需要的麻醉劑量較高,通常打進後,需要經過約十分鐘才會有所作用。
而全身麻醉則是將麻醉藥物,包括鎮靜安眠藥物、肌肉鬆弛劑等,由靜脈注入,等到產婦或手術病患睡著後再進行氣管內管?管,之後則以吸入性麻醉藥物為主,手術進行多久,吸入性麻醉藥物就施與多久;醒來後,就表示麻醉藥物已經代謝,但傷口的疼痛就會立即產生。但使用局部麻醉劑卻不會因為手術結束而失去麻醉效果,麻醉的效果通常取決於藥物的作用時間,一般來說大約兩個小時,之後才會慢慢退去,使傷口漸漸產生疼痛,在疼痛前,就可利用止痛藥來止痛。

局部麻醉劑的風險
進行脊椎麻醉時,因為脊椎針會插入脊髓內,所以脊髓液易流出,再注射局部麻醉劑,麻醉作用很快,造成血壓快速下降等問題;雖然脊髓液會再生,但產婦約百分之一機率可能會造成術後頭痛;而硬膜外麻醉,如果硬膜針不小心穿刺入脊髓內,也會因為麻醉藥劑的藥量過大,造成脊椎麻痺而產生危險。
至於全身麻醉的危險性對孕婦而言則更高,因為是從靜脈中注射,麻醉藥物就有可能經由胎盤進入胎兒的體內,使胎兒跟產婦都被麻醉、睡著了;再加上全身麻醉需要進行氣管內管?管,如果插管失敗,就無法給予足夠的換氣,到時,胎兒與產婦都有缺氧的危險性。
此外,全身麻醉劑中的鎮靜安眠藥物,會使產婦失去某些保護機制,若嘔吐,很可能將嘔吐物吸入肺部造成吸入性肺炎,因此,黃樹欽醫師表示,無論進行哪種麻醉方式,麻醉醫師都會做好術前風險評估,降低風險。不過,無論如何,通常產婦會以半身麻醉為主要的麻醉方式,除非有特殊的緊急狀況,才可能進行全身麻醉,風險相對來說少了很多。

由於產婦本身狀況,比一般人的危險性更高,也就更需要有經驗的麻醉醫師來施行半身麻醉,這也是孕媽咪選擇生產醫院時的重要考量因素。

局部麻醉劑會有過敏反應嗎?
黃樹欽醫師表示,半身麻醉使用局部麻醉劑造成的過敏情況機率相當低,在醫學文獻上,全身麻醉的過敏機率,只有大約在4,000分之一到11萬分之一間,但他強調,從事麻醉醫師25年來,從未發生過因局部麻醉劑而造成任何過敏反應。一般人誤以為施打局部麻醉劑會出現的心悸、喘不過氣、無法呼吸等現象,都只是副作用,黃樹欽醫師說明,使用局部麻醉劑確實會造成交感神經的阻斷,導致產婦血壓快速降低,這時在旁的麻醉醫師就格外重要,除了必須在手術前,就給予適當的輸液外,一旦在手術中發現產婦血壓下降,還需及時給予升壓藥物,與充足的氧氣,否則,如果沒有在第一時間內給予醫療處置,產婦就可能出現休克、無法呼吸的現象,在三、五分鐘後就會成為植物人。

局部麻醉劑的副作用
至於局部麻醉劑會產生的副作用,會因為個人而有所差異,通常會出現副作用與使用的劑量息息相關,可能是劑量過高或吸收過快、不小心注射到血管內、本身的特異體質或耐藥性消失等,都可能出現副作用。
黃樹欽醫師強調,副作用的出現與體質有關,最常發現在中樞神經方面有頭重腳輕、嘔吐、冷熱或麻木感、頭暈、緊張不安、抽搐、顫抖、嗜睡、痙攣、昏迷及呼吸抑制或停止等現象及低血壓、心血管虛脫導致心跳停止。
局部麻醉劑的過敏反應很容易與副作用做區隔,過敏的跡象會在兩三分鐘內就出現,且機率不高,一旦出現,就會產生如蕁麻疹、水腫、臉部漲紅、紅斑等激烈的皮膚反應。最大的特徵則是為低血壓、可能出現休克、心血管虛脫、甚至導致心跳停止。

無論進行哪種型態的麻醉方式,麻醉醫師都會做好術前風險評估,降低風險,不過,除非有緊急狀況,否則產婦通常是以半身麻醉為主要麻醉方式,相對來說,風險較低。


須預防局部麻醉劑的副作用嗎?
黃樹欽醫師指出,如果產婦能預先知道自己對哪些藥劑會過敏,當然能事先預防,只不過經常是要到緊要關頭時,才有可能發現,畢竟對藥物的過敏反應,須視個人體質的特異性與敏感度,沒有理由把麻醉藥劑事前做測試。他表示,甚至即使做過測試,也不能擔保日後是否會對其他麻醉藥劑也有相同的效果。但是,如果曾經做過牙科手術,使用過某些局部麻醉劑有過敏現象,或許可以當做一個參考,可以了解自己對局部麻醉劑的副作用反應高低;此外,如果本身就有易過敏體質,或對某些食物曾有激烈的過敏反應時,可能會比其他人增加對麻藥的過敏機率,但卻非絕對。

麻醉醫師vs.麻醉師
黃樹欽麻醉醫師特別提醒,一般人誤以為「麻醉師」是「麻醉醫師」的簡稱,其實不然,「麻醉醫師」必須經過衛生署核發的醫師證書,跟醫院內的內外、婦兒科醫師一樣;而「麻醉師」則屬於護理人員,是協助麻醉醫師處理臨床麻醉工作,正確名稱應該是「麻醉技術師」,也就是醫院內俗稱的「麻姐」。他指出,不論是診所或醫院,理應要由合格的麻醉醫師親自執行麻醉,才能確保產婦的安全。
無論麻醉醫師採取何種麻醉方式,只要臨床麻醉醫師的經驗足夠,給予產婦所有生理狀態密切的監視,例如了解輸液及輸血的需要、小便量是否足夠、顏色是否有變化等,且孕媽咪也能坦白告訴麻醉醫師自己的病史,事實上,就不要往壞處想,無須擔心過多。

~原文刊載於2009年10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重回職場做好準備 親餵如何轉瓶餵

媽媽親餵母乳是最好的方式,可是,當媽媽回到職場自然無法再親餵寶寶,寶寶就得用奶瓶喝奶。然而,習慣了媽媽親餵的寶寶對奶瓶通常會很抗拒,甚至有些寶寶會大哭不吃,餓了一天就是要等到媽媽回家。這樣的情景實在令人鼻酸,該如何讓寶寶接受奶瓶?寶寶喝得太少,會不會不夠營養?其實,如果有重回職場的計畫,媽媽就必須掌握從親餵轉為瓶餵的技巧,才能避免寶寶不吃的困擾。

文/吳碧芳 採訪諮詢/國泰綜合醫院嬰兒室護理師蔡瑞芸 攝影/陳炳煌 化妝髮型/游姿青 演出/美麗媽咪王靖文&寶寶潘炳志&潘炳成


新手媽媽擔心寶寶會「乳頭混淆」,出生後多會選擇直接讓寶寶吸吮乳房的方式親餵寶寶。親餵是最自然的方式,而且好處多多,只要過了磨合期,媽媽和寶寶找到彼此最契合的點,相信雙方都會愛上親餵母乳的甜蜜時光。

寶寶不愛奶瓶的原因
許多媽媽在產假結束後就得回到職場,習慣了媽媽親餵的寶寶,突然要轉換成用奶瓶喝奶,再也不能和媽媽有緊密的肌膚接觸,加上用奶嘴喝奶不用太費力就能喝到奶水,讓習慣需要費力吸吮媽媽乳頭才能喝到母乳的寶寶,特別容易嗆奶,也因而增加了寶寶對使用奶瓶奶嘴喝奶的恐懼感,這些因素加總起來,都會使親餵轉為瓶餵的過程變得困難重重。尤其若是寶寶的個性比較堅持,餓上一整天或是大哭好幾天,不肯乖乖用奶瓶喝奶,也是常有的狀況。

親餵或瓶餵各有好處與限制
到底瓶餵好,還是親餵好?如果一開始就選擇瓶餵,是不是就能避免轉換過程的困擾?國泰綜合醫院嬰兒室護理師蔡瑞芸認為,不論用什麼,親餵或是瓶餵,只要寶寶喝到母乳就是好方法。有些媽媽一開始就選擇瓶餵方式,定時將母乳擠出來,讓爸爸負責餵奶,這種方式讓媽媽可以有時間休息,爸爸也可以參與育兒的照護工作。不過,由於瓶餵比較容易喝到奶水,一開始就用瓶餵的寶寶,日後要轉成親餵的困難度反而比較高。

瓶餵轉親餵 困難度較高
蔡瑞芸護理師表示:「當寶寶吸吮媽媽乳頭時,奶陣一來就會有噴乳反射,習慣用奶瓶喝奶的寶寶,當噴乳反射作用時,就容易嗆奶,因而會不肯吸吮媽媽的乳頭。」例如早產兒必須住在保溫箱,等到能離開保溫箱跟爸媽回家之後,已經習慣了用奶嘴喝奶,要轉為親餵就比較困難了,這時候,媽媽更需要家人的支持。

臨床上,會發生乳頭混淆的情況,通常是因為媽媽有乳頭凹陷、乳頭太大,造成寶寶吸吮困難,寶寶才會抗拒吸吮媽媽的乳頭。若媽媽的乳頭狀況正常,只要多嘗試,還是可以成功轉為親餵。不過,如果寶寶不肯吸,媽媽也不要勉強,畢竟只要寶寶喝到母乳才是重點。

滿月之後即可開始訓練
至於有計畫重回職場的媽媽,想要轉為瓶餵,一定要及早開始,讓寶寶有足夠的時間適應不同的喝奶方式。蔡瑞芸護理師表示,在計畫完全轉為瓶餵的前兩週,就必須開始轉換過程。「常見許多媽媽等到要上班的前一週或前幾天,突然完全改為瓶餵,因為寶寶沒有足夠的時間適應不同的哺餵方式,必然會有強烈的抗拒反應。所以,建議媽媽在滿月之後,就可以開始採取瓶餵和親餵交替的方式,讓寶寶慢慢接受。」

採取漸進方式逐步轉換
除了必須給寶寶充裕的時間慢慢適應之外,蔡瑞芸護理師提醒媽媽,剛開始轉換時,要注意採取漸進的方式,從一天一次瓶餵慢慢增加到兩餐瓶餵,或是調整為白天瓶餵,晚上親餵的方式,避免一開始就突然完全改成瓶餵。此外,改用奶瓶時,建議由家人來餵奶,以免寶寶聞到媽媽身上的味道,而拒絕用奶瓶喝奶。

轉換過程中,建議由家人來餵奶,以免寶寶聞到媽媽身上的味道,而拒絕用奶瓶喝奶。

掌握的細節

使用奶瓶奶嘴和吸吮乳房比起來,親餵時寶寶較能掌握主動權,可以自己調整含乳的角度和吸吮的速度。但是,用奶瓶時,寶寶變得只能被動的等著奶嘴放進嘴裡,所以,照顧者更要注意幫寶寶調整奶嘴的角度,寶寶才能順利的喝到奶水。蔡瑞芸護理師表示,當寶寶大哭不肯喝奶時,務必確認以下幾點:
1. 奶嘴必須在寶寶舌頭上方:當寶寶躺下時舌頭會捲起來,若奶嘴在寶寶的舌頭下方,寶寶就無法順利吸吮。
2. 奶嘴要放得夠深:原理和寶寶吸吮媽媽乳房相同,寶寶必須能含住至少2/3的奶嘴,吸吮的力量才足夠讓奶水順利流出來。
3. 奶水必須充滿整個奶嘴:常見媽媽因為擔心寶寶嗆著,餵奶時,奶瓶的角度不夠高,使得寶寶在喝奶時也同時吸入了大量空氣。正確的角度應該是讓整個奶瓶和寶寶的嘴巴呈45度角,並讓奶水充滿整個奶嘴頭。

選擇合適的奶嘴尺寸
奶嘴有分不同的尺寸大小,就連奶嘴洞也有不同的類型之分,例如圓洞、十字洞、Y字洞等。蔡瑞芸護理師表示,常有媽媽覺得寶寶喝的速度很慢,就想要給寶寶換大一點的奶嘴孔,或是直接把奶嘴孔剪大,這麼做,反而使得寶寶容易吸入過多的奶量而嗆奶。她建議4個月大以前,應該使用小圓洞,十字洞較適合在4個月大以後使用;若是兔唇寶寶則建議使用Y字洞。

注意母乳回溫的方式
習慣了喝新鮮的母乳,有些寶寶對於冷凍母乳會抗拒。蔡瑞芸護理師提醒媽媽應該在前一天就先將隔天要餵的母乳冷藏回溫,避免直接將冷凍母乳加熱餵寶寶。寶寶要喝奶之前,再將冷藏解凍後的母乳倒入奶瓶,以45℃溫水隔水加熱後再給寶寶喝。此外,須注意加熱的溫度過高,會破壞母乳養分,因此,不建議用煮沸或微波加熱的方式處理母乳。

由於母乳在常溫下容易滋生細菌,回溫後應在2個小時內喝完,因此,每次只要倒出寶寶一餐要喝的量加熱即可。如果寶寶沒喝完,可將剩下的母乳加入洗澡水或製成母乳皂給寶寶洗澡用,可滋養寶寶肌膚。但應避免隔餐加熱後再給寶寶喝。

寶寶不吃或吃得少時的處置
如果媽媽因故需要立即轉成瓶餵,由於寶寶還未做好心理準備,難免會碰到有些寶寶適應不良,大哭幾天或餓上一整天不肯喝奶的情況,這時候,媽媽該怎麼辦才好?蔡瑞芸護理師表示,媽媽無法親餵的情況之下,寶寶勢必得接受奶瓶,所以,一旦做了決定就不能妥協。可以嘗試選用仿母乳的哺餵工具,提高寶寶的接受度。

至於寶寶少吃了一兩餐,會不會營養不良?蔡瑞芸護理師提醒媽媽注意觀察寶寶的活動力,如果寶寶會大哭、體溫正常(介於36.5度~37.5度)、每天的便便和尿量正常,則無需擔心。反之,若寶寶有嗜睡、低體溫(36.5度以下)、肌肉張力差(將寶寶的手舉起來之後,寶寶的手會無力的放下來),可能是低血糖現象,應趕緊就醫。

狀況題解
Q.如何刺激母乳持續分泌?
A.沒有寶寶持續刺激乳房,媽媽就必須定時擠奶,幫助乳房排空,才能避免發生乳腺炎或是退奶的狀況。只要乳房沒有硬塊、紅腫熱痛現象,可以使用吸乳器或手擠乳的方式,每隔3~4小時擠乳一次,每次單邊擠乳15分鐘,就能順利維持奶量。

Q.如何判斷奶嘴的流速是否適合?
A.蔡瑞芸護理師提供媽媽小撇步:將奶嘴的方向朝下以觀察奶水流出的速度,若奶水是一滴一滴的滴出來,就是最適合寶寶的流速。如果奶水滴出來的速度太慢,或是完全滴不出來,寶寶吸吮的時候就必須更費力,對於新生寶寶來說會增加喝奶的困難度,另外,若流出的速度太快、流量太大,寶寶就容易嗆奶,因此,奶嘴孔過大或過小,都會使寶寶產生抗拒。

媽媽將奶瓶奶嘴朝下,觀察奶水流出的速度,若奶水是一滴一滴的滴出來,就是最適合寶寶的流速。

Q.如何知道寶寶一餐要喝多少的奶量?
A.親餵轉成瓶餵之後,該如何判斷寶寶一餐的奶量?蔡瑞芸護理師表示,若根據寶寶出生天數、體重、胃容量變化來計算寶寶需要的奶量,在3個月大以前,寶寶一天需要喝6~8餐,出生後第1週,一餐奶量約為30c.c.~50c.c.,滿月之後則約為80c.c.~90c.c.。轉成瓶餵之後,建議媽媽採取定時定量的哺餵原則,每餐須間隔3~4小時,如果寶寶提早哭了想喝奶,可以增加下一餐的奶量,但每次增加以10c.c.~20c.c.為原則,滿月之前,一餐奶量不要超過150c.c.,一天增加的量不要超過40c.c.,以免撐大了寶寶的胃,養成大胃口寶寶。如果時間未到寶寶哭了,有可能是寶寶有吸吮的欲望,可給予安撫奶嘴,不一定哭了就是餓了。

使用奶瓶奶嘴須注意材質安全,且應每天消毒至少到寶寶6個月大之後。此外,奶瓶奶嘴建議至少3個月更換一次
 

~原文刊載於2012年5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餵奶後的必要程序 正確幫寶寶拍打嗝

寶寶每次喝完奶後,都需要幫他們拍拍背,讓寶寶可以打嗝、排氣,可是媽咪們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嗎?拍嗝的方式又正確嗎?而現在網路上流傳的拍隔方法,適用於每個新生兒嗎?由專業護理長一一解答媽咪們的疑惑!

文/于靜芳 採訪諮詢/天主教耕莘醫院新生兒加護病房暨嬰兒室護理長李奕儒 攝影/江建勳 化妝髮型/郭研君 演出/媽咪黃婉婷、寶寶丘昀禾
拍攝場地提供/愛鄰小兒科診所


觀念篇

為什麼要幫寶寶拍嗝、排氣?
天主教耕莘醫院新生兒加護病房暨嬰兒室護理長李奕儒表示,剛出生的

寶寶,有很多器官、消化系統都尚未發育完成,因此,無論是喝母奶或是配方奶的寶寶,都有可能因為食道短,加上胃的容積小、排氣較慢,所以寶寶容易有胃食道逆流的現象,而出現吐奶、溢奶症狀,尤其是喝配方奶的寶寶,在吸吮奶瓶上的奶嘴時會將空氣一起吞嚥進去,如果喝完ㄋㄟㄋㄟ,不幫寶寶拍打背部,會讓胃裡充滿空氣,寶寶會因此感到不適,而發生嘔吐的狀況,一不小心就會
出現嘔吐物進入氣管的危險,甚至造成嬰兒猝死的意外,所以,媽咪在餵完奶後必須幫助寶寶正確排氣、按摩,這是必要的動作!

影響寶寶腹脹、打嗝的因素
李奕儒護理長表示,寶寶的肚子看起來圓滾滾,肚子裡好像充滿氣體的樣子,可能跟餵食的過程及餵食後的排氣不正確有關係,歸納出幾個重點提供媽咪參考:

.別等寶寶哭很久才餵奶
寶寶剛吃飽時,肚子會圓滾滾的,但是不會有硬塊,很多寶寶的肚子敲起來感覺有很多氣的樣子,可能是飢餓時哭得太厲害,而吞進去太多空氣,或是寶寶吃奶時,過於焦急、吃太快,同時吸進去了很多空氣,餵食完後造成胃的過度或快速擴張,進而壓迫及刺激橫膈肌,就容易導致打嗝、溢奶。所以建議不要等寶寶哭了才餵奶,應看見寶寶有飢餓的表徵,像是嘴巴張大找東西、伸舌頭的動作時,就可以開始餵他喝ㄋㄟㄋㄟ了。

.注意餵食的時間
如果是喝母奶的寶寶,建議注意寶寶吃奶的時間,若是在他還沒有飽足前就換邊餵奶,可能會讓寶寶只吃到所謂的前奶,乳糖含量多,比較容易脹氣,而且很容易餓,儘量讓寶寶吸一邊的乳房直到飽足,再換邊餵。有些喝配方奶的寶寶,才吃5分鐘不到就睡著,輕碰他後又繼續喝奶,斷斷續續喝奶的過程,也會讓寶寶吸入很多空氣,因此餵食時,儘量讓寶寶保持清醒,餵食滿15分鐘後,再讓寶寶睡覺,若寶寶已經睡著,也要在餵食過程中,持續搔他的腳,或按摩他的背部,儘量維持清醒,讓他吸久一點,可以避免脹氣的問題。

.餵完後要幫寶寶排氣
餵完奶應儘量幫寶寶排氣,即使寶寶已經睡著,仍然要幫寶寶拍嗝排氣。寶寶不會因為睡著就不打嗝,嗝氣一樣會排出,新手父母有時會輕忽,因寶寶睡著就直接放下平躺,吐奶、溢奶症狀都是反射行為,發生嗆奶是非常危險的。因此,睡著的寶寶更是需要拍嗝,而且一定要抱起來拍,重點在於拍嗝動作要輕柔、正確,別讓寶寶不舒適。如果排氣後,寶寶還是有可能肚子看起來圓圓的,敲起來有氣的聲音,只要寶寶沒有腹瀉或嘔吐的情況,且肚子摸起來沒有硬塊,媽咪不需過於擔心。

.輕輕按摩腹部
在寶寶哭鬧時,尤其是有腸絞痛的寶寶,常常被注意到有腹脹的情況,大多是因為哭鬧後腹脹,而非腹脹才哭鬧,此時媽咪可以坐著,讓寶寶趴在大人腿上,以按摩油或乳液輕揉寶寶的背部,或是做腹部按摩,幫助緩解疼痛的症狀。

方法篇

排氣的時間需要多久?
每次喝完ㄋㄟㄋㄟ就要幫寶寶排氣,需要多久的時間?李奕儒護理長表示,一般而言,只要幫寶寶拍背5~10分鐘內,就可以聽到寶寶發出一聲打嗝,代表氣體已經確實排出,媽咪可以此做為準則,不過,寶寶若沒有拍出嗝來,也不需一直拍嗝,因為拍打時間太久,或力道過大,對於脆弱的新生兒而言,也會感到不舒服,不過寶寶若沒有打嗝,媽媽又很擔心,建議只要用直立抱姿,保持寶寶背脊直立10~15分鐘,或是讓寶寶保持右側臥的睡姿,萬一發生嗆奶或溢奶,會順著右邊嘴角流出,比較安全。

正確排氣的方法
李奕儒護理長表示,目前醫院認同的的正確排氣姿勢共有坐姿及臥姿兩種,不論採取哪一種姿勢,媽媽都可以溫和地由下往上輕拍或摩擦寶寶的背部,直到寶寶打嗝,如果無法排出氣體,可多抱寶寶走走,時間約10~15分鐘,再讓寶寶躺上床即可。

拍嗝前的餵奶過程很重要
李奕儒護理長說明,拍隔的程序很重要,目的是為了幫助寶寶排氣,不過,拍嗝前的餵奶過程更重要,需留意每個小細節,除了能安撫寶寶的情緒外,避免吸入過多的空氣,能讓餵食後的拍嗝過程比較順利。

.沖泡牛奶:(1)將奶瓶、奶嘴固定圈和奶瓶蓋套在奶瓶上栓好。
           (2)雙手握瓶身,以旋轉方式使奶粉溶於水中。
                  (3)由瓶底檢視奶粉確實沖泡均勻,才不會讓寶寶嗆到或噎到。

.營造愉快的餵奶氣氛:(1)將準備好的奶瓶、紗布巾放在餵奶時座椅之近身處。
                                   (2)用話語安撫寶寶的情緒。
                                   (3)幫嬰兒穿上圍兜並固定。

.餵奶安全姿勢:(1)支撐寶寶頭、頸及臀部,由嬰兒床上安全抱起寶寶。
                         (2)以搖籃式手抱著寶寶,坐在餵食椅上。

.餵奶:(1)以手托住瓶身,待奶水充滿奶嘴後再餵食,才不會讓寶寶吸入過多空氣。
           (2)餵奶過程與寶寶說話互動,穩定寶寶情緒,並儘量讓他保持清醒。
           (3)以紗布巾幫寶寶擦拭嘴巴。

幫助寶寶排氣的正確步驟
李奕儒護理長表示,排氣的姿勢要確實,才能順利排出多餘氣體,另外,要提醒媽咪,拍打嗝時要溫柔,力量不可過大,才不會傷害到寶寶體內的器官。

.坐姿排氣:
(1)將紗布巾放在媽咪的肩膀上。

(2)支撐嬰兒頭、頸及臀部,將寶寶抱直坐在腿上,用手托住寶寶下巴,寶寶身體往前,並使寶寶下巴靠在已墊著紗布巾的肩膀上。
(3)一手支撐嬰兒臀部,另一手掌呈杯狀,與寶寶背部呈直角,由下往上慢慢輕拍寶寶背部,將胃內空氣排出。
(4)持續與寶寶說話互動,確定聽到寶寶的嗝聲,排氣後,支撐寶寶頭、頸及臀部,將寶寶抱回嬰兒床上。脫下嬰兒圍兜,放回原位。
.臥式:
(1)讓寶寶橫趴於媽媽的膝上或手臂上,寶寶的臉側邊向下。

(2)身體側面稍微靠著媽媽胸口,媽咪以虎口輕輕托住寶寶下巴、脖子位置。
(3)先在寶寶背部輕柔畫幾個圓圈後,同樣手掌呈杯狀,由下往上慢慢輕拍寶寶背部。
 

網路流傳的旋轉排氣法是正確的嗎?
網路上盛傳的「旋轉排氣法」,李奕儒護理長表示,雖然這樣的旋轉方式,寶寶或許能自行打嗝或排氣較快,有些醫院甚至大力推行,但其實對寶寶的腦部及器官容易產生影響,尤其是4個月前的寶寶,脖子還無法自己支撐得很好,有些媽咪操作不當,搖晃太大力,會對寶寶脆弱的腦部造成傷害,且搖晃容易讓寶寶昏眩,產生「嬰兒搖晃症候群」,很可能會有腦出血的風險,不建議媽咪使用。

幫寶寶按摩的方法
除了排氣的方法,李奕儒護理長建議媽咪也可以幫寶寶按摩,有助於促進消化機能,尤其剛出生的寶寶腸內經常會充滿廢氣,此時如果能幫寶寶按摩,就能減少因為腸內產生廢氣而引起的不適和疼痛。

.腹部按摩法1:
1將手掌輕輕放在寶寶肚臍上,然後朝下方輕輕地揉搓,這樣能幫助寶寶腹內廢氣的排出。

2 用三個中間的手指指尖在肚臍略上方的部位,以順時針方向轉動,以刺激小腸,使消化器官變得強壯。

.腹部按摩法2:
1 這種按摩法又叫I Love You按摩法,首先用右手的三個手指指尖,順著寶寶位於右側的下行結腸,從上到下輕輕搓揉,即I的手勢。

2 將右手指尖從寶寶的右側腹部下方至上方搓揉後,隨著大腸朝兩側搓揉L的筆劃。
3 最後就像英語中U字母一樣,進行搓揉,然後用兩手的指尖,像彈鋼琴一樣,對整個腹部輕輕地敲打。


李奕儒 
現任/天主教耕莘醫院新生兒加護病房暨嬰兒室護理長
經歷/天主教耕莘醫院兒科病房護理長‧耕莘健康管理專科學校講師
學歷/台灣大學護理學系研究所碩士
 

~原文刊載於2012年03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掌握洗滌3原則 寶寶衣物清潔溜溜

寶寶小小的衣服真是可愛,但討厭的黑污黃印總是喜歡跑來搗蛋,究竟有什麼方法可以趕走這些惱人的痕跡呢?其實只要正確掌握洗衣三大原則,就能輕鬆跟髒髒說掰掰喔!

文/黃珮瑜;採訪諮詢/洗衣達人沈富育

PART 1 洗衣篇
家有寶寶的媽咪對於小衣服上的奶垢、果菜泥印一定不陌生,往往花了時間認真手洗卻還是成效不彰,眼看一件件可愛的小衣裳被斑點印記破壞了美觀,真不知該怎麼辦才好?
事實上,導致污漬殘留的最大原因就是沒有採取正確的處理步驟,所謂正確的處理步驟包含以下三部分:
1.前處理
許多媽咪面對污垢的第一反應就是直接下水清洗,但一般的洗衣精/粉並沒有辦法針對特定污垢作深入處理,尤其是油污類的痕跡;因此,在進入主要洗滌程序前先行浸泡,或是利用沙拉脫、漂白水之類的藥劑針對局部髒污作重點式處理,都是衣物清潔乾淨與否的重要關鍵。
2.正確的處理順序
髒污的處理順序是否正確,將會大大影響清潔效果。以常見的奶垢為例,清洗時一定要用
冷水避免奶中的蛋白質遇熱凝固反而更難清理。
3.合宜的清潔條件
有的媽咪因為擔心洗劑殘留,所以只用極少量的洗劑或乾脆只用清水洗。但事實上溫度、水量、洗劑的份量跟時間都會影響清潔效果;有的時候表面乾淨了,但油污仍殘存在纖維中,這也是日後衣服會變黃的原因。所以與其減少洗劑份量,不如增加清水沖洗的次數與時間,才能真正兼顧清潔與健康需求。

PART 2  Q&A 篇 
除了三大洗衣原則,洗衣達人也特別針對媽咪們心中常見的五大疑惑進行解答,想要省時省力的你,可得張大眼睛仔細瞧。

【疑問1】寶寶衣服一定要手洗嗎?
達人said~
事實上,洗衣機是忙碌媽咪很好的清潔幫手;不過一般家用洗衣機因為內槽是塑鋼的緣故,的確比較容易因水垢積累而產生細菌,但現在許多洗衣機也都採用不鏽鋼內槽,細菌附著的機會比較小。若是真的擔心,也可以先用洗衣機專用的清潔劑預洗一遍,加強防護效果。

【疑問2】接收二手衣物時難免有陳年污垢或霉斑,還可以去除得掉嗎?
達人said~
衣服會有黃污通常是衣服上的油脂沒有去除乾淨所致,一般處理方式可以先用冷水浸泡二十分鐘,之後再用沙拉脫敷在黃漬處二十分鐘破壞油脂表面,最後利用含氧的增艷漂白水加入清洗,通常就能去除掉大部分的污垢。
至於衣物上產生的黑色霉斑因為處理過程太過繁瑣,建議交由專業洗衣店處理,或是乾脆回收以確保幼兒健康。

【疑問3】衣服上如果有像緞帶、蕾絲或紗這類容易破損的材質,清潔時需要注意什麼?
達人said~

如果衣服上有容易破損的材質,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一定要套洗衣網袋,避免洗衣機攪動與脫水時過度拉扯而破壞纖維。若是有流蘇類的配件,在清潔前需先用塑膠袋剪角套橡皮筋包裝起來,才不會破壞流蘇的形狀。

【疑問4】浸泡衣物要用熱水還是冷水?浸泡時間以多久為宜?
達人said~
一般而言,溫水的軟化效果會較冷水來得快,但若是處理含蛋白質成分,像是奶垢、血跡這類髒污時一定要用冷水,避免蛋白質遇熱凝固反而更難清除;此外,不論使用冷水或溫水浸泡一定要先將洗劑均勻溶解,才能有效達到包覆髒污的效果。浸泡時間不用太長,以二十分鐘左右為宜,過長的浸泡時間反而容易形成「內污染」,讓原本已經溶出的污垢回滲,反而讓衣服越洗越髒。

【疑問5】如何保持衣物的鮮豔?
達人said~
以深色衣物來說污漬通常不明顯,所以除了用冷水浸泡之外,縮短主要洗程也很重要;但淺色衣物的處理程序恰好相反,除了透過浸泡來溶出油污外,還可以在洗衣時加入雙氧水來增加潔白效果,雙氧水的使用量依水位高低可加30~70ml不等。此外,純棉材質的新衣在下水前可以先用鹽水浸泡20~40分鐘不等,也能同樣達到固色效果喔!

【疑問6】寶寶寢具怎麼洗?
達人said~
購買後的寢具應該先以天然的洗潔劑清洗一遍之後再給寶寶使用,表層被套和枕套若為純棉材質,可以用水溫30度以下清洗。一旦沾染污漬,可以使用棉布沾清水以及使用中性清潔劑來清洗,建議不要使用漂白水來清潔。洗好的寢具盡量讓它自然風乾,不要使用烘乾機以免變形或損壞。
另外,要避免寢具孳生塵?,建議每兩周清洗一次,並選用防?寢具,來減少寶寶過敏的發生。

 

 

 《清潔小幫手推薦》
NO.1沙拉脫
推薦理由:沙拉脫有很強的去油能力,除了濕敷之外,想要加強去污也可直接乾塗喔!

 NO.2雙氧水
推薦理由:雙氧水比一般市售的漂白水溫和,適合寶寶幼嫩肌膚,但使用時需要一點時間反應效果會更好。

NO.3水晶肥皂
推薦理由:成分單純、單價便宜,功能類似沙拉脫,偏中性,比偏鹼性的沙拉脫溫和。

~原文刊載於2010年2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母乳媽咪飲食有禁忌 當心吃到地雷食物易退奶

越來越多新時代媽媽願意哺餵母乳,不過,哺乳期間需要注意的各項禁忌並不少,特別是在飲食方面,更要小心避免吃到「地雷」食物,以防回奶或加劇乳腺發炎情形。

文/吳碧芳 採訪諮詢/台北市立萬芳醫院中醫科主任黃中瑀‧台北市立萬芳醫院營養室副主任魏賓慧 攝影/陳炳煌 化妝髮型/郭研君 演出/美麗媽咪潘蓉伶
 

懷孕期間,準媽媽為了腹中胎兒的健康,在飲食上必須有所節制或忌口。然而,生完孩子、坐完月子之後,母乳媽媽仍然不能太隨興,為了滿足口腹之欲,想吃就吃。原因就在於媽媽的飲食,會影響乳汁的質與量,吃對食物能讓乳汁源源不絕,吃錯食物卻有可能造成回奶現象,甚至導致乳汁淤積,加劇乳腺發炎程度。

回奶食物作用因人而異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中醫科主任黃中瑀表示,麥芽、韭菜、高麗蔘、紅蔘類等食材具有抑制乳汁分泌的作用,雖然回奶的程度因人而異,但還是提醒母乳媽媽們少吃為宜。他說:「對奶水比較少的媽媽來說,吃到這些食物很可能就回奶(退奶)了。但有些媽媽奶量很豐沛,吃到這些食物對她們可能就沒什麼影響,所以還是要看個人體質。」

高麗蔘、紅蔘類食材會抑制乳汁分泌,乳腺發炎時要避免大補。

話雖如此,提醒新手媽媽可不能將麥芽、韭菜這些食材當做退奶的「萬靈丹」,因為若乳房有脹奶情形(硬得像顆石頭或是局部有硬塊)卻不積極處理,沒有將淤積的乳汁擠出來,最終還是有可能導致乳腺發炎,嚴重時還必須開刀引流才能解決乳腺炎的問題。

脹奶期間不宜熱補
如何讓乳汁源源不絕,是許多母乳媽媽們的心願。但是,努力攝取各種發奶食物之前,哺乳媽媽們必須了解一個很重要的觀念:脹奶不等同於奶量多。特別是第一胎的新手媽媽,產後稍不注意就容易發生「石頭奶」的狀況,乳房硬得像顆石頭,脹奶初期可能不會感覺到疼痛不適,但若不積極把乳腺疏通,讓乳汁順利排出來,令媽媽們聞之色變的乳腺炎很快就會不請自來。

疏通乳腺這樣做
乳腺不通不僅會影響乳汁分泌,也會增加母乳媽媽發生乳腺炎的機會。黃中瑀醫師提供中醫處方,母乳媽媽們在脹奶初期就可自行處理。
1.感覺到乳房有硬塊時,取艾草或艾葉,用乾淨紗布包起來,放入電鍋悶熱或烤熱後,敷在乳汁淤積處,可幫助消炎及促進血液循環,暢通乳腺。
2.沒有艾草或艾葉,也可以用熱毛巾熱敷乳房。
3.使用艾草或熱毛巾熱敷乳房後,應以指腹按摩,將淤積的乳塊排出。
4.若乳房脹痛且伴隨有發燒、乳房紅腫、發炎等狀況,應儘速就醫。

艾草具有消炎作用,可用電鍋悶熱後熱敷乳房。

黃中瑀醫師提醒母乳媽媽們,當乳腺不通時,要減少大量攝取各種湯湯水水等發奶飲食,當務之急是先清通乳腺,以防乳汁淤積在乳腺的時間過久,會加劇發炎情況。此外,乳汁出不來時,不宜熱補,例如十全大補湯、八珍湯等要忌口,「熱補會讓乳汁淤積的問題,越吃越嚴重。」

對於容易乳腺阻塞或是乳腺不通的母乳媽媽,應該以涼補食材幫助調整體質,建議可喝加上清熱解毒中藥材的四物湯、四君子湯。此外,王不留行、路路通等中藥材也具有暢通乳腺的作用,但應請中醫師把脈,根據個人體質開立處方。

乳腺不通時,應以涼補食材幫助調整體質。

乳腺不通或阻塞時的飲食禁忌
1.乳腺阻塞時,忌吃熱補食材,如十全大補湯。
2.避免大量食用各種湯湯水水等有助乳汁分泌的飲食。
3.應積極將淤積的乳塊排出來,不可放任不管,以為脹個幾天就會退奶。
4.乳腺阻塞時,不可只吃有回奶作用的食物(麥芽、韭菜等)卻沒有將乳汁擠出來。
5.暢通乳腺之後,再補充發奶食材。

有過敏體質或家族史要忌口
想要發奶,就得多吃高熱量、高蛋白質的飲食。例如海鮮食材多具有高蛋白質的營養價值,就是極佳的發乳食材。黃中瑀醫師表示,若母乳媽媽本身沒有過敏體質,或不會對海鮮過敏,可用啤酒烹煮新鮮蝦子,這道「啤酒蝦」因啤酒的高熱量及蝦子高蛋白質的營養,正符合發奶食材的特徵。

但若母乳媽媽本身有過敏體質,或是家人對某類食物會有過敏反應,各類高致敏性的飲食,例如柑橘類、海鮮類、巧克力等都要少吃或忌口。「若對蝦子過敏,可以用花生豬腳湯替代啤酒蝦,豬腳可選擇熱量較低的豬前蹄部位,避免選用豬後腿或蹄膀部位,因為油脂較多,吃多了也容易讓體重失控。」

此外,各類寒涼性食材,例如瓜類蔬果,中醫普遍認知產婦應該忌口,因為吃多了寒涼食材,產婦身體易受寒,也會影響乳汁分泌。

熱量不足會影響乳汁分泌
不過,萬芳醫院營養室副主任魏賓慧認為,若生冷食材都得忌口,因為許多蔬果都屬於生冷食材,產婦的食材種類選擇就會受限,蔬果攝取不足也容易增加便秘的問題,建議母乳媽媽在坐完月子之後,應該要維持均衡飲食,每天吃到三份青菜和兩份水果,煮熟青菜依照收縮情形,一份約為半碗至八分滿,因此一天至少需要1.5~2碗量,一份水果約等於1個拳頭大小。

此外,產後瘦身是許多媽媽們的共同心願之一,不過,魏賓慧營養師提醒母乳媽媽,哺乳期間熱量攝取不足也會影響乳汁分泌。產後哺乳期間應比孕前增加約500大卡的熱量,蛋白質須增加15g。建議可將這500大卡的熱量和15g的蛋白質平均分配在一天三餐中,例如每天多喝一杯奶類製品,多1份水果、多1碗飯、等方式來補充足夠熱量與蛋白質。

哺乳期間的蛋白質需比孕前增加15g,可選擇魚類或肉類補充。

至於素食者,豆製品是主要的蛋白質營養來源,應該多吃豆腐、豆干、黃豆製品,並適量搭配堅果類,堅果類除了提供油脂及部分蛋白質外、也提供一些微量營養素如鎂、磷、鉀等礦物質、亦是維生素E含量豐富的食物來源。

吃了足夠熱量、蛋白質的飲食外,一天的水分攝取也要足夠,才能確保媽媽們能產出質優且量多的乳汁給寶寶。每天的湯湯、水水總液體量至少須達3000~4000c.c.,有些媽媽會以奶茶或果汁等飲品當作主要水分來源,魏賓慧營養師提醒,市售茶飲或果汁的熱量高,也可能有其他人工添加物,對媽媽或寶寶來說都不是很好的營養來源,這些飲品雖不是母乳媽媽的飲食禁忌,但還是建議應該以天然、新鮮飲食為主,例如可用鮮奶取代奶茶、水果取代果汁,更加健康。

母乳媽媽可以吃香喝辣嗎?
母乳媽媽喝了咖啡,寶寶晚上會睡不好?寶寶拉肚子,會不會跟自己吃了咖哩等辛辣飲食有關?其實,咖啡因、辣椒等飲食中的成分並不會直接透過母乳傳遞給寶寶,母乳媽媽少量吃一些解饞並無大礙。如果寶寶有睡眠上的問題,或有腹瀉等狀況,建議詢問小兒科醫師。
但是,酒精和藥物成分確定會經由母乳影響寶寶,母乳媽媽必須注意不可自行吃藥(如須用藥,應遵照醫囑使用)。若用酒類烹調食物,可延長烹煮時間讓酒精揮發,並在哺乳或擠奶後再吃,讓身體有足夠時間代謝掉。

巧克力蛋糕或咖啡,雖不是哺乳期的禁忌飲食,但仍提醒母乳媽媽偶爾吃一些解饞就好。

 

~原文刊載於2011年10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龍年有許多媽咪剛生或是準備要生小龍子或小龍女
剛生產完的媽咪對於坐月子總有些迷思~
跟大家分享一下坐月子該注意的事唷!

傳統坐月子習俗很多,包括不能洗頭、不洗澡、不可吹風、不可縫紉等。現代人坐月子建議以保暖、健康、衛生為原則。

飲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多喝牛奶、豆漿,
寒性蔬果不要吃,生菜沙拉、冰水、冰甜點不要吃, 
以免生冷食物讓瘀血淤滯子宮。

牛奶是哺乳媽咪最好的食物,有些人怕喝牛奶,
或聽信喝牛奶會骨質疏鬆,非常可惜。
其實,牛奶是蛋白質吸收利用率最好的食物,
又含鈣及B2。若怕胖,可喝脫脂牛奶,
喝牛奶骨質疏鬆是少數人看法,不足為信。

產後14天內飲食宜清淡、易消化,不論自然產或剖腹產,
多少都會有傷口,初期宜避免麻油、酒、人參,
以免傷口癒合差,可吃魚湯、豬肝湯、雞湯。

產後7天可吃生化湯排惡露,7到14天吃四物湯補血。
若要進補,產後14天後才可以開始。
懷孕及哺乳都會攝取媽咪大量養份,生產過程亦耗血耗氣,
產後適度進補,趁此機會好好調養體質,
但也要注意是否補過頭,上火會口乾舌燥、眼屎多、
多夢、便秘、咽喉痛。

居家空氣要新鮮,有人為了怕小baby吹到風,
將門窗關得緊緊的,但密閉空間久待,容易偏頭痛,
要讓新鮮空氣進來,可以開房間門或開窗戶,
用厚窗簾擋住,讓新鮮空氣進來而風不進來。

生產耗血耗氣,應多休息靜養,每天一定要睡足8小時。
生產前後荷爾蒙變動劇烈,再加上照顧小baby,
產婦可能心情低落,坐月子的媽咪要多跟朋友聊天,
且請人分擔部分工作。
家人更需要多體貼關心一下剛生產完的媽咪唷!!
希望媽咪們都能夠快快樂樂做好月子喔!!^^

不適合進補的媽咪

●正在發燒

●乳腺炎

●皮膚極度過敏者

●紅斑性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有免疫疾病者

●甲狀腺亢進 

資料來源 聯合新聞網/健康醫藥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次帶寶寶搭飛機~輕鬆go!

7大實用秘笈全蒐錄
不論是要帶寶寶出國探親或旅遊,飛機已經成為新手爸媽的首選交通工具。但是要如何輕鬆的帶2歲以下的小寶寶搭飛機出國?又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呢?本單元將一一為您解答。

文‧執行/吳碧芳;採訪諮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新生兒科主任醫師吳求森;攝影/陳炳煌;部分圖片提供/蘋果媽咪‧蓉蓉媽咪 協拍場地/BabyBoss職業體驗任意城(京華城);參考資料/交通部民用航空局網站‧臺灣桃園國際機場網站‧中華民國(台灣)外交部領事事務局全球資訊網

Part 1行前準備篇
在購買機票之前,記得先幫寶寶辦理護照與簽證。

Step1 辦護照
準備戶口名簿
大部分的航空公司皆規定,未滿2歲的寶寶必須購買不佔位的嬰兒票(年齡限制以搭乘日當天為準),而在購買嬰兒票之前,必須先幫寶寶辦好護照及簽證(視目的地國家規定而定),因為機票上必須秀出寶寶的英文名字,所以在幫寶寶辦護照之前,爸媽記得先幫寶寶想好英文名字,並準備戶口名簿及寶寶的彩色照片兩張、爸爸或媽媽的身分證正本親自到外交部或交由旅遊業者代理辦理。

Tips 拍照與取件
‧ 建議爸媽帶寶寶到專業相館拍照,而避免選擇自助式的大頭貼證照服務,出來的照片效果會較理想。
‧ 如果申辦之後無法親自領取,可以在申辦時一併填妥及完成郵寄手續,護照將直接寄到指定地址。

對象定義 孩童(未滿14歲)
(註一)係指未滿20歲者(已結婚者除外),倘父母離異,父或母請提供具有監護權人之證明文件及身分證正本。
需備要件 1.戶口名簿或最近三個月內戶籍謄本正本
2.白底彩色照片二張
3.父或母或監護人之身分證正本(註一)
費用與工作天數 1.護照規費新台幣1,200元。
2.工作天數(自繳費之次半日起算)﹕一般件為4個工作天;遺失補發為5個工作天。

 Tips網路資源
護照的外文姓名拼字,可參考中華民國(台灣)外交部領事事務局所提供的羅馬拼音對照表,網址是http://www.boca.gov.tw/,或教育部中文譯音使用原則,網址是http://www.edu.tw/EDU_WEB/
另外,依據中華民國(台灣)外交部相關規定,為未滿14歲以下孩童首次申辦護照,需準備以下資料:

Step2 買機票
直接向航空公司洽詢

幫小寶寶買機票,除了票價的計算方式與成人不同之外,購買程序也有所不同。旅遊業者表示,嬰兒(未滿2歲)票價是依照成人票價的10分之1計算,因此,不論是透過旅遊業者或是直接向航空公司購買,價格並無差異。爸媽在完成個人的機票購票程序之後,再請旅遊業者或直接撥電向航空公司購買嬰兒票。需要提醒的是,嬰兒票是不能直接在網路上劃位的,建議直接撥電話向航空公司洽詢,以便同時詢問航空公司,是否有提供嬰兒餐、嬰兒床等服務。

相關服務須知
每家航空公司所提供的服務不盡相同,據了解,有些航空公司會提供嬰兒吊籃、嬰兒食物泥或兒童餐、嬰兒紙尿褲、濕紙巾、圍兜等相關用品,因此,建議爸媽在幫寶寶購買機票時,記得直接詢問航空公司。

Tips匯率差異
必須注意的是,如果機票是以外幣計費的方式換算新台幣付費時,機票總額(含稅金)會受貨幣匯率高低的影響,因此不同時間詢問的價格也會有些微差異。

Case 1
第一次帶女兒出國時,她剛滿1歲。航空公司有提供嬰兒吊籃,但是吊籃的數量有限,最好提前申請。而吊籃長約74公分,限制重量不能超過14公斤,當時女兒已經80公分高,10公斤重,但我還是要求了吊籃。後來發現這是明智之舉,因為女兒不睡覺時可以坐在吊籃上玩耍,我們也不需要一直抱著她。而要求吊籃之後,因為吊籃必須懸掛在座位前方的牆面上,航空公司特別將我們安排在第一排的位置(所以我們不需要提前劃位),加上當天乘客人數不多,還將我們旁邊的位置也保留了,真是非常的貼心。~蘋果媽咪

Step3 必須品
飲食與用品
根據台灣桃園國際機場旅客出境指南,自96年3月1日起,旅客出國搭機前,隨身攜帶之液態、膠狀及噴霧類物品,必須符合相關規定。例如隨身所攜帶的潤膚乳液,其體積不可超過100毫升,並應裝在不超過1公升且可重複密封之透明塑膠袋內,而嬰兒奶粉超過限量規定時,也必須先向航空公司洽詢。

Tips
‧ 機艙內的空氣非常乾燥,建議將小寶寶專用的潤膚乳液,事先分裝在透明容器中,隨時備用。
‧ 計算班機搭乘時間,依照寶寶平常一天喝奶的量,準備比平常多一餐的奶粉,分裝在奶粉盒裡。在機艙上有提供熱水服務,如果寶寶已經可以吃副食品,可在訂位時向航空公司要求嬰兒食物泥或兒童餐。

欲隨機攜帶的寶寶澗膚乳液,如超過100毫升建議事先分裝在透明容器裡,並裝在可重複密封之透明塑膠袋中。

 

 

旅客出境攜帶物品規定
旅客出國搭機時,常隨身攜帶乳液、飲料、牙膏、髮膠及醫療用藥等液態、膠狀及噴霧類物品,但自96年3月1日起,旅客出國搭機時,隨身攜帶之液態、膠狀及噴霧類物品,需符合以下規定,否則僅可放置於託運行李內:
1. 旅客身上或隨身行李內所攜帶之液體、膠狀及噴霧類物品之容器,其體積不可超過100毫升。
2. 所有液體、膠狀及噴霧類物品容器均應裝於不超過1公升且可重複密封之透明塑膠袋內,所有容器裝於塑膠袋內時,塑膠袋應可完全密封。
3. 前項所述之塑膠袋每名旅客僅能攜帶1個,於通過安檢線時須自隨身行李中取出,並放置於置物籃內通過檢查人員目視及X光檢查儀檢查。
4. 旅客攜帶搭機時所必要但未符合前述限量規定之嬰兒奶粉(牛奶)、嬰兒食品、藥物、糖尿病或其他醫療所需之液體、膠狀及噴霧類物品,應先向航空公司洽詢,並於通過安檢線時,向安全檢查人員申報,於獲得同意後,可不受前述規定之限制。
5. 出境或過境(轉機)旅客在機場管制區或前段航程於航機內購買之液體、膠狀及噴霧類物品,可隨身攜帶上機,但需包裝於經籤封防止調包及顯示有效購買證明之塑膠袋內。

其他相關嬰兒必須品
雖然有些航班會提供嬰兒紙尿褲,仍建議爸媽自行準備足夠數量的紙尿褲、濕紙巾,以及方便更換的衣物,以便若目的地與出發地有溫差時,能夠隨時幫寶寶更換。另外,長時間處在密閉的空間,寶寶可能會感到不舒服或對新環境產生焦慮感,因此可以攜帶一些寶寶喜歡的玩具,當寶寶不睡覺時可以玩。寶寶的物品可裝在隨身行李中,以方便取用為原則。

Part 2登機準備篇
提早到機場,並調整寶寶的睡眠作息,儘可能讓寶寶在機上睡覺。

Step4 健康須知
確認寶寶的身體狀況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新生兒科主任醫師吳求森提醒爸媽,在出發前,應先與醫師確定寶寶的身體狀況是否適合飛行,但有些疾病有潛伏期,因此,父母在行前應多觀察寶寶的精神狀況,如果有活力不佳或食欲不振等情況,則應做進一步檢查。同時,也應充分了解目的地是否有疫情,做好隔離措施,例如攜帶口罩以免感染。此外,建議爸媽可以為寶寶準備隨身藥物,例如小兒普拿疼、腸胃藥等,需要提醒的是,應請兒科醫師開立,勿自行到藥局購買。若寶寶正在服藥中,應準備足夠的藥量,並應避免做長程旅行。

Step5 育嬰室
調整寶寶的睡眠作息
 1歲以下小寶寶大部分時間仍處在睡眠的狀態,因此發生暈機的機率並不高,爸媽無須特別準備暈機藥。吳求森醫師表示,爸媽在出發當天可以先調整寶寶的睡眠作息,建議在登機前讓寶寶盡情的玩耍,以消耗寶寶的精力,讓寶寶在飛機上處於睡眠狀態,爸媽也會比較輕鬆。

 

Case2
第一次要帶寶寶出國時,因為搭乘的是傍晚六點的班機,朋友建議我要提早到機場,在登機前讓寶寶玩累了,在機上寶寶自然就會睡覺。可是機場有什麼適合寶寶玩耍的地方呢?答案就是設在第二航廈免稅區內的育嬰室了。育嬰室的空間寬敞,共有兩間哺乳室、三張嬰兒床、舒適的沙發、換尿布檯、飲水設備、雜誌架、洗手檯等。而嬰兒床圍欄邊還有玩具,育嬰室內還提供免費的紙尿褲,各種尺寸都有,還有濕紙巾和潤膚乳液,真是太棒了!~蓉蓉媽咪

Part 3機上狀況篇
當扣上安全帶的指示燈亮起時,應將寶寶以面向媽媽的方式抱緊。

Step6 機艙內
隨時扣上安全帶

在起飛與降落時,空服人員會提供孩童專用安全帶,媽媽(或爸爸)必須讓寶寶坐在自己身前,並扣上安全帶。此外,在機艙內的任何時刻,只要扣上安全帶的指示燈亮起時,基於安全的考量,爸媽必須將寶寶從嬰兒床上抱起並坐在自己身前(即使寶寶已經睡著),同樣的應立即扣上安全帶。

起飛或降落
吳求森醫師表示,飛機起飛或降落時壓力變化大,當寶寶的耳咽管感受到強大的壓力變化時,會藉由大哭來幫助平衡,這時候,建議爸媽將寶寶以面向自己的方式緊緊擁抱,會讓寶寶有安全感,從而降低寶寶的焦慮與害怕。此外,即使飛機飛行到了穩定的高度,也應避免讓已經會走路的寶寶在機上站立或走動,以免突然遭遇亂流時會發生危險。

Tips
由於寶寶的耳咽管較短,飛機起飛或降落時易引起寶寶的不適,而顯得躁動不安。將寶寶面向自己抱緊,寶寶會較有安全感。

Step7 機上服務
善用空置座位
機艙內的廁所雖然也設有尿布檯,但因廁所的空間非常狹窄,要在僅能容納一人迴身的小空間裡幫寶寶換尿布,對爸媽來說也是一項挑戰。因此,若機艙內並非客滿的狀態,建議媽咪們善用空置的座位,除了能夠輕鬆的幫寶寶換尿布之外,也能夠讓睡不下嬰兒床的寶寶舒服的睡覺!此外,可以向空服員要求果汁或開水給寶寶嚐嚐看。

 

調整用餐時間
如果是爸媽一起帶寶寶搭飛機時,建議兩個人的用餐時間宜錯開,以便照顧寶寶。如果只有一位大人時,媽媽或爸爸也可以向空服人員要求提前或延後用餐時間,準備一些小玩具,當大人用餐時,可以讓寶寶在嬰兒吊籃中玩遊戲,以便爭取用餐時間。

~原文刊載於2008年5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私房追奶妙方大公開(上篇)

8位網友媽咪親身實驗見證
產後奶量不足是許多媽咪們的夢魘!想知道達人媽咪都是如何克服奶水不足的問題嗎?哪些地雷食物讓妳一吃就降奶?8位追奶達人媽咪親身實驗,無私分享她們的追奶妙方,幫助媽咪們實現乳汁源源不絕的小心願。

企劃‧執行/吳碧芳;採訪諮詢/振興醫院營養師鐘子雯;演出/張筑鈞&寶寶游明樺;照片提供/Glory‧Moricafnas‧Qunna‧媛媛媽媽‧布丁麻咪‧小舌‧帥哲媽咪‧珮伶
 

活動說明~
媽咪追奶妙方大募集
妳如何度過奶量不足的困境?妳嘗試過哪些傳說中的追奶妙方?還是妳有私房追奶法寶想要跟大家分享?哪些地雷食物讓妳吃了就降奶?
分享格式內容:
1.媽咪姓名或暱稱+(哺乳經驗值)
2.私房追奶妙方(親身實驗,說明做法以及實驗成效)
3.地雷食物(親身實驗才算數)
歡迎追奶達人媽咪踴躍分享,幫助更多媽咪們度過難關。
~2010.3月於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親子五四三討論區募集~

媽咪Profile
Qunna,哺乳經驗值:6個月

私房追奶妙方:讓兩邊奶水供應量平衡,定時擠奶
追奶最主要的就是不能忽略奶水少的那邊,因為一不小心就會大小奶。我追奶期間最痛苦的就是單邊奶水不足。花了很大工夫、甚至把胸部皮膚弄得受傷。就只為了讓兩邊平衡,也為了追奶爬過很多文章。使用最成功的方式是固定2小時擠一次,就算用滴的也要每天奶量固定增加5c.c.。食物方面使用過黑麥汁1大箱、每餐魚湯、花生豬腳、雞精30瓶,覺得最有用的就是加強水分的補充,再來才是輔助發奶的食品。

 媽咪Profile
帥哲媽咪,哺乳經驗值:7個月
私房追奶妙方:奶茶
我是個超級愛喝奶茶的媽咪,但聽說茶類都很冷,所以自從懷孕後就很少再喝了。生完之後,正值炎熱的夏天,嘴饞的我,也會偶爾“偷偷”地喝一杯(常溫、半糖),這一喝,沒想到正在哺乳的我,喝完奶茶後奶量竟然增加了!

做月子時,吃的很補,所以奶量一直很充足,不料做完月子,忙碌的生活加上嚴重的睡眠不足讓我的奶量頓時銳減。雖然有時娘家媽媽會千里迢迢的送來鮮魚湯,婆婆也買來野鰻煮麻油麵線給我吃,但炎熱的夏天總不好吃太多燥熱的食物。
因為嘴饞而意外的發現“奶茶”竟然也會發奶!這真是個消暑又發奶的好東西呀!不過,如同一開始所說的一樣,茶類是屬冷的的食物,喝太多對剛生完的產婦並不是件好事,所以也不要喝太多喔!

媽咪Profile
珮伶,哺乳經驗值:6個月

私房追奶妙方:大茴香菜
或許有些人不能接受大茴菜的味道,但能接受者真的可以試試看喲!個人是很愛吃茴香菜!茴香菜對人體也是很好的喲!
做法:
1.將蒜爆香(蒜也可替代使用薑或是炒蛋)
2.放入洗乾淨的大茴香菜,放入適量的水、調味(想煮成湯也可放多一點的水)煮至軟即可!??

媽咪Profile
媛媛媽媽,哺乳經驗值:親餵8個月
私房追奶妙方:雞精、燉排骨、甘蔗牛奶

雞精要半夜或睡前喝,每次喝了雞精,奶水量多到亂噴,灑得寶寶滿臉都是,寶寶也會喝得很滿足。另外,龜鹿二仙膠燉雞或是排骨、甘蔗牛奶(怕純喝甘蔗太甜,加牛奶可以避免熱量和甜度太高)喝完也有漲奶的感覺。炸雞排,因為熱量高嗎?吃完雞排餵奶,寶寶都喝奶喝的很滿足。

媽咪Profile
小舌,母乳經驗值:1年1個月
私房追奶妙方:勤於哺餵
其實追奶妙方,只有兩個字─勤勞。我是剖腹產的新手媽媽,開完刀後太痛了直到第4天才下床,也就是第4天才勉強去看寶寶跟餵奶。一開始在醫院餵他都沒有餵飽他,導致護士每半小時就來電說要不要去餵寶寶,因為寶寶餓了。回家後寶寶也是每半個小時起來哭,後來聽人家說喝黑麥汁有用,結果我也是叫老公去買給我喝,但是應該是個人體質吧,我喝就沒有用。可是有人說勤擠有用,我也想說試看看。之後我是每1小時擠一次,所以整個坐月子期間都是沒睡飽狀態且還牙痛+頭痛……但是真的有用喔!本來單邊都只有20~30c.c.,做完月子我一邊可以吸到600~700c.c.甚至更多!雖然累,但是看到自己擠出來的母乳越來越多就一點也不覺得累了!

媽咪Profile
Glory,哺乳經驗值:1年

私房追奶妙方:鱸魚湯
我的奶量一開始算是比較不足的,小寶寶還因為在我堅持親餵的情況下,餓到黃疸值飆高。幸運的是,公婆是在南部養鱸魚的,因此,每隔幾星期,宅急便便會幫我送來一箱箱的鱸魚,有時是小尾一條一兩斤的,有時是大尾一條十幾斤的魚片。我就這樣,一天一條魚的吃了好幾個月,後來才改成兩三天吃一條。經過實驗,有喝魚湯的時候,奶量就比較充足,尤其是喝到大尾魚片煮的魚湯效果更明顯,真的很感謝公婆。另外睡飽,奶量自然比較充足,所以建議媽咪們盡量能得到充足的睡眠,不過當媽媽的要睡飽,有時是蠻不容易的。?

媽咪Profile
Moricafnas,哺乳經驗值:1年3個月

私房追奶妙方:媽媽奶粉、黑麥汁、養生茶
我本來奶量不足,後來是持續喝了媽媽奶粉後就有明顯的漲奶,奶量也增加不少,但是實在是太容易胖了,後來就改喝黑麥汁,雖然好喝,但除了熱量高之外,我對汽泡飲料說實在的,也不是很愛。再後來,因為保母剛好也跟baby在喝養生茶,我因為好奇也拿來喝,沒想到竟然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材料和做法如下:
材料:紅棗6粒(20克)、枸杞20克、黃耆20克、水1000ml?
做法:
1.將黃耆、紅棗放入冷水中,煮沸後改小火再煮10分鐘。
2.加入枸杞,再煮約1-2分鐘,濾出茶汁即可。
這個養生茶方,是我最意外的收穫了,我不愛喝熱飲,放涼後全部喝光光,沒想到隔天竟然奶量增加了很多!推薦給媽咪們使用,因為便宜又大碗,可以煮很多又不容易胖,我到現在也會煮來喝喔!有甜甜的紅棗味和顧眼睛的枸杞,再建議媽咪可以去中藥房購買時,順便諮詢一下中醫師,也可以適量的添加一些通草。

媽咪Profile
布丁麻咪,全母乳&親餵:1年3個月
私房追奶妙方:魚湯、花生豬腳湯、媽媽奶粉

我算是挺幸運的媽咪,在哺乳期間幾乎沒有「奶水不足」的問題,但是為了提供給寶寶更好更多的奶水以及營養,主廚的公公可是費心思準備「發奶」食物呢!發奶食物種類繁多,其中最常見的也讓我吃到的有:魚湯、花生豬腳。魚湯,公公一定會特地挑選從海裡抓到的鮮魚,除了發奶還兼顧到寶寶需要的DHA,所以「漲奶」這檔子事,經常發生在我身上。還有從懷孕中、後期開始持續喝的「媽媽奶粉」的功勞也不可少。建議想產後哺乳的媽咪們,在懷孕期間一定要補足營養,不然產後想哺餵母乳,追奶問題就多多嚕!

 

秘方破解
看了追奶達人媽咪的無私分享,新手媽咪不免心生疑惑,到底自己適合哪一種妙方呢?其實,了解影響乳汁分泌的原因,對症下藥,媽咪們也能成為追奶達人喔!

影響乳汁分泌原因
振興醫院營養師鐘子雯表示,母乳媽媽就好像是一個母乳製造廠,要製造源源不絕的乳汁,妳需要:1.乳汁生成的司令官─泌乳激素的持續分泌;2.製造乳汁的工廠良好運作─健康的母體;以及3.足夠的乳汁原料─發乳食物與水。

乳汁生成的司令官─泌乳激素
泌乳激素是腦下垂體分泌的一種荷爾蒙,它會刺激乳房中腺體組織的泌乳細胞分泌乳汁。當寶寶吸吮乳房時,泌乳激素才會開始工作,製造奶水提供寶寶下一餐使用。因此,「多吸多健康」,給寶寶多吸吮,多刺激,就能促進奶水分泌,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也有追奶達人媽咪認為,追奶妙方不外乎「勤勞」兩個字,固定每2~3個小時排空乳房(將乳汁擠出來或是直接哺餵寶寶)一次,是可以提升奶量的。

Tip 多吸就對了
鐘子雯營養師提醒媽咪,如果媽咪吃了很多的「發乳食物」,卻沒有增加給寶寶吸吮的次數,奶量並不容易追回來,而含有高油脂的「發乳食物」的熱量,還可能留在媽媽身上,使得媽媽難以「消瘦」!

製造乳汁的工廠─母體的健康狀況
乳汁是母血生化而成的,也因此,如果製造乳汁的工廠─母體因為熬夜、疲累、月經周期等原因而導致氣血不足,奶量當然就會減少。追奶達人媽咪們也已經親身實驗證實了這一點,所以,媽咪們還是要努力保持充足睡眠、多休息、或多吃幫助補氣血的食材,補充足夠的發乳原料,再加上讓寶寶多吸吮,相信一定可以「追奶成功」。

Tip 多休息‧補氣血
有些發乳食物具有補氣血的作用,例如「養生茶」、紫米紅豆湯等具有滋補養身的作用,搭配這些食物,多休息,奶量就會增加。

製造乳汁的原料─發乳食物與水
常聽長輩或護理人員說,哺乳媽媽要多喝湯湯水水,奶水才會多。但也有媽咪發現,喝果汁或鋁箔包飲料的發乳效果卻相當有限?其實,秘密就在於食物的營養成分。鐘子雯營養師指出,能夠幫助發乳的食物,大都具有「高蛋白、高油脂」的營養成分,除了每天攝取2000~3000c.c.的湯湯水水之外,母乳媽媽每天多吃這類食物,補充足夠的原料,奶水就會源源不絕。

Tip 乳汁營養關鍵
媽媽所攝取的食物會反應在所製造的乳汁成分上,高油脂、高蛋白這兩大營養成分是製造乳汁的主原料,對於飲食清淡,蛋白質攝取不足的媽媽來說,即使每天喝了很多的湯湯水水,奶水的量很充足,但是,所製造出來的奶汁也可能是稀稀水水的,寶寶喝了可能很快就餓了,這時候,媽媽可以多吃含有高蛋白的食物,補充乳汁原料。

小心別吃到地雷食物
既然有幫助發乳的食物,當然也有能抑制乳汁分泌的食物,這些食物就是所謂的地雷食物。追奶達人媽咪們的親身實驗,提供哺乳媽咪們參考,努力追奶期間要小心別吃到地雷食物喔!但是,當媽媽準備給寶寶離乳時,除了延長排空乳房的時間(循序減少哺餵次數或逐漸延長兩次擠乳的時間),也可以吃一些地雷食物,讓奶水慢慢退去,舒緩漲奶的不適感。

地雷食物榜首~韭菜
Qunna,哺乳經驗值:6個月
有次晚餐煮了韭菜,吃了真的是馬上見效。隔天奶水馬上退1半,嚇得我努力的喝水,努力更密集的擠乳才慢慢的恢復奶量。

媛媛媽媽,哺乳經驗值:親餵8個月
便利商店售賣的速纖、各式茶類等飲品,綠花椰菜似乎也會讓奶量變少。

小舌,母乳經驗值:1年1個月
我是什麼都吃的人,有人說韭菜不可以吃,但是我還是有碰到,只是都少量沒有吃很多,奶量並沒有受到影響。

Moricafnas,哺乳經驗值:1年3個月
我只有在要退奶時刻意吃了討厭的韭菜,或者是喝麥茶不想漲奶。?

布丁麻咪,全母乳&親餵:1年3個月
最近有考慮要讓寶寶斷奶,所以打算先退奶,晚餐才吃「韭菜」,晚上餵奶時就非常明顯「軟趴趴」,效果還真驚人,立即見效的速度還真讓人措手不及呢!

~原文刊載於2010年04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輕鬆享受哺乳樂_問題篇

解決哺乳的大小問題
實地上場後,這才發現問題不少,有時動動腦就可以解決,有時必須尋求協助,現在就讓我們請專家來替你打倒最常出現的Mr. Q,讓妳哺乳更順利!

文/林佩蓉;採訪諮詢/台灣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護理經理張桂玲‧財團法人新店耕莘醫院新生兒加護病房護理長劉文琪;插畫/木可工作室

Q1 寶寶乳頭混淆嗎? Confuse
根據臨床研究發現,如果在寶寶剛出生時,就給予一種以上的吸吮方式,例如:媽媽的乳頭加上奶瓶奶嘴餵食,寶寶就容易產生乳頭混淆的情況,也就是可能只願意吸吮乳頭或奶嘴。

只提供一種吸吮方式
為避免寶寶產生乳頭混淆,台灣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護理經理張桂玲建議,在寶寶滿月前,尤其是剛出生時,最好只提供寶寶一種吸吮奶水的方式。當媽媽無法親餵時,可以利用滴管、空針筒或湯匙等非奶瓶奶嘴方式餵食,因為吸吮乳房的方式與奶嘴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寶寶能以吸吮乳房的方式進食,就應該回歸到媽媽的乳房上,以改善或避免寶寶乳頭混淆。

選擇有乳房實感之奶嘴
當寶寶已經適應了媽媽的乳房後,如果媽媽因為重回職場或其他原因而無法親餵時,可以選用接近媽媽乳房口感的乳膠奶嘴及接近乳房形狀的奶嘴。市售的奶嘴主要有矽膠及乳膠兩大類,矽膠奶嘴易清洗,而乳膠奶嘴的口感則比較接近媽媽的乳房,使用前可以先以溫水浸泡再給寶寶使用。如果寶寶仍然不願意接受,照顧者可以用媽媽的衣服包裹住奶瓶,或用湯匙餵食,只要多嘗試,寶寶餓了自然就願意吃。

     

知識加油站
有問題看這裡

國民健康局提供母乳哺育諮詢網絡,包括0800免付費諮詢專線(0800-870870)、網站、充電報等,建議哺乳媽媽在遇到問題時,可以多加利用以解除狀況。

Q2 乳頭形狀不對勁 Nipple shape
因人體構造有先天性的差異,財團法人新店耕莘醫院新生兒加護病房護理長劉文琪表示,並非每個媽媽的乳頭都剛好適合寶寶的嘴巴,而不同的乳頭類型,有不同的哺乳技巧,了解自己並找對方法,對於順利哺乳就會有很大的幫助喔!

  

知識加油站
3方法.輕鬆牽引乳頭

1.霍夫曼運動:凹陷乳頭的媽媽,在懷孕第6個月以後即可開始進行此乳房護理運動,進行的方式很簡單,只要將食指輕壓乳暈兩側,將乳頭牽引出即可。



2.乳頭吸引器:
目前市面上販有乳頭吸引器,輕鬆一吸即可讓乳頭突出,相當方便。
3.冰敷:利用冰敷讓乳頭自然直挺出來,是一種較為自然的身體反應。

Q3 ㄋㄟㄋㄟ怎麼變少了? Reduce
當媽咪的奶量分泌已經進入穩定期之後,卻發生奶量「突然」減少的情況

,這該怎麼辦才好呢?

刺激減少導致
奶量的多寡取決於乳暈刺激的頻率及每次乳汁的移出量。張桂玲護理經理表示,發生奶量突然減少的情況,可能與媽媽生活中的偶發事件有關,例如:需要出差、工作繁忙使得兩次集乳間隔的時間延長、一次乳汁移出的量減少、吃了會抑制乳汁分泌的食物等。

重新調整‧增加刺激
媽媽應該保持放鬆心情,並排除生活中的偶發壓力事件,重新調整集乳的時間,張桂玲護理經理說,只要增加刺激的頻率,攝取足夠的水分、有效的將每一次的奶水移出,將乳汁的分泌導向正向的循環,經過一段時間後,乳汁的分泌自然就會增加。

輕鬆享受哺乳樂_學習篇
輕鬆享受哺乳樂_工具篇 
輕鬆享受哺乳樂_教學篇 

輕鬆享受哺乳樂_分享篇


~原文刊載於2008年8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產一定要懂的關鍵字

對孕媽咪而言,生產是一種喜悅的期待,卻也是一種擔憂的煎熬。當孕媽咪沉浸在準備迎接新生命的喜悅時,面對生產時的產痛及各種風險,往往會讓孕媽咪感到惶恐憂心。究竟,孕媽咪在生產時可能會面臨到哪些狀況?透過此文章,將一一為您解說這些孕媽咪生產時,一定要懂的關鍵字。

文/林文涵;採訪諮詢/新竹馬偕紀念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蔡金翰‧新竹馬偕紀念醫院麻醉科主治醫師嚴嘉容;執行/蘇麗華;攝影/詹建華;演出/石篟臻

1.產鉗vs.真空吸引器
認識「產鉗」vs.「真空吸引器」
生產時,輔助寶寶從陰道分娩出來的工具分為「產鉗」及「真空吸引器」兩種。
‧ 產鉗
在剖腹生產和麻醉的技術尚未發達,但是產婦藉由陰道生產並非每次都能十分順利,有時胎頭卡在陰道口不上不下,因此,醫師利用一對鐵鉗子夾住胎頭,藉由其扭轉和牽引,幫助寶寶生出,解決了很多生產時的困難,這是最早的產鉗生產。新竹馬偕紀念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蔡金翰表示,產鉗的使用必須經過技術的訓練和經驗的累積,由於其困難度較真空吸引器輔助生產較高,現今已漸漸被「真空吸引器」取代。

‧ 真空吸引器
早期的真空吸引器多為圓形金屬帽的結構,但其較容易在生產時造成胎頭裂傷、頭皮下血腫及顱內出血,現在已漸漸被軟性塑膠帽所取代。由真空吸引輔助產出的胎兒,頭頂容易留下一個凸起的頭皮腫塊,稱之為「產瘤」,蔡金翰醫師表示,一般在出生後一星期左右會慢慢消失,不會對寶寶造成影響。
適用時機
蔡金翰醫師表示,真空吸引輔助生產通常會用在生產的最後階段,媽媽用力不當、欠缺臨門一腳時,或胎兒的狀況不穩定要盡快讓胎兒出生,在子宮口全開、胎頭已經下降的情況下才會使用的方法,通常不會是預先就打算做的事。此外,若是產婦用力過久,已經疲憊無力,或是第二產程(子宮頸口全開到寶寶娩出的這段時間)過長、胎心音開始出現不好的變化,或有胎兒窘迫的危險性時,都可以藉由真空吸引器的幫助儘快將寶寶生出來,以減少產婦的痛苦,和縮短胎兒缺氧窘迫的時間。

注意事項
並非每次寶寶生不出來都適合使用真空吸引器輔助生產,使用真空吸引器之前必須確定子宮頸口已經全開、已破水、膀胱已完全排空、胎頭已經下降到骨盆腔適合的位置,同時還需要產婦的配合並由有經驗的婦產科醫師使用。

2.無痛分娩
認識「無痛分娩」
蔡金翰醫師表示,無痛分娩的目的應該是「減痛、鎮痛」,把疼痛感變得可以忍受,而非完全無痛、沒有感覺,因此無痛分娩的真正意義應該是「減痛分娩」。所謂無痛分娩是藉由麻醉的技術,再加上止痛藥物的配合,所以能夠減輕生產過程中的疼痛。

施打方式
無痛分娩即所謂的「硬脊膜外麻醉」。新竹馬偕紀念醫院麻醉科主治醫師嚴嘉容表示,脊髓是被三層脊膜所包覆,硬脊膜是最外面的一層。所謂「硬脊膜外麻醉」是區域麻醉的一種;麻醉醫師利用特殊設計的針管,在產婦背部適當部位打針,經此方式將一條軟管放置到硬脊膜外的一個空間,藥物經由軟管進入硬脊膜外面,再漸漸擴散至脊髓達到止痛的效果。麻醉醫師會根據產婦的狀況調整藥物的種類和濃度,達到減少分娩痛感,但不影響產婦運動能力的效果。

注意事項
嚴嘉容醫師表示,一般來說,硬脊膜外麻醉大概可以減少至少五成以上的分娩疼痛。它的效果快速,對於產婦和胎兒的影響也是眾多止痛方式中最小的。在經由麻醉醫師評估後,絕大部分的產婦都可以接受硬脊膜外麻醉,但產婦若有下列狀況,則不建議使用:
‧有凝血功能問題。
‧背後打針處有感染發炎現象。
‧無法配合醫師指示擺位。
‧產婦或胎兒狀況不穩定,如產前大出血,胎兒窘迫等狀況。

3.羊水栓塞
認識「羊水」vs.「羊水栓塞」

胎兒在母親子宮裡被羊膜所包圍,羊膜腔中充滿的液體,就是羊水。蔡金翰醫師表示,「羊水栓塞」乃指羊水或其他胎兒組織進入母體的血液中,因而造成栓塞現象,並大量消耗掉凝血因子,造成凝血能力消失,使產婦發生呼吸窘迫、休克及大量出血後死亡,羊水栓塞使產婦死亡率高達90%以上,其25%個案在一小時內死亡。
原因
蔡金翰醫師表示,發生羊水栓塞的主要可能原因,是在產婦產前、待產中或產後,羊膜腔內的羊水,經由子宮壁及子宮頸靜脈血管的裂縫,流入媽媽的血液循環系統中,羊水內的內容物(包括胎兒鱗狀上皮細胞、胎毛、胎脂、胎便等),隨著媽媽的靜脈血流,回流到肺部血管,造成栓塞,導致一系列的臨床症狀。
如何預防
蔡金翰醫師表示,羊水栓塞發生的機率很低,但卻是無法預估也無法預防的,目前沒有哪些原因是確定的羊水栓塞危險因子,也沒有羊水栓塞的前兆症狀,因而無法告訴懷孕的婦女,誰是羊水栓塞的高危險群、誰沒有發生羊水栓塞的可能、或者發生哪些症狀表示可能在未來發生羊水栓塞;雖然羊水栓塞是不可忽視的,但懷孕的婦女也不需太過於恐慌。

4.肩難產
認識「肩難產」
蔡金翰醫師表示,「肩難產」的定義是指生產過程中,胎兒的頭出來之後,肩膀卻卡在恥骨聯合的下緣出不來。臨床上若是在胎頭產出後,需要用其他的輔助方式才能讓肩膀娩出,或是有人定義從胎頭產出到身體產出的時間超過六十秒,都可以被稱之為肩難產。

原因
肩難產的原因,通常胎兒太大是大家最熟悉,也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如果胎兒出生體重大於4,000公克,發生肩難產的機會較高,其實大小只是部分的理由,卻不是唯一或絕對的條件,而且胎兒多大算大對每一位產婦都不同。蔡金翰醫師表示,目前臨床上,很難去預知生產會不會發生肩難產;此外,像是母體骨盆窄、體型肥胖、經產婦、前胎發生肩難產、過期懷孕(指的是懷孕超過42週以上)、胎兒肩膀過寬、產程遲滯、患有糖尿病的產婦,都算是發生肩難產的高危險群。尤其是患有糖尿病,或是妊娠型糖尿病的孕婦,因為母親的血糖通過胎盤,會刺激胎兒的胰島素分泌,而胰島素又會刺激軟組織的生長,所以胎兒會長得又胖又壯,在胎頭通過產道以後,肥厚的肩膀被卡住的機會也就增加了。
嚴重性
蔡金翰醫師表示,在生產的過程當中,當寶寶的頭分娩出來以後,肩膀卻卡在產道,無法順利生出來,如果無法即時處理,會因為寶寶的臍帶已經受到擠壓拉扯,無法供應寶寶氧氣,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會發生危險,甚至造成死亡。

5.會陰切開術
認識「會陰切開術」

分娩時,胎兒頭部經過產道至陰道口時,會將會陰部撐開,因東方人骨盆較窄,故會施行會陰切開術來幫助生產,不施行會陰切開術仍會造成會陰裂傷的情形。蔡金翰醫師表示,會陰切開術除了幫助生產,同時也可以防止生產時造成的會陰裂傷不規則,而事先用外科剪刀切開會陰部的方法。
好處
蔡金翰醫師表示,會陰切開術利於傷口整齊以便縫合容易,且會陰的傷口會比較漂亮,並且可以避免自然撕裂所引起的不規則傷口,而且當產程過久、母親產生精疲力竭或寶寶出現胎兒窘迫的現象,會陰切開術的協助可使產程縮短。
傷口護理
‧避免傷口感染,應該注意保持會陰部的清潔;在惡露期間,應勤換產褥墊,並在每次如廁後,以乾淨的溫水,由前往後的用沖洗瓶將會陰沖洗乾淨。

‧務必保持傷口的清潔及乾燥,若不慎弄濕傷口,可用乾淨的衛生紙擦乾。
‧若出院後還是疼痛不止、傷口部位紅腫熱痛、分泌物有異味或排尿困難的話,應提早回診接受醫師診察。
‧惡露乾淨後,會陰傷口癒合達到穩定狀態,才可恢復性生活,否則容易引起產後子宮或會陰傷口感染。
‧會陰切開術後約一個月左右,傷口會恢復。
‧產後4至6週務必返院做產後檢查,以確定產後傷口是否復原完全。

~原文刊載於2010年09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夏季水果當道 孕婦嘗鮮6準則

身在水果王國的台灣孕婦有福了,隨著夏天的腳步逼近,孕媽咪可以吃到的水果不但汁多味美、種類繁多,而且營養豐富。但妳知道哪些水果是今夏最夯的孕媽咪首選?怎麼選、如何吃?何人、何時該忌口……?快來聽聽果樹達人和營養專家為妳解說這些養顏、美容又補胎的「當夏水果」吧!

文/王心妏;採訪諮詢/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果樹產業科科長莊老達、長庚紀念醫院台北院區營養治療科專業營養師許美雅;執行/蘇麗華;攝影/陳炳煌 

水果
Tips達人的健康撇步

在六大類食物中,水果有著美麗的顏色、特殊的香氣和不同的口感,不但營養價值高,而且不需烹調的方便性,更是大受歡迎的主要原因之一。

吃多健康的秘密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果樹產業科科長莊老達指出:「台灣素有水果王國之稱,春夏之後更是各種水果盛產的旺季,其水分、維他命、礦物質、纖維質和對身體有益的水果多酚等,是國人健康不可少的幫手,也是愛美女性最天然的保健食品。」

長庚紀念醫院台北院區營養治療科專業營養師許美雅則表示:「現代人壓力大又普遍有飲食過度精緻和飲食不均衡的問題,長期缺乏纖維容易造成排便不順暢,大部分水果都含有豐富的纖維質,所以鼓勵大家每天要吃水果,而水果的種類也很多,它和其他食物一樣,不同水果有不同的營養價值,力求均衡還是最重要的。」

孕媽咪當夏嚐果參考表              ☆可多食 ◎適量 ×應忌口

當妳...

芒果

西瓜

鳳梨

木瓜

梨子

香蕉

葡萄

芭樂

荔枝

龍眼

害喜

貧血

失眠

便秘

水腫

糖尿病

高血壓

感冒

×

×

聰明啖果6撇步
總之,吃多、吃好,都不如吃的巧。以下就請果樹達人和營養專家,針對孕媽咪在炎炎夏日裡,聰明吃水果的方法:
Tips 1每日可食2~4份水果
依照國人健康飲食的建議,每人每日必需吃二份水果,一份是指水果去皮去籽後約一般飯碗八分滿的量。「孕媽咪若無糖尿病或需嚴格控制體重者,量則可增加到3~4份,所增加的部分可分散在兩餐之間的點心時享用。」許美雅營養師補充道。

Tips 2 選擇盛產的當季水果
不論國產或者進口,莊老達科長認為:「價格便宜、品質穩定、農藥少等,是吃當季水果的三大好處。」

至於夏天裡的眾多水果中,莊老達科長建議孕媽咪不妨多品嚐:芒果、西瓜、鳳梨、木瓜、梨子、香蕉、葡萄等有營養價值的水果。(詳見如後尋果地圖)

Tips 3 有保障的蔬果安全標章
除了一般食品有CAS安全標章,國產水果其實也有安全標章喔。莊老達科長解釋:「針對蔬果品質,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已推動『吉園圃(GAP)安全蔬果標章』及『產銷履歷(TAP)農產品標章』,媽咪們可以在超市、賣場等地看到貼有這些標章的水果,它代表該蔬果品質的安全、農友的榮譽,消費者可放心採購、安心享用。」

Tips 4 正確清潔後食用才安心
對於連皮一起食用的水果,莊老達科長表示一定要充分清潔才可食用,他說:「最主要的清潔方法就是以大量清水沖洗,若要用蔬果清潔劑或鹽水,也應避免二次污染或營養流失。」

即使剝皮類的水果也應先清洗後再剝皮(避免手指污染)。至於媽咪們擔憂的農藥問題,莊老達科長叮嚀:「凡表皮不平滑或有細毛的水果,是較容易附著農藥的水果,應加強清洗或去皮食用。」

Tips 5 食用最佳時機各有所需
許美雅營養師認為,吃水果並沒有唯一的最佳時機,必需因人因需要而調整。她說:「一般人是餐後半小時食用最多,因為可利用水果富含的纖維質來幫助消化,但若屬於容易肚子餓的孕媽咪,則建議於兩餐中間享用。至於餐前食用,因為空腹,水果富含的礦物質和維生素較容易被吸收,但是否影響正餐,則需自行評估。」

Tips 6 不可大量食用替代正餐
有些減重者會以水果當正餐,對此,許美雅營養師表示:「雖然大部分水果屬於熱量較低的食物,但水果水分多、糖分多為容易被吸收的葡萄糖,所以食用後容易飽但也很快餓,加上整體而言並不符合均衡飲食,所以不建議取代任何一次正餐。」
其次,水果也有其個別差異的營養成分,食用時應遵守,不過量、不長期單一食用等原則,才可吃出果實的美味並攝取到有益健康的營養。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肥胖懷孕好困擾

對愛美的女性而言,「肥胖不是病,胖起來卻要人命」,但肥胖不僅影響他人對自己的主觀印象,也會影響身體健康,肥胖女性若懷孕會多出許多風險,建議有生育計畫的女性,在孕前將體重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才能順利受孕,並讓自己和胎兒度過一個健康的孕期喔!

文/伍偉婷;採訪諮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王懿德;插畫/木可設計工作室

「妳是連呼吸都會胖的體質嗎?亦或是從小到大都走肉感路線?」屬於易胖體質的妳,或許是從小肥胖,也或許是因為某些原因發胖,但一發胖之後,就再也瘦不回來,乾脆接受自己的身形,認為放心吃吃喝喝也很快樂!但將自己的體重控制在合理範圍,不過胖也不過瘦,才是最健康的方式,特別是計劃生育的女性,合理的體重不僅有助於受孕,也能給胎兒一個健全的生長環境和順利的分娩過程!

BMI值大於30為肥胖
台灣女性對於肥胖的定義相當嚴格,即使看起來穠纖合度,如果試著問她「妳覺得自己胖嗎?」她可能仍會給妳肯定的答案,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王懿德表示,實際上,肥胖的定義應根據BMI值(身體質量指數),若是BMI值介於20~25即屬正常;20以下表示過瘦;25~30表示過重,而超過30則表示肥胖,因此,王懿德醫師進一步表示,當女性的BMI值超過30,又計畫懷孕,便會建議她進行減重計畫。究竟肥胖會?懷孕過程增加何種風險??什麼計畫懷孕的女性就要趕快控制體重呢?

肥胖的壞處
雖然增加體重是懷孕過程所必須,畢竟?了孕育一個新生命,增加11~15公斤都是合理的範圍,但若是在尚未懷孕前,便已屬於肥胖的身形,那麼就會為懷孕及生產過程帶來許多風險!

Bad affect 1. 不易受孕
根據統計,肥胖者不孕的機率是一般人的3倍。王懿德醫師表示,肥胖者體內脂肪較多,脂肪也是製造女性荷爾蒙的來源之一,因此肥胖者體內會堆積脂肪製造出的女性荷爾蒙,一旦體內荷爾蒙平衡被打破時,濾泡成長激素便會被抑制,進而影響排卵,排卵不順利,自然降低受孕機會。
此外,肥胖女性患多囊性卵巢症的機率也比一般人高上3~4倍,而多囊性卵巢症患者也常有肥胖的症狀,王懿德醫師表示,肥胖和多囊性卵巢症屬因果關係,但因果分別為誰目前還不得而知,多囊性卵巢症常會有不排卵、月經週期異常的症狀,因此,也降低了受孕的機會。

 

Bad affect 2. 提升懷孕早期流產率
由於體內荷爾蒙分泌不平均影響了肥胖女性的卵子品質,胚胎出現缺陷的機率也因此較高。王懿德醫師表示,肥胖女性的胎兒,其脊柱裂、神經管缺陷的機率是一般女性的2倍,有時卵子尚未成熟,或是受精後因本身品質不佳而無法發育,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條件下,便容易在懷孕早期流產。

Bad affect 3. 診斷誤差值較大
超音波屬反射影像,當孕婦腹部脂肪層肥厚時,會使超音波的雜訊較多,無法看得清楚胎兒,因此,會影響判讀,造成的誤差值也可能較大。

Bad affect 4. 妊娠糖尿病
若先前沒有糖尿病史,懷孕後產檢卻出現持續尿糖的現象,經診斷後確認為糖尿病就可稱為「妊娠糖尿病」。懷孕後,體內荷爾蒙的改變會造成組織對胰島素耐受性的增加,進而使血糖上升,但通常身體會自動產生更多胰島素,以維持體內正常的血糖濃度,但有部分孕婦胰島素製造量不足,便使身體處於高血糖狀態,王懿德醫師進一步表示,妊娠糖尿病必須嚴格控制血糖,常以飯後血糖、以及飯前血糖作為監測的標準。飯前血糖控制不良容易造成胎兒猝死,飯後血糖過高則容易使胎兒過重,且肥胖女性懷孕後罹患妊娠糖尿病更是一般女性的3倍。

妊娠糖尿病可能出現羊水過多、妊娠高血壓、水腫、巨嬰、胎兒畸形及新生兒呼吸窘迫等合併症,提高許多懷孕及生產的風險。此外,當孕婦本身血糖控制不佳,會使胎兒過度成長而成為巨嬰,雖外型巨大但其成熟度卻相對較緩慢,特別是肺部,一般胎兒在37週即可足月生產,但考慮肺部的因素,妊娠糖尿病造成的巨嬰卻可能需至38週生產才比較適合。

Bad affect 5. 子癲前症
在懷孕20週後,合併有高血壓、水腫、尿蛋白等症狀就稱為子癲前症。子癲前症真正的原因目前仍然不明,但若是孕婦本身有糖尿病、慢性高血壓及子癲前症家族病史,都屬高危險群,因此,肥胖者本身即易罹患妊娠糖尿病及高血壓,自然也就提高了罹患子癲前症的機率。
當孕婦罹患子癲前症時,胎盤會產生某種因子,造成母體的血管內皮細胞功能不全,進而影響血液的流通,養分和氧氣便無法順利透過胎盤傳遞給胎兒,母體會反射性增加血壓以使物質順利供應給胎兒,因此,高血壓成了子癲前症主要的症狀之一,但是卻不見得就能克服原先的問題,將養分、氧氣順利送進胎盤,子癲前症患者的胎兒,也容易出現胎兒瘦小及氧氣不足,甚至猝死的問題。

Bad affect 6. 提高剖腹產機率
肥胖者患妊娠糖尿病及出現巨嬰的比例高,而巨嬰在生產過程中,出現肩難產的情況也較高,為了安全起見,醫師在判斷情況後可能建議進行剖腹生產,無形中便也提升了剖腹產的比例。此外,妊娠糖尿病容易有羊水過多的情況,當羊水過多,胎兒活動空間大,也容易胎位不正,胎位不正也可能提高剖腹產機率。

Bad affect 7. 麻醉風險提高
一般進行剖腹產是採半身麻醉,肥胖女性生產時,若決定採行剖腹產,進行半身麻醉過程也可能因為脂肪過厚而受到影響,有時會因為脂肪層過厚,導致穿刺針無法順利插入,加深麻醉困難度,此外,王懿德醫師表示,麻醉藥劑量往往是和體重成正比,體重愈重,所需的麻醉劑量愈高,無形也增加了麻醉風險。
若萬不得已,需要進行全身麻醉時,勢必會進行插管的動作,但肥胖女性因為脖子短、脂肪厚,容易看不到喉頭的位置,也因此大為增加手術困難度。

Bad affect 8. 產後傷口復原較慢
由於肥胖者腹部較多脂肪,進行剖腹產時,醫師必須劃較大的傷口以及割開較厚的脂肪層才能讓手術順利進行,因此縫合傷口也會較多層和較大,這都增加了術後的疼痛感,此外,腹部肥厚的脂肪容易產生皺褶,容易累積汗水和污垢,提升了傷口感染的機率。

Must Do!肥胖女性應控制體重
為避免肥胖?懷孕及生產過程帶來的種種風險,王懿德醫師表示,建議計劃生育的女性將體重控制在合理範圍之內,但必須是健康的減重方式,即飲食搭配運動,而非一昧的節食,因採用極端的節食方式也會影響體內荷爾蒙的正常分泌。
但若是意外懷孕,建議密切追蹤胎兒的健康情況,另外,肥胖的孕婦在孕期就不宜進行減肥,但需留意飲食習慣,一般孕婦懷孕過程中以增加11~15公斤為宜,肥胖孕婦必須更嚴格遵守。

王懿德醫師表示,為確保胎兒吸收到足夠的營養,肥胖孕婦仍必須增加體重,但必須比一般孕婦增加的體重再少一些,飲食攝取量根據衛生署的建議即可,但若肥胖孕婦在懷孕前即吃的比一般女性要來得多,進入孕期後,可能就不需要再特別增加。孕育一個新生命實屬不易,?了給自己和胎兒一個安穩的孕期,並確保胎兒頭好壯壯,建議女性們,將體重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不僅僅是為了愛美,更?了能讓自己散發更有智慧且美麗的母性光輝!


~原文刊載於2009年3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懷孕還要帶小孩,怎麼辦?

懷孕,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但如果家中還有個還小的小寶貝,孕媽咪該如何掌握生活的平衡感呢?如何才能顧到自己又顧到小孩,不會手忙腳亂?

文/郭盈秀;採訪諮詢/亞東紀念醫院生殖醫學科主任暨婦產科主治醫師盧信芬
每當一個寶寶的誕生,就會有個家庭充滿了新生的喜悅,相信每個人幾乎都會無微不至、細心呵護著上天賜予的小生命。

然而,隨著寶寶愈來愈有活動力,總愛四處探索時,這對多數需擔負養育之責的媽媽而言,著實感到辛苦;如果此時媽媽有孕在身,正好衝擊到懷孕初期身心最不穩定的狀況,只要沒有抓好生活的平衡點,不只是對身體、還可能讓精神倍感壓力。

「體力」是最大考驗
當寶寶還小時,睡眠時間不固定,常常只要感覺餓、累、不舒服,就會哇哇大哭,打亂媽媽作息更是家常便飯;接著「七坐八爬」後,寶寶總是好奇地用全身探索在他眼中的每件新事物,尤其在滿周歲學會走路後,一般成人光是追著跑,常常沒多久就氣喘吁吁──更別說是孕媽咪!

亞東紀念醫院生殖醫學科主任暨婦產科主治醫師盧信芬表示,對於孕媽咪來說,養育小孩的第一個考驗就是「體力」。她說明,女性體內在懷孕初期極不穩定,身心狀況仍在調適,並且懷孕期間容易疲勞,體力也大不如前,自然在照顧寶寶方面更容易耗盡心力;但偏偏孕媽咪最需要的就是大量的休息,因此盧信芬醫師建議,孕媽咪最好能夠尋求家人的支援,不要將帶孩子的責任通通攬在自己身上。

孕期三階段注意事項
相較於能夠專心照顧自己的準媽媽,一面帶著孩子的孕媽咪必須付出更大的體力與精神,因此更需要特別小心可能帶來的影響與傷害。盧信芬醫師針對孕期三階段,提出相關的建議,希望能為孕媽咪帶來一些幫助。

初期:小心出血&宮縮
懷孕初期,胚胎在子宮著床的狀況仍不夠穩定,因此盧信芬醫師建議,能多休息還是要多休息。無論是職業婦女或家庭主婦,最好都要尋求家人的協助,難保一個不小心,如碰撞、情緒波動太大等,導致子宮發生出血或收縮的情況,最嚴重的狀況還可能會造成流產。

中期:規律運動
盧信芬醫師表示,懷孕中期是準媽媽身心最舒服的時期,建議多把握這段期間,調整好自己和孩子的作息狀態,平日也別忘適量地運動一下,例如帶著孩子一起散散步,不但能調整孕媽咪自身健康,也能增進親子間的親密感。

後期:注意姿勢與動作
當孩子還小時,大多需要媽媽陪在身邊照顧,無論是一起吃飯或睡覺。盧信芬醫師表示,最好孕媽咪不要和小朋友睡在同一張床上,建議在同一房間中準備另一張床給小孩,就近照顧即可。她進一步說明,孩子大多活動力十足,喜歡動手動腳,如果不小心踢到媽咪的肚子,且孕媽咪的狀況不夠穩定、又特別容易緊張時,可能會造成子宮急速收縮、最嚴重者可能會有胎盤剝離的危險,甚至需要進行安胎動作。

正確抱小孩‧照顧不費力
到了懷孕後期,孕媽咪的肚子增大的速度也比之前快得多,自然會對身體(尤其是下肢)造成壓迫感。如果孩子還小,有時候需要媽咪抱抱時,怎麼辦?

針對此,盧信芬醫師說明,這時候已經感覺不舒服的孕媽咪,如果還必須隨時抱著小孩時,將可能使身體的負擔壓力增加,甚至加重骨盆韌帶處的疼痛感。她建議,如果非抱小孩不可,建議採坐姿,並適時使用托腹帶支撐,將有效減輕下墜感所帶來的不適。

帶孩子一起做胎教‧感受生命
一般多認為,懷孕期間「胎教」做得好,之後出生的寶寶會比較好教、個性比較穩定。但是,胎教是一項需要孕媽咪靜下心來,好好和胎兒一起閱讀、聽音樂,享受時光;碰到隨時都需要照料的孩子時,如何安排呢?

盧信芬醫師表示,孕媽咪不妨善用這個機會教育,帶著孩子一起做胎教活動,真實體驗生命的律動(如胎動),進而能在潛移默化中引導並使其了解、認同新成員的加入與存在。

心理調適平衡最重要
照顧孩子的辛苦與繁瑣在所難免,除了平時多留意身體狀況外,「心理」狀況的掌握特別重要。盧信芬醫師強調,孕媽咪千萬別只悶在自己的小空間裡,能夠盡量多與外界接觸、保持開朗愉快的正向態度,相信不但能在照顧孩子和孕期生活中抓到平衡點,整個過程也才不會變成難以忍受且疲累的苦差事。

盧信芬醫師建議,孕媽咪可保握每一次的產檢,向婦產科醫師、衛教師等諮詢、尋求協助,不但能及時了解最新最正確、對自己和孩子最有幫助的資訊,也不會因求救無門、胡思亂想而陷入憂鬱情緒,這樣對於胎兒、孩子和自己,都不能帶來幫助。

盧信芬 醫師
現任/亞東紀念醫院生殖醫學科主任暨婦產科主治醫師
經歷/台大醫院婦產科住院醫師‧台大醫院婦產科總住院醫師‧台大醫院婦產科生殖內分泌暨不孕症研修醫師‧新加坡國立大學不孕症進修
學歷/台大醫學院學士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餓了再哺乳 寶寶智商高

  • 自由時報 – 2012年3月19日 上午4:23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媽媽哺餵寶寶的方式,應依照寶寶需求,餓了再餵,還是定時哺乳,這兩派觀點爭論多年未有定論,現在一份新研究恐怕又將再激起論戰。

英國艾塞克斯大學社會經濟研究所(ISER)和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以10419名1990年代初期出生的孩童為樣本,依他們4週大時的哺乳方式,分成需求性、定時性哺乳法、以及曾試過但未能貫徹定時性哺乳法3組,考慮父母教育程度、收入、孩童性別年齡、養育方式等因素後,發現需求性哺乳法的孩子,5歲、7歲、11歲和14歲時學力測驗成績都比幼時定時哺乳的孩子高,而且,8歲時智商也高出4到5分。

研究負責人亞柯伍說,「餵母乳和喝奶粉的孩子,都可見這種定時性哺乳和需求性哺乳間的差異」,智商差異在統計上已算顯著,例如在一個30人的班上,成績排15名的孩子就可能因此提升到第11或12名。

她說,另一個重點是,無法貫徹定時哺乳法的媽媽,和定時哺乳的媽媽,通常較年輕、較可能單親、仰賴社會福利或所受教育較差,這些都是已知可能讓孩子成績較差的社會特質,因此,研究中第三組孩子學業、智商也較高,顯示造成差異乃因哺乳法。

提倡需求性哺乳法的育兒專家對這項結果並不意外。心理學家里奇說,寶寶良好的腦部發育有賴他的「情緒大腦」與媽媽之間的溝通,寶寶表達強烈感覺時,媽媽能立即察覺、回應和調節,這些溝通都是在寶寶最原始需求和產生最大愉悅感,也就是哺餵時發生。

不過媽媽卻得為此付出代價,這份報告認為,需求性哺乳法的媽媽較疲累、情緒不穩,定時哺乳的媽媽能得到較多睡眠,從育兒中獲得較大喜悅。報告說,這是首度針對這兩種哺乳法所做大型研究,但是尚需了解其中影響機制,才能斷言哺乳法對寶寶的長期影響。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產後瘦身‧健康不傷身

產後總是要吃一堆補身的「大餐」,讓媽媽們總是兩難。不吃,也會害怕自己月子沒做好,日後身子出現更多問題;吃了,又擔心自己身材更加走樣,想要減重又更加困難。其實,月子期間不用「大吃大喝」,也可以同時補好身子,恢復好身材。本期推出6道簡易美味食譜,讓正在坐月子的妳,不僅補身也能健康瘦身喔!

企劃‧執行/林佩蓉;攝影/詹建華:食譜設計‧營養說明‧烹飪示範/實踐大學食品營養與保健生技學系兼任助理教授黃乃芸;資料‧食材提供/美國家禽蛋品出口協會

蒜炒海陸總匯義大利麵
材料:

美國棒棒腿半支、蝦子3支、花枝30g、蛤蜊5粒、義大利麵50g、蒜頭2粒、洋蔥30g、辣椒1支、黃椒30g、青椒30g、橄欖油2大匙、鹽適量、黑胡椒少許。
做法:
1.棒棒腿去皮去骨切丁,蛤蜊泡水吐沙,花枝洗淨去頭尾去薄膜切成圈;備用。
2.蝦子洗淨留頭去蝦殼,以滾水汆燙;備用。
3.洋蔥洗淨切絲,蒜頭切片,辣椒切小片,黃椒、青椒洗淨切條狀;備用。
4.燒一鍋熱水,適量的鹽,將義大利麵下鍋煮熟,將熟麵條撈起瀝乾,立即浸泡冷水後,加入1小匙橄欖油拌一拌。
5.熱油鍋後,以大蒜、洋蔥、辣椒爆香,加入雞肉丁、蛤蜊、花枝、麵條拌炒,再加入黃椒、青椒略炒後,最後加入鹽、黑胡椒調味。
6.排盤時,蝦子裝飾,即完成。

營養成分:熱量/583.3Kcal 、蛋白質/27.37g、脂質/34.65g、醣類/41.83g

營養解說
雞肉富含高量的蛋白質,脂肪含量低,尤其飽和脂肪含量少,膽固醇含量較豬肉、牛肉來得少,是控制體重最佳的食物來源。且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包括維生素B群和鎂,維生素B是大腦和神經功能的一種必要的元素;而鎂可以幫助防止心臟病。同時,雞肉也具有豐富的鐵質含量,對於生理期、妊娠期和受傷需調養的人而言,也是供應鐵質最佳的來源之一。

蔬菜金黃蛋捲
材料:

美國棒棒腿1支、罐頭鮪魚30g、苜蓿芽30g、美生菜50g、碗豆嬰20g、洋蔥30g、玉米粒20g、雞蛋1顆、黑胡椒粒適量、低脂美奶滋10g。
做法:
1.棒棒腿洗淨去皮去骨切條狀,滾水汆燙;備用。
2.苜蓿芽、碗豆嬰洗淨,美生菜洗淨拔小片,洋蔥洗淨切絲;備用。
3.將雞腿肉、鮪魚、玉米粒,以黑胡椒粒、美奶滋調味。
4.將蛋打勻後以小火煎成薄蛋皮。
5.蛋皮上鋪上美生菜、洋蔥絲、苜蓿芽、碗豆嬰,以及做法2的餡料,捲起來,即可。

營養成分:熱量/373.1Kcal 、蛋白質/36.46g 、脂質/20.5g、醣類/10.34g

營養解說
蔬菜熱量低,平均100g只有25kcal,並富含膳食纖維,同時多蔬菜進入胃之後,會吸收水分膨脹,易使胃有飽足感,不但能綠化你的腸胃,美化你的健康,實驗研究證明,多吃蔬菜,可以促進身體發育、預防疾病、延年益壽、養顏美容、滋潤皮膚,是產後媽媽們的絕佳食物來源。

酒醋雞肉沙拉
材料:

美國棒棒腿1支、高麗菜100g、苜蓿芽50g、玉米粒50g、蛋1顆、迷迭(香)1小匙、黑胡椒粒適量、鹽適量、油適量。
酒醋汁:橄欖油1小匙、紅酒1大匙、醋1大匙。
做法:
1.棒棒腿洗淨去骨切成薄片,以黑胡椒粒、鹽、迷迭醃漬30分鐘。
2.將高麗菜洗淨切成絲,苜蓿芽洗淨;備用。
3.將烤箱預熱10分鐘,將醃漬好的雞腿排,以180℃烤成金黃色至熟。
4.高麗菜、苜蓿芽舖底,擺上雞腿排,灑上玉米粒及少量的苜蓿芽,淋上酒醋汁,即完成。

營養成分:熱量/485.1Kcal、蛋白質/33.86g 、脂質/25.02g、醣類/31.13g
     
營養解說
橄欖油,新鮮的橄欖壓製而成,是唯一直接從果實中萃取出來的食用油,含維生素A、D、E、K、F的脂溶性維生素,易於被皮膚吸收;及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降低膽固醇;亦有分解體內的脂肪,幫助分泌激素,因此橄欖油是減肥美容的佳品。

蕈菇濃湯
材料:
棒棒腿半支、洋菇5朵、杏鮑菇100g、香菇3朵、洋蔥50g、牛奶200c.c.、奶油10g、鹽適量、黑胡椒粒適量。

做法:
1.將棒棒腿洗淨去皮去骨切成丁。
2.將洋菇、杏鮑菇、香菇洗淨切片,洋蔥洗淨切絲;備用。
3.熱鍋,以奶油爆香洋蔥、菇類爆香,以果汁機打成汁。
4.將蕈菇汁、牛奶、雞丁,以小火熬煮至濃稠。
5.最後加鹽、黑胡椒粒調味,即可盛裝完成。

營養成分:熱量/348.3Kcal、蛋白質/25.89g 、脂質/216g、醣類/28.12g 

營養解說
蕈菇富含多種人體必需的胺基酸、蛋白質、礦物質及豐富的維他命,營養價值高、熱量低,蕈菇的蛋白質含量是一般蔬果的3~6倍,對於減肥、重視健康飲食或不吃動物性蛋白質的素食者來說,菇類可提供不少蛋白質胺基酸等營養。另外含有豐富的纖維質及礦物質,防止便秘。其中含有高分子多醣體,最近的研究報導指出,多醣體的β葡聚糖(β-glucan),可增強免疫力及減緩腫瘤發展。

蜜蘋優格
材料:罐頭水蜜桃50g、蘋果50g、奇異果50g、蒟蒻30g、優格200g。
做法:
1.蘋果、奇異果洗淨切成丁,水蜜桃切丁;備用。
2.優格倒入碗中,加入水果丁、蒟蒻,即完成。

營養成分:熱量/284Kcal、蛋白質/8.4g 、脂質/5.95g、醣類/52.3g

營養解說
優格具有良好品質的蛋白質、鈣質以及維他命等豐富的營養。100公克的優格當中,所含的鈣質就比牛奶多很多,不僅可幫產後媽媽補鈣,也是促進寶寶發育的好食品。優格當中含有乳酸菌,可以增加吸收的效率,整頓腸道,可說是相當有用的食品喔!

綠茶多多
材料:綠茶包1包、熱開水500c.c.、養樂多2瓶、冰塊適量。

做法:
1.綠茶包以熱開水沖泡5分鐘,加入冰塊冷卻。
2.將綠茶、養樂多、冰塊放入果汁機攪打,即完成。

營養成分:熱量/349.8Kcal、蛋白質/3.96g 、脂質/0g、醣類/85.68g 

營養解說
綠茶中含有多酚類物質及膳食纖維,維生素C、維生素E、維生素B1、維生素B2、菸鹼酸。研究發現,綠茶可增加腸內益生菌,減少體脂肪形成,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含量,清除自由基及提供強力的抗氧化作用,是產後媽媽飯後飲品的最佳選擇。

~原文刊載於2009年3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期26個生活好習慣 養成計畫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促進身心健康,同時提升生活效能是眾所皆知的道理;對於體內正孕育著新生命的準媽咪而言,良好的生活習慣提供給胎兒健康又穩定的成長環境,也是媽咪送給寶寶第一份愛的禮物!

文/黃珮瑜;採訪諮詢/署立基隆醫院中醫科專任醫師張淑媚;執行/蘇麗華 攝影/陳炳煌;化妝髮型/謝鈺倫;演出/劉郁汝;服裝協力/艾琳媽咪屋;場地協力/HANA MOMO店
生活習慣的養成絕非一朝一夕的事,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難以根治的壞習慣,不足為奇。平時若有小毛病無傷大雅;但是懷孕這種非常時期,習以為常的小毛病卻有可能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所以親愛的準媽咪們,現在就開始檢視你的孕期生活習慣,努力將好的習慣繼續保持、壞的就一腳踢開吧!

PART 1 準媽媽篇

【飲食】
控制體重
孕婦經常被賦予一種飲食上的特權,認為多吃對胎兒有益;但事實上,過度飲食不僅會對母體的健康造成負擔,產後身材恢復也會更加不易。此外,胎兒本身也容易因為營養過剩造成體重過重,反而造成生產時的困難。

少量多餐
因為荷爾蒙影響,消化系統在懷孕期間蠕動速度會變慢,進而造成孕婦脹氣、便秘等問題。特別是孕吐嚴重的準媽咪常會視進食為畏途而不想吃飯,採取少量多餐的進食方式則可兼顧營養和舒適需求。此外,想要進補的媽咪最好請醫師問脈診把脈後,再依個人體質給予適合藥物少量補充,以免補過頭反而造成血熱致胎漏(出血)胎動不安、甚至胎動不安、流產是胎漏〈出血〉現象。

少吃辛辣或刺激性食物
根據中醫觀點,生薑、蔥白、蒜頭這類辛溫香燥食物,容易使身體形成血熱,加上一般孕婦多為「陰虛陽亢」體質,所以並不建議過量服食。署立基隆醫院中醫科專任主治醫師張淑媚表示,此外,刺激性高的食物〈例如麻辣鍋、咖哩〉容易造成脾虛,使身體水分代謝異常,養分蘊化也不佳,甚至會孕婦上火,且易造成寶寶出生後皮膚狀況多,同樣少吃為宜。

不要喝含咖啡因飲料
咖啡因除了會干擾睡眠外,也因有利尿作用,會經由小便而流失較多的鈣,特別是懷孕初期過量的攝取可能會導致早產。若無法完全禁絕,每日咖啡量也應控制在兩杯以下。而茶葉中的單寧酸會妨害鐵質吸收,建議在餐後1小時及兩餐間飲用,並以發酵過的熟茶代替生茶,濃度也不宜過濃。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期頭痛真要命!

孕期頭痛真要命!
孕期頭痛不是病,然而痛起來卻也讓孕媽咪們困擾不已,當頭痛症狀發生時,有時會突然來得劇烈兇猛,有時又會突然地消失無蹤。究竟孕期頭痛的原因為何?痛的受不了時可以吃藥嗎?又有哪些舒緩方法呢?

文/張雪惠;採訪諮詢/馬偕紀念醫院台北淡水院區婦產部主治醫師吳嘉訓

痛起來要人命的頭痛
「我懷孕時每天都頭痛,尤其睡前更是痛的厲害,從懷孕初期一直痛到生產,神奇的是生完寶寶後,竟然就不藥而癒了,簡直像做了一場夢。」以上的孕期告白,是媽咪們相當熟悉的心情寫照。常言道:「頭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的確,頭痛一旦開始,往往很難一下子就找到病因,再加上懷孕,更讓媽咪們覺得困擾不已。

對此,馬偕紀念醫院台北淡水院區婦產部主治醫師吳嘉訓表示,孕期頭痛的情況非常頻繁,頭痛症狀發生時,有時會突然來得劇烈兇猛,又會突然地消失無蹤;有時則是隱隱約約地折磨人到不眠不休的狀態,然而,孕期頭痛通常不是什麼特殊疾病所造成,且原因不明。

懷孕初期的頭痛原因
一般來說,最常見的頭痛是由於精神緊張所造成,至於懷孕期間發生的頭痛,吳嘉訓醫師分析,懷孕初期頭痛情況常見原因如下:

1.荷爾蒙變化:懷孕時雌激素增加會影響腦內的血清素濃度下降,引起頭部血管疼痛和痙攣。懷孕九週後荷爾蒙較穩定,頭痛會慢慢消失。
2.疲倦:懷孕時全身新陳代謝速度加快10~25%,心臟輸出更多血液到全身,所以懷孕前12週,孕婦必須充分休息和睡眠,不然容易引起頭痛。
3.緊張和壓力:此為一般最常見的頭痛,它主要是因為精神緊張及顱周肌肉張力增高。若是孕媽咪們長期處於焦慮、緊張的狀態下,太陽穴附近或者整個頭部就容易出現鑽痛、敲打式疼痛,臨床的治療上,醫生會建議適當的休息放鬆,頭痛的症狀就會減輕許多。
4.孕吐脫水:懷孕初期的嘔吐,也會使孕婦的飲食營養不均衡,體內的電解質不平衡、代謝不良,則讓孕媽咪睡眠品質不好,進而引發頭痛。
等到了懷孕3個月左右,這些孕吐症狀減少、睡眠問題也改善了,對懷孕這件事適應了,將生活作息調整到正常狀態,頭痛問題也會跟著緩解;到了中期,頭痛的情況很少;然而到了後期又開始出現頭痛,則需謹慎評估是否有妊娠高血壓,因妊娠高血壓其中一項症狀則是頭痛,懷孕後期有必要進一步了解是否為妊娠高血壓,因為血壓突然升高時,會出現劇烈的持續性頭痛。
若非此病症造成,多半則是針對行為治療,也就是找出其外在誘發因素,個別改善;另外,可以藉由止痛藥舒緩不適症狀,值得一提的是,一般到了後期,頭痛藥物的使用是相對安全的。

值得注意的顱內問題
除了一般類型的頭痛症狀,較令人擔心的,則是顱內問題,例如腦瘤、血管病變、腦壓的改變及腦膜炎引起的頭痛。只要是顱內問題,多半會合併神經學症狀,不同的病因會引發不同部位的頭痛,分別如下:

1.眼部:眼源性的頭痛是指青光眼、虹膜炎、眼眶腫瘤、近視、遠視、眼外肌不平衡或者用眼過度。
2.鼻部:鼻竇發炎會導致前額部脹痛、中耳炎常伴兩邊和後枕部持續性脹痛等。
3.頸椎痠痛:使得後腦勺持續性脹痛、抽痛,有時會引致上臂、手指等處亦感疼痛。
事實上頭痛的臨床表現不一,如果伴有嘔吐、複視、視力減退、大小便失禁、步態不穩、肢體抽搐或癱瘓、神智淡漠、意識不清等症狀時,則表示病態相當嚴重,應立刻送醫診治。

頭痛用藥不可怕
一般來說,孕媽咪的工作狀況和家庭因素都可能引發頭痛,需要吃藥治療時,孕媽咪也不必過度憂慮吃藥是否會影響胎兒的成長,例如B、C級的治療頭痛藥物,其實使用上是安全的,孕期在藥物的使用上並無絕對之禁忌,但前提必須是在醫師的囑咐下使用。


八招舒緩頭痛不適
針對頭痛的舒緩,吳嘉訓醫師提出以下建議:

1.頭部紓緩運動:待在寧靜的舒適環境中,喝杯溫開水,慢慢地鬆弛神經,利用深呼吸閉目休息,並且輕揉兩邊太陽穴按摩頭部;轉動頭部,讓頸部放鬆,接著慢慢按摩頭顱,然後聳聳肩膀。
2.適當按摩:按摩頸部也有助暫時減輕疼痛,從頭頸之間的肌肉開始按壓,經由肩膀,然後再到頭部,必須注意按摩的力道和方式,以避免可能造成子宮收縮。
3.飲食定時定量:低血糖會引起頭疼,因此需注意飲食的定時定量;避免含咖啡因的食物或飲料,以及一些可能會引起頭痛的食物(如:紅酒、紅肉或肉乾、濃起司等)。 
4.補充水分:每天喝6到8杯水,能有效防止頭痛。
5.適量運動與放鬆:走路、游泳或者騎自行車可以增加血液循環、增加能量、減輕疲勞和預防頭痛,孕媽咪也可以嘗試瑜伽或者冥想等感官性的活動。 
6.熱敷舒緩:可以熱敷脖子後面或肩膀上,促進血液循環。 
7.洗個熱水澡:可以試著泡個15到20分鐘的澡,搭配輕柔的音樂,以舒緩壓力、放鬆心。
8.充足的睡眠:一般來說,疲勞或睡眠不足容易引發頭痛,補充睡眠甚至養成早睡的習慣,亦有助於舒緩頭痛不適。
需緊急就醫的情況
吳嘉訓醫師表示,如果出現下列症狀,應該馬上去醫院就診: 

一、在懷孕中期或孕晚期,出現嚴重頭痛或首次頭痛,並同時出現以下症狀:視覺改變、上腹部尖銳疼痛、突然的體重增加或手臉部腫脹,但也可能不會出現這些症狀。這時孕媽咪必須馬上就診,並進行相關檢驗。若媽咪曾經出現過高血壓或血壓上升的症狀,那麼即使只是輕微的頭痛,也要立刻去醫院看病。 
二、突然的爆炸性頭痛,睡眠中驚醒過來的劇烈頭痛、一直持續不斷的頭痛,或者以前從沒感覺過的頭痛。 
三、頭痛的同時伴隨發燒和頸部僵硬狀況。 
四、頭痛越來越嚴重,並同時出現其他問題,例如視覺模糊或視覺異常、說話含糊不清、疲倦,或是知覺程度發生變化等。 
五、摔倒並撞到頭部(或者以任何形式損傷到頭部)後引起頭痛。 
六、鼻塞,同時眼睛下方帶有疼痛和壓迫感,或者臉部的其他部位疼痛,甚至牙疼。 
七、在懷孕的任何階段出現劇烈的頭痛,同時伴有嘔吐,有時甚至是劇烈嘔吐。這有可能是發生腦血管破裂的前期症狀,需要立即就醫。 
頭痛一旦開始,往往很難一下子就找到原因,也由於頭痛並非單一因素造成,或吃了止痛藥就能痊癒,吳嘉訓醫師強調,即使孕媽咪過去一直有頭痛症狀,不宜等閒視之,懷孕後最好告知醫師過去的相關病史,如此醫師才可以做全面性的評估,再來接續採用適當的檢查和治療方法。
吳嘉訓醫師
現任/馬偕紀念醫院台北淡水院區婦產部主治醫師
經歷/中華民國婦產科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醫用超音波醫學會會員
學歷/中山醫學院畢業

~原文刊載於2011年3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