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咕媽咪說

這是一個專屬於寶寶與爸比媽咪的小天地,期待父母親能一起參與。透過嬰兒按摩,您的寶寶除了能得到身心的舒適之外,也發展出一套獨一無二的親子互動方式,藉由父母親溫暖的雙手,傳遞愛的魔法,讓照顧者及孩子都能學習愛與尊重。


安咕媽咪工作坊提供安全舒適的環境,透過專業的按摩手法,配合神奇的芳香療法,藉由照顧者充滿愛與溫暖的撫觸,用手來傳遞愛的魔法。針對各階段發展中的嬰幼兒給予一套融合美式與英式的按摩技巧,配合按摩精油的功效,透過一系列的課程, 讓我們和寶寶們一起進入香氣按摩的世界。


這裡同時也是一個教養分享的平台,經由大家的交流可以分享養育寶寶方面的知識。安咕媽咪是護理人員,另外,安咕媽咪是護理人員,在課程中特別加入嬰幼兒緊急狀況處理流程,讓父母們在養育寶寶時多一份安心,也會不定期提供媽媽與寶寶新知,若有任何醫療上的疑問,安咕媽咪也一定盡力替您解答。場地全面使用有機茶樹精油清潔與無毒不含環境賀爾蒙瑜珈地墊,讓寶寶與您在無毒環境下輕鬆自在的學習。

課程內容:

•認識嬰幼兒按摩
•瞭解嬰幼兒按摩對寶寶及父母的好處
認識親子芳療及按摩精油
•簡易版及完整版嬰幼兒按摩
•認識新生兒反射及自我檢測
•親子按摩遊戲
•嬰幼兒瑜珈
•嬰幼兒發展相關理論
•媽媽與寶寶醫學新知
•教養經驗的分享
嬰幼兒緊急狀況處理流程

師資:
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系畢業
三軍總醫院護理人員
國家註冊護士
國家註冊護理師
英國Helen McGuinness學院嬰幼兒按摩合格講師
台灣芳療協會嬰幼兒按摩合格講師
台灣芳療協會護理芳療師

對象:
•家中有0-2歲的嬰幼兒及父母親
(至少一名家長參與,非常鼓勵父親參加)
•家中即將有新生命誕生的準爸爸準媽媽們

地點:

1.近捷運內湖站,湖光市場,或方濟中學
2.民生社區(可到府,一對一教學)
電話:0988-340221,02-27937980
E-mail:ailsa0221@yahoo.com.tw

嬰幼兒按摩課程
時間:
•每梯次5堂課,每堂課90分鐘
•白天班:週一至週五 早上班AM10:30-12:00 下午班PM3:00-4:30

•晚上班:週三至週五 晚上班PM7:00-8:30

•假日班:週六 早上班AM10:30-12:00

•本教室採小班教學,三人即開班,最多五人為一班。
•時間彈性,可依學員狀況統一調整時段。

課程相關:
•嬰幼兒按摩課程。
(附課程講義,按摩精油,全勤寶寶有畢業證書,

加贈一堂嬰幼兒急救教學
•成功推薦一組家庭贈推薦禮。
•懷孕媽媽報名加贈一堂複習課程,可於寶寶出生後參與。
•歡迎團體報名,另有優惠。

報名方式:
電話:0988-340221,02-27937980
E-mail:ailsa0221@yahoo.com.tw
部落格:http://ailsa0221.pixnet.net/blog
另有嬰幼兒按摩體驗版課程
歡迎來電洽詢課程相關訊息

目前分類:寶寶在想什麼 (2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怕生寶寶怎麼帶?

媽咪!妳在哪裡?
隨著寶寶愈來愈大,開始認得媽媽的長相、聲音甚至氣味,有些比較怕生的寶寶,只要一下子看不到媽媽、換個比較不熟的人抱,就會馬上哇哇大哭。除了讓媽媽帶起來倍感壓力外,不禁擔心長大是否有其他影響,就讓幼教老師來告訴媽媽們,怕生的寶寶該怎麼教!

文/李佩璇;採訪諮詢/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附設托兒所資深教師楊慧美;攝影/陳炳煌;化妝髮型/郭研君 演出/媽咪林軒安&寶寶Desmond

6個月大‧開始怕生
新生兒剛出生的時候,身體上的器官雖然健全,但都還沒有發育成熟,仔細觀察新生兒會發現,2至3個月的小寶寶視力和聽力都不是很好,要在很近的距離才能看到或聽到,要一直到5至6個月大時,寶寶才會開始辨認人、聲音和物品的不同,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附設托兒所資深教師楊慧美認為,6個月以前的寶寶,所呈現出來的情緒比較單純,大部分都是因為身體不舒服,像是肚子餓、尿布濕或者生病才會哭鬧,只要把生理的不適排除之後,這個時期的寶寶較好安撫,哭泣時也容易逗弄和轉移注意力。但是到了6個月之後,寶寶開始跟主要的照顧者建立親密關係和安全感,也開始理解何謂緊張和害怕的情緒,能夠辨認媽媽和陌生人的不同,因此,這時候可能開始有所謂「分離焦慮」的情形產生。

分離焦慮高峰期
楊慧美老師表示,所謂的分離焦慮,是指媽媽或主要照顧者離開寶寶的視線,寶寶就會有哭、鬧、情緒低落等負面情緒,表現出焦慮不安的反應,情況比較嚴重的寶寶,媽媽連洗澡都要洗「戰鬥澡」才行,否則寶寶就經常會哭得肝腸寸斷,讓人看了好心疼。

至於為什麼會有這些反應出現呢?楊慧美老師表示,除了這時候寶寶已經能分辨陌生人之外,對於「消失」和「保留」的概念還似懂非懂,尤其是1至2歲的孩子,大多處於分離焦慮的高峰期,語言的理解能力還不強,對於抽象的觀念也不太能理解,以為看不到的東西就會消失,所以媽咪離開視線就是不要他、再也不會回來了,所以對於每一次的分離,都會產生較強烈的不安全感和焦慮。不過,並不是每個寶寶都會有嚴重的分離焦慮,這跟寶寶本身的個性氣質有關,若孩子天生是容易緊張,或者較怕生、害羞、內向的個性,就會有比較嚴重的分離焦慮傾向,而這些怕生寶寶,其實在嬰幼兒時期就可以約略觀察出來,媽媽和主要照顧者就要儘量建立寶寶的安全感。至於孩子到了2歲以後,認知發展逐漸成熟,語言的理解程度也提升,開始知道「爸爸去上班,太陽下山就會回來」,對於不在眼前的事物,可以明白「回來、再出現」等概念,因此分離焦慮的情況大多會慢慢減輕。

從小建立足夠的安全感
雖然分離焦慮與寶寶的認知發展有關,但其實從孩子出生那一刻起,就在和週遭的環境、人物建立熟悉感,楊慧美老師表示,在嬰兒時期,常常跟孩子說話、回應對孩子的哭鬧(不見得要抱,說話或拍撫都可),讓寶寶從小就知道自己是受到注意的,當自己不安時有人會照顧他,就會有較足夠的安全感。

除了媽媽或主要照顧者外,即使孩子只有4、5個月大,還不會講話,也可以讓他多接觸不同的人群,像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和熟悉的鄰居等,楊慧美老師說:「媽媽可以自己先和他人打招呼,再拉起寶寶的手向別人問好,無形中孩子對打招呼這件事就不那麼恐懼,也較能接受陌生人的靠近。」當然,最重要的是,媽媽從小要給予寶寶充足的安全感。

怕生寶寶長大會好轉嗎?
由於現在小家庭為多,有些分離焦慮較嚴重的寶寶,是因為從小就較少接觸其他人,加上天性害羞內向,爸爸媽媽若不適時給予安全感,建立寶寶對雙親和他人的信任感,即使度過幼年時的分離焦慮時期,到了上學的團體生活時,孩子仍然不敢或不願意和別人互動,會影響長大後交友和人際關係,所以建議爸爸媽媽們,不要覺得孩子不懂,長大就沒關係了,還是要耐著性子帶領寶寶跨出關鍵的那一步。

害羞寶寶上學去
在托兒所服務多年的楊慧美老師表示,通常比較內向害羞的寶寶開始上學後,在要吃飯、睡午覺的時候,較容易哭鬧吵著要媽媽陪,但只要透過爸媽和老師的配合,能夠耐心引導孩子,當寶寶可以獨自吃飯、和同學玩耍時,除了增進以後人際關係的建立外,最重要的是,孩子學習到自我照顧的能力,這種能力會增添寶寶的自信心,使他的情緒容易轉為正向,思考也比較正面,當害羞寶寶上學後,父母要多給孩子一些成長的時間喔!

替寶寶解決焦慮的心情
當媽媽要跨出門口那一刻,聽到孩子的尖聲哭鬧,肯定是非常不捨!不過,楊慧美老師提醒爸爸媽媽,這時候要先整理好自己的心情,不能把負面情緒帶給小孩,也不能把「捨不得」的心情表現出來,而要安定孩子浮躁的心情,並且給予他「媽媽會回來」的信心,例如可以在出門時,設計一個專屬於母子兩人的說再見方法;在回來的時候給孩子一個見面的儀式,讓孩子知道「當媽媽親我臉頰時就是要出門,等她回來就會抱抱我」,或是可以拿他喜歡的玩偶,告訴他:「玩偶先在家陪你,媽咪等外面變黑就回來。」並且在約定的時間準時回來。楊慧美老師表示,這時是爸爸媽媽對孩子建立信任感的重要時期,因此從小嬰兒的時候,就不要在孩子專心做某件事時偷偷出門,或是跟小孩說只出去一下,其實一整天都不會再回來,會破壞掉爸爸媽媽在寶寶心中的信任感,以後不管說什麼,孩子都很難相信,分離焦慮的情形只會愈來愈嚴重。

媽媽和主要照顧者的帶領
至於有些孩子特別怕生,見到陌生人就哭著要媽媽抱,或是躲起來不見人,楊慧美老師表示,其實這需要媽媽或主要照顧者有耐心的帶領,有時看到大人要小孩跟長輩打招呼,卻發現父母自己並沒有見面就跟對方打招呼的習慣,小孩當然也無法理解。因此,如果家裡有怕生寶寶,建議爸爸媽媽要以身教代替言教,見到他人時自己要先打招呼,再問寶寶想不想打個招呼?多試幾次之後,孩子就會熟悉「打招呼」的模式,當大人請他打招呼時,就不會這麼不知所措。

若發現孩子還是很怕生,害怕直接面對人,無法跨出第一步,媽媽可以從簡單的互動開始,例如在家玩的時候,可以拿孩子熟悉的玩偶扮演陌生人,練習打招呼和互動;或是藉由講故事與看繪本的時候,以書中人物的互動為例,提醒孩子下次看到陌生人時可以怎麼做,並且在語言中帶入正面的印象和情緒,像是「喵喵很高興和別人握手、小象很開心說你好」。當然,孩子到了一個新的環境中,遇到新的人事物會害怕很正常,媽媽也可以把孩子熟悉的玩偶帶在身邊,讓孩子用小布偶來打招呼,降低見到陌生人的不安。

怕生寶寶未來的影響
由於每個寶寶的性格和發展歷程不同,但是對於較退縮害羞的孩子,楊慧美老師建議,從小就培養孩子安全感及訓練面對陌生人事物的方法,楊慧美老師說:「有些怕生的孩子,在剛開始出現分離焦慮傾向時沒有適當的教導,到了要上學的時候,情況會變得更糟糕。」曾經有些孩子來幼兒園上課,卻每天都要上演拉鋸戰,不肯放開爸爸媽媽的衣角,覺得「爸爸媽媽把我丟在這裡,不要我了」,久而久之,對其他人也會產生不信任感,會影響到日後的交友情形,並且不知道如何和他人建立關係。

因此,在寶寶6個月出現分離焦慮的情況時,爸爸媽媽必須要有耐心和持續力,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和他人比較,覺得為什麼朋友的寶寶不會,我家寶寶就這樣?畢竟每個孩子都是獨立個體,會有不同的反應和表現,尤其不可以表現出不耐煩的樣子,也不要勉強孩子一下就要接受媽媽必須出門的事實。當媽媽或主要照顧者必須離開時,可以告訴孩子,有事情可以找爸爸、告訴外婆等,讓孩子知道他不是孤立無援的,雖然媽媽不在,但是有其他熟悉的人會幫助他。楊慧美老師表示,怕生的寶寶不難教,只要用對方法,並且給孩子成長的時間和空間,假以時日也能學習如何和他人相處。

~原文刊載於2011年12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手父母照顧分離焦慮症寶寶

3原則4方法‧化解育兒難題
好不容易有了第一個可愛寶寶,全家人都好高興!可是,慢慢地,發現我家寶寶好像很黏人,怎麼辦?是不是得了分離焦慮症呢?我們又該怎麼照顧,才不會對寶寶造成不良影響呢?

文/郭盈秀;採訪諮詢/台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張雅婷;攝影/陳炳煌;化妝髮型/林凱榛;演出/范姜聰慧和可愛寶寶廖子晴


約7、8個月開始有症狀

台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張雅婷表示,寶寶大約在7、8個月大時,就已經開始有表達能力。她進一步說明,此階段寶寶主要有2種特徵:其一,開始分辨得出熟人和陌生人,也就是有依賴的感覺;其二,由於寶寶大腦還未完全成熟,沒有「物體恆存」的概念,以為眼前的人事物消失就是不存在的。
由此可了解,「分離焦慮」幾乎是寶寶成長階段中不可避免的現象。張雅婷醫師表示,症狀可大可小,有時候視寶寶的家庭和人際關係而定,像每年9月新生入學時,在教室門口哭哭啼啼的景象,也是一種「分離焦慮」。但通常到了長大邁入青少年時期後,就會逐漸消失。

從4種跡象觀察寶寶
既然分離焦慮症是寶寶的必經階段,張雅婷醫師表示,藉由平日觀察,父母可從以下4種跡象,了解寶寶是否已有相關症狀。
1 沒看到媽媽會哭
許多寶寶從小受到媽媽的照顧,關係相當親密。因此,當父母發現寶寶一沒看到媽媽就會哭鬧時,就可能是分離焦慮的開始,而另一個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寶寶很黏媽媽」。張雅婷醫師以她朋友為例,就算在家裡,媽媽只是去了趟洗手間,寶寶都不肯離開她身旁,因此這位媽媽只能抱著寶寶或開著門使用洗手間。
2 不肯被放下來
因為寶寶很黏媽媽,有強烈的依賴感,所以一旦被抱著,往往不肯被放下來,而且一想放下來,寶寶還可能會產生反抗。

3 排斥陌生人
寶寶這時候只會親近熟悉的人,因此面對不熟悉的陌生人不但不給抱、連摸一下也不行,而且有的甚至只要被盯著就會哭。

4 情緒變得敏感
張雅婷醫師表示,有的寶寶睡覺時較敏感,雖然媽媽已經陪著寶寶入眠,但卻在一起身後沒多久,寶寶就突然醒過來,邊哭邊吵著要媽媽一起睡覺。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育兒】寶寶的厭奶期

寶寶的厭奶期

剛出生的寶寶消化系統還未完全發育,新生兒只能透過喝奶來攝取營養,但是在連續喝了好幾個月的奶水後,寶寶對於奶水的味道會感覺到膩,喝的奶量開始減少,或是到了喝奶的時間也吃得很慢,這就是所謂的「厭奶期」。

厭奶的原因

馬偕紀念醫院營養課營養師徐于淑表示,隨著寶寶的月齡增加,味覺也會愈來愈敏感,因此在持續喝了好幾個月的奶水後,就會對一樣的味道生膩,但每個寶寶都有厭奶期,出現的時機也不太一樣,要看個別寶寶的飲食習慣,通常在3至6個月大時,都有可能出現厭奶的狀況,當然,也有寶寶完全不會有厭奶期。

改變奶水的味道

一般而言,母乳會隨著媽媽每天吃的食物,味道會產生些微的差距,因此有一個說法是喝母乳的寶寶,比較不會有厭奶的狀況,但不管是喝母乳或配方奶的寶寶,如果出現厭奶的狀況時,徐于淑營養師建議,可以稍微改變奶水的味道,增加變化促進寶寶的食欲。

以配方奶為例,可以加少量他牌的奶粉嘗試看看;至於母乳則可能是因為奶水不夠新鮮,如果媽咪都是先擠好冷凍起來,可以試著親餵或現擠現喝,寶寶可能會因為奶水比較好喝,就願意多喝一些,或是嘗試將少量的配方乳加進母乳中。總而言之,將奶水的味道做一點變化,能增加寶寶喝奶的意願。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開啟孩子的閱讀大門 0~3歲幼幼書推薦

開啟孩子的閱讀大門 0~3歲幼幼書推薦

圖片來源:Ko Ying Yu 提供

豐富的多元閱讀,是引導學齡前孩子體驗周遭環境的重要媒介。《親子天下》邀請了長期接觸童書的愛書人─誠品書店兒童商品採購副理陳娟娟,推薦她心目中適合0~3歲孩子閱讀的好書,讓孩子更親近閱讀。

開啟孩子的閱讀大門 0~3歲幼幼書推薦

推薦人陳娟娟(誠品書店兒童商品採購副理):一腳踏進童書這個大森林後,優遊其中捨不得離開,希望閱讀這顆「幸福的種子」可以一直不斷的散播出去。

- - -

有些父母覺得,年紀這麼小的孩子哪看得懂書呢?其實讓孩子在這麼小的時候有機會接觸書,目的不是要訓練他讀書認字,而是希望讓書很自然的成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讓孩子在探索世界的起點時,能盡情玩耍、探索未知,還能和書做朋友。

啟動寶寶閱讀的四個歷程

父母可以依據幼兒的發展,適齡適性,配合孩子的心智發展與能力來選書。○~三歲的孩子正處於感官發展重要的階段。這時期的孩子單純以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感官來認識世界,父母可準備各式各樣不同材質和內容的書,提供感官上的刺激,讓寶寶自己探索。

歷程一:跟書一起玩

對這個階段的幼兒而言,書就是玩具,在經由咬、翻、甩、搬等各種對書的探索行動中,開始他的閱讀之旅。基礎的認知學習能讓孩子和生活經驗相連結,滿足孩子對書的好奇和探索,進而學習指圖認物。寶寶開始有抓握東西的能力時,可挑選耐咬且不易損壞的布書,或容易翻動的厚紙板書。

一方面讓寶寶熟悉書本,另一方面協助他探索各種物體的特性,有助於觸覺發展。兒歌韻文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也讓孩子對於「語音」的知覺更為敏銳。這些書都能給予孩子視覺、聽覺和觸覺上的刺激,滿足感官發展的需要。

歷程二:書中自有好樂趣

遊戲書能讓孩子的閱讀充滿驚喜和樂趣。將「翻、轉、拉、跳」的元素加入其中,讓孩子從「玩」中進入書的世界,動手就有驚喜。例如《小波在哪裡?》,這本經典作品讓孩子在捉迷藏的探尋遊戲中,找尋小狗的藏身之處,像捉迷藏一樣。並從猜測和翻頁的過程中,享受尋找與發現的驚喜感,培養理解能力,也獲得成就和滿足。

歷程三:從生活故事啟動「閱讀」

當孩子自主行動的能力增加,可以自由的探索空間,懂得更多也說得更多、動得更多。而且因生活經驗的累加,孩子也漸漸從指名認物到可理解情節簡單的故事的階段,因此圖畫最好能表現出孩子所熟悉的人、事、物,文字則要簡明易懂、富趣味性,讓孩子容易跟隨,真正進入書的世界,領會閱讀的樂趣。

歷程四:進入經典故事的殿堂

經典故事向來是閱讀起步的最佳選擇。這些通過時間考驗、持續出版的口碑讀物,可以讓孩子享受好故事,也養好他們的閱讀胃口,建立長久的閱讀習慣與喜愛。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解讀嬰兒8個不可思議

解讀嬰兒8個不可思議

看著寶寶咿咿啊啊,時而揮揮小拳頭,時而舞動短短的雙腿, 除了融化你心的微笑,偶爾還會露出比搞笑藝人還爆笑的表情。 寶寶究竟知道些什麼? 身懷「絕技」的寶寶有哪些連大人也嘖嘖稱奇的「超能力」?

嬰兒一生下來,除了嗷嗷待哺外,什麼都不會?錯了,近來腦科學和發展心理學不斷推翻「初生兒是一張白紙」的理論,證明:看似柔弱無助的小人兒,不但能思考、推理、認知和學習,還可辨認外在刺激的細微差異,儼然是個小小科學家!

然而,大人免不了要問:那小小腦袋究竟知道些什麼?又是怎麼辦到的?

為了適應眼前的環境,嬰兒有如海綿般內化學習,努力建構一套了解世界如何運作的概念。後天的探索固然重要,但更具意義的是,嬰兒身懷了許多與生俱來的「絕技」,連大人都不禁嘖嘖稱奇。這些絕技包括:

1. 剛出生就會模仿大人的表情

嬰兒天生愛學樣,甫出生的小寶寶竟能模仿大人吐舌頭、動眉毛,這需要視覺和肌肉運動彼此的準確配合!

模仿是最原始的學習,是啟動語言和身體發展的第一步。嬰兒透過大腦鏡像神經元的本能反應,不斷進行模仿觀察,也加速了和他人的溝通互動。

2. 剛出生就能一眼認出母親

嬰兒具有超乎常人的觀察力。初生兒即便視力只有○.○二,卻能在出生幾小時內,從眾多女性當中,迅速辨認出母親的臉。英國雪菲爾大學一項實驗更發現,六個月大的嬰兒,可輕易察覺不同猿猴的細微五官差異,這連大人也辦不到!不過,當嬰兒九個月後,這種驚人辨識力將逐漸減退。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幫助寶寶戒奶嘴?

捨不得放開的安全感
寶寶已經一歲多了,口腔也開始冒出一顆顆潔白的牙齒,但他依然很喜歡咬奶嘴,醒來之後的第一件事,還是吵著要吃奶嘴,是不是到了該幫他戒奶嘴的時候呢?但如果直接抽走寶寶口中的奶嘴,他就會開始哇哇大哭,讓爸比媽咪看了都很捨不得。有沒有什麼好方法,能夠幫助寶寶戒掉奶嘴呢?

文/林奕如;採訪諮詢/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陳永綺;攝影/陳炳煌;化妝髮型/Amber;演出/媽咪朱晨瑜•寶寶Q比妹
奶嘴能滿足寶寶的口欲期,寶寶透過吸吮的動作,能為自己帶來舒適的安全感;但是,奶嘴無法一路陪伴寶寶長大,當適合咬奶嘴的年齡過了,還是必須讓寶寶戒掉,才不會產生不良的後遺症。爸爸媽媽平時不應讓寶寶過度依賴奶嘴,幫助寶寶戒掉奶嘴的時候,除了使用溫和的方式,也須態度堅定,才能培養寶寶的健全人格。

奶嘴為寶寶帶來安全感
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陳永綺表示,當胎兒還在媽媽的子宮時,就已經學會吸吮自己的大拇指,這是一種反射動作,也是所有哺乳動物的本能,而且吸吮的動作,能帶給寶寶安全感,尤其寶寶剛出生的時候,還沒學會吞嚥,又正值口欲期,必須透過這個動作,給予他適當安慰,才能達到安撫效果。顧名思義,「口欲期」會使寶寶非常想要動口吸吮媽咪的乳房或奶瓶,藉此獲得乳汁以便成長,但是未滿1歲的寶寶,胃容量非常小,在無法過度進食的狀態下,吸食奶嘴可以讓寶寶維持吸吮的動作,也不會造成他喝奶過量,這正是奶嘴提供給寶寶的最大好處。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幾乎所有的媽咪都希望自己的寶寶是聰明型的寶寶
但究竟怎麼樣的寶寶才是智力超群呢?
我們該怎樣才能知道寶寶是否具有某些特殊的天分?
來和媽咪們分享一些資訊囉~

聰明寶寶的五個表現 

對於三歲以內的孩子,母親是最了解他們的人。
你的寶寶有以下的這些特點嗎?
下表列舉的徵象,也許可以幫助你測出你的寶寶是否具備成為聰明寶寶的潛力唷~ 

1、講話早 

如果他迅速掌握大量詞彙、發音清晰、
有打破沙鍋問到底並具備非凡的理解力,說明他擁有聰明的潛力。 

2、閱讀早 

關注他識字和識圖的過程。
另一個有提示作用的跡象就是他會撿起書本自己閱讀。 
可能表示他凡事具好奇心,急切地想要探索這個未知的世界。

3、善於解決問題 

他玩那些適於比他年長的孩子玩的遊戲嗎?
他能夠獨立自主的解決一些遊戲中的困惑嗎?
他是否對細節特別感興趣? 
解決問題在成長的過程中是很重要的能力,也會影響長大成人後的發展。

4、喜歡數字 

他喜歡數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東西如樓梯、來往的車輛嗎?
他能記住電話號碼嗎?他認識書本上的數字嗎?
他是否很早就開始數數?他能解簡單的數學題嗎? 

5、能夠全神貫注 

如果他能長時間地關注一件事情,自始至終,比如完成拼圖遊戲的時候非常專心有耐心,說明他有成為天才的趨勢。 

雖然大部分的媽咪都希望能有個聰明寶寶,但注重寶寶的健康以及人格特質更重要囉!
提醒媽咪們,在關注寶寶是否聰明之前,也要同時注重健康飲食以及媽咪們自己的身教與言教!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帶小小孩長途旅行的妙招- 如何避免孩子在開車途中發飆?

帶小小孩一起開車旅行,事先的準備和計畫絕對不可少,因為開車旅遊的狀況多多,而小小孩的忍耐力卻是很有限的。
想要避免孩子一路發飆、哭鬧不休,讓你的家庭旅遊能順利成行,可參考以下的要點整理:

要點1:將孩子所需的東西放在車裡

計畫帶孩子長途旅行前,先花些時間想想你的孩子在車上會需要些什麼物品。
打包一個遊戲袋是個好主意,裡面放些孩子喜歡的書和小玩具。為了自己的清靜,最好將那些吵人的玩具留在家裡,帶些可以激發孩子好奇心的玩具就好。
不要忘了孩子最愛的絨毛玩偶和睡覺時抱在手裡的小毯子,此外,還要帶些驚喜禮物讓孩子可以在路途中打開。
開車旅遊時,你可能需要考慮帶個冰桶,放些點心、飲料或是一些小驚喜;冰桶很便利,因為在住飯店或汽車旅館時,可以用它帶些額外的小東西。


要點2:不要趕時間或趕場 

旅行時每一分鐘都很重要,但是要求年幼的孩子一次坐上好幾個鐘頭是有點過份。
如果中途必須停留的話,多停留幾站,有彈性一點。通常大多數的孩子只是需要伸伸腿,或是換乾淨的尿布而已。
現在很多的速食店像麥當勞,都有孩子玩遊戲場;把車停下來,買杯飲料喝,讓孩子玩一下,
接下來你才能有輕鬆愉快的旅程。


要點3:坐車時輪流換位置 

長途旅行時,坐久了每個人都會身體僵硬,脾氣變得不太好。
因此,每一次停下來休息後,家人可以換位置坐,讓大家有不同的視野。
坐安全座椅的孩子沒有辦法換位置,但是別擔心,孩子會很高興有不同的人坐在旁邊和他玩或講故事給他聽。


要點4:留意孩子是否已到了忍耐的極限

即使是經常坐車出遊的孩子也會有無聊、四肢疼痛、肚子餓或是疲倦的時候。你可以從一些跡象看到或聽到一些線索,像是哭泣、坐立不定,或要求東要求西的。
此時可以給孩子一些驚喜、小點心,或是考慮休息一下。 如果孩子已經無法恢復平靜,責罵或是發脾氣是於事無補的。
有些孩子會哭到睡著,有些孩子則會鬧上好一段時間。如果因為地點或是時間的關係,無法停車休息,那麼可以選個播柔和音樂的電台,集中精神在開車和音樂上頭。開快車或是太在意後座孩子的動靜,對車上的每個人而言都是相當危險的。 

本文節錄自《不亂發飆的孩子----孩子情緒管理的第一本書》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大向度‧了解寶寶的先天氣質

每個寶寶生下來都不太一樣,各自擁有自己獨特的個性,這些先天的特質就是寶寶的「先天氣質」,不同氣質的寶寶,需要有不同的教養方式,只要爸媽了解寶寶的氣質,和寶寶取得平衡點,就能順著寶寶的氣質發展,讓教養時更得心應手。

文/許碧純;採訪諮詢/慈濟綜合醫院台北院區兒童發展復健中心臨床心理師騫心曼、慈濟綜合醫院台北院區兒童發展復健中心臨床心理師林姿伶;攝影/陳炳煌;化妝髮型/李玉霜;演出/媽咪周育璇&寶寶曾郁皓‧寶寶許家瑄

此「氣質」非彼氣質
一般我們習慣上所使用的「氣質」,是形容人的優雅態度和表現在言行舉止上的風範,不過,慈濟綜合醫院兒童發展復健中心臨床心理師騫心曼表示,寶寶的先天「氣質」指的是「與生俱來的態度取向和性格偏好」,換句話說,先天氣質就是指寶寶天生的行為方式,和對外界環境及刺激的反應模式,包括情緒、感受、應對方式和行為模式,是比較屬於外顯的表徵。寶寶的先天氣質,其實從出生就已經決定了,所以爸爸媽媽可以從寶寶一出生就開始慢慢觀察,來了解寶寶的氣質,不過林姿伶臨床心理師也表示,先天氣質可被環境影響並藉由教養方式來調整,隨著寶寶長大,環境的影響會變得更重要。

九大氣質向度
在氣質理論中,運用最廣泛者是由美國的A. Thomas和S. Chess兩位醫師所提出的九大氣質,依據寶寶對外在刺激的反應,可將寶寶的先天氣質分成以下九個向度:

向度1 活動量
活動量是指寶寶在一整天的活動當中,所表現出來的動作節奏和活動頻率及幅度。活動量有高低之別,騫心曼臨床心理師說明,活動量偏向高的孩子,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就會比較好動、喜歡跑來跑去、總是動不停等等;而活動量偏向低的孩子則會比較安靜,例如:可以安靜地坐在椅子上很久也不會離開座位。林姿伶臨床心理師補充說明,從寶寶出生就可以看得出活動量差別,有的寶寶從出生後就能安靜的躺在嬰兒床上許久,但有的寶寶則是會不停的手舞足蹈,都可以觀察出寶寶的活動量有差異。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家中有寶寶生氣起來會咬人該怎辦呢?
有其他媽咪也遇到類似的情況嗎?
歡迎媽咪們一起分享解決的方法~
在這邊先跟大家分享一下囉~

寶寶年紀不同,咬人常會有不同的原因
但教育孩子要講究方法,而且要了解孩子的心理,
更不能盲目的去打她,那樣只能起到一個反強化的作用。
如果寶寶因為年紀較小可能語言功能發育得還不是很完善,
所以當她有了情緒或是生氣較無法用正確的語言去表達,
就會打人、咬人,這在幼兒中是很常見的,
建議媽咪們要正確的引導寶寶,教她用合理的方式宣洩自己的情緒~

如果大一些的寶寶是在外面與其他孩子遊戲時發生,
先教育寶寶咬人會受傷,對方就不會跟他玩囉~
把寶寶先帶離開那個遊戲的場合,讓寶寶先冷靜。

如果是太開心興奮的咬人~
可教育寶寶用抱抱或親親的方式表達喜歡跟開心

平時多給孩子一些關愛,滿足孩子的合理要求,
當她的要求不合理時也不能遷就她,可以採用冷處理的方式來解決,
等她情緒平靜下來時再就去和她說。

建議媽咪們盡量不要用打罵的方式以暴制暴唷!!
不然寶寶也會學習的唷!!~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大原則‧讓寶寶聰明看電視

篩選‧陪伴‧規範
根據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進行的一項網路調查顯示,有超過70%的寶寶在家中都有看電視的習慣或行為,比例非常高,既然看電視已經是無可避免的居家活動之一,該如何減少電視對寶寶造成的不良影響,並且讓寶寶從電視中獲益?

文/吳碧芳;採訪諮詢/耕莘護專幼保科專任講師羅文喬 攝影/詹建華;化妝髮型/郭研君;演出/媽咪賴欣怡&寶寶蔡雨潔;部分照片提供/吳沁如‧李雅婷
看電視是寶寶的日常活動之一
當媽媽忙著做飯,沒有時間和寶寶互動時,媽媽會讓寶寶做什麼事呢?根據「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進行的「親子關係與收視習慣」網路問卷調查,有近5成媽媽選擇「拿玩具給寶寶玩」,另外有近3成選擇「打開電視」讓寶寶看。調查中還發現,0~2歲小小孩有看電視習慣的比例超過6成,每天看電視的時間平均超過30分鐘以上。當孩子在看電視時,有接近8成的家長會陪伴孩子一起看。

此外,當爸媽和孩子相處時,最常進行的活動類型中,「說故事」和「看電視」的比例相同。如果有一個專門播放給2歲以下的小朋友觀看的電視頻道,並提倡學習及親子互動,有7成家長「會」訂購收看。
這項問卷從4月15日至4月30日進行,總計回收1,448份問卷,其中參與調查家庭中有0~2歲小孩的比例佔了9成。

2歲的寶寶可能看不懂劇情,但是電視上豐富的聲光效果,最容易吸引寶寶的目光,耕莘護專幼保科專任講師羅文喬表示,看電視的生活習慣可能與文化有關,對家長來說是一種生活娛樂,可能不會意識到電視對孩子會有不良的影響。即使多數家長會陪伴寶寶一起看電視,但是所選擇的電視節目內容卻不一定適合孩子,因為有些卡通也不一定適合2歲以下的孩子觀賞。
  
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
她進一步解釋,2歲以下寶寶的大腦或心智發展尚未成熟,腦神經網路還在發展中,過早接觸電視,對寶寶的身體認知(長時間接觸電視可能受到輻射傷害),情緒發展(2歲以下寶寶的邏輯跟大人不同,若節目內容不是針對2歲以下小孩設計,則孩子無法理解,可能會造成情緒困擾),社會行為發展等都會有不良影響。

因為這個階段孩子的價值觀、判斷能力還不成熟,容易受到電視節目內容的影響,而產生錯誤的認知。孩子可能模仿電視節目中的人物行為,國外研究證實,孩子長期觀看有暴力情節的節目,成人後的行為也會有暴力傾向。因此,每天接觸電視的時間太長,而且沒有篩選適合的節目,對孩子都會產生不良影響。
但是,家長期待寶寶完全不接觸電視,實際上是知易行難,想要完全拒絕電視更是不容易,因此,建議家長不如掌握幾項原則,讓寶寶聰明看電視。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兒子沒有說話

2007-10-28 07:15 |迴響:182點閱:91642

 

早上看到資優生燒炭自殺的新聞。很小的孩子,才 15 歲。買報紙的地方是 7-11,兩個店員都很年輕,看上去頂多二十出頭。我問他們:「你們小孩子能不能瞭解他為什麼會自殺?」
兩個人跟我說了滿多的。
報紙上登了很多人的意見,家長的,醫生的,專家的。奇怪的就是沒有人去問其他的,玩《曙光 Online》的孩子,尤其是只有15歲的孩子的意見。
要知道這個 15 歲的男孩為什麼會自殺,不是應該跟他同年齡同背景同喜好的孩子最能懂嗎?

我家小孩也玩線上遊戲。看到這個消息,三個人共同意見是:
1.一定會有大官要來禁止線上遊戲了。
2.許多作父母的作師長的,對孩子玩線上遊戲一定管制更嚴了。
3.玩線上遊戲被當成為小孩學壞或自殺的入口。好像是因為沈迷線上遊戲,才導致孩子們的負面傾向。導致他脫離現實,反社會....等等等等。

我不玩線上遊戲。不過說實話,我有親戚玩線上麻將。看她打麻將時跟那些不熟識的網友互動的不亦樂乎,寒暄招呼打屁調情飛來飛去。她說她每天都要去摸上幾圈,偶而無法節制時會玩上十幾個鐘頭。阿麻將就不是線上遊戲?一定是小朋友玩的才叫做線上遊戲?我親戚因為和我一樣老人家,所以沒有人去把她電腦鎖起來。不然我猜她大半也會燒炭自殺。 
她今年八十七歲,腰腿骨都不大方便了,玩線上麻將是她唯一的人際關係,是她唯一的生趣。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不是揮之即來 , 揮之即去的廉價品!!!

媽媽經寫於 2011年11月23日 18:11
 

別忘了你的行為跟態度,會影響你孩子的價值觀,你的決定可能會令孩子一生對友誼、忠誠、愛、責任, 

和所有生命都需要尊重的價值產生懷疑

這是小編剛在網路上看到的文章,小編看了很難過很心疼很感概~

請媽咪們幫忙~如果你也有一樣的感動

請幫忙分享轉貼出去

(這是一篇別人在美國使用了七千美元,買了全版廣告來刊登的文章)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鬥雞眼需要矯正嗎?

當有的寶寶眼睛張開時,黑眼球會偏斜,看起就像是鬥雞眼,嬰兒階段是否適合去做眼科檢查呢?需要特別矯正嗎?醫師建議不妨利用健兒門診或至眼科確診,才能讓寶寶擁有一雙健康、明亮的眼睛。

文/高子茗 採訪諮詢/台北榮總眼科部主治醫師李安斐 執行/蘇麗華 攝影/陳炳煌 演出/鍾學侑

寶寶鬥雞眼需要矯正嗎?
當有的寶寶眼睛張開時,黑眼球會偏斜,看起就像是鬥雞眼,嬰兒階段是否適合去做眼科檢查呢?需要特別矯正嗎?醫師建議不妨利用健兒門診或至眼科確診,才能讓寶寶擁有一雙健康、明亮的眼睛。

有的小寶寶眼睛雖然又黑又亮,不過,看起來卻有點鬥雞眼,聽說大一點就會恢復正常了,真的是這樣嗎?
台北榮總眼科部主治醫師李安斐表示,鬥雞眼就是「內斜視」,當看著眼前的媽媽或物品時,有的寶寶會出現一眼黑眼珠特別偏向鼻樑,或是兩眼黑眼珠都向中間靠攏的情況,鬥雞眼的模樣雖然有趣,不過看在媽媽眼裡很擔心寶寶的眼睛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所以,我們將要討論有哪些類型的內斜視,什麼樣的內斜視是正常的,什麼樣的內斜視需要治療。

假性內斜視
六個月大以內的小寶寶發生鬥雞眼的比例很高,李安斐醫師解釋,主要是因為小寶寶眼睛發育還不夠成熟,控制眼睛的肌肉群協調性還不是很好,所以,看東西時,特別是看距離近的東西時,就容易出現內斜視的情況。
【觀察的特徵】
*不一定隨時都有鬥雞眼
媽媽會發現寶寶不一定隨時都有鬥雞眼,有時候跑出來,有時候位置又蠻正常的。
*東方寶寶鼻子較扁塌
東方寶寶多半出生的時候,鼻子都比較扁塌,如果從正面看起來,就會感覺眼睛靠近鼻樑似乎有鬥雞眼的樣子,而這兩種原因所造成的內斜視就是所謂的假性內斜視。
該如何處理?
假性內斜視是良性的眼睛問題,並不需要特別的治療或矯正,通常六個月大過後,鬥雞眼的情況就會逐漸消失了。
*兒童健檢或眼科確診
畢竟媽媽不是專家,如果發現寶寶眼睛怪怪的,李安斐醫師建議利用兒童健康檢查時請醫師特別看一下寶寶的眼睛或是直接找眼科醫師做檢查。一般來說,針對六個月內的寶寶,醫師通常都會建議先觀察,看看寶寶是否有隨月齡成長而使鬥雞眼的情況改善。
* 1歲後未改善需再就醫
但如果媽媽發現寶寶到了一歲之後,鬥雞眼的情況還是沒有改善,那麼就需要再次就醫,確認是否為先天性的斜視或是有其他方面的問題。
至於,那些因為塌鼻子而看起來有點鬥雞眼的寶寶,通常等二、三歲,五官變得比較立體之後,看起來眼睛的位置就會比較正常了。

先天性內斜視
雖然多數的寶寶都是假性內斜視,不過,有少部分的寶寶確實是先天性的內斜視,也就是寶寶六個月大以內就有內斜視的問題,而且不會因為月齡的增加而消失。
【觀察的特徵】
*偏斜角度明顯或某一眼特別偏斜
先天性內斜視其偏斜的角度有時會很明顯,媽媽會覺得某一眼有很嚴重的鬥雞眼,李安斐醫師表示,如果是真正的內斜視,就需要做進一步的追蹤及治療,否則將來可能會因為斜視問題而在上學時遭小朋友取笑影響性格發展,或是因為內斜視的關係而降低單一眼的使用率,寶寶會不由自主刻意多使用另一個眼睛,長久下來,少用的眼睛就會產生弱視的問題,如果沒有及早治療就會影響以後的視力發展。
該如何處理?
李安斐醫師指出,需要透過眼位測量等方式來確認孩子是否為先天性的斜視,不過,有時候嬰幼兒可能會哭鬧,檢測時需要家長多花一些耐心。
*矯正治療
如果確認是真正的斜視,醫師會視寶寶的情況考慮各種適合的矯正方式,例如遮眼治療法、斜弱視訓練儀、屈光不正的矯治、戴眼鏡治療、手術治療等等。不過,這些治療方式都不是短時間就可以馬上解決問題,家長需要長時間和醫師配合,如果有疑問或是執行上有困難,都可以和醫師討論看看是否有更好的做法。

後天性內斜視
還有一種情況是寶寶小時候沒有發現內斜視的問題,可是在較大之後,例如一、二歲後甚至是更大之後。
【觀察的特徵】
*1歲以後仍出現鬥雞眼
媽媽會覺得寶寶遊戲時,眼睛怎麼好像出現鬥雞眼的問題,這種後天的內斜視,有可能是因為嚴重遠視造成斜視,雖然孩子小的時候都是遠視眼,不過,眼睛調節正常的孩子並不會產生鬥雞眼,但如果調節不良的孩子就可能造成斜視的問題。
該如何處理?

* 先配戴矯正眼鏡
如果經醫師確認是後天性的內斜視,沒有其他異常的疾病,那麼就會考慮讓孩子以戴眼鏡的方式來矯正眼睛的調節反應,讓孩子慢慢改善鬥雞眼的問題,不過,遠視的部分仍需要繼續追蹤及治療,但如果配戴眼鏡之後仍無法順利矯正,也可能需要考慮以手術的方式來處理。

醫師小叮嚀
定期接受眼科檢查,有問題要及早治療
李安斐醫師表示,每位家長無不希望寶寶有健康又漂亮的大眼睛,所以,如果發現孩子眼睛有狀況時,最好的方式就是請教醫師的意見。雖然有大多數的寶寶可能只是假性內斜視,不過,如果家長自認為長大就會正常,而沒有正視問題,那麼就可能會讓有問題的孩子錯失最理想的治療時期。眼睛是學習是非常重要的關鍵,所以,建議家長寧可謹慎以對,定期帶寶寶接受眼科檢查,有問題要及早治療。

★小寶寶護眼守則
* 寶寶躺著時要留意燈光或陽光是否會直射他的眼睛。
* 日照強烈時外出,要幫寶寶戴上遮陽帽。
* 寶寶的床頭玩具不要固定掛在同一個位置,應經常改變吊掛的位置。
* 盡量不要讓刺激性的洗髮精或沐浴乳流入眼睛中。
* 如果寶寶眼睛視線異常或經常瞇眼、歪頭看東西時,應該及早就醫。
* 勿讓小寶寶經常看電視。

李安斐醫師 
現任/台北榮總眼科部主治醫師 
經歷/台北榮總眼科部總醫師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院眼科助理教授 
學歷/國立陽明醫學院醫學系畢業

~原文刊載於2010年5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常見疾病秋冬照護篇

寶寶的抵抗力不如成人一般強壯,季節交替之時,突如其來的溫差很容易使他們感冒、著涼,病毒及細菌也會趁機來搗亂,如何從日常生活中的小細節照護寶寶、預防疾病,是每位爸媽都需細心注意的課題。

輪狀病毒

寶寶受到輪狀病毒感染後,一般常見的症狀是上吐下瀉,通常嘔吐之後就會開始拉肚子,病情嚴重的話,一天腹瀉10~20次都有可能,幾乎是水瀉,甚至排氣的時候也會噴出水便。

為了減少寶寶感染輪狀病毒的機會,儘量不要去人潮擁擠的場所,寶寶的小手常常會摸索週遭物品,抓完東西之後馬上進食,切記要勤幫寶寶洗手,更要定時為寶寶的玩具及家具清潔消毒。

現今有兩種輪狀病毒疫苗,分別為輪達停輪狀病毒疫苗及羅特律輪狀病毒疫苗,兩者皆為口服,前者須在8個月之內服用三劑,後者則是6個月內要服用兩劑,在寶寶2個月大的時候就可開始服用。

如果寶寶感染了輪狀病毒,首先要觀察脫水狀況,若病情嚴重,就需要住院注射點滴;若症狀輕微,在家休息即可,儘量不要吃奶蛋豆類的食品,避免油脂及蛋白質,可以食用稀飯或切邊後的吐司;亦可以讓寶寶飲用電解水,避免頻繁腹瀉時造成體內電解質失衡。

流感

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感冒,通常都發病地很突然,此病毒會讓寶寶發高燒、全身痠痛,整個人看起來病懨懨的,沒什麼活動力。

除了在季節轉換之時,減少到公共場所的機會,大於6個月以上的寶寶,都應該要去診所或醫院施打流感疫苗,而且每年流行的種類可能都不同,一年施打一次才有保護力,除非對雞蛋嚴重過敏的寶寶才要避免。

若發現寶寶疑似感染流感病毒,爸爸媽媽要儘快到醫院就診,有些醫院會進行快篩,確定為此病後,醫師才有辦法調配出正確劑量的藥,而寶寶也要在48小時內服用才會有效果。

寶寶一旦感染流感,平常須多喝水、多睡覺,除非寶寶無法吃喝、高燒不退或是意識改變,醫師才會建議住院,否則一般還是建議待在家中休息,儘量不要接觸人群,以免感染到其他寶寶;若出門在外,爸爸媽媽可以為寶寶準備口罩,記得勤洗手,並且到空氣流通的地方。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aby】9大方法 寶寶不哭鬧

新手父母必看 9大方法 安撫寶寶不哭鬧

文/于靜芳 採訪諮詢/佛教慈濟綜合醫院台北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蔡文心

妳是不是也有同樣的經驗?明明餵完奶、換完尿布才讓寶寶入睡,但是睡不到1個小時,寶寶就開始哭鬧不停,新手父母在面對還不會言語表達的寶寶,卻老是以哭鬧情緒表達,總是困擾不已!寶寶究竟為什麼哭呢?寶寶哭時有沒有簡單的檢視方法,能夠快速判斷並找出原因,媽咪們又該運用什麼樣的方法來安撫寶寶呢?

分析寶寶哭鬧9大主因

「哭」是寶寶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造成寶寶哭鬧的原因有很多,蔡文心醫師表示,對於新手父母而言,首先要學會辨別寶寶哭鬧時所發出的訊息,就能快速判斷寶寶究竟出了什麼問題才會大聲哭鬧,接著再進一步給予適當的應對方法,就能安撫寶寶的情緒!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個關於寶寶的迷思

文/李岳霞
愛吸奶嘴,會語言遲緩?一直要人抱,以後會被寵壞?
根據9月《Parents》雜誌報導,這些常見疑惑恐怕都只是迷思……
以下常見疑惑恐怕只是迷思:
1.愛吸奶嘴,會語言遲緩?
語言治療師雖建議在寶寶開始說話後,慢慢戒掉平日吸奶嘴的習慣,但沒有研究顯示愛吸奶嘴的孩子會語言遲緩。

2.一直要人抱,以後會被寵壞?

常抱寶寶不至於會「寵壞孩子」,擁有安全依附感的孩子將來反而會比較有自信,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較強。

3.不愛吃某些蔬菜,以後會偏食?


許多孩子會經歷對食物喜好善變的階段,父母可持續讓寶寶接觸新食物。將1元硬幣大的食物溫柔的試餵寶寶,持續10次以上他可能會願意吃。


4.早會爬和走,運動神經發達?

很早會走的孩子也許力氣較大或協調能力較好。但運動神經發達與否,得要看他對運動有沒有興趣、肯不肯練習。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狀況安撫寶寶情緒的妙招

寶寶因為不會說話,所以不管心情不好、生病、還是肚子餓了,小寶寶只能用哭鬧來表達情緒。透過本文的介紹,就讓我們來教你如何解讀「寶寶的語言」,安撫他不滿的情緒。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解決寶寶睡眠日夜顛倒問題

「寶寶睡,乖乖睡」宛如小天使般熟睡的寶寶睡顏,是父母百看不膩的景象,但對許多父母來說,寶寶睡眠日夜顛倒的問題著實讓人傷透腦筋!大人要解決寶寶日夜顛倒睡眠,要從找出哭鬧不睡的原因,進而對症下藥找出改善的方法,讓睡眠幫助寶寶健康成長與發育,父母也不用再頂著熊貓眼上班。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子共玩簡易居家玩法
您知道其實不用花大錢幫孩子買玩具,在家裡也可以和孩子玩得很開心嗎?善用生活當中隨手可得的物品,既可以促進親子關係,又省錢、環保。親子共玩的理念,你我一起來倡導!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