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孕期26個生活好習慣 養成計畫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促進身心健康,同時提升生活效能是眾所皆知的道理;對於體內正孕育著新生命的準媽咪而言,良好的生活習慣提供給胎兒健康又穩定的成長環境,也是媽咪送給寶寶第一份愛的禮物!

文/黃珮瑜;採訪諮詢/署立基隆醫院中醫科專任醫師張淑媚;執行/蘇麗華 攝影/陳炳煌;化妝髮型/謝鈺倫;演出/劉郁汝;服裝協力/艾琳媽咪屋;場地協力/HANA MOMO店
生活習慣的養成絕非一朝一夕的事,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難以根治的壞習慣,不足為奇。平時若有小毛病無傷大雅;但是懷孕這種非常時期,習以為常的小毛病卻有可能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所以親愛的準媽咪們,現在就開始檢視你的孕期生活習慣,努力將好的習慣繼續保持、壞的就一腳踢開吧!

PART 1 準媽媽篇

【飲食】
控制體重
孕婦經常被賦予一種飲食上的特權,認為多吃對胎兒有益;但事實上,過度飲食不僅會對母體的健康造成負擔,產後身材恢復也會更加不易。此外,胎兒本身也容易因為營養過剩造成體重過重,反而造成生產時的困難。

少量多餐
因為荷爾蒙影響,消化系統在懷孕期間蠕動速度會變慢,進而造成孕婦脹氣、便秘等問題。特別是孕吐嚴重的準媽咪常會視進食為畏途而不想吃飯,採取少量多餐的進食方式則可兼顧營養和舒適需求。此外,想要進補的媽咪最好請醫師問脈診把脈後,再依個人體質給予適合藥物少量補充,以免補過頭反而造成血熱致胎漏(出血)胎動不安、甚至胎動不安、流產是胎漏〈出血〉現象。

少吃辛辣或刺激性食物
根據中醫觀點,生薑、蔥白、蒜頭這類辛溫香燥食物,容易使身體形成血熱,加上一般孕婦多為「陰虛陽亢」體質,所以並不建議過量服食。署立基隆醫院中醫科專任主治醫師張淑媚表示,此外,刺激性高的食物〈例如麻辣鍋、咖哩〉容易造成脾虛,使身體水分代謝異常,養分蘊化也不佳,甚至會孕婦上火,且易造成寶寶出生後皮膚狀況多,同樣少吃為宜。

不要喝含咖啡因飲料
咖啡因除了會干擾睡眠外,也因有利尿作用,會經由小便而流失較多的鈣,特別是懷孕初期過量的攝取可能會導致早產。若無法完全禁絕,每日咖啡量也應控制在兩杯以下。而茶葉中的單寧酸會妨害鐵質吸收,建議在餐後1小時及兩餐間飲用,並以發酵過的熟茶代替生茶,濃度也不宜過濃。

慎選食物性質
許多準媽咪嗜吃甜食或是易吞易嚼的精細食物;但甜食多為酸性食物會產生胃酸過多現象;而精細食物則缺乏纖維質,可能使便秘情況加劇。此外,容易產氣的食物,例如豆類、油炸食物、汽水、糯米、泡麵等也最好少吃。重口味食物的鹽分與油脂也常超過攝取標準,多吃不僅增加腎臟負擔,也容易因代謝不佳造成水腫現象。

聰明攝取蔬果
蔬果中的纖維質對健康有益,但要注意糖分高的水果不要攝取過多,否則很容易發胖。此外,由於「產前忌熱、產後怕涼」,屬性比較寒冷〈例如西瓜類〉或燥熱〈例如龍眼、榴槤〉的水果也不要吃太多。張淑媚中醫師表示,吃過多生冷食物會導致脾虛,孕婦水腫、分泌物增加跟氣血虛等狀況也會變明顯,屬性熱的食物則容易讓孕婦口乾舌燥,造成會有分泌物增加或跟上火的問題。

而生食風氣盛行,許多準媽咪也喜歡吃生菜沙拉或生魚片;但葉菜類可能會有蟲卵或農藥殘留等問題,建議稍微汆燙一下再進食。佐醬以清淡少油為佳。而海產屬性生冷,加上有細菌感染的風險,也是少吃為妙。


補充足量水分
起床時喝一杯溫開水,不僅可以補充睡眠時流失的水分,同時能刺激腸胃蠕動。每天至少攝取2000c.c.的水分,但最好是依次補充,不要一口氣喝一大杯。便秘嚴重者亦可於水中添加些許蜂蜜,防止糞便乾結,但以少量為原則。

不亂服藥物
懷孕期間不論中、西藥都盡量避免服用,症狀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時,皆應諮詢過醫師方可施藥治療。有服用慢性病或精神科藥物的人,要先徵詢醫師建議看能不能停藥,或是換成低危險性的藥物,以免造成胎兒發育異常或畸形。

嚴禁抽菸喝酒
懷孕前三個月是胎兒器官分化的重要時期,菸酒中的有害物質會穿透胎盤對胎兒造成影響,影響程度則隨著使用的時間、頻率、多寡而有程度不一的傷害。

喝酒之後,酒精在胎兒體內及羊水中的濃度與母親相同的,但代謝速度卻慢了許多,尤其會破壞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這也是造成日後智能障礙的主要成因。而抽菸會使母體內的血氧含量降低,進而造成生長發育遲緩。懷孕時服用菸酒不僅大大提升了自然流產率與胎兒死亡率,產下早產兒與低體重兒的機率也是一般孕婦的2~4倍。

【服裝儀容】
衣著輕便
孕期身形會隨著週數增加而變化,在服裝的挑選上應以不會壓迫腹部、活動方便為基本原則。裙裝的優點是通風、束縛感少,但要注意裙擺長度是否恰當,以免行走時牽絆增加危險。褲裝對於職業婦女而言比較俐落,但選購時要注意腰圍是否可調節、材質的透氣性好不好,方能增加穿著時的舒適度。

注意保暖
懷孕期間因為新陳代謝旺盛、體溫升高,很多準媽咪經常會因為感覺燥熱而忽略保暖的重要性。但懷孕期間受寒容易因為寒凝氣滯而導致血行受阻易造成長期腰痛或腹痛;透過一些像絲巾、襪子、披肩之類的配件來進行保暖工作,不僅可增加美觀,攜帶、穿脫上也都很方便。

托腹帶的使用
使用托腹帶時綁的位置一定要正確,綁得太上面根本無法達到支撐效果,反而對肚子造成壓迫。張淑媚中醫師表示,正確位置是在恥骨上方與肚臍中間,再稍往下一點的位置,後面則在腰與胸椎之間,從側面看是呈一斜線,後面要比前面高一些。孕婦一定要有托住腹部的感覺,而不是只有綁住的感覺。需要久站、久坐,或經常走動的時候可以使用,平躺以及睡覺時就不需要。

另外,材質上以透氣、吸汗的棉質為主,使用時最好用於內衣、內褲外面一層,
不要直接接觸皮膚,以避免托腹帶和皮膚磨擦,或因過敏出現疹子。若是使用
後有不適感一定要請教醫師或衛教師,避免錯誤使用方式影響胎兒的發展。

鞋子選擇
隨著肚子變大走路時腰部會越來越後傾,跟太低的話會有往後倒的感覺,一般來說鞋跟在3-4公分最適當。此外運動鞋也是不錯的選擇,最好能挑選鞋底前面部分比慢跑鞋稍硬、寬度寬鬆一點,腳底部分則像氣墊稍高並且有柔軟內墊的款式,比較能緩和對腳踝或膝蓋關節的衝擊。

避免穿鞋底太硬或太薄的鞋子,需要綁鞋帶的鞋會因腹部凸出增加穿脫困難不
適合。而楔形鞋因為整個鞋底都高,身體重心離地較遠,容易讓腰及肩、脖子
後面疲勞疼痛也不適宜。

【行動作息】
不勉強、多休息
懷孕期間因為黃體素分泌增加,孕婦經常容易覺得疲倦。為了因應特殊的生理變化,隨時提醒自己「暫停一下」是非常必要的。家務部分可以採取「劃分區域、逐次打掃」的模式進行;而職業婦女經常會有久站或久坐的工作習慣,最好能每一個小時就起來活動十分鐘,讓筋骨血液能活動通暢。

測量胎動
胎動是胎兒在子宮內成長活動的跡象,所以可當作胎兒健康的指標。一般而言初產婦懷孕20週左右、經產婦則於18週左右,就可以感覺到較有規律性的胎動。準媽咪最好每日自我監測,若是在12小時內都沒有感受到胎動,可能代表胎兒有一些問題,就要趕快就醫處理。
計算胎動有幾種計算方式:
每天選一固定時段測量,只要3小時以內胎動有超過10次以上就算正常。
分早中晚三個時段測量,只要1小時內胎動有超過3次以上就算正常。
不爬高、不提重
懷孕的媽咪因為腹部突出容易重心不穩,為了預防萬一盡量不要爬上爬下。而提重時會運用到腰腹之間的力量,容易造成宮縮的不適與危險,最好能請旁人代勞或分次攤提。抱小孩時一定要蹲下再抱、或坐在椅子上抱,降低意外發生機率。

注意個人衛生
懷孕期間體溫高容易出汗,加上分泌物增加、細菌滋生機會大增,一定要養成每日清潔沐浴的好習慣。此外,盡量多攝取高纖蔬果養成每天排便的習慣,減少血液中毒素累積。

如果外陰部有一些搔癢、感染症狀出現,張淑媚中醫師建議,可以採用蛇床子、百部、苦蔘、黃柏、白蘚皮各五錢的藥方,用十人份大的鍋子水七分滿煮滾再用中小火加熱2010分鐘,稍微放涼後倒入臉盆先薰蒸再坐浴,可緩解不適。

避免大興土木
民間習俗認為懷孕時不要進行裝修,以免流產或生出畸形兒。以科學眼光解釋,裝修時塵土飛揚、機具噪音尖銳,加上施工材料阻擋動線,都讓孕婦容易形成精神上的緊張與行動上的困難,進而增加意外發生機率。

若是非不得已需要在懷孕時動工,最好能請家人代為監工,也盡量不要長時間處在施工工地附近,可利用白天外出至附近公園或方便休憩的場所,避開噪音環境。

注意徵候、按時產檢:由於胎兒在腹中的狀況無法一目了然,因此定時產檢就成了了解胎兒發育的最佳管道。對於身體變化的各種徵兆也要特別留心,例如:水腫問題是否嚴重、血壓會不會偏高、是否出現「蛋白尿」等,一旦覺得有疑慮或是不舒服一定要儘早就醫。

勤做產前運動:產前運動可以幫助舒緩孕期腹、背壓力,同時強化肌肉韌性,不但能減少生產時情緒及全身肌肉緊張,也有助減少陣痛時的疼痛。

不要熬夜:熬夜對人體壞處多多,影響最大也最深遠的就是免疫力會下降,各種慢性病症都會一一顯現在身體上。懷孕階段母體原本就已經承受了極大的負荷,熬夜不但會使血液中的供氧量變少影響胎兒發育,加上胎兒習慣了日夜顛倒的模式,出生後也比較不容易調整作息。

PART 2 胎兒篇
【0歲教育】

心情穩定愉悅
我國傳統醫學經典《黃帝內經》中,率先提出孕婦“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過激會致“胎病”理論。現代醫學研究也表明,情緒與全身各器官功能的變化直接相關。不良的情緒會擾亂神經系統,導致孕婦內分泌紊亂,進而影響胚胎及胎兒的正常發育,所以保持穩定愉悅的情緒是每個準媽咪必修的功課。
閱讀、諮詢育兒知識
懷孕期間生理的變化經常令準媽咪們產生種種不安,透過「閱讀」與「衛教諮詢」,不僅可以增進對孕期的了解,減少憂慮;同時還能替寶寶提供恰當的刺激,幫助腦部發育。
多聽和諧曲風音樂
聽覺是胎兒最早發展成熟的感官,許多研究也證明:媽媽在懷孕期間多讓胎兒聽音樂,對孩子日後成長過程中的語言、記憶、組織能力和修養各方面都有很好的幫助。在音樂類別的選擇上其實不需要太過拘泥,只要能讓媽媽心情平靜愉快的曲風皆可。此外,曲目時間不用太長,5~10分鐘最佳。也可以選擇固定的旋律播放增加熟悉感。
播放音樂時有一些小地方要注意,例如音量不要太大、音頻不要太高、樂曲中不要出現突然的巨響,節奏太快或是太強烈的音樂容易使胎兒感到緊張,也不適合用來做胎教音樂。
多跟胎兒說話
動物的腦從內側往外分為古皮質、舊皮質和新皮質三部分。人類有別於其它動物在新皮質部分特別發達。新皮質是用來學習知識和進行精神活動的部位。根據研究,人的一生(包括胎兒期)可儲存1000萬億個信息單位,而父母經常與胎兒對話,能促進其出生以後的語言及智力方面的良好發育。
所以爸爸媽媽可以將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自己的心情當作為話題;或是選擇文字優美的繪本、故事書、詩詞等…都是不錯的語言胎教題材。
多做親子撫觸
親切的撫摸、觸動不僅可以鍛練寶寶皮膚的觸覺,還能激發胎兒活動的積極性、促進運動神經的發育。最重要的是,透過撫摸胎兒能夠感受到父母的關愛並使準媽咪身心放鬆,可謂一舉數得。

進行撫摸胎教應有規律性,每天2次,堅持在固定的時間進行,這樣胎兒才能心領神會地在此時間內做出反應。此外,進行撫摸之前不論是室內環境、或媽咪自己的生理、情緒狀態都要調整至最舒適方可進行。若是有不規則子宮收縮、腹痛、先兆流產或先兆早產的準媽媽,則不宜進行撫摸胎教。

 
arrow
arrow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