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咕媽咪說

這是一個專屬於寶寶與爸比媽咪的小天地,期待父母親能一起參與。透過嬰兒按摩,您的寶寶除了能得到身心的舒適之外,也發展出一套獨一無二的親子互動方式,藉由父母親溫暖的雙手,傳遞愛的魔法,讓照顧者及孩子都能學習愛與尊重。


安咕媽咪工作坊提供安全舒適的環境,透過專業的按摩手法,配合神奇的芳香療法,藉由照顧者充滿愛與溫暖的撫觸,用手來傳遞愛的魔法。針對各階段發展中的嬰幼兒給予一套融合美式與英式的按摩技巧,配合按摩精油的功效,透過一系列的課程, 讓我們和寶寶們一起進入香氣按摩的世界。


這裡同時也是一個教養分享的平台,經由大家的交流可以分享養育寶寶方面的知識。安咕媽咪是護理人員,另外,安咕媽咪是護理人員,在課程中特別加入嬰幼兒緊急狀況處理流程,讓父母們在養育寶寶時多一份安心,也會不定期提供媽媽與寶寶新知,若有任何醫療上的疑問,安咕媽咪也一定盡力替您解答。場地全面使用有機茶樹精油清潔與無毒不含環境賀爾蒙瑜珈地墊,讓寶寶與您在無毒環境下輕鬆自在的學習。

課程內容:

•認識嬰幼兒按摩
•瞭解嬰幼兒按摩對寶寶及父母的好處
認識親子芳療及按摩精油
•簡易版及完整版嬰幼兒按摩
•認識新生兒反射及自我檢測
•親子按摩遊戲
•嬰幼兒瑜珈
•嬰幼兒發展相關理論
•媽媽與寶寶醫學新知
•教養經驗的分享
嬰幼兒緊急狀況處理流程

師資:
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系畢業
三軍總醫院護理人員
國家註冊護士
國家註冊護理師
英國Helen McGuinness學院嬰幼兒按摩合格講師
台灣芳療協會嬰幼兒按摩合格講師
台灣芳療協會護理芳療師

對象:
•家中有0-2歲的嬰幼兒及父母親
(至少一名家長參與,非常鼓勵父親參加)
•家中即將有新生命誕生的準爸爸準媽媽們

地點:

1.近捷運內湖站,湖光市場,或方濟中學
2.民生社區(可到府,一對一教學)
電話:0988-340221,02-27937980
E-mail:ailsa0221@yahoo.com.tw

嬰幼兒按摩課程
時間:
•每梯次5堂課,每堂課90分鐘
•白天班:週一至週五 早上班AM10:30-12:00 下午班PM3:00-4:30

•晚上班:週三至週五 晚上班PM7:00-8:30

•假日班:週六 早上班AM10:30-12:00

•本教室採小班教學,三人即開班,最多五人為一班。
•時間彈性,可依學員狀況統一調整時段。

課程相關:
•嬰幼兒按摩課程。
(附課程講義,按摩精油,全勤寶寶有畢業證書,

加贈一堂嬰幼兒急救教學
•成功推薦一組家庭贈推薦禮。
•懷孕媽媽報名加贈一堂複習課程,可於寶寶出生後參與。
•歡迎團體報名,另有優惠。

報名方式:
電話:0988-340221,02-27937980
E-mail:ailsa0221@yahoo.com.tw
部落格:http://ailsa0221.pixnet.net/blog
另有嬰幼兒按摩體驗版課程
歡迎來電洽詢課程相關訊息

目前分類:孕哺媽咪要知道 (5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Mom】遠離孕期偏頭痛

遠離孕期偏頭痛

頭痛是現代人的通病,尤其懷孕的媽咪,體內的血液要分給腹中胎兒,或是因為荷爾蒙影響等因素,都容易出現孕期偏頭痛,痛起來時真不知如何是好。其實,懷孕造成的偏頭痛大多會隨著胎兒生下後就不再發生,孕婦們不用太過煩惱,本文將告訴孕婦如何有效減緩偏頭痛。

偏頭痛原因解析

影響孕婦偏頭痛的因素非常多,除了懷孕的影響之外,最常見的就是情緒上的緊張和壓力造成,或是作息失調、日夜顛倒等原因。當然,偏頭痛也和某些特定疾病有關,像是貧血、高血壓、腦瘤等,當偏頭痛持續且非常嚴重時,一定要趕快求助於醫師。

荷爾蒙與情緒

臺北慈濟綜合醫院婦科主治醫師陳國瑚主任表示,懷孕期間體內的荷爾蒙會改變,引起許多身體的不適,像是水腫、腰痠背痛、睡不好等,當然偏頭痛也是其中一種,但不是每個孕婦都會有偏頭痛的情形。不過,陳國瑚醫師認為,有些類型的孕婦偏頭痛機率較高,像是容易緊張、壓力大、作息不固定、日夜顛倒等。這些孕媽咪的情緒和生活習慣,會使血清張力素分泌過度,影響到腦部血管的收縮,就容易引發偏頭痛。陳國瑚醫師提到,很多媽咪懷孕時過於擔心,或是家裡還有大一點的孩子要帶,情緒就會特別緊張,引發偏頭痛。至於高齡產婦、妊娠糖尿病等高危險妊娠的孕婦,也有一定機率會產生偏頭痛,不過影響的程度很小,大部分還是跟情緒、生活作息和荷爾蒙有關。

貧血造成腦部血液不足

陳國瑚醫師表示,一般貧血就會有頭痛或頭暈的症狀,而孕婦或多或少會有生理性貧血的情形,此外,隨著胎兒每個月慢慢長大,胎盤的體積也相對增加,所以愈來愈多的血液會流到孕媽咪的肚子,本來身體裡分布均衡的血液,因為流到肚子的血液增加,破壞其他器官血液量的平衡,當然腦部的血液也會減少。因此當孕婦運動量比較大或心情緊張,腦部需要更多血液時,就會產生暈眩、噁心想吐或偏頭痛的情形,所以孕媽咪們也要留意貧血或血流分配不均所引發的偏頭痛。

陳國瑚醫師也提醒,如果孕前就有地中海型貧血的孕婦,或是以前每次生理期來的量都很多,本來身體中的血液就不夠了,又因為懷孕血液跑到胎盤,偏頭痛的症狀就會更嚴重,記得要補充足夠的營養並尋求醫師協助。

高血壓與子癇前症

除了單純的孕期不適類型偏頭痛之外,還有一些偏頭痛是孕媽咪要特別注意的,像是有高血壓的孕婦,因為血壓一高,腦部的血管就承受較大壓力,自然容易偏頭痛。高血壓又和子癇前症有關,懷孕時因荷爾蒙作用,使血管的彈性變得較差,血管收縮後無法放鬆,當腦部的血壓升高,可能導致腦部的血管破裂,神經就會產生錯亂而亂放電,開始出現抽搐、癲癇的狀況。陳國瑚醫師提醒,這種狀況非常危急,因此當孕婦持續出現嚴重的偏頭痛,又有高血壓時,千萬不可輕忽,必須馬上到醫院治療。

消除偏頭痛看過來

偏頭痛雖然只是孕期不適其中的症狀之一,但痛起來真是要人命!其實,日常生活中有些方法可以減少偏頭痛發生,當偏頭痛來襲時,也有一些小撇步可以減輕疼痛,讓孕媽咪不再抱著頭而求救無門。

消除引發偏頭痛的外在因子

陳國瑚醫師表示,最常見的因子就是壓力和生活習慣,建議孕媽咪放鬆心情,並且調整成早睡早起的作息,讓自己的身體處於最放鬆的狀況,維持愉快的情緒。陳國瑚醫師建議,可以做一些活動來幫助自己放鬆,像是瑜伽、散步、看書、聽音樂等對體力負擔不大的活動,因為有舒服的身心,才能孕育出健康的寶寶。

多休息‧勤熱敷

當孕媽咪感覺到偏頭痛時,應該要趕快坐下或躺下休息,讓血液可以回到腦部正常運作,並且避免外界的聲光刺激。陳國瑚醫師說:「有些孕婦已經偏頭痛了,還繼續看電視、用電腦,症狀當然無法減緩」。除了休息之外,也可熱敷太陽穴、肩頸和後腦杓等處,可以減緩偏頭痛。至於喝熱牛奶和熱咖啡有沒有效呢?陳國瑚醫師表示,可以喝點熱牛奶,但少量即可避免脹氣,至於咖啡因能讓腦部擴張的血管收縮回去,有些人確實能減輕偏頭痛症狀,但孕婦一天以一杯咖啡為限,否則會提高胎兒早產的機會,飲食方面也要避免太刺激的食物。

懷孕後期要小心

陳國瑚醫師表示,先前曾處理過一個子癇症案例,該孕婦產檢時沒有任何問題,卻在預產期前幾天,在家中突然偏頭痛到口吐白沫、全身抽搐,送來時孕婦已經休克了!幸好,陳醫師第一時間剖腹生產把胎兒救出來,媽咪在加護病房待了一個星期,輸了1萬多c.c.的血液,總算從鬼門關救回來,母子均安,也很幸運沒有留下任何後遺症。陳國瑚醫師提醒,愈接近足月時,胎盤分泌的荷爾蒙會愈多,對身體的影響也會愈明顯,所以在接近預產期時,孕婦對於偏頭痛的症狀更要特別小心。

選用安全適合的藥物

如果居家各種自我照顧,方法都不能減輕孕媽咪的偏頭痛,且疼痛持續3天以上,這時請先到婦產科報到,讓醫師檢查是否有其他病徵,若只是單純的偏頭痛,醫師可依病情開立安全的止痛藥給孕媽咪服用,適度止痛才不會讓心情和健康受到影響喔!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期睡眠大作戰

我要一覺到天明
懷孕期間擁有充足睡眠和適度休息是最重要的安胎之道,但妳可能已經發現,睡覺時總會有許多不速之客來打擾,再加上擔心胎兒的健康,老是整夜左翻右滾無法入眠,一夜好眠竟成了奢求!

文/伍偉婷;採訪諮詢/三軍總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黃貴帥;攝影/陳炳煌

女性天性較為敏感,且受荷爾蒙變化影響甚多,因此,失眠較常在女性身上發生,特別是生理期前,各種經前症候群的症狀,例如胸悶、情緒波動都會影響睡眠品質。進入懷孕階段後,即使沒有月經來潮,但懷孕初期的荷爾蒙改變明顯,再加上肚子裡頭孕育一個新生命為身體帶來的改變,孕媽咪便無法擺脫熊貓眼的命運了!

影響孕期睡眠的不速之客
懷孕後的各種生理變化都影響著孕媽咪的睡眠,特別是平常就不容易入睡的女性,其中,懷孕前中後期又分別有不同的因素:

懷孕初期
心理因素
懷孕初期,胎兒尚處於不穩定的階段,因此,許多媽咪會因為擔心而影響心情,在壓力過大的情況下,導致失眠。

荷爾蒙變化
三軍總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黃貴帥表示,懷孕初期荷爾蒙變化明顯,此時睡眠品質受荷爾蒙的影響最劇,孕婦容易因為荷爾蒙的改變,變得較為神經質。
害喜
懷孕初期體內黃體素增加,使得胃部平滑肌鬆弛,減慢食物消化、吸收的速度,因而出現害喜的症狀,睡眠便常因食道逆流或噁心嘔吐感而中斷。
頻尿
子宮逐漸擴大會進一步壓迫膀胱,使得膀胱容積變小,容易出現尿意,若是晚上喝水過多,在夜間就容易醒來跑廁所,但進入懷孕中期後,子宮已由骨盆腔擴大至腹腔,膀胱受到壓迫現象會消失,頻尿狀況也隨之改善。
腹部抽痛
雖然懷孕前三個月,子宮擴大並不明顯,但有些敏感的孕婦卻仍會感覺到腹部抽痛,黃貴帥醫師表示,這是因為子宮擴大時會拉扯附近的肌肉,進入懷孕中後期,雖子宮擴大較前期明顯,但卻也因為適應而較不會感到疼痛。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育兒】育兒新政策報你知

育兒新政策報你知

育兒津貼&幼托整合‧全新上路

隨著新年度(101年)的展開,相關的全新育兒政策也上路了。其中,又以「育兒津貼」和「幼托整合」最受父母們的關注。以下請教專家詳細說明新政策的概況,希望能提供父母做為教養時的參考選擇。

寶寶還小,家長想留在家裡照顧,但怕經濟負擔過於沉重,怎麼辦?一歲以後,該送寶寶到幼稚園或托兒所呢?這些煩惱從今年1月1日開始,將能夠減輕許多!只要符合條件,每個家庭每月可領到一筆育兒津貼,幫助度過沒工作時的難關;此外,幼兒系統也將進行整合,從此父母可減少比較資源多寡的時間,只要為寶寶選擇對自家最便利的機構入學即可!

育兒津貼

開始推行:2012年(民國101年)1月1日。

補助條件:

1.低於2歲以下嬰幼兒。

2.父或母其中一人未就業(自己在家照顧寶寶)。

3.擇一符合: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父母綜合所得稅未達申報標準或未達20%。

4.孩童未經政府公費安置收容、未領育嬰留職停薪津貼或保母托育費用。

補助內容:申請通過後,每個月補助固定金額,一直持續到寶寶滿2足歲止。

申請方式:填寫申請書,到寶寶出生地的鄉鎮區公所或市公所處,臨櫃申辦,不需檢附任何資料(除非有特殊狀況,需申請人自行舉證)。

須符合2條件:寶寶年齡&父母業況

在台灣,有將近一半的孩子,是由爸爸或媽媽(尤其是媽媽)其中一人,離開職場後全心全力照顧的。內政部兒童局局長張秀鴛表示,事實上這也屬於台灣比較特殊的現象,即父母往往會覺得寶寶由自己照顧會比較安全、安心。

然而,當媽媽離開職場後,通常家庭經濟狀況可能變得沒有以前那麼好。

張秀鴛局長表示,中央政府便針對此,規劃出「育兒津貼」,希望能以此來補足每個家庭因為父或母離開職場後,所缺乏或減少的經濟成本,以協助改善家庭狀況。

補助金額VS.所得狀況

不過,張秀鴛局長也提醒,欲申請育兒津貼的父母,在符合其中一人未就業的前提下,務必要留意家庭的所得狀況,因為這關係著最後能夠申請多少補助金額。羅列如下:

如果屬於低收入戶,每戶的每個2歲以下孩子,每月補助新台幣5,000元。

如果屬於中低收入戶,每戶的每個2歲以下孩子,每月補助新台幣4,000元。

如果上述兩者都不是,但前一年父母繳的綜合所得稅未達申報標準(不需申報的),或其稅率沒有達到20%(即20%以下。如一般家庭通常是5%或12%以下),每戶的每個2歲以下孩子,每月補助新台幣2,500元。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龍年生育補助,政府微幅加碼,除了放寬請領資格,更不排富,估計每名龍寶寶平均可領到 25,000元。

拚生育率,民國一○○年起,中央與各縣市政府即紛紛祭出育兒、生育津貼。龍年到,政府微幅加碼,爸媽養一名龍寶寶,政府補貼約兩萬五千元。

政府的生育補助分為兩大部分:一是寶寶出生後即給予的一次性津貼,稱為「生育津貼」,爸媽必須向各縣市政府或各鄉鎮市的戶政事務所請領。二是○~二歲育兒過程中,按月給付的「育兒津貼」,除了設籍台北市的父母,原則上其他縣市的爸媽僅可領到內政部提供的育兒津貼。

龍年最新育兒津貼不排富

根據內政部兒童局的資料,今年中央與地方的育兒津貼經費共約三○‧八六億元,而生育津貼部分,光是五都的預算就高達一五‧六五億元,不含各鄉鎮市的經費。各縣市政府提撥的生育津貼預算粗估約二○‧三億元。內政部戶政司保守預估,今年至少有二十萬名龍寶寶,中央加上地方政府的補助,每名龍寶寶約可領兩萬五千元。

今年內政部有兩項育兒津貼的請領資格是以綜合所得稅率未達二○%為基準,也就是說可嘉惠綜合所得淨額二二六萬元以下的家庭,算是不排富的福利:

‧家有○~二歲寶寶的全職媽媽或全職爸爸每月可領兩千五百元。

內政部今年開始提供「父母未就業家庭育兒津貼」,父母至少一方未能就業,在家照顧寶寶,所得稅率未達二○%的家庭皆可請領,估計兩年下來共可領六萬元。

爸媽可至各縣市政府社會局處網站下載申請表格,或向寶寶戶籍所在地區公所領取申請表。但需注意,不得與育嬰留職停薪津貼、保母托育費用重複請領。

‧○~二歲寶寶送托嬰中心或社區系統保母照顧,家庭綜所稅率未達二○%,每月補助三千元。

民國九十七年開始實施的送托社區系統保母托育補助,至今年微幅更改請領資格,由家庭年收入未達一五○萬元才能請領的資格,大幅放寬為綜所稅率未達二○%做為申請門檻。若以去年為例,國稅局「綜合所得淨額」在二二六萬元以下的家庭,今年起就能請領,兩年下來約可領到七萬兩千元。

‧五歲前享兩萬五千元扣除額,估計每名寶寶可節省一千兩百五十元至三千元的稅額。

這項財政部今年才上路的福利,適用於民國九十六年一月一日後出生的寶寶,不過,在一○二年五月申報所得稅時,才可享有每人每年兩萬五千元的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適用稅率五%及一二%的家庭。

‧台北市雙薪家庭,○~五歲寶寶可月領兩千五百元。

為讓雙薪家庭也享有育兒津貼,台北市政府今年持續提撥二十五億元預算,提供○~五歲寶寶每月兩千五百元的育兒津貼。五年下來,台北市龍寶寶共可領到十五萬元。而且,父母可與育嬰留職停薪津貼、保母托育費用重複請領。

各縣市生育津貼:苗栗寶寶領最多

各縣市政府的生育津貼,以苗栗縣的寶寶領最多,每名寶寶補助三萬四千元,不過是分四年領取:第一年領一萬元,第二年至第四年,每年補助八千元。

台北市、新北市、金門與馬祖的寶寶,每名補助兩萬元。其他縣市的寶寶,最低可領到三千元,最高視各鄉鎮發放的金額,可領一萬六千五百元至兩萬元不等。例如宜蘭縣礁溪鄉的寶寶,縣府加上鄉公所另外提撥的金額,每名新生兒也可領到兩萬元。

要請領各地方政府提供的生育津貼,多半必須符合設籍當地至少六個月或一年的規定,並在寶寶出生後,最遲六個月內向各地戶政事務所申請。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產後立即要注意的5件事

雖然大家習慣離開醫院回家,或去月子中心後,才開始注意坐月子的細節,其實生產完即應注意幾件事,確保日後身體的復原,以及照顧寶寶的順暢度。

文/李藹芬  採訪諮詢/彰化基督教醫院產後病房暨嬰兒房護理長魏婉華  攝影/陳炳煌  化妝髮型/游姿青  演出/鍾盈盈‧莊偉翔  協助拍攝/板橋遠興婦產科診所

大家都知道月子期間,有不少「規矩」要特別注意,但其實產婦從被推出產房後,即得開始注意一些事,讓身體恢復的狀況更好!

及早恢復元氣有撇步
彰化基督教醫院護理長魏婉華表示,一般來說,自然產的產婦在娩出胎兒後,接受會陰縫合等必要的處理後,會待在恢復室觀察兩個小時,才會送到病房;而剖腹產則從送進開刀房起,到送入病房,全程約兩個半小時。其中在恢復室約觀察一小時,確認產婦的腳會動,生命徵象穩定再送入病房。
回到病房後,不論是自然產或剖腹產的產婦,相信內心必然充滿無限的喜悅,但又難掩生理上的疲憊吧!很多人大概希望馬上能好好睡一場覺,可是有些事得提早注意,將有助身體提早恢復元氣喔!

注意1 保暖
記得嗎?知名作家吳淡如臨時緊急剖腹生產,好友于美人趕赴醫院探望時,當時手上拿了一雙襪子,面對媒體時特別說自己是趕來送襪子給吳淡如穿,「因為她很冷」。
根據中醫說法,產婦生產後,身體處於一種舒張的狀態,這時若吹風或受涼,很容易令風邪內進而致病。所以,常聽年長者告誡,產婦不要直接吹風。因此,保暖不是回家做月子才開始,因為置身醫院的空調空間,也是一種人為的「吹風」,產婦最好在回到病房後,就能身穿薄長袖衣物、腳穿襪子,做好保暖工作,免於「風邪內進」,讓身體的舒張狀態可慢慢回復到正常狀態。
魏婉華提醒,產婦生產後的頭幾天,身體會大量出汗,以排出孕期所增加的體液,身上穿著的衣物最好是具吸汗效果的棉質衣物,並適時將身體擦乾,才不會著涼,並注意補充水分,避免脫水,而引起體溫升高。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媽咪們懷孕後期也有這樣的問題嗎?!
和大家分享一下囉!~

不少醫生建議孕婦睡眠時應左側臥位。
這是因為肝臟在腹部的右側,左側臥位使子宮遠離肝臟。

很多孕婦在孕初期睡眠較好,這是因為她們要孕育
和保護胎兒而感覺疲勞。隨著胎齡的增加,胎兒體積變大,
孕婦腹部逐漸隆起,睡眠時就難以找到一個合適的姿勢。
孕婦難以睡眠的原因除腹部增大外,還有如下因素:

尿頻:由於懷孕,孕婦的腎臟負擔增加,
比懷孕前多過濾二至五成的血液,所以尿液也就多了起來。
隨著胎兒的生長,孕婦的子宮變大,對膀胱的壓力也會增大。
綜合上述因素,小便次數因而增多,加之胎兒夜間活動頻繁的話,
不可避免的會影響孕婦的睡眠。

腿抽筋、後背痛。這些不適都是由於身體負擔過重所致。

心率加快。孕期由於心臟需要泵出更多的血液,子宮需要供血,
所以心臟的工作量加大,心率自然也就加快。

呼吸短促。由於子宮的不斷增長,佔有的空間越來越大,
對隔膜的壓力增大,導致呼吸困難。另外還因為體內需氧量的增加,
促使孕婦不得不加快呼吸。

胃灼熱及便秘。大多數孕婦由於胃食管返流而感覺胃灼熱。
在孕期,消化系統工作效率低,吃進去的食物在胃和腸中滯留時間長,
因而引起便秘。

在孕早期,要養成側臥位,將膝蓋彎曲,這樣,
胎兒的重量就不會壓到負責將血液自腿和腳向心臟匯流的大靜脈上,
從而減少心臟負擔。不少醫生建議孕婦睡眠時應左側臥位。
這是因為肝臟在腹部的右側,左側臥位使子宮遠離肝臟。
左右側交替,可緩解背部的壓力。
在孕七至九個月時,孕婦很難做到仰臥睡眠。
這是因為胎兒的重量會壓到孕婦的大靜脈,
阻止了血液從腿和腳流向心臟,使孕婦從睡夢中醒來。
醫生會建議你借助於枕頭保持側臥位睡眠。

有的孕婦發現,將枕頭放在腹部下方或夾在兩腿中間比較舒服。
將摞起來的枕頭或疊起來的被子或毛毯墊在背後也會減輕腹部的壓力,
事實上,市場上有不少孕婦用的枕頭,請向醫生諮詢,應該選購哪種類型的。

 

孕婦輕鬆入眠的有關建議:

儘量避免飲用含咖啡因的飲料,如汽水、咖啡、茶,
如果需要也請在早晨或下午午睡後飲用。

臨睡前不要喝過多的水或湯,有的孕婦發現早飯和午飯多吃點,
晚飯少吃,有利於睡眠。

養成有規律的睡眠習慣,晚上在同一時間睡眠,早晨在同一時間起床。
不要躺在床上幹家務,除了睡覺和休閒看書躺在床上以外,
其餘時間儘量不要留戀床鋪。

睡覺前不要做劇烈運動。應該放鬆一下神經,比如泡十五分鐘的溫水澡,
喝一杯熱的、不含咖啡因的飲料(加了蜂蜜的牛奶等)。

如果由於腿抽筋使你從睡夢中醒來,請用力將腳蹬到牆上或下床站立片刻,
這有助於緩解抽筋。當然還要保證膳食中有足夠的鈣。

參加瑜伽或氣功學習班,學習一些心情放鬆的辦法。

如果恐懼和焦慮使你不能入睡,就要考慮參加分娩學習班或新父母學習班。

如果輾轉反側不能入睡,請做如下事情:看書、聽音樂、看電視、上網、
閱讀信件或電子郵件,經過這麼一折騰,你也許會感覺疲勞而容易入睡了。
假如可能的話,午間睡上半至一小時,以彌補晚上失眠所造成的睡眠不足。



參考資料來源:非常婚禮討論區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項目名稱
父母未就業家庭育兒津貼【101年1月1日起開辦】 
更新日期
2012/2/7 
業務承辦人
育兒津貼小組 
檢查日期
2012/2/7 
聯絡電話
1999(外縣市02-27208889)轉分機1623~1625  
傳真號碼
02-27206503 
電子信箱
ha_s5@mail.taipei.gov.tw  
地址
【申請案件受理單位:兒童戶籍所在地區公所社會課】【洽公地址:11049臺北市信義區信義路5段15號5樓】  
洽辦單位
申請案件受理單位:兒童戶籍所在地區公所社會課 
服務內容說明
1、所得稅率未達20%:每童每月2,500元
2、中低收入戶:每童每月4,000元
3、低收入戶:每童每月5,000元(含現行低收入戶兒童生活補助費)

註: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申辦請洽戶籍所在地區公所社會課。
服務對象
一、本津貼補助對象,應符合下列規定:  
1、育有二足歲以下兒童。
2、兒童之父母(或監護人)至少一方因育兒需要,致未能就業者。 
3、經直轄市、縣(市)政府依社會救助法審核認定為低收入戶或中低收入戶,或兒童之父母(或監護人)經稅捐稽徵機關核定之最近一年綜合所得總額合計未達申報標準或綜合所得稅稅率未達百分之二十。
4、兒童未經政府公費安置收容。
5、未領取因照顧該名兒童之育嬰留職停薪津貼或保母托育費用補助。
二、前項第二款所定未能就業者,應符合下列規定。但情況特殊者,由直轄市、縣(市)政府視申請人舉證資料認審之:
1、未參加勞工就業保險。
2、經稅捐稽徵機關核定之最近一年薪資所得及執行業務所得(稿費除外)二項合計,未達本年度每月基本工資乘以十二個月之金額。(101年基本工資為每月新臺幣18,780元)

註1:「父母未就業家庭育兒津貼」與「臺北市育兒津貼」同屬生活類補助,故同時符合該兩項津貼者,請擇優擇一申請。
應備文件
1.申請表。
2.申請人(父母雙方、監護人或實際照顧者)及兒童身分證明文件(例如:戶口名簿)。
3.申請人其中一方之台北富邦銀行或郵局存摺封面影本。
4.申請人一方為在臺無戶籍、大陸地區人民或外籍人士者請檢附居留證影本。

註1:「父母未就業家庭育兒津貼」自101年1月1日起開始受理申請,可親送或掛號郵寄至兒童戶籍所在地之區公所社會課 (詳下列附檔)提出。

註2:各區公所社會課電話
【松山區】87878787轉704、705
【信義區】27239777轉664、669
【大安區】23511711轉8409、8410
【中山區】25031369轉524、599
【中正區】23416721轉273、105
【大同區】25975323轉407、413
【萬華區】23064468轉283、230
【文山區】29365522轉266、270
【南港區】27831343轉227、258
【內湖區】27925828轉279、339
【士林區】28826200轉6108、6409
【北投區】28912105轉225、253 


臺北市育兒津貼 vs.內政部父母未就業家庭育兒津貼主要差異說明

◎臺北市助妳好孕「育兒津貼」:
【申請年紀】0-5歲以下
【設籍條件】兒童及申請人(父母雙方、監護人或其他實際照顧兒童者)設籍並實際居住臺北市滿一年以上
【父母就業條件】未特別規定
【補助金額】所得稅率未達20%:每名每月2,500元
【其他限制】可與育嬰留職停薪津貼、保母托育費用重複請領。
【有無緩衝期】無,經審查符合資格者,追溯自申請當月。

◎內政部「父母未就業家庭育兒津貼」
【申請年紀】0-2歲以下
【設籍條件】無設籍限制
【父母就業條件】父母至少一方未能就業,在家照顧兒童
【補助金額】1、所得稅率未達20%:2,500元。2、中低收入戶:4,000元。3、低收入戶:5,000元
【其他限制】不得與育嬰留職停薪津貼、保母托育費用重複請領。
【有無緩衝期】有,因101年1月1日開辦初期,為鼓勵民眾申請,凡於101年6月底前提出申請且經審核符合請領資格者,可追溯自符合資格當月核發,最多可追溯自101年1月。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產後掉髮的現象,該怎麼辦呢?
其實 產後掉髮是屬於一種休止期掉髮(舉凡營養不均、手術後、食用某些藥物後…等皆屬於此一型態之落髮)

一般在產後6個月後,頭髮的比例會逐漸恢復,6-12月內便能夠回復至原來的髮密度,也因此請各位媽媽們放心不用太煩惱,因為精神壓力本身也會造成過度掉髮的現象喔!

如果媽咪因為工作忙碌加上要照顧家人的關係,常常外食或是三餐營養攝取不均衡,可以多補充血紅素以及鐵還有B群.
除此之外,保持心情愉快、睡眠充足也是維持頭髮健康的不二法門.

另外以下提供您參考可改善產後掉髮問題

1、綠色蔬菜:綠色蔬菜中的堿性無機鹽(鈣、鎂、鈉、鉀等)含量高,可中和體內不利於頭發生長的酸性物質,並使之成為無毒性物質排出體外。
可選食冬瓜、蘿蔔、大白菜、菠菜、藕等,黃豆制品、香菇、黑木耳、猴頭菇等也有益。
2、水果:如櫻桃、蘋果、大棗等。
3、動物性蛋白質:魚、家禽、瘦豬肉含豐富的蛋白質,但不宜過量食用,因它們屬酸性物質,血液呈酸性狀態,將妨礙皮膚和頭發的健美。
4、進食易消化的高蛋白質、低脂肪、高維生素和富含鐵質的食物。

除此之外,還應注意保持樂觀情緒,適當進行運動,但請避免太多的陽光暴曬~
若過度掉髮的問題超過一年,卻還是都沒有改善的話,建議媽咪們還是去讓醫生檢查一下,看看是否有其他身體上的健康問題造成落髮,會比較保險唷!!~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哺餵母乳常見的四大問題

隨著新生兒的成長,變化為寶寶各階段發育所需的營養成分,更可藉由哺餵母乳增進親子關係,滿足寶寶安全感。然而,許多哺乳媽媽卻自覺母乳量不足,擔心無法滿足寶寶的需求而失去信心。究竟剛出生的寶寶需要攝取多少母乳呢?什麼原因會造成乳汁不足呢?媽媽可透過哪些方式改善?本單元從哺育母乳常見的四大問題,進而提供解決對策,讓媽媽輕鬆哺乳沒煩惱。

文/林惠婷;採訪諮詢/悠之家產後護理之家執行長黃資裡;攝影/高建芳;化妝髮型/李玉霜;演出/媽咪淑恩

新生兒需要的母乳量是多少呢?
母乳的量一直是哺乳媽媽最在意的部份,常會發生「滴滴計較」的情況,在意總共擠了多少C.C.?擔心夠不夠讓寶寶喝?悠之家產後護理之家執行長黃資裡表示,排除特殊的乳房畸形或曾做過乳房環狀手術外,有高達九成九的媽媽都能在生產後自行分泌乳汁,但在產後的頭幾天,分泌的母乳通常只有1~5 C.C.,常讓滿懷期待的媽媽心情沮喪而失去哺乳的信心。其實,新生兒在媽媽羊水裡吸收的營養,會如同帶著便當般呱呱落地,在出生後的頭三天仍持續供應寶寶所需的營養,因此即使初乳的量不多,僅需3~5 C.C.的母乳,就已足夠提供寶寶營養及熱量,所以無須擔心乳汁不足的問題。

追奶現象
乳汁不多常常是媽媽停止哺乳的原因,其實大多數媽媽可以製造的乳汁,都遠比寶寶實際需求的多。隨著寶寶頻繁的吸吮,會讓媽媽身體產生反射作用,刺激體內分泌泌乳激素產生更多乳汁,與寶寶形成正面的供需效應,產生「追奶」的狀況,滿足寶寶的需求。

我的母乳夠不夠寶寶喝呢?
黃資裡執行長表示,寶寶出生的頭一個月,應隨寶寶需求想喝就哺餵,不必限制次數,每天能吸吮母乳10~12次,約每2~3個小時就哺乳一次;而當寶寶出現吸吮拳頭或是嘴巴張合、伸出舌頭吸吮等想吃奶的動作時,暗示寶寶可能肚子餓了,還需進一步透過觀察寶寶的各項表徵,才能準確推斷寶寶是不是還想喝母乳,瞭解乳汁夠不夠給寶寶喝。

從寶寶的體重觀察
寶寶出生的第一週會有生理性脫水現象,體重會較出生時下降7%~10%,一週後才會漸漸回升,出生3個月內的寶寶體重平均每週會增加125克,如果呈現正常向上並達到此增加的目標,那麼表示寶寶有吃到足夠的母乳。

從寶寶的尿量觀察
以寶寶尿尿與便便來觀察。從更換尿片的片數來看,出生的第一天約1~2片,出生第二天約2~3片,第六天起每天約6片(約100c.c.,一瓶養樂多容量),如果尿片的更換次數低於此標準,就建議增加哺餵的次數與份量,另外,便便的顏色如果太深表示寶寶體內水分不夠,必須增加餵乳的次數,或增加每次餵奶的時間。

從寶寶的情緒觀察
藉由觀察寶寶的情緒反應,也可得知寶寶是否吃飽,一般而言,吃飽後的寶寶在需求獲得滿足後,身體狀態處在相對平穩安適時,比較不容易哭鬧。

寶寶想吃奶的徵兆
當寶寶出現伸吐舌頭或是嘴巴張合、吸吮拳頭等動作時,就有可能表示寶寶想吃奶了。

造成乳汁分泌不足的原因?
從輔導眾多哺乳媽媽的經驗來看,黃資裡執行長認為信心才是影響媽媽能否持續哺乳的主因,只要克服心理的壓力和身體上的疲勞不適,都能享受親餵母乳的愉悅時光。
精神壓力
緊張的生活環境和複雜的人際關係,會使人的情緒波動產生負面的心理壓力,無形中增加身心的壓力。這樣的壓力會使媽媽抑制泌乳激素的分泌,減少乳汁的分泌;而職場媽媽的工作壓力,也會讓負面的焦慮情緒影響到正常分泌乳汁的產量。建議媽媽要放鬆心情,專注在喜愛的事物上,如閱讀、音樂或運動、和朋友聊天,保持心情愉悅減少壓力。

身體疲勞
當媽媽與寶寶都未熟悉彼此的狀況下,哺餵母乳的前兩星期媽媽身體都會感到非常疲倦及情緒失控,而每個寶寶的脾氣和需求不盡相同,為了餵母乳,媽媽總像驚弓之鳥般夜裡無法成眠,尤其會讓初次哺乳的媽媽感到挫折。黃資裡執行長建議,媽媽要適度的休息,最好不要失眠,調整寶寶的作息,爸爸可與媽媽協力照顧寶寶,給予技巧上及心理上的支持,幫忙哄哄寶寶,讓媽媽有時間做點自己的事;家庭其他成員一起分擔家務和精神上的鼓勵,減少媽媽身體的疲勞,能大大提升哺乳意願和分泌量喔!

哪些食物可以促進乳汁分泌?
哺乳媽媽每天會多消耗約500大卡的熱量,一般而言,哺乳期間蛋白質等六大營養素及水分、維生素、礦物質都需均衡攝食,避免辛辣和含咖啡因的食物,以免影響母奶的味道使寶寶的情緒躁動和作息改變;另外,哺乳期間的藥物使用也要留意,需搭配醫師的指示服用,在餵奶間隔內代謝掉對寶寶比較好。

水分的補充
隨著寶寶的成長,哺乳媽媽每次約可提供寶寶的乳汁也會隨之增加,如同水分流失般,往往在哺乳後會感到口乾舌燥,媽媽每天需攝取2000C.C.~3000C.C.水分,在哺乳期間也建議多補充蔬果。

蛋白質
蛋白質是很好的發乳來源,媽媽可多食用蛋白質成分高的魚湯,或是從肉類或奶製品攝取,素食者則可從豆類攝取蛋白質,是提供乳汁分泌的絕佳來源。

親餵母乳培養親子關係
母乳是構築寶寶健康與營養的重大功臣,黃資裡執行長建議,哺餵母乳至少應持續到寶寶滿六個月大,並可依個別情況可哺育到兩歲或自然離奶。近年來,政府更積極提倡溫柔生產的親善醫院,提供親子同室的空間,讓剛出生的新生兒躺在媽媽的懷裡,或產後立即協助進行哺乳的動作,除可促進媽媽分泌乳汁,更可讓新生兒建立起與媽媽的依附關係,培養信賴感,可為寶寶奠定人際關係的基礎。

名字/黃資裡執行長
現任/悠之家產後護理之家執行長
      國際認證泌乳顧問
經歷/樂寶兒婦幼護理主任
學歷/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助產研究所碩士

~原文刊載於2011年2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剖析!10大常見孕期不適&對症舒緩法

孕媽咪過關斬將10個月
懷胎10月,一段神聖又煎熬的重責大任……
為了孕育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小生命,
孕媽咪用盡全身心力,
一路過關斬將,
體會常人難以體會之苦與甜,
一點一滴將胎兒拉拔成長!

文/郭盈秀‧張雪惠;採訪諮詢/長庚紀念醫院台北本院婦產部主治醫師蕭啟信‧馬偕紀念醫院台北院區婦產科主治醫師黃文助‧國泰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陳思宇(依出現先後順序);攝影/陳炳煌;化妝髮型/郭研君;演出/漂亮孕媽咪倪淑茹‧陳怡妏‧張晴惠(依出現先後順序)

懷孕初期:吃也吃得不好‧睡也睡得不好
懷孕中期:大腹便便難行動‧如廁成夢魘
懷孕後期:全身痠痛不已‧足部症狀一籮筐

【調查篇】
懷孕之後的身體變化,讓懷孕這件事變得讓人既開心又苦惱,喜的是新生命的到來,憂的是可能接踵而至的各種孕期不適症狀,例如孕吐、水腫、腰痠背痛……共6個,以下將揭櫫孕期最不適之十大症狀,並於文後針對個別問題,由專業醫師從生活照護及飲食提出解決之道,深受孕期不適所苦的媽咪們千萬不要錯過喔!

為何孕期易感不適?
長庚紀念醫院台北本院婦產部主治醫師蕭啟信表示,由於荷爾蒙濃度的增加,黃體素增高引發身體的不適,如頭昏腦脹、嗜睡,其中味蕾接受器的改變,導致孕媽咪對食物的感覺,變得敏感而造成孕吐;也有人因黃體素的增加,造成耳內半規管的平衡變差,淋巴液的對流變緩慢,導致暈眩。

到了中期,胎兒慢慢長大,子宮被胎兒撐大,造成機械性的壓迫,擠壓周邊的器官,胎盤組織分泌荷爾蒙,孕婦逐漸適應外,體重的增加,子宮變大,都會讓孕媽咪不舒服;而後期因為身體變重、臃種,導致體內血液對流變慢,靜脈的回流變差,容易造成腳脹、腳麻的不適感,也因此後期約有50%以上的孕媽咪,容易手腳腫脹,另外像中期有靜脈曲張、痔瘡的問題,更是經常可見,幾乎很難避免。

網路調查VS.醫師意見
根據「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會員有效回覆及3位專業婦產科醫師兩者所有的投票結果交叉調查統計,懷孕初期不適症狀的前三名,分別是孕吐、食欲不振與睡眠不足,其中「孕吐」與「食欲不振」兩者息息相關,基本上如果吃的東西原封不動的吐出來,舌頭上還遺留著該食物的味道,再加上固定每天吐,累積的次數越來越多時,喜歡吃的東西也吐遍了,自然容易食欲不振;而中期不適症狀的前三名,包含頻尿、陰道分泌物變多以及靜脈曲張問題,其中「頻尿、漏尿」高居第一位,讓媽咪們叫苦連天,由於到了懷孕中期,胎兒慢慢長大而壓迫到膀胱造成頻尿,不少媽咪表示,一晚跑個五、六遍廁所非常稀鬆平常,真的很可憐。

至於後期的不適症狀更多了,像是小腿抽筋、肩腰背痠痛、浮腫,還有胸、胃部噁心或腹脹,很多媽咪忍不住說:「真希望現在就把小孩生出來!」懷孕後期的辛苦,只有經歷過的媽咪才知道!
仔細觀察,對照網路會員媽咪們和3位專業醫師,發現兩者所票選出的懷孕初期和後期不適幾乎相同,只有在懷孕中期的部分略有不同。由此可以了解,這可能是因為頻尿和靜脈曲張對媽咪們來說,是生活周遭常發生的經驗,她們只是分享出來而已;而對於醫師來說,臨床上大多接觸到的媽咪,多是認為自身症狀較嚴重,而想尋求更有效的診治效果,如痔瘡、妊娠紋等,所以才主動前往就醫,也因此才會出現如此小小差異。

【網路票選結果】

票選期間:10/29~11/5                                          懷孕媽咪:713位
有效回覆:25位會員媽咪                                        產後媽咪:556位
初期(懷孕0~13周) 中期(懷孕14~28周) 後期(懷孕29~40周)
●孕吐
●食欲不振
●睡眠不足
 
●頻尿
●陰道分泌物變多
●靜脈曲張
 
●小腿抽筋
●肩腰背痠痛
●浮腫
●胸、胃部噁心或腹脹


【醫師票選結果】

票選期間:11/19前
邀請醫師:3位婦產科醫師,分別來自長庚醫院、馬偕醫院、國泰醫院

初期(懷孕0~13周) 中期(懷孕14~28周) 後期(懷孕29~40周)
●孕吐
●食欲不振
●睡眠不足
●痔瘡
●妊娠紋
●陰道分泌物變多
●浮腫
●胸、胃部噁心或腹脹
●肩腰背痠痛
●小腿抽筋

註:本篇所建議的不適症狀舒緩法,以醫師票選結果為參考基準。

【初期不適篇】
剛懷孕時,腹中胎兒還不夠穩定,準媽媽也還在適應內部的大改變,因此難免會出現許多未曾出現過的症狀,例如光是孕吐,就讓人印象深刻!

症狀一:孕吐
噁心不適‧補充B6可緩解

原因與症狀
蕭啟信醫師指出,一般孕婦懷孕4~5周會出現孕吐現象,主要是因為荷爾蒙變化(即黃體素影響)所致,孕吐表現的症狀不一,有的孕媽咪一早起床就有噁心感,也有部份是由於食物味道的刺激,造成孕吐。以臨床上來說,並非每一種孕吐情形都必須有所處置,除非一天吐超過10次以上,導致體內電解質不平衡時,才需進一步檢驗,並幫孕婦補充電解質,否則單純只是將食物嘔吐出來,並不會對身體造成嚴重影響。蕭啟信醫師形容:「就像拉肚子拉得厲害,也會造成脫水現象,孕吐得很厲害時,早期甚至可能體重下降,這也非常常見,並不需要太擔心。」

舒緩方式
一般來說,孕吐最慢約16週就會好起來,而懷孕初期有孕吐症狀,大多會給媽咪補充維他命B6,然而這並非絕對有效,有的人吃了有所改善,並不會因吃了之後就完全不孕吐,真的吐的很厲害的,吃維他命B6並不會改善。
在飲食方面,蕭啟信醫師提出下列注意事項:
1 固液體分食

盡量吃固體的食物,而液體的補充最好與固體食物分開,即是不要固體與液體同時進食。換言之,吃湯麵時,不要湯加麵一起吃。
2 蘇打餅減緩噁心感
應該進食的時間不餓,到了非用餐時間肚子又餓了,但又怕會嘔吐的孕媽咪,建議吃蘇打餅乾或是烤乾的吐司減緩嘔吐感。
3 避免溫食
盡量避免吃溫的食物或喝溫的水。
4 孕吐不影響胎兒成長
早期胎兒成長著重於細胞分裂,並非質量的增加,孕媽咪可以適時補充綜合維他命,孕吐並不會影響胎兒的成長,後期才需注重質量的增加。

孕吐嚴重時必須就診?
蕭啟信醫師指出,「有些孕媽咪每晚吃完晚餐必吐,其實都強過沒有食欲,至少還吃的下,完全吃不下的孕媽咪,是比較嚴重的。」究竟何種情況必須求診,他表示,當吐的很厲害時,例如一天超過10次,強烈建議一定要求診,不要一昧認為孕吐是必然的現象,因為電解質的流失極易造成脫水現象,必須特別注意。如果已經二至三天無法進食,則有必要至醫院或診所打點滴。

至於孕吐到需要住院的個案不多,住院打點滴也只能補充維他命B6、葡萄糖等液體,一般來說,3~4天就會改善,最重要是協助媽咪們度過早期不適階段,並不能完全治好孕吐。
有些孕媽咪擔心每天吐是否會影響胎兒成長?蕭啟信醫師笑說,媽咪們真的不必太緊張,此為一個過度的症狀,這種嘔吐情況並不是強烈性如喝醉或是化療造成的劇烈嘔吐,一般醫師也不會持續的幫孕媽咪打止吐針或讓孕媽咪每天吃止吐劑。

孕吐到吐血怎麼辦?
值得一提的是,一般普通孕吐不太會造成食道的灼傷,只是強烈嘔吐可能造成食道靜脈破裂,因而吐出血絲,蕭啟信醫師表示,媽咪們即使看到吐血也不必太擔心,因為這種病患極少,而且出血情況會很快癒合,不必過度憂慮。

症狀二:睡眠不足
注意力不集中‧應善用時間補眠

原因與症狀
蕭啟信醫師表示,許多孕婦在懷孕初期時會特別覺得容易疲倦、想睡,甚至覺得自己好像怎麼睡都睡不飽,甚至有病患嗜睡到一整天都處在睡眠的狀態,也是由於黃體素增高所造成,其實只要時間過了就好,這多數都是正常的現象,因為身體必須去適應這樣的濃度,但不致於影響正常工作,到了中期,嗜睡情況就會好轉。

舒緩方式
蕭啟信醫師提醒,如果常有嗜睡的症狀,最好避免自行開車,以免發生交通危險;覺得很想睡覺時,就不要再進行需要全神貫注的工作,例如操作機器或煮菜,以免造成意外。

1 勿以咖啡提神
一般人若有想睡的狀況出現,多會以咖啡和茶提神,但蕭啟信醫師表示,咖啡或濃茶雖然有提神的作用,但因含有咖啡因,最好不要喝咖啡或茶葉。
2 吃口香糖得留意蛀牙
有的媽咪會想以口香糖提振精神,含有薄荷的口香糖雖然有助於提神,但也要留意其中的糖分可能會引起蛀牙。
3 好好睡一覺
那麼,想改善嗜睡應該怎麼做呢?蕭啟信醫師認為,孕媽咪們如果真的很想睡就好好的睡一覺,因為有時候硬撐,做事不但沒有效率,也容易發生意外。
4 把握午休補眠
而針對上班族孕媽咪,他建議可以把握午休時間,事先準備好午餐,然後利用中午休息時間趕快補眠一下,這樣下午就會比較有精神。
5 養成規律作息
對於沒有工作、在家待產的媽咪,他也提醒,媽咪可能會因一整天待在家裡而睡了一整天,最好養成規律的作息,幫自己安排活動,避免一天都在睡覺,反而越睡越沒精神,使得嗜睡問題益發嚴重。
另外,多利用下班回家或假日補充睡眠,如果真的不舒服,還是有必要請假幾天,好好休息,蕭啟信醫師表示,「嗜睡」對孕媽咪來說不是一件壞事,因為懷孕初期本來身體狀況就較容易不穩定,多休息總是好事,對於母胎的穩定很有幫助。「尤其現代人大都很忙碌,如果因為嗜睡而多休息,反而比較好。」


症狀三:食欲不振
胃口不好‧補充益生菌提振食欲

原因與症狀
至於食欲不振的症狀,蕭啟信醫師表示,亦與荷爾蒙變化有關,孕婦懷孕期間常有口味改變的現象,這是由於體內絨毛腺素增加、身體代謝及心理的改變所引起,而食欲不振的具體表現,常是因為子宮變大壓迫腸道,使蠕動變慢,再加上孕吐,以及懷孕期間壓力大、情緒不佳而造成。

舒緩方式
一般來說,食欲不振的情形若不是太過嚴重,並不需就醫處理,但還是有方法可以解決的,蕭啟信醫師提供以下建議:

1 補充益生菌或酵素
準媽咪們可以補充些益生菌或酵素,因益生菌可以促進腸道消化,自然有助於提振食欲。
2 少量多餐進食
如果真的胃口不好,可以採行少量多餐進食,盡量保持愉快的進食環境,並且須更加注意均衡營養的攝取。
3 做好心理調適
至於部分準媽媽聞到食物的味道會有嘔吐感的情況,蕭啟信醫師表示,大多是心理壓力作崇,媽咪應調整自己的心情,如果真的沒胃口的話,也不要強迫自己「不吃不可」。
他坦言,上述這些初期不適症狀,能夠改變的其實相當有限,重要的是孕媽咪試著轉移注意力,不要一直專注於不適症狀,「藉著自我暗示,強迫自己撐過去,日子就不會那麼難熬了!」

案例分享
倪淑茹:放鬆心情可減少不適
懷孕4個月(第一胎)

和一般孕婦不同,淑茹媽咪既沒孕吐,也沒有食欲不振的問題,也許是心情調適的不錯,不像一般孕媽咪那麼容易緊張,再加上飲食均衡,食欲反而不錯,到現在體重上升幅度過大,醫生還要淑茹媽咪好好控制飲食,建議放鬆心情,效果不錯喔!

【中期不適篇】
懷孕中期算是整個孕期中媽媽覺得最舒服的時期

症狀四:痔瘡
子宮壓迫所致‧症狀治療即可

原因與症狀
馬偕紀念醫院台北院區婦產科主治醫師黃文助表示,痔瘡是在懷孕期間容易發生的症狀之一,原因在於隨著孕媽咪進入中後期,胎兒迅速成長,子宮漸漸變大、變重,此時的子宮會對骨盆腔中的靜脈產生壓迫感,進而會阻礙肛門附近的血液回流,促使其靜脈腫脹而出現血管瘤所引起。

此外,這時期的孕媽咪因為體內黃體素升高,促使腸胃內食物通過時間變長,加上大腸又吸收水分,進而導致容易出現便祕的情況;當出現便祕時,孕媽咪排便時會更加用力,長期下來就可能導致痔瘡發生。黃文助醫師說明,肛門附近如發生搔癢、疼痛和出血等症狀,都可能代表已患得痔瘡。

舒緩方式
黃文助醫師表示,一般針對孕期所發生的痔瘡症狀,不建議手術,通常以採取症狀治療為主。除了治療之外,孕媽咪平日也要留意飲食和生活習慣,以減緩痔瘡對孕期甚至生產時所造成的不適感。

1 正確飲食習慣
由於痔瘡大多由便祕所引起,因此黃文助醫師特別提醒孕媽咪,平日飲食別忘記多補充天然新鮮的蔬菜水果和水分。尤其體內存有足夠的膳食纖維,才能幫助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排便以暢通腸道。
此外,最好避免攝食辛辣等重口味食物。黃文助醫師表示,這是因為這些食物可能會導致黏膜更容易充血,進而加速發生痔瘡甚至惡化的可能性。
2 避免長期同一姿勢
黃文助醫師建議,孕媽咪應避免長期維持同一姿勢,尤其是長久站立。他說明,這樣的姿勢會加重子宮對肛門的壓迫感,反而會使痔瘡更嚴重。
3 外部症狀治療
這是最常見的緩和治療方式之一。黃文助醫師說,當孕媽咪就醫並經診斷為痔瘡時,醫師會在必要時給予外用的軟便劑、藥膏或塞劑,先減緩不適,再搭配生活保健來改善症狀。此外,黃文助也建議,平日孕媽咪可採取「溫水坐浴」的方式,如此可幫助促進肛門周遭的血液循環,舒緩症狀。

體重控制得當‧產後自動恢復
黃文助醫師表示,一般來說,如果是孕期才發生痔瘡的症狀,只要平時控制得宜,通常輕微者在分娩之後會自動消退。

不過,黃文助醫師特別提醒,孕媽咪尤其要留心體重控制的部分,循序漸進,避免一下子增重太多,整個孕程依標準應控制在12公斤內,才能避免壓迫到肛門而產生不適。此外,準媽媽在產後的2~3個月必須隨時自我觀察,如果痔瘡的情況仍持續,建議到醫院就診治療。
症狀五:妊娠紋
皮下組織斷裂‧避免體重增加太快

原因與症狀
隨著懷孕至中後期,孕媽咪肚子變大,腹部的皮膚也逐漸撐開;當皮膚過度緊繃且到彈性極限時,皮下組織的纖維就可能斷裂,進而產生「妊娠紋」。這可說是不少孕媽咪煩惱的問題,是否懷孕就一定會有妊娠紋?妊娠紋是否真的可以預防呢?

針對此,從醫學角度來看,黃文助醫師認為,妊娠紋的發生端看每個孕媽咪的體質而定,因為臨床上他曾看過有的,也曾看過完全沒有的。他進一步說明,孕期間的妊娠紋呈紅色,大多會出現在腹部、大腿或乳房等處。生產之後,妊娠紋很少會完全消失,大多只會顏色變淺或變細,如呈現帶點銀色的條紋。

舒緩方式
由於妊娠紋的出現是因為皮膚組織纖維失去彈性之故,因此如想舒緩或避免條紋發生,常見方式如下。

1 控制增重幅度
黃文助醫師表示,懷孕中後期大幅度的體重上升,不但是造成肚子快速變大、皮膚直接撐開的直接原因,更可說是促使妊娠紋發生的間接元凶。因此孕媽咪務必做好體重管理,妥善掌握增重幅度,建議中後期的體重每周增家以小於500公克為基準較佳。
2 塗抹妊娠霜
坊間出現不少琳瑯滿目的妊娠霜相關產品,標榜著只要孕期勤塗抹在腹部、腋下和乳房等位置,就能增加皮膚組織的彈性,幫助預防妊娠紋的發生。針對此,黃文助醫師表示,目前醫學上無相關研究和證據證實,塗抹妊娠霜和預防妊娠紋有直接相關,唯建議還是以孕媽咪個人狀況為主,選擇是否使用。不過,如果要挑選,應事先注意成分說明,以避免塗抹後發生皮膚過敏的狀況發生。


症狀六:陰道分泌物
小心細菌感染‧隨時自我觀察

原因與症狀
由於懷孕期間體內荷爾蒙的大變化,因此孕媽咪的陰道分泌物也會增加。國泰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陳思宇表示,在一般狀態下,如孕媽咪沒有不舒服感,都屬正常健康狀態。如果感覺分泌物有點問題,如有搔癢、灼熱、疼痛感,或是味道和顏色異常時,建議孕媽咪一定要先來就醫進行內診檢查。

陳思宇醫師補充,最常見的是念珠菌感染,此種感染的表現是水狀帶有豆腐渣的陰道分泌物、帶有搔癢感;如果發現分泌物呈現黃綠色、或是伴隨肚子疼痛甚至孕婦產生發燒現象,則要小心細菌感染。其中「絨毛膜炎(Chorioamnionitis)」則有可能引起嚴重的併發症。陳思宇醫師說明,當孕媽咪產生破水時,羊水和子宮若受到感染,如沒有即時發現治療,可能發生母體敗血症、胎死腹中等嚴重併發症。
舒緩方式
陳思宇醫師表示,陰道分泌物的狀況在每個孕期都是必經過程,因此,建議可採取以下方式預防:

1 保持潔淨
只要孕媽咪沒有前述任何不適的情況,平日只要多留意自身狀態,隨時保持局部的清潔與乾燥即可。
2 定期檢查
陳思宇醫師建議,孕媽咪每次產檢時,都務必把任何疑問狀況,反應給所屬婦產科醫師了解,這樣才能及早檢查,及早防護。

案例分享
陳怡妏:第二胎不適症狀更明顯
懷孕8個月(第二胎)

已經有個可愛女兒的怡妏媽咪,雖然已是第二胎,但懷孕的狀況卻比第一胎來得不穩定。她說,光從初期就開始頻尿和孕吐,接著還發生宮縮、痠痛、拉肚子和脹氣的情況,現在因為邁入後期所以胃口也不太好,讓她再一次深深體會懷孕的甜蜜與負擔!

【後期不適篇】
比起初期和中期,懷孕後期的不適症狀,不但狀況多,變化也大。此時因為子宮呈現最大狀態,所以不適感多是因壓迫導致相關症狀居多。

症狀七:浮腫
下肢最常見‧低鹽+抬腿助消腫

原因與症狀
陳思宇醫師表示,懷孕的浮腫通常表現在下半身的部位,尤其是腿和足部,因此許多孕媽咪懷孕期間的腳尺寸會略大。

然而,陳思宇醫師提醒,如果孕媽咪上半身(如臉、上肢、上手臂等)有明顯且異常的浮腫狀態時,必須要特別留意,因為有可能是子癇前症(妊娠毒血症)的徵兆,務必確認血壓和蛋白尿是否有異常。
舒緩方式
浮腫是必經過程,陳思宇醫師建議孕媽咪減少對身體的壓迫,並注意以下事宜,就能幫助減緩孕期浮腫所帶來的不舒服。

1 減少鹽分攝取
鹽分中含鈉,被孕媽咪攝入時,很容易和水一起滯留在體內,進而造成浮腫現象。因此,陳思宇醫師建議孕媽咪可減少每天的鹽分攝取量,尤其避免吃加工過度、調味料多的重口味食物。
2 抬高下肢
懷孕時,孕媽咪的整體重心都在下半身,加上血液循環較不佳,這也是導致下肢易浮腫的原因之一。陳思宇醫師建議,孕媽咪每晚睡前可以抬抬腿數分鐘,幫助靜脈的血液迴流,促進血液循環,還能舒緩整天緊繃的肌肉狀態。此外,建議穿著寬鬆的鞋襪即可,不要為了瘦腿去穿著過緊的彈性襪,反而效果不彰。


症狀八:胸胃部噁心或腹脹
小心胃酸逆流‧少量多餐為佳

原因與症狀
黃文助醫師表示,因為懷孕所帶來的荷爾蒙變化,如黃體素的分泌,進而造成孕媽咪的胃賁門肌肉鬆弛,因而胃會排空減緩;如此一來,胃酸就很容易逆流至食道中,造成灼熱感與噁心。這從懷孕前期開始就很常發生,有的孕媽咪還會延續整個孕程。

此外,由於中後期的腹部快速變大,除了會對骨盆腔造成壓迫外,也會往上頂到胃部,因此後期也很容易有胃部不舒服的狀況。

舒緩方式
想要減少噁心和腹脹,黃文助醫師建議可從用餐習慣和姿勢方面著手。

1 少量多餐
黃文助醫師表示,就如同懷孕初期的孕吐一樣,後期發生胃酸逆流或腹脹狀況時,建議仍可採取「少量多餐」的方式,固定時間用餐,量不用多,吃不下不要勉強。另外,黃文助醫師提醒,有此類狀況的孕媽咪應避免飲用碳酸飲料,因為這會刺激胃酸分泌,讓症狀更嚴重。
2 正確姿勢
雖然到了後期,孕媽咪的行動不便且易累,可能隨時都想休息;但黃文助醫師提醒,就算再累再不舒服,孕媽咪也得留意姿勢,如用餐過後最忌立即躺下,稍作休息即可。如果睡覺時,可將頭部枕頭稍微墊高,也有助於減緩症狀。
3 藥劑治療
如果孕媽咪真的很不舒服,黃文助醫師表示,醫院會視狀況開立制酸劑讓孕媽咪服用,以幫助中和胃酸。

症狀九:肩腰背痠痛
全身痠痛‧應避免過度出力

原因與症狀
訪問10個孕媽咪,應該幾乎每個人都會有肩、腰、背痠痛的症狀,無一可倖免。針對此,黃文助醫師說明,後期孕媽咪膨脹的腹部,會促使其身體重心前傾,進而改變脊椎的曲度和受力方向;孕媽咪為了支撐重量,會將手撐腰部、身體往後傾斜,長期下來難免會對肩、腰、背的肌肉產生壓力而痠痛不已。

此外,下腹部的恥骨處還會出現一種微痠、脹脹的或肌肉拉扯的感覺,甚至愈後期的疼痛感愈明顯。黃文助醫師表示,這指的是「恥骨聯合與薦椎處接合軟骨鬆弛」的狀況,孕程中很常見,原因在於體內鬆弛激素和黃體素的分泌增加,促使骨盆漸漸變鬆,以便於容納日益成長的胎兒,以及為未來胎兒能順利通過產道,做好萬全準備。

舒緩方式
身體的痠痛對孕媽咪而言,可謂甜蜜的負擔。負擔的是一天比一天還難以忍受的痛楚,甜蜜的是感受到腹中胎兒的成長茁壯。黃文助醫師提供以下幾個有助於舒緩痠痛的好方法:

1 做好體重管理
體重對於孕媽咪來說,是維持健康的關鍵。黃文助醫師表示,最好孕程的體重管理,避免體重數值增加得太快,不但有助於體內健康,還能讓孕媽咪承受較少的重量,進而減少痠痛的程度。
2 多休息+使用托腹帶
由於已經到了懷孕後期,黃文助醫師表示,過多或過大的動作,其實對孕媽咪都是種負擔,建議能盡量多休息就多休息,讓肌肉適時地放鬆。
此外,黃文助醫師建議,孕媽咪也能幫自己選購適合的托腹帶。只要遵照正確使用方法,相信能有助於達到支撐下腹、提高腹部肌肉力量的效果。
3 熱敷+適當按摩
當肩、腰和背的肌肉痠痛時,黃文助醫師表示,「熱敷」可說是簡便又有效的好方法。利用高溫,有助於放鬆孕媽咪緊繃僵硬的肌肉,幫助促進血液循環,減少不舒服的狀況。
此外,在孕媽咪健康且精神不錯的狀態下,也可以採取些微的按摩動作。例如請家人幫忙捏捏肩背等等,也都有助於放鬆肌肉,減少痠痛。
4 避免提重物
相信大家都知道,為了孕媽咪和胎兒的健康,最忌讓孕媽咪做任何與移動重物相關的行為。從預防痠痛方面來看,黃文助醫師表示,孕媽咪已經用全身來支撐肚子的重量,如果還要去提重物,不但可能提不穩、提不動,還可能造成肌肉多餘的拉扯與傷害。

良好姿勢+運動‧減輕痠痛程度
黃文助醫師建議,孕媽咪必須維持正確姿勢,勿前傾或過度後仰,並且在身體健康狀況允許的情況下,每天做些簡單的運動,就算是散散步都好,如此一來,有助於增強本身的肌肉強度,一旦面臨中後期日益變大的腹部,承受度較高,痠痛程度也會比較低一些。
症狀十:小腿抽筋
下肢冰冷抽筋‧多補充鈣質為佳

原因與症狀
在醫學上,小腿抽筋又叫做「腓腸肌痙攣」,常讓不少孕媽咪在好夢正酣之際,突然因為小腿抽筋而驚醒。陳思宇醫師表示,這大多顯示出孕媽咪的鈣質缺乏現象,尤其到了懷孕後期更是明顯。因為胎兒要從母體的骨骼和牙齒中獲取發育所需鈣質,俗話說:「生一個孩子掉一顆牙」,所以孕媽咪的鈣質流失特別大。

此外,如果孕媽咪的血液循環不佳,或是碰到比較寒冷的天氣時,也比較容易有小腿抽筋的狀況發生。因此,陳思宇醫師補充,小腿抽筋很常發生在夜間的睡眠之中。

舒緩方式
根據以往門診所遇到的孕媽咪為例,陳思宇醫師觀察到,不少孕媽咪很容易發生小腿抽筋的狀況,顯示缺鈣者的比例並不低。她建議可從飲食補充和適量伸展肌肉改善:

1 延展&按摩肌肉
由於小腿抽筋與血液循環狀況有關,陳思宇醫師建議,每天撥點時間,適時適量地做點腿部延展的動作,有助於緩和緊繃的肌肉,暢通血流。例如將足部往後向自己的方向板起來反屈幾秒鐘,再放鬆,重複緩和地做,能伸展後側肌肉。此外,輕柔地按摩常發生抽筋處的腿部肌肉,也有助於放鬆。
2 保暖&熱敷
溫度偏低時容易抽筋,因此冬天也是很容易發生狀況的季節。陳思宇醫師提醒,小腿處的保暖很重要,因此孕媽咪最好能著薄長袖衣物入睡,建議棉被要蓋到小腿處,必要時可加長襪幫助保暖。
如果已有抽筋不適的狀況,最好採取熱敷的方式,活絡血液循環,有助於放鬆肌肉與減緩疼痛感。
3 從食物攝取
陳思宇醫師強調,抽筋可能代表著體內鈣質的不足,因此建議孕媽咪從中期之後,平日就要多補充富含鈣質的食物,且平均一天需要1200毫克的鈣。
食物方面,陳思宇醫師建議如丁香魚、海帶、深綠色蔬菜、堅果、牛奶、豆漿等等,都是不錯的補充來源。
4 適量補充保健食品
有時候,縱使孕媽咪已補充鈣質,但由於後期流失的速度偏快,難免可能有不足之處。陳思宇醫師表示,在醫師允許下,適量地補充鈣片是必需的,建議一天能補充一顆鈣片,是最能保險足夠鈣質的攝取量。

中後期小心靜脈曲張嚴重
陳思宇醫師補充,到了懷孕中後期,因為子宮壓迫,血液循環不佳,下肢的症狀表現也就特別多;因此除了抽筋之外,孕媽咪也別忘記注意靜脈曲張的問題。

陳思宇醫師說明,當子宮擴大後,會壓迫到下腔靜脈,加上引力作用,假如靜脈瓣膜無力,將會導致靜脈血液逆流或回流受阻,而發生靜脈曲張現象。建議可參考上述舒緩方式,如抬腿、按摩、熱敷等,改善狀況。

案例分享
張晴惠:早期孕吐‧中後期略水腫
懷孕9個月(第一胎)

跟許多孕媽咪一樣,晴惠媽咪在懷孕初期也出現了孕吐症狀,舉凡臭豆腐、油煙味等都受不了,甚至還吐到懷孕5個月前不但沒變胖,反而還瘦了2公斤!為此,她還特地到醫院施打安胎針。中後期狀況還算穩定,食欲還算不錯,只有略為水腫,平常的鞋子穿起來總是有點緊緊的。
【個案分享篇】
從10月底到11月初,小編們透過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募集到許多珍貴的媽媽意見,各位都很不吝惜地向大家分享他們的孕期不適經歷喔!

阿妮妮的媽:著床性出血真心慌
產後16個月

懷孕初期,每天早上刷牙時就先吐胃酸,吃早餐後,又把吃的東西吐出來!若遇上班日,都會因睡不飽而頭暈或心悸,最嚴重的是著床性出血,讓我整個懷孕初期很不舒服!
懷孕中期,出血改善,孕吐也好很多,但卻變成食欲奇佳,醫生跟我說:「胖太多囉!這樣寶寶會大太快!」某天出現妊娠紋,原來胖太快是會有妊娠紋的!

酷媽咪:孕期高燒真可怕
產後17個月

懷孕初期不舒服的孕吐讓我常常流淚,邊上班還要邊適應懷孕生活,生活步調大亂,有次不小心滑倒,造成嘔吐及出血,還好緊急安胎才沒事。
懷孕中期不小心感冒,連續高燒好幾天,還得拖著高燒不退的身體繼續上班,好辛苦,但為了寶寶選擇不吃藥,讓身體自然恢復,可是又很怕持續高燒會影響baby,就這樣撐了好幾天讓身體自然康復。
後期身體非常不適,常常這邊痛那邊痛,經常呼吸不順、喘不過氣;小腿抽筋的情形更從中期持續到產前。

李佩樺:持續便秘真煩惱
懷孕39周

孕前就有便秘的我,孕後更明顯,剛開始3個月醫生開軟便劑給我,叫我多吃高纖維食物來改善。這段期間老公感冒,我不小心也中獎,真的很難過,因為不能亂吃藥,於是我想辦法多喝熱開水排汗,過二個星期後才好;還有牙痠痛得不得了,常常痛到半夜,睡也睡不著,真的好難過好辛苦!
中期開始頻尿及不小心漏尿,甚至持續便秘到痔瘡;後期腿部水腫,最近更出現呼吸不順和痠痛,半夜小腿還會抽筋。

林以純:牙齦出血很困擾
懷孕38周

懷孕初期老覺得睡眠不足,晚上8點就睡覺,還是覺得睡不飽;此外,每天刷牙時牙齦出血很困擾,整個孕程都是如此,但我不太敢去看牙醫。
中期有一點便秘而產生痔瘡,另外陰道分泌物變多,加上胎兒常常半夜活動,讓我半夜無法睡覺。後期,腳掌浮腫很誇張,連拖鞋都快不能穿;另外很嚴重的就是黑色素沉澱,一堆人還以為我是晒黑的呢!

小雅媽咪:小腿抽筋要人命
產後2年

懷孕初期,胃口特別好,孕吐只有一個星期,但很想睡覺,沒做什麼事情就覺得好累!睡起來就吃,吃完繼續睡;便秘是我最困擾的,後來就醫後才可正常上廁所。
中期體重增加太快,靜脈曲張很嚴重;加上頻尿,一個晚上跑廁所3~4次;還發生陰道感染有異味,不過塞藥塞兩天就好了。後期的肚子大到無法睡覺,好不容易睡著,又突然小腿抽筋,天啊!那種痛還真是要人命!

愛愛的媽咪:兩胎的孕吐都很嚴重
產後1年11個月

懷孕初、中期間,我每天最期待早 餐的三明治,因為只有這餐吃得下,從沒想到其他時候只要吃完飯,立刻感覺噁心得要命!趕緊跑到廁所狂吐!甚至吃什麼就完整地吐什麼!或看到或聞到食物、甚至芳香味都讓我隨時想吐,而且連兩胎都一樣的症狀!所幸後來醫師開給我止吐劑,情況有一點點……改善,我先生都覺得太不可思議呢!

陳珮琪:孕吐和胃酸逆流令人困擾
產後11個月

懷孕之後,我只要聞到各種類的味道,都會感覺非常想吐,而且我的胃酸逆流非常嚴重,吃進去的所有東西都只有苦味,甚至吃了醫生開的胃藥後,還是一直沒有改善……孕吐和胃酸逆流,是懷孕期間最令我不適的症狀!

施幼絹:中後期不適症狀明顯
產後3.5個月

產後3個半月,對懷孕期間不適情形還記憶猶新。很幸運地,初期沒有孕吐情形,反而吃得不錯,只是睡眠跟便秘造成不少困擾!中期因寶寶壓迫到膀胱,我一直有頻尿感,常常跑洗手間!後期,我晚上常常睡到一半就小腿抽筋,超不舒服;還有,挺個大肚子上班讓我腰痠背痛,所以回家後能休息就趕緊多休息。不過,看著baby一天一天長大,覺得懷孕不適感也不算什麼!有種幸福的感覺!

楊穗鈺:走過一輪深刻的孕程不適
懷孕第35周

因為我已是第二胎的孕媽咪,且兩胎懷孕的症狀有些不同。懷孕期間,最最……最讓我難受的就是孕吐,這次比第一胎還要來得嚴重許多,無論有沒有吃、有沒有胃口都會吐,跑遍診所、醫院,吐半個月,體重直線往下滑了6公斤,吐到脫水,吊點滴3次、吃藥……到了中後期,頻尿、漏尿和分泌物、痠痛、乾燥和抽筋……雖然不舒服,但這可是懷孕才有的獨特感受!

語嫣媽咪:半夜小腿總是抽筋
產後

懷孕初期,每天肚子餓時我就想吐,很噁心,每餐2個便當還嚇到醫生,醫生叫我少吃一點,但我吃飽後便不會想吐囉!此外,刷牙時也會想吐,又怕沒顧好牙齒,生完後會掉牙,只好定時去看牙醫!
懷孕中期,最受不了的是頻尿,有時老公都會懷疑我,是不是膀胱有問題呢!
懷孕後期,小腿半夜會抽筋,常睡到一半跳起來踏地板,只好大量補充鈣片,才改善許多;可能肚子也大了許多,有時感到腰痠,還好老公都會幫我按摩,才舒服許多,這或許是懷孕時才有的福利喔!

蕭啟信 醫師
現任╱長庚紀念醫院台北本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經歷╱長庚紀念醫院婦產部生殖醫學科研究員
學歷╱台北醫學院醫學系

黃文助 醫師
現任╱馬偕紀念醫院台北院區婦產科主治醫師
經歷╱
學歷╱

陳思宇 醫師
現任╱國泰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台大醫院兼任主治醫師兼任講師
經歷╱台大醫院婦產科住院醫師、總醫師
學歷╱台灣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碩士班

 ~原文刊載於2010年12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素食孕媽咪,妳的蛋白質夠優嗎?

素食媽咪無法從葷類補充蛋白質,那麼哪些植物性蛋白質可以提供攝取來源呢?吃全素的孕媽咪又該怎麼攝取才健康?本文介紹優質食物與攝取準則,替健康打好基礎。

文/古淑薰;採訪諮詢/振興復健醫學中心營養治療科營養師鍾子雯;執行/蘇麗華;攝影/陳炳煌

蛋白質一向有「身體的建築師」之稱,它是維持人體生長發育,構成及修補細胞、組織的主要原料,也是體內合成多種荷爾蒙(激素)、酵素、免疫球蛋白等調節生理及維持代謝的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對準媽媽來說,必須攝取足夠的蛋白質,才能幫助胎兒各種器官組織功能的生長發育。一旦蛋白質攝取不足,不僅胎兒會生產遲緩,媽媽也可能會有荷爾蒙不足、免疫力變差、代謝不好的問題。
而對許多素食孕媽咪來說,因為飲食上的限制,常會擔憂攝取的蛋白質是否足夠與完整?到底要怎麼吃,才能滿足自身與胎兒成長發育的需要呢?

PART 1  認識篇
植物性蛋白質比較差嗎?
蛋白質依其來源可分成二大類,一種為動物性蛋白質(蛋、奶、魚、肉),另一種為植物性蛋白質(豆類、堅果)。
*動物性蛋白質
它包含了所有的必需胺基酸,其比例也和人體所需相似,被稱為「完全蛋白質」。植物性蛋白質所含的必需胺基酸較少,而被稱為「不完全蛋白質」。又因為動物性蛋白質的吸收利用率普遍較高,因此過去的經驗常認為,動物性食品的蛋白質品質優於植物性食品。

然而,透過「胺基酸互補」的原理,只要同時攝取其他植物性食品(如穀類、豆類、堅果),也能獲得數量均衡的所有必需胺基酸。
*植物性蛋白質
振興醫學中心營養師鐘子雯亦指出,根據最近的研究顯示,黃豆的植物性蛋白質吸收利用率不但可媲美動物性蛋白質,其所含必需胺基酸也與動物性蛋白質相當。因此,素食的懷孕媽媽只要均衡的攝取多樣的植物性食品與黃豆製品,就能補充懷孕期所需的蛋白質。

優質的植物性蛋白質食物
除了黃豆之外,振興醫學中心營養師鐘子雯表示,堅果與豆漿也是優質蛋白質的重要來源。
*堅果
包括了芝麻、南瓜子、核桃、杏仁、松子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質、DHA,還有大量維生素B群與多種礦物質,對胎兒腦部發展很有幫助。

*豆漿
它含有容易消化的優質植物性蛋白質,一點都不遜於牛奶所能提供的蛋白質,而且豆漿不含膽固醇及飽和脂肪酸,其所含鐵質與維生素也高於牛奶,對素食孕媽咪來說是很營養的飲品。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個技巧 上班媽咪順利哺乳

休完產假,對重返職場的哺乳媽咪來說,既要一邊工作,還不忘要定時擠乳,該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完成集乳任務呢?善用技巧,就算上班一樣可以輕鬆哺乳。

文/高欣鈞;採訪諮詢/台北護理學院教授兼所長高美玲;攝影/詹建華;化妝髮型/郭研君;演出/石蒨蓁

哺乳媽媽重回職場上班後,便無法親自哺餵母乳,那麼該如何持續哺乳計畫呢?以下提供哺乳技巧,讓有意願哺乳的上班媽咪,一樣能讓寶寶喝到母乳的營養。 
技巧1 讓寶寶適應瓶餵
上班媽媽首先要面對的是寶寶的托育問題,媽媽要有心理準備,因為寶寶剛開始離開媽媽去保母家時,可能會有拒絕母奶瓶餵的問題。該如何解決寶寶瓶餵困擾?台北護理學院教授兼所長高美玲表示,媽咪在坐月子期間,不妨先請先生或家人(甚至若保母也可以事先來的話更好),練習用湯匙或滴管餵奶,雖然很費時,但可以讓寶寶提早適應奶瓶哺乳的問題。另外,媽咪可以選購質地柔軟或以矽膠製作的奶嘴,因為口感接近媽媽柔軟的乳頭,可以減少寶寶的抗拒感。
若寶寶剛開始托育,離開媽媽身旁一時間聞不到媽媽氣味而哭鬧,可以留一件衣服在保母家,包裹寶寶並安撫他,讓他安靜下來。

技巧2 足夠的母乳庫存量
銷假前兩週,媽媽就要開始準備母乳庫存量。高美玲教授表示,一般來說,最好要備足約3~7天的母乳庫存量,以備不時之需。萬一寶寶突然奶量增加,或是媽媽因為加班晚歸,就有儲糧可以應急。
對於經常需要出差、出國、加班的媽媽來說,庫存量要多一些。此外,有些媽媽月經來時,母奶量會減少,若又碰到寶寶6個月大以後食量增加,相對母乳的需求量就要跟著提高。

技巧3 選購哺乳工具
媽咪在工作之餘,才有時間擠乳,礙於時間有限,如果單靠手擠,便需要花費較多時間。當職場媽咪有擠乳時間壓力時,可以考慮購買省時省力的電動吸乳器來輔助。若是假日媽媽,寶寶時常不在身邊,需要使用擠乳器代替寶寶吸吮,刺激乳汁分泌時,則可以選購電動或手動型的擠乳器,持續刺激乳房,才能讓乳汁源源不絕。

技巧4 尋找母乳支持團體
職場上一方面要為工作打拚,一方面又要兼顧擠乳,難免需要更多的毅力,才能完成哺乳計畫。如果因為遭遇困難而退卻,那麼就很容易被迫放棄,媽媽最常遇到的問題不外乎:擔心集乳會影響到工作、公司沒有好的集乳環境、怕太麻煩等,這時該怎麼辦呢?高美玲教授表示,媽媽除了需要家人的支持外,在公司或在同一棟大樓裡可以尋找哺乳同好,彼此互相支持與打氣,度過母乳媽媽的疲累與掙扎,達到職場哺乳的目標。
假日時分,也可以參加母乳聚會,藉由社會支持團體一起幫忙度過困難,透過彼此分享與發問,解決哺乳難題;無形中會增加哺乳的信心。

技巧5 職場倫理的協助
根據兩性工作平等法和勞基法的規定,職場媽咪每天可以在工作時間擠乳兩次,合計一小時。雖然於法有據,不過在講究情份的工作環境裡,有些哺乳媽媽總會面臨難以啟齒的窘境,深怕因為集乳而擔誤工作。
對希望持續哺餵母乳的媽媽來說,不妨先與主管溝通日後的工作模式,可以抽空集乳;另外,和同事建立較好的合作關係也很重要,當集乳不在位置上的時候,可以請同事先代勞,以應付工作。


知識加油站

一旦技巧熟練‧雙手萬能
某些場合媽媽不可能隨身帶著笨重的擠奶器,或能立刻找到有插頭的隱密處,以機器集乳,在這種狀況下,唯有倚賴萬能的雙手來幫忙。其實,雙手擠奶頗為方便,而且一旦技巧熟練後,只需5分鐘,就可以擠出相當多的乳汁,足以提供寶寶的需要。


母乳輔助工具
*擠乳器
當上班無法親自哺餵寶寶時,就有賴擠乳器的幫忙。媽媽可以針對自己的哺乳計畫,選購合適的擠乳器。一般分為全手動、全自動及半自動3大類。選購時建議先測量自己乳暈的直徑,喇叭內徑應比媽媽的乳頭大一些,以免擠乳時乳頭「卡在」喇叭內徑孔中,造成每次抽吸的壓力都直接作用在乳頭上,導致乳頭受傷。
* 集乳袋 
市面上常見的儲乳工具,主要有集乳袋及集乳瓶兩大類。集乳袋是消耗品,所以不要重複使用,以免乳汁受到感染。一般常見有50ml、80ml、100ml、160ml、200ml等不同容量供選擇。建議依照寶寶一餐的奶量選用適合的容量,並依照產品指示將封口密封後寫上儲存的日期及容量再冷藏或冷凍。
* 集乳瓶
可以重複使用,但比較佔空間,媽咪可以視寶寶的需求來決定選用。

哺(集)乳室設置標準
1. 哺(集)乳室之設置位置應顯而易見,惟進入後視覺要隱密、安全及採光、通風良好。
2. 哺(集)乳室內必須之基本配備:
‧舒適椅子(靠背、扶手)
‧ 飲水設備(需定期清潔、注意衛生)
‧ 有蓋垃圾桶
‧ 尿布台
‧ 冰箱(不必太大型)
‧ 房間標示
‧ 洗手台
3. 哺(集)乳室應訂定管理維護辦法。
4. 哺(集)乳室有明顯之標示及座落方向標示,並以堅固材質製作。
5. 哺(集)乳室內不建議放置微波爐、消毒鍋、擠乳器、床等設備。
資料來源/國民健康局

 

給健康足月嬰兒奶水的儲存建議

新鮮擠出來的奶水 溫度 儲存時間
‧溫熱 25°C 4~6小時
‧室溫 19~22°C 10小時
‧絕緣的冰桶/冰寶 15°C   24小時
冷藏奶(放在冰箱後面,勿放在冰箱門邊) 溫度 儲存時間
‧新鮮奶水 0~4°C 5~8天
‧解凍過的奶水 溫度 0~4°C   24小時
冷凍奶(放在冰箱後面,勿放在門邊,並請勿再次冷凍) 溫度 儲存時間
‧在冰箱內的冷凍櫃 不一定 2周
‧獨門冷凍 不一定 3~6個月
‧單獨的冷凍庫  溫度 -19°C  儲存時間 6~12個月

~原文刊載於2010年11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輕鬆克服孕期睡眠障礙

有研究顯示,婦女在懷孕時期,出現睡眠障礙的比例高達七成,尤其是懷孕前、後三個月,孕媽咪總是睡不好!因為懷孕後身體產生的變化和不適,對孕媽咪的心理及生理都會造成影響,若是睡眠品質不佳,連帶的日常生活也受到影響。孕期的睡眠問題令不少孕媽咪深感困擾,究竟懷孕前、中、後期所遇到的睡眠問題各是什麼?又該如何改善呢?

文/許碧純;採訪諮詢/萬芳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祝怡麟;攝影/陳炳煌;化妝髮型/李玉霜;演出/孕媽咪張正萁

懷孕前期的睡眠
睡不好的原因
在懷孕前期,因為身體的變化及荷爾蒙的影響,孕媽咪大多有睡不好的情況,萬芳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祝怡麟表示,在這個時期,孕媽咪睡不好的原因可以分成生理和心理兩種因素:

生理因素
1. 失眠:此時期因為黃體激素大量增加,孕媽咪容易感覺到特別疲累,而且需快速適應身體的變化,就容易會產生失眠的問題。
2. 胸部脹痛:懷孕初期因為乳腺管的發達,孕媽咪也會覺得胸部的脹痛不適感特別明顯,影響睡眠。
3. 頻尿:身體的新陳代謝加快,也會產生頻尿問題,使得夜間排尿的次數增加,睡眠中斷。
4. 下腹部不適:身體會提供大量血液到子宮,供應胚胎發育所需,但子宮充血的情況也會讓孕媽咪覺得下腹部不適;此外,腸蠕動變慢也會使孕媽咪產生脹氣、便秘等情形,都會影響睡眠。
5. 害喜、孕吐:懷孕初期的害喜現象,吃了想吐、會吐的折騰,令不少孕媽咪吃不消,自然睡眠品質也會受到影響。
心理因素
懷孕前期的孕媽咪心情總是充滿期待和興奮,但是又擔心肚子裡的寶寶是否能順利成長,因此心裡特別容易緊張。祝怡麟醫師表示,尤其是初次懷胎或是曾有流產病史的孕媽咪,比較容易因為擔心寶寶成長發育的問題,而導致本身有睡不好的狀況。

幫助睡眠的方式
孕媽咪懷孕前期,因為荷爾蒙的變化,在白天變得比較容易疲累,祝怡麟醫師說明,此階段的孕媽咪睡眠品質比較差,即使睡了十個小時也和一般人睡十小時的睡眠品質完全不同,因此,祝怡麟醫師建議孕媽咪做些生活小改變,改善睡眠品質:

1. 白天多補眠:孕媽咪最好能在白天多補眠,平時能利用上午或下午的時間,小睡片刻最好;上班族孕媽咪則盡量把握午覺時間,減少疲勞。
2. 睡前少喝水:白天時,孕媽咪要盡量多喝水,但睡前三小時就盡量少喝水,以減少頻尿的狀況。
3. 多走動、多吃蔬菜:若是下腹部不適,如便秘、脹氣等情形,也會影響睡眠品質,因此孕媽咪要多吃蔬菜,並且增加活動量,可以多走路,幫助腸胃蠕動。若是便秘嚴重的情況,則需到婦產科門診求助醫師,服用軟便藥物幫助改善。
4. 放鬆心情:可以做一些放鬆的運動,像是肩、頸的柔軟操等,幫助放鬆心情。或是聽一聽輕音樂、聞一聞香氛的味道等,只要是以孕媽咪自己最能放鬆的方式來放鬆心情,都可以幫助入眠。
5. 睡姿以舒服為主:懷孕前期子宮較小,睡姿不需要特別改變,維持平日舒服的姿勢即可,可以在身邊擺放一些枕頭、抱枕等,讓自己翻身的時候,睡得舒服安穩。

懷孕中期的睡眠
睡不好的原因
懷孕中期是孕程中相對起來最幸福的一個階段,因為此階段的孕媽咪已經能適應身體的變化,包括:子宮充血和胸部脹痛的感覺,而且害喜的情形減少、頻尿的狀況也改善了,身心都漸漸習慣當個孕婦,因此睡眠品質也會逐漸恢復,祝怡麟醫師表示,此階段孕媽咪睡不好的原因大多是心理因素影響:

心理因素
懷孕中期的孕媽咪已經開始可以感覺到胎兒的胎動,而且產檢中也有超音波檢查等各項詳細的檢查,所以孕媽咪會擔心胎兒是否健康、有沒有遺傳疾病等問題,心情比較不能放鬆,就會影響睡眠。

幫助睡眠的方式
孕媽咪懷孕中期,較不會出現睡眠問題的困擾,因此祝怡麟醫師建議孕媽咪,要好好把握這段期間多睡一些,除了繼續遵守懷孕前期的原則外,還有以下建議:

1. 不要吃口味重的食物:像辣椒這類辛辣的食物,或是太酸、太鹹的東西,都可能造成腸胃不適或消化不良,應該盡量避免。
2. 不要吃油炸類食物:飲食以清淡為主,不要吃油炸類及高熱量的食物,而且接近晚上睡覺時間不要吃太飽,盡量少量多餐。
3. 練習側睡:此時孕媽咪的肚子已經漸漸大起來了,可以訓練自己側睡,能夠減少肚子的壓迫感,此外也要擅用寢具,可以在肚子下面墊一個枕頭,並在兩腿間夾一個小枕頭,讓四肢舒服。

懷孕後期的睡眠
睡不好的原因
孕媽咪懷孕後期,隨著胎兒成長,孕媽咪的子宮逐漸增大,因為體型的改變,絕大多數的孕媽咪在此階段都睡不好,祝怡麟醫師表示,懷孕後期影響睡眠的原因大多是生理因素:

生理因素
1. 胃食道逆流:子宮變大壓迫到胃部,導致胃食道逆流,因而孕媽咪容易胸部有灼熱感,干擾睡眠。
2. 呼吸變淺、容易喘:愈撐愈大的子宮,經常頂到橫隔膜造成壓迫,因此導致孕媽咪睡覺時,呼吸變淺或是感到會喘。
3. 頻尿、便秘加劇:子宮向前壓迫到膀胱,因而容易有貧尿現象;此外,子宮變大也會壓迫到腸胃,造成便秘情形加劇。
4. 腿部容易抽筋:孕媽咪體重增加,腿部肌肉負擔也會增加,假若鈣質攝取不足,便容易引起腿部痙攣,讓睡眠受到中斷。
5. 體溫上升:懷孕後體溫上升,容易感覺到熱,也會覺得睡不好。

幫助睡眠的方式
祝怡麟醫師說明,懷孕後期是睡眠品質最難控制的階段,因為此階段孕媽咪不論採何種睡姿似乎都不舒服,不過,仍有一些方式可以幫助孕媽咪入眠:

1. 側睡:此時寶寶日漸成長,睡姿以側睡較好,因為仰躺容易壓迫到胸口,產生胸悶感,亦可能壓迫到血管,阻礙血液回流,因此要避免長時間的仰躺。
Tips
側睡時可以在後背部墊個長枕、膝蓋微微彎曲,肚子下方墊個小枕頭,並在雙腳中間放小枕頭,也可使用專為孕婦設計的枕頭或靠墊,可以支持身體部位以獲得較佳的睡眠。

2. 把枕頭墊高:除了避免食用辛辣或酸性、油炸的食物外,適當地將枕頭墊高,也可以減輕胃食道逆流造成的不適。
3. 調低睡眠環境溫度,但腹部要保暖:因為懷孕後體溫升高,調低睡眠環境溫度,可以讓孕媽咪感到比較舒適,也會比較好入眠。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腹部一定要保暖,避免出現宮縮情況影響睡眠。
4. 睡前泡腳、按摩:在睡覺時,盡量保持下肢溫暖,尤其是入睡之前,可以用熱水泡腳、按摩腳部肌肉,也能幫助淋巴循環,避免腳抽筋。
5. 開小夜燈:若夜間頻尿,醒來後又難入睡時,建議在半夜醒來時不要開大燈,只要在浴室內開盞小夜燈即可,比較容易再入睡。

輕鬆看待「睡不好」
女性一旦懷孕之後,體內荷爾蒙分泌隨即改變,尤其黃體素與雌激素驟然增加,生理、心理因而產生變化,很多變化會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到睡眠,所以幾乎孕期各階段都會遇到各種睡眠困擾,通常很難「一覺到天亮」,而每個人需要的睡眠時間不同,要說睡多久才算睡飽,基本上還是因人而異,祝怡麟醫師建議孕媽咪可以利用「補眠」方式來補充睡眠,原則上只要每天累積睡眠有8小時即可。此外,祝怡麟醫師也提醒孕媽咪,「睡不好」是多數孕媽咪都會遇到的共同現象,不妨輕鬆看待,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反而使睡眠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祝怡麟醫師 
現任/萬芳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經歷/萬芳醫院婦產部住院醫師
學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原文刊載於2011年2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媽咪搭飛機注意事項

年節出遊囉~
好不容易盼到的過年長假,孕媽咪也想出國放鬆抒壓一下!「咦?孕婦不能搭飛機?」這是真的嗎?究竟孕媽咪搭飛機有什麼需要注意的事情呢?

文/許碧純;採訪諮詢/馬偕紀念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黃文助;攝影/詹建華

孕媽咪能不能搭飛機?
現代人搭機出國旅遊或經商洽公的情況已十分普遍,即使是懷孕中的孕媽咪,也常有搭飛機出國洽公或旅遊的需求,因此在婦產科門診中,常有孕媽咪問及「在懷孕期間搭飛機是否安全?」,馬偕紀念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黃文助表示,一般來說,在懷孕36週之前,沒有妊娠相關問題或內科併發症的孕媽咪,只要搭飛機前有充分的準備和安全上的認知,都可以和一般人一樣搭乘飛機。

不適合搭飛機的孕媽咪
若孕媽咪有妊娠相關問題或內科併發症,則不建議搭乘飛機。黃文助醫師表示,如果孕媽咪有以下情況,都不建議於懷孕期間搭機:

1.有早產的現象:如子宮頸閉鎖不全、早期出血或破水等。
2.胎盤異常:如前置胎盤等。
3.罹患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等疾病。
4.有心肺系統疾病及靜脈血栓現象。
5.懷有多胞胎:多胞胎的早產機率比較高。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因不明習慣性流產比率高達5成

 

流產原因頗多,但不明原因者比例約佔5成。中醫師黃貴松表示,除了胚胎染色體異常等因素外,有些習慣性流產根本找不出原因,中醫處理不明因素流產著重體內環境的調理,改善體質。

中醫師黃貴松指出,胚胎染色體異常多會比較快出現流產問題外,還有內分泌因素如黃體功能不足,營養供給有限、多囊性卵巢、糖尿病等。免疫異常、子宮異常如雙角子宮、子宮中隔、子宮肌瘤和墮胎後遺症;或是母體感染或過度疲勞及環境因素如污染的問題等。但目前仍約有一半的流產原因不明。

習慣性流產,中醫稱滑胎。現代的定義中,流產是指妊娠20周前,胎兒體重不足500g,且尚未具有獨立生存能力被排除母體。目前流產機率逐漸上升,醫師指出,過去流產機率約10%,目前是30%左右,且年紀愈大流產率愈高。

黃貴松提醒婦女,當月經延期不來,經驗孕或婦科超音波確定有懷孕時,若出現陰道出血、腰痠、腹痛時,要儘速安胎保住小生命。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婦在意事項調查
《媽媽寶寶》想了解準媽媽在孕期中特別在意哪些事,於「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進行網友投票,以做為報導參考依據。

調查時間:2011.12.2~2011.12.12
調查方式:請網友勾選出「孕婦類型」,再針對自身狀況選出「在意」的項目(可複選)。
問卷總數:1,906份

 

 

懷孕大小事‧用心不擔心
面對懷孕大事,尤其是懷第一胎的孕媽咪,想必沉浸在喜悅的同時,不免又帶有幾許的忐忑不安,因為一切都將是全新的體驗!
的確,懷胎十月可說是女性人生中一段難得的經歷!為了孕育健康的小生命,相信孕媽咪從來沒有這麼用心過生活,舉凡食衣住行育樂等大小事,處處可見「孕婦的堅持」,所有的一切都以「對胎兒好」為最高指導原則,時時展現動人的母性光輝!
然而,要提醒孕婦的是,「用心」面對孕期大小事是必要的態度,不過,千萬別因緊張而出現過分的「擔心」,無謂的擔心並無法解決問題,當然,來自親朋好友的經驗與建議,也許能幫到妳,或許反而為妳帶來更多的困擾,建議這時多聽聽專家意見,並衡量自身狀況,在覺得最舒服的狀態下,做能力所及的事!
孕婦有著穩定的情緒,對自己和胎兒都是很重要的事情,不論妳最在意的是哪一件事,且讓專家告訴妳怎麼做將是最適當的處理方式!

重管理

傳統「一人吃、兩人補」的觀念,已經不合時宜。因為現代人飲食不缺,懷孕後若未能從日常飲食做好孕期體重管理,容易養出過大胎兒;準媽媽體重增加過多,產後恢復的難度也會倍增,如何「養胎不養肉」?是準媽媽孕期的必修營養學分。

A:懷孕之後,長輩總是叮嚀要多吃一點,但產檢醫師卻又嚴格要求應做好體重控制,準媽媽該怎麼做?
靜茹度過了害喜階段之後,胃口大開,長輩也總是鼓勵她多吃一點。但是,在每次產檢測量體重時,靜茹看著直線上升的體重數字,心情難免直直落,加上醫師又不斷叮嚀她要好好控制體重,更令她備感困擾……

慈濟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銀光:現代準媽媽大多吃得很好,若在飲食上未加控制,很容易就讓孕期體重失控。養出胖胎兒會增加生產的困難,提高剖腹產的機率。而準媽媽攝取過多熱量,易使得大腿附近軟組織脂肪過多,也會增加自然生產的難度,產後想要恢復懷孕前的好身材,就得更加倍努力。建議在整個孕期中,準媽媽體重增加在12公斤以內是理想範圍。第一胎胎兒在足月出生時,體重在2,800公克~3,200公克之間最理想,因為寶寶已有一定的「份量」而且較好生。

B:懷孕初期看到任何食物都食不下嚥,只想吃「泡麵」可以嗎? 
體型中等的瑩真,懷孕初期因為害喜不適,食欲大受影響。各種對胎兒有益的健康食物,都無法吸引她的味覺。但是,泡麵、零食、蛋糕這類高熱量食物,卻總是令她有種莫名的渴望,她十分困擾:只想吃這些食物,可以嗎?

慈濟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銀光:懷孕期間,母親的飲食是胎兒養分的唯一來源。因而準媽媽須注意自己的飲食清單,食物內容應多樣並維持清淡飲食,避免吃過多重口味、高熱量食物。一方面是為了能提供胎兒優質的養分,一方面也能預防懷孕中後期發生妊娠糖尿病、水腫的機率。不過,在懷孕初期飽受害喜不適的準媽咪,常常只吃得下餅乾、蛋糕、麵包等高熱量、低營養價值的食物,這些食物少量攝取以滿足口腹之欲,並不會影響胎兒健康,但一定要注意控制份量,以免攝取過量讓孕期體重失控,且這類食物中含有過多的人工添加物,對胎兒成長沒有好處。

C:懷孕後,為了控制體重,每餐都吃不多,但體重就是控制不佳,實在令人懊惱不已,該怎麼辦?
懷孕30週的小梅,圓滾滾的大肚子,讓她看起來就像是即將生產的孕婦。她為了嚴格控制體重,儘量把握少量多餐的原則,每餐的份量都比懷孕前還少,不過,體重就是不斷往上攀升,目前體重已經比孕前增加10公斤,眼看還有10週的成長空間,令她感到十分擔憂。

慈濟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銀光:準媽媽除了把握少量多餐的飲食原則之外,還必須注意自己的飲食內容及進食的時間。餅乾、蛋糕、麵包等澱粉類食物要控制攝取量,以免雖然吃不多,但體重仍會直線上升。此外,應避免吃宵夜,晚上或半夜肚子餓時,可吃點水果、蘇打餅乾、喝一杯溫牛奶解饞。如果是有妊娠糖尿症狀的孕婦,可諮詢營養師建議,訂做個人孕期飲食指南,做好孕期血糖控制。另一方面,食物的烹調方式,常是準媽咪忽略的重點。勾芡、裹粉的烹調方式會令食物的熱量加倍,沾醬、各種調味料也是高熱量的陷阱。從日常飲食細節著手,多管齊下,才能做好孕期體重管理。

孕期體重增加過少,會影響胎兒發育嗎?
每次產檢,準媽媽都必須測量體重。準媽媽的體重增加過少,確實也會影響胎兒的發育,但臨床上這樣的個案非常少,實際上體重超重者還是佔多數。對於體重,準媽咪應有以下認知:

‧準媽媽的體重與胎兒的體重兩者並非等號,準媽媽的體重數字是醫師評估的參考數據,但不是唯一的指標。
‧醫師仍會透過超音波掃描方式,來掌握胎兒的體重。
‧即使孕期體重增加不多,只要準媽媽維持健康的均衡飲食,則無須過於擔憂。

產檢項目
隨著醫學科技日益精進,產前檢查項目也愈來愈多,在面對林林總總的產檢項目,準媽媽須對檢查內容及目的有所了解,並按照產檢時程一一完成各項檢查,以期為準媽媽與腹中胎兒的健康把關,並有助於醫護人員把握關鍵期做適當的處置。

A:產前檢查項目這麼多,去醫院做檢查難免令人忐忑不安,該如何面對?
婚後不久的小芬,由於「好朋友」遲遲沒來報到,她帶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在老公的陪同下到婦產科掛門診,驗尿和照超音波之後,確認是懷孕了。接著,醫師囑咐小芬要按時完成各項產前檢查,但是,去醫院做檢查是小芬最害怕的事,小芬該如何面對?

慈濟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銀光:規律且詳實的產前檢查,能幫助醫師掌握胎兒和母體的健康狀況,並能及早做出適當的醫療處置。此外,在產檢過程中,準媽媽也能藉由檢查結果,對腹中胎兒的情況有更多的了解,也能讓準媽媽較為安心。產檢時,若能有準爸爸一起陪同,相信也能大大緩解準媽媽在檢查過程中,忐忑不安的心情。
面對林林總總的產檢項目,準媽媽必須了解到,每一項檢查都有其特定的用意,也都有其限制所在。因此,準媽媽仍須依照《孕婦健康手冊》所建議之產檢時程及項目,完成各項檢查,不宜「跳過」某些項目。若在下一次產檢時程到來之前,準媽媽有任何身體上的不適,例如腹痛、出血等現象,仍應儘速就醫。

B:重要的產檢項目因故錯過了,還來得及補做嗎? 
度過了害喜階段,領到了《孕婦健康手冊》的美秀,驚訝的發現自己下一次產檢的日子正好需要出差,由於這是美秀非常期盼的差事,實在不想錯過的美秀該怎麼做?錯過的產檢項目,可以補做嗎?

慈濟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銀光:各項產檢項目的時程安排,都有其特定用意。有些項目如果錯過了最佳檢查時機,則不建議重新補做,例如第一孕期唐氏症篩檢(懷孕第11~13週做胎兒頸部透明帶超音波及母血檢測),如果準媽媽懷孕週數已超過13週,則建議做第二孕期唐氏症篩檢(懷孕第16~18週進行四指標母血唐氏症篩檢)。
此外,在懷孕第20~22週之間,是整個孕期中做胎兒超音波檢查的最佳時機,因為隨著胎兒日益長大,超音波解析度的穿透力會受限制,進而影響結果判讀。而且,在優生保健法的規範之下,若在懷孕24週以前發現胎兒有重大異常情形,準父母可選擇中止妊娠。因此,提醒準媽媽,產檢項目可以延後數天進行,但不要錯過任何一次的產檢時程。如果有特定情況必須提前或延後產檢時程,應諮詢產檢醫師建議,再做適當安排。

C:產檢項目林林總總,面對許多自費檢查項目,做與不做如何抉擇?
美雲在懷孕前,常聽姊妹淘嬿芬分享各項產檢訊息。嬿芬除了健保有給付的產檢項目之外,還做了高層次超音波、羊膜穿刺、基因晶片檢查等自費項目,但是,這些項目的費用都不低,令美雲困擾的是,做與不做如何抉擇?

慈濟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銀光:在整個懷孕過程中,除了健保有給付的十次產檢時程之外,尚有許多自費項目。有些項目是屬於侵入性的檢查,例如絨毛膜取樣術、羊膜穿刺術,侵入性檢查能確認胎兒是否有染色體或基因異常等問題,但也有一定的風險存在,建議準媽媽與產檢醫師討論,如有特定家族遺傳病史、高齡懷孕等高風險群,可自費做確認診斷。此外,一般準媽媽若在例行性檢查結果中,發現可能有異常情形時,則可視個別情況選擇合適的產檢項目。

懷孕後期,需要自費做乙型鏈球菌篩檢嗎?
懷孕期間,透過某些產檢項目,能讓醫師事前了解準媽媽的健康狀況,以便在生產時或產後立即做適當的預防措施,以降低對新生兒的影響。張銀光醫師以乙型鏈球菌篩檢為例:

‧在懷孕第35~36週期間,產檢醫師多會建議準媽媽自費做乙型鏈球菌篩檢。
‧若篩檢結果顯示準媽媽為帶菌狀態,會增加胎兒通過產道時受到感染的機率。
‧若篩檢結果為陽性,準媽媽也無須擔憂,醫師在準媽媽待產時,將做適當的預防措施,降低感染風險。

身心不適
懷孕會帶來各種身心不適,生理上的不適多數在產後會自然緩解。但有些不適可能是疾病的前兆,例如腹痛、出血、偏頭痛等,準媽媽仍應儘速就醫,並依照醫師處方用藥,才能防患於未然。

A:懷孕初期,各種身體不適是正常現象,還是需要立即就醫的警訊?
小美自從懷孕之後,經常感覺到噁心、肚子不太舒服,她想去醫院檢查,又怕被人說小題大做,到底該如何判斷哪些是正常的生理反應,哪些情況應該立即就醫?
新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建玫:懷孕初期狀況較不穩定,只要有腹部悶痛不舒服、陰道出血等現象,都不可大意。如果有輕微出血現象,也無需緊張,應多休息。但若是持續出血或是出血量多,就像月事來潮,還伴隨有腹痛不適情形,則應儘速就醫。此外,害喜是初期常見的不適現象,若準媽媽害喜的情況較輕微,例如聞到某些氣味會想吐,還不需要擔心,輕微的害喜症狀在進入懷孕中期後會逐漸緩解。不過,若是有經常吃不下、一吃就吐、體重下降的妊娠劇吐症情況,就應該儘速就醫,必要時,醫師會給予藥物幫助緩解劇吐症狀,準媽媽無須一味忍耐。

B:懷孕中期以後,肚子經常有怪怪的、緊緊的感覺,該如何處理? 
懷孕五個多月的愛玲,因工作需要必須長時間站著,有時候工作一整天下來,就會感覺到肚子繃得很緊,令她很不舒服,但又不好開口請老闆調換職務。當肚子繃得很緊時,她該怎麼做?
新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建玫:進入懷孕第二孕期(懷孕13週之後),準媽媽只要感覺到肚子繃得緊緊時,絕對不要硬撐。因為,肚子會有緊繃感覺,就是子宮收縮的警訊,懷孕37週以前發生子宮收縮徵兆,會提高早產風險,不可大意。準媽媽在日常生活中應避免久站或久坐,以及提重物或抱小孩。當感覺到肚子繃得很緊時,需趕緊坐下或躺下休息。如果休息之後,緊繃感仍未消失,應儘速就醫。至於懷孕後期(37週以後),若有子宮收縮的情形,則應仔細留意觀察宮縮的頻率,如收縮的情形並不規律,屬於「假性陣痛」,準媽媽不需要急著趕到醫院。但若一小時有超過三次以上的宮縮情形,或下體有無法控制的透明液體流出(破水)、出血(落紅)等生產徵兆,則應儘快到醫院檢查。

C:懷孕期間,經常感覺到頭痛不舒服,吃了止痛藥物仍無法緩解,該怎麼做?
宜萍目前懷孕約22週,平常生活作息規律的她,最近經常感覺到頭痛不舒服,她以為是因為自己身體太疲累所致,即使自行服用了止痛藥物仍無法緩解,令她心煩不已……

新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建玫:懷孕20週之後,準媽媽有頭痛不適情況要提高警覺!因為頭痛且合併有高血壓現象,可能是妊娠高血壓前兆,妊娠高血壓若未能有效控制,有可能會併發子癇前症,這是產科重症,一旦發生往往來勢洶洶,令人措手不及,懷孕期間愈早發生此情況愈不樂觀,可能危及母胎健康和生命,不可不慎!提醒準媽媽,若感覺到頭痛不適時,不可自行服用止痛藥物緩解疼痛,並應儘速就醫。

懷孕期間用藥可能影響胎兒發育,該不該用藥?
準媽媽應把握正確的就醫和用藥觀念:勿自行使用任何外用或內用藥物,若不適情形已經影響到懷孕品質,仍應積極就醫。張建玫醫師提出以下適合就醫狀況:

‧許多準媽媽會有全身性皮膚搔癢症狀,若搔癢情形已經讓準媽媽無法好好睡覺,就應該諮詢婦產科或皮膚科醫師,必要時配合醫師指示用藥,能幫助緩解症狀。
‧若便秘的情形已讓準媽媽對如廁產生恐懼感,解便困難且還發生肛門裂傷情況,不妨在醫師的處方下使用軟便劑,幫助改善便秘情形。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預防乳腺炎‧順利延長哺乳之路

媽咪一定要學會的「乳房護理」技巧
懷孕之後,除了漸漸隆起的肚皮之外,身體最明顯的改變,就屬乳房,乳房的變化正是為了產後哺乳做準備。從懷孕到產後,學會乳房護理技巧,能幫助媽咪輕鬆達成哺乳的小心願,預防乳腺炎上門。

文/吳碧芳;採訪諮詢/萬芳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祝怡麟;攝影/詹建華;化妝髮型/郭研君;演出/媽咪賴欣怡 
懷孕期間的乳房變化
進入懷孕後期,當準媽媽看著鏡中的自己,會發現除了肚皮之外,整個胸部周圍的血管變得分外明顯,乳暈的顏色開始變深,乳頭部位甚至還有一些乳白色的分泌物產生,這些改變難免令準媽媽感到困擾,但也有令準媽媽開心的事,那就是乳房似乎也「變大」了,輕鬆就能擠出迷人的乳溝。

萬芳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祝怡麟表示,這些改變正顯示乳房為了產後的哺乳期,已經開始在做準備。她解釋說,乳房上側的血管變得比較清晰可見,是因為身體供應的血液增加,使得血管變大,而分布在乳房周圍的乳腺管和乳腺組織,平常是在休息狀態,當身體從懷孕初期進入到後期,乳腺管會開始慢慢增大,乳腺管也進一步發育,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變化,準媽媽不必擔心。懷孕期間因為受到荷爾蒙的抑制,乳房並不會製造乳汁,直到胎盤剝離母體,乳房才正式開始工作。

Q:懷孕期間,乳頭有乳白色的分泌物,是正常的嗎?
A:除了血管變得清晰,有些準媽媽也會發現乳頭上方的一些腺體變得十分明顯,乳頭部位似乎開始分泌乳汁,這些「珍貴」的初乳需要儲存起來嗎?祝怡麟醫師表示,這些不是初乳,只是因乳頭受到荷爾蒙刺激而增加的分泌物,由於懷孕期間刺激乳頭可能引起子宮收縮,建議準媽媽只需用清水清潔即可,不需要刻意將這些分泌物清除,當然也不需要做任何擠乳的動作,以免刺激乳頭。

另外,乳暈變得明顯而且有很多一粒粒的突起物,在醫學上稱為蒙格馬利腺體(Montgomery gland),這些腺體位於乳暈上面,主要是負責潤滑的作用,以免乳頭太乾。

產後乳房「硬得像石頭」
直到經歷了畢生難忘的生產過程之後,當媽咪還未完全適應自己身體的變化,卻發現乳房開始變得「硬得像顆石頭」,媽咪不免擔心自己會不會因此得了令人害怕的「乳腺炎」?

祝怡麟醫師表示,產後胎盤脫離母體之後,原本抑制乳汁分泌的荷爾蒙消失,身體就會開始製造乳汁,這時候,乳腺組織也會變大且變得比較活躍,但是,乳腺組織與乳房的比例其實並不會改變,產後3天乳房開始分泌初乳,產後4~5天乳汁的量會逐漸增加,乳房開始快速的腫脹,但是,腫脹的乳房並不等於乳汁的量會很多,這時候,媽咪必須進行「乳房排空」,就是勤於哺餵寶寶,不能親餵寶寶也要設法讓體內的乳汁能順利的移出,避免淤積,就比較不會發生乳腺炎。

勤於排空乳房是不二法門
造成乳腺炎的原因,一是因為乳房內有乳汁淤積(淤積處可能會紅腫、脹痛,摸起來硬硬的),另外也可能是因為媽媽的乳房有傷口,加上寶寶口腔中的細菌在含吸的時候進入媽媽乳房的傷口,而增加感染風險。「餵母乳要餵一段時間,並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所以,媽咪們一定要知道保護自己乳頭的方法。」祝怡麟醫師貼心的提醒媽咪們。

而唯一可以避免乳汁淤積阻塞造成發炎的狀況,就是勤於哺餵,另外就是降低寶寶弄傷媽咪的乳頭,但是哺餵過程中還是有可能發生乳頭受傷的情況,祝怡麟醫師建議媽咪可在家中儲備一些抗生素軟膏或羊脂膏,塗抹在乳頭,如果使用抗生素軟膏,哺餵之前應先清洗乾淨,避免寶寶誤食。若是塗抹羊脂膏,則不必清洗可以直接餵寶寶。

預防乳腺炎上門
技巧1
脹奶時的緊急處理法
乳房脹奶脹得太利害,媽咪也感到不舒服,淤積的乳汁也會不容易排出來。如何判斷乳房是否脹得太利害呢?祝怡麟醫師表示,當乳房脹奶脹得太兇時,媽咪會發現乳暈和乳頭部位會變得比較平坦。

媽咪可以想像在一開始吹氣時,氣球的前端還有一個小凸點(就像是乳頭),當氣球被吹得很脹很大時,這個小凸點會變得圓漲且和氣球其他部位一樣光滑,當媽咪發現自己的乳頭和乳暈的位置已經變得很平坦,就表示乳房已經脹得太利害了,這時候,寶寶根本無法含住整個乳頭,也沒辦法順利的吸出乳汁,使得寶寶需要更用力的吸吮,這麼一來反而可能增加媽媽乳頭破皮的風險,媽媽也會覺得餵奶餵得好累,因為寶寶怎麼吸都無法緩解乳房脹奶的不適。
當乳房開始脹痛不舒服,應該先將前段的乳汁用手擠出來,擠掉一些乳汁(可以用容器儲存起來給寶寶喝),讓乳房變得比較鬆軟,再讓寶寶含吸,寶寶才能順利含住乳房。
技巧2
避免讓乳房處於過度腫脹狀態
祝怡麟醫師表示,乳腺阻塞或是乳房太脹的情況,通常發生在產後的前幾個月內,特別是新手媽媽,這是因為寶寶和媽媽都還在學習的階段,寶寶含吸不正確或媽媽突然延長兩次排空乳房的時間(例如半夜忘了起床餵奶或擠奶),都比較容易發生乳房太腫脹或是乳腺塞住的情況,而唯一改善的方法就是增加哺餵的頻率。

「產後一個月是發生乳腺炎的高風險期,大部分原因是因為媽媽晚上太累睡著沒有擠奶,寶寶吸又吸不出來。其實,媽媽就是必須用手擠出前段的奶,再用吸乳器擠出後段的奶或讓寶寶吸,努力排空乳房,讓乳腺沒有阻塞的機會,可以大大降低乳腺發炎的情況。」

技巧3
提高頻率讓哺餵的過程變輕鬆
哺餵寶寶時,媽媽一定要採取讓自己舒服的方式,例如坐著時背部、手肘位置都必須有靠墊,雙腳應該和地面呈垂直角度。此外,祝怡麟醫師表示,如果哺餵時間太長,讓媽媽感覺到腰痠背痛或是乳頭疼痛不舒服,建議縮短每次哺餵的時間,但是一天哺餵的頻率要提高,例如原來一天哺餵5次,每次哺餵30分鐘,可以改成一天哺餵8次,每次哺餵15分鐘。

如果媽媽想要結束這一次的哺餵,但是寶寶卻還想要吃而含住乳頭不肯放開時,祝怡麟醫師表示,媽咪千萬不能硬將乳頭從寶寶口裡拔出來,硬拔容易導致乳頭受傷,正確的方式是將自己的小指頭塞在寶寶嘴角,然後將寶寶下巴輕輕往上推,讓寶寶自然張開嘴巴放開乳頭,這麼做可以避免造成乳頭受傷。

技巧4
正確清潔乳頭
學會正確清潔乳頭的方法也是預防乳腺炎的關鍵,祝怡麟醫師表示,一般來說,清潔乳頭並不需要使用任何的清潔劑,但是一定要在餵母乳之前跟之後,用清水或是濕毛巾在乳頭根部的地方,開始用環形的方式由內而外輕輕擦拭,乳頭部位用清水稍微清洗就好,不需要特別去擦拭,因為在哺乳期間乳頭會變得比較敏感,用力擦反而會感到不舒服。

她說,使用清水清洗乳頭的好處是,有時候可能有一些乳汁已經到了乳頭,但是寶寶已經不吸了,這些乳汁會乾掉凝固在乳頭部位,反而會增加乳腺感染的風險,清水清洗可以降低黴菌感染以及傷口發炎的機會。
乳汁是非常營養的,媽咪必須保持乳頭乾燥,以免因為潮濕加上乳汁的養分,成為黴菌的溫床,黴菌感染不僅會讓媽咪疼痛不適,也容易導致哺乳失敗。不過,祝怡麟醫師表示,即使乳房有發炎情況,或黴菌感染情況,只要乳汁不含膿,都還是可以給寶寶喝,不需要因此離乳。

技巧5
有傷口時別讓寶寶直接含吸
若乳頭有破皮或媽咪感覺到乳頭有輕微疼痛,但還不到發炎的程度,可以用羊脂膏或是乳汁塗在傷口處,形成保護膜,但是如果已經明確的看到傷口時,這一側的乳房就是要排空,不能讓寶寶直接含吸,因為寶寶口腔內有很多細菌,可能會造成感染。當乳頭有局部發炎,媽媽未必會發燒,使用羊脂膏緊急處理可以緩解。

此外,祝怡麟醫師表示,如果乳房已經發生黴菌感染,擠出來的乳汁只要沒含膿,還是可以給寶寶喝。若已經有感染情況,建議使用抗生素藥膏,期間在傷口完全癒合之前,建議這一側的乳房都不要親餵寶寶(但是仍然要擠出來排空),若傷口完全好之後還是感覺會痠痛不舒服,可以先餵另一側的乳房,直到這一側乳房有噴乳反射之後(乳汁自然滴出來)再餵寶寶,就比較不會這麼不舒服。

技巧6
單側乳腺管阻塞這樣做
有些媽媽會發現自己某一側某個部位的乳腺特別容易阻塞,祝怡麟醫師表示,單側單條乳腺管阻塞時,建議媽媽們先按摩、熱敷,熱敷可以讓乳腺管變軟,寶寶比較容易含吸,餵完之後再冷敷,可以降低乳汁製造的速度。

此外,若阻塞的問題常常發生在同一側,有可能跟媽媽習慣餵奶的姿勢有關,媽媽可以調整每次餵寶寶的姿勢,也可以使用一些偏方,就是讓寶寶的鼻尖朝著紅腫的部位,感覺是乳腺管很順的對著寶寶的嘴巴方向吸,透過寶寶的吸吮幫助媽咪排空。

技巧7
掌握正確的擠乳步驟
排空乳房或是將乳汁移出,也應該遵循正確的步驟。祝怡麟醫師表示,常見許多媽媽將自己乳房弄得淤青,主要原因是因為排空乳房的方法不正確所致。排空時(用手指腹往乳頭方向推擠),應該從前段部位開始,慢慢排出來,不能直接從乳房後側擠壓,因為若前段部位塞住了,後段的乳汁必然排不出來。先用熱毛巾熱敷15分鐘,幫助乳腺管變軟有助於排空,慢慢一點一點將乳汁擠出來之後,感覺到整個乳房變得比較鬆軟時,再用毛巾冷敷,可以減緩奶水製造的速度,同時幫助緩解疼痛不適。

此外,若發生乳頭腫得很大,可能是寶寶吸得太用力而導致乳頭腫起來,若乳頭顏色偏白,有可能是周遭供應的血管突然收縮造成,這時候可以先熱敷休息,不要馬上餵或擠乳,因為乳頭也會疲勞,乳房也會累,媽咪也要避免讓乳頭過於疲勞,休息時可以用涼毛巾敷,減緩乳汁製造的速度。

技巧8
漸進式離乳勿操之過急
計畫給寶寶斷奶時,也必須慢慢拉長兩次哺餵間隔的時間(或擠乳的時間),祝怡麟醫師表示,媽媽可以等乳房有微脹的感覺再進行排空,每次排空的時間可以縮短,例如擠乳的媽媽,原來間隔4小時擠乳一次,可以延長到5個小時再擠,每次擠乳30分鐘可以縮短到20分鐘,讓乳房慢慢減少乳汁分泌,絕對不要以為脹個幾天完全不排空,奶水就會被身體自然吸收,這很可能將自己導入乳腺炎的危機。此外,即使喝了能幫助抑制乳汁分泌的飲食,還是要排空乳房。

離乳過程中,也要注意避免用清潔劑清潔乳頭,特別是乳頭容易破皮,感染風險比較高的媽媽,更要注意清潔,降低黴菌滋生、傷口感染的機會。

關鍵72小時
大部分的乳腺發炎情況都屬輕微,是局部乳腺管阻塞,只要稍微按摩或推開,讓乳汁順利排出來就可以緩解。祝怡麟醫師表示,當乳腺開始發生輕微阻塞時,媽媽可能會感覺疼痛,這時候一定要努力的排空,在關鍵72小時內排空,大部分可以改善,但若不處理,下一個階段就可能變成真正的乳腺炎,若超過72小時後乳房腫脹(乳房摸起來有硬塊,媽咪會感覺疼痛)的情況仍未改善,再加上乳頭有傷口,應盡快就醫。

輕微的乳腺發炎,醫師會給予口服抗生素、退燒藥之類的藥物治療,但還是鼓勵媽媽持續的餵母乳,受傷的那一側乳房乳汁應排空,可以用吸乳器或手擠方式將乳汁擠出來,擠出的乳汁還是可以給寶寶吃。
如果乳腺管有膿瘍,則可能需要劃開引流,但只要發生膿瘍那一側的乳汁沒有流出膿,還是可以餵寶寶,讓寶寶直接吸,或用手擠出來餵寶寶。

Must know哺乳小常識
1. 第一胎乳腺炎開刀引流,第二胎可以餵奶嗎?

祝怡麟醫師表示,其實是不影響的,理論上,即使是隆乳的媽咪還是可以餵母乳。因為,泌乳量與乳房的大小、乳腺管的多少並無直接關係,關鍵在於媽咪要勤於哺餵,如此可以幫助乳腺暢通、促進乳汁分泌,也能避免乳腺阻塞。
2. 乳腺發炎時,該掛哪一科?
婦產科或乳房外科都可以。婦產科會鼓勵媽媽餵,乳房外科則可能考慮媽媽的情況為優先。
3. 哺乳期間少吃點,可以快速瘦身?
哺乳期間不要節食,臨床門診中發現,有些媽媽哺乳期間節食,結果昏倒的案例。建議應選擇高蛋白,有營養的湯湯水水來補充,還是可以達到瘦身的效果,而乳汁產量依然驚人。
4. 離乳之後,即使過了幾個月,乳頭可能還是會有微量的乳汁分泌,要不要處理?
媽媽不必處理,只要用清水清潔乳頭,保持乳頭乾爽衛生即可。

~原文刊載於2010年6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妊娠期間營養需求

妊娠期間,每種營養素的需要量都增加了,然而,各種營養素的增加卻不同,如蛋白質、鐵、葉酸、維生素D、鈣、磷、鎂、需增加50%或更多,其他營養素則需增加15~50%。

‧妊娠第一期(懷孕3~12週)
在懷孕期,母體為了提供胎兒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需要高單位的維生素及礦物質,例如葉酸及維生素B12,在這一階段,孕婦飲食的改變及營養的需要量與懷孕前差異不大,每日只需以均衡飲食為基礎,輔以高單位的維生素及礦物質即可,不過在這個時期有些孕婦會產生噁心、消化不良、嘔吐等現象,即一般所稱的害喜,因此,在飲食上宜少量多餐,補充維生素,可以食用較乾的醣類食物,例如乾麵包、餅乾等來改善此現象,而且最好將固體與液體食物分開,即在食用正餐或點心時,先吃乾爽易下飯的菜餚,待用餐完畢,間隔一段時間後,在喝湯、水或飲料,盡量避免吃油膩的東西。

‧妊娠第二期(懷孕12~24週)
這時期的孕婦,體重的增加較明顯,約每星期增加0.5公斤左右,胎兒的性器官也會發育完全,大部分在初期的害喜症狀會漸漸的消失。

‧妊娠第三期(懷孕24~40週)
這時期的胎兒快速成長,尤其是腦部的發育,因此母體需要攝取較多的熱量,一天約增加300~350卡,蛋白質及鐵質的需要量會較一般均衡飲食為多。有些孕婦於這時期會有小腿抽筋或牙齒易損的現象發生,可能是血液中鈣濃度不足所致,可多攝取牛奶、奶製品、芝麻、杏仁果及沙丁魚等。

孕婦的飲食不但是量,更是質方面的增加,須注意多吃富含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的食物,而少吃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鹽份。

孕婦於妊娠期間每日所需要的重要營養及其增加量如下:

‧熱量
a.孕婦的基礎代謝率較懷孕前增高15~23%,熱量需要量呈正比增加。故孕婦每天的熱量攝取應比懷孕前增加 200~400大卡。
b.懷孕第一期孕婦常有噁心、嘔吐現象,且此期胎兒的生長發育不快,故熱量可維持正常的供應,每日攝取熱 量建議增加150大卡。
c.懷孕第二期胎兒的生長發育日趨加速,此期能量的需要主要是母親本身的需要,每日攝取熱量建議增加350 大卡。
d.懷孕第三期因體重增加迅速,所需的熱量更多。但因此時的活動量較少,可抵消部分熱量的消耗。此期的能 量主要是供給胎兒和胎盤的需要,熱量需要量同第二期。
e.懷孕前的身高、體重、年齡、活動量和健康狀況都會影響熱量的需要,中度活動量的孕婦或體重不足的孕婦 可以每公斤體重需要40大卡來計算。簡易孕期熱量每日需要公式:理想體重X40大卡+300大卡。

‧蛋白質
a.懷孕期間由於需要足夠的胺基酸來供給胎兒的生長、子宮及乳房的發育和母體血量的增加,蛋白質的需要量 也因而增加。
b.懷孕前的婦女每天約攝取60公克的蛋白質,而懷孕第二、三期則增加20公克;孕婦及乳母每日蛋白質需要量 約為婦女的1.5倍。
c.須注意飲食中最好有一半為動物性蛋白質,如肉類、魚、蛋、牛奶等。植物性蛋白質方面可增加黃豆製品, 如豆腐、豆漿、豆干或其他豆類。
d.各種食物所含蛋白質的量約略如下:牛奶一瓶(200公克)約含5.8公克蛋白質,雞蛋一個(50公克)約含6.4 公克,牛肉70公克約含13.5公克,豬肉70克約含9.4公克,所一個孕婦一天所需的攝取量即自行可約略算出。
e.胎兒體內累積的蛋白質,從懷孕第四個月開始明顯增加。胎兒係經由胎盤自母體取得胺基酸,因此胎兒血中胺基酸的濃度高於母體,母體若不能攝取足量的蛋白質,則容易造成低蛋白血症(Hypoalbuminemia ),甚至引起子癇前症。

‧脂肪
a.脂肪是身體能量的重要來源,懷孕期間脂肪可安全地被吸收。在妊娠中期貯存在胎兒身上的2%脂肪,至末期可增至12%。
b.脂肪食物中只有亞麻油酸(Linoleic acid)無法在體內由其他的來源製成,主要存於植物,因此懷孕期間須加 補充。
c.植物性脂肪如葵花籽油、玉米油、花生油等均含有亞麻油酸。
d.含動物性脂肪的食品如肉、魚、奶油、豬油等,若過份攝取動物性脂肪,由於其膽固醇含量極高,易引起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故懷孕期應多攝取植物性脂肪。

‧碳水化合物
a.孕婦對碳水化合物的需求量增加,尤其是妊娠二、三期。碳水化合物的攝取會促進體重的增加及胎兒、胎盤 和母親其他組織的生長。
b.牛奶、蔬菜、水果、全穀類和麵包等,均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

‧礦物質
 妊娠期間礦物質的需求量會增加,維持組織的生長。
a.鈣和磷:
 *鈣對胎兒骨骼和牙齒的發育影響很大,孕婦飲食中若缺乏鈣,會導致母體本身骨骼鈣的含量減少。故懷孕後須增加鈣的攝取量。
 *成年婦女每天鈣磷需要量為800毫克,妊娠期間則需多增加400毫克。
 *富含鈣質的食物包括牛奶、小魚、蝦米、蛤、海藻類、牡蠣等。一公升的牛奶含一公克鈣,故孕婦每天應 多喝牛奶。富含鈣及蛋白質的食物幾乎都含豐富的磷,如牛奶、蛋、肉類。
b.鐵:
 *懷孕期間母體對鐵的需要量亦增加,若飲食中缺乏鐵則會造成貧血,同時新生兒體內鐵質之貯存量亦會減 少。
 *胎兒在懷孕末三個月中鐵的吸收將增加三倍,是吸收率最高時,故懷孕第三期鐵攝取量增加為18毫克以上 。
 *鐵質在酸性環境中才容易吸收,懷孕四、五個月以後,因胃內游離酸減低,孕婦不能從食物中吸收鐵,故 貧血之孕婦(每100cc血中血紅素在10公克以下)可依醫囑補充鐵齊。
 *瘦肉、深綠色蔬菜、肝臟、蛋黃、全穀類、乾果、豆莢類、貝類均富含鐵質。
c.碘:
 *碘是形成甲狀腺不可或缺的成份,孕婦在懷孕期間必須攝取足量的碘,以應甲狀腺功能增加的需求。而孕 婦若有嚴重的碘不足,則嬰兒可能會罹患呆小症(Cretinism)。
 *懷孕第三期因胎兒迅速成長發育,且母體代謝加速,故須增加其攝取量,每週至少食用海產食物一次。

‧維生素
 維生素是維持生命和生長所需之有機物,通常無法由身體合成,而是少量地存在特定的食物中,故妊娠其間需補充維生素。
a.脂溶性維生素包括維生素A、D、E、K︰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深綠色及黃色蔬菜、肝臟、牛油。維生素D有助於鈣、磷的吸收與利用,和牙齒、 骨骼的發育有關,以肝、魚肝油、蛋黃、香菇及魚等含量較多,另外妊娠其間每天喝一夸特(約1000CC)的 牛奶,即可提供足夠的維生素D。維生素E則廣泛的分佈在食品中,特別是植物性脂肪首油類、全麥類、綠 色蔬菜和蛋,懷孕期間維生素E的攝取量要增至1單位。維生素K與血液的凝固有關,妊娠期間均衡的飲食 即可提供足夠的維生素K。
*攝取過量或不足量的維生素均會造成不良的影響,因此依每日營養建議量攝取即可。

b.水溶性維生素:
 水溶性維生素會由尿液中排出體外,只有少量會被貯存,所以每天必須攝取足量的維生素。維生素c負責結 締組織及血管系統的形成,並形成膠質(Collagen)有助於減輕靜脈曲張的症狀,在妊娠期間的需要量從 60mg增至80mg。一般維生素c的飲食來源有柑橘、蕃昔、草莓、甘藍和綠葉蔬菜。維生素B群則包括了維生素B1(Thiamine)、B2(Riboflavin)、菸鹼酸(Niacin)、葉酸(Folic acid)、泛酸(Pantothenic acid) 、維生素B6和B12。維生素B群在體內許多反應(如細胞呼吸、葡萄糖的氧化及代謝)中,擔任輔的作用, 因此其需要量必須隨胎兒生長發育加速、熱量的需求增加而增加。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婦早餐應該吃的19種食物

 
 
 
 

      吃點野菜好

  野菜養分豐富,與栽培蔬菜比較,蛋白質高20%,礦物質達數十種之多。以蕨菜為例,其鐵質,胡蘿卜素、維生素C的含量分別為大白菜的13倍、 1.6倍、8倍。再說馬蘭頭,含鐵量是苹果的30倍,是桔子的10倍,超過芹菜與白菜。至於葉酸,每100克紅莧菜葉葉酸含量高達420微克,超過栽培蔬菜中含葉酸之冠的菠菜。故孕期添一碟野菜,無疑為胎兒增加了一條營養供給的渠道。且野菜污染少,對母胎雙方都較安全,味道也佳,可激發食欲,減輕厭食癥狀,有利於優孕。

  勿需另補鐵

  為增加孕婦體內鐵的貯備量,防止母胎貧血,傳統觀點多主張補充一定量的鐵元素。但最新研究表明,對於健康孕婦,此舉大可不必,因為懷孕可刺激母體對鐵的吸收,以滿足胎兒的需要。有專家為此檢測了健康孕婦的鐵吸收量,36周時比12周時高5倍,若3餐中常吃柑桔、番茄等維生素C含量豐富的食物,鐵的吸收率可加倍,完全不會缺鐵。另外,此時補鐵並不能減少早產或孕期並發癥,反而可能有不良作用,如減少鋅的吸收,反而妨礙胎兒體格與智能發育。故孕婦宜堅持平衡膳食的原則,不要盲目偏食高鐵食物,更不要服用鐵劑。

  少脂多蔬果

  脂肪是孕婦不可缺少的養分之一,也是胎兒正常發育所必需的。為保證胎兒的需求,孕婦每天應從食油、動物油、魚等食物中攝取脂肪酸11? 2克。但這並不是說脂肪補充得越多越好,因過多吃入脂肪可能增加所生女嬰成年後罹患生殖系統癌癥的危險(其危險增大2?5倍),而多吃蔬果則可減少嬰兒成年後患癌的危險。對160名腦癌病兒與同等數量健康兒童的母親孕期食譜對照分析表明,健康兒童的母親多以魚、谷物、綠色蔬菜、土豆、為主食。奧妙在於蔬菜乃維生素寶庫,而豐富的維生素A、C、E、葉酸等可阻止亞硝酸胺的生成。試驗表明,孕婦不吃蔬菜,其後代患癌危險增大4倍,如果增食果蔬,患癌危險會減少50%。

  吃酸有講究

  孕婦嗜酸有益,因為酸味食品可刺激胃液分泌,提高消化?的作用力,促進胃腸蠕動,改善孕期內分泌變化帶來的食欲下降以及消化功能不佳的狀況。加上酸味食物可提高鈣、鐵以及維生素C等養分的吸收率,故有助於胎兒的骨骼、腦及全身器官的發育。但要講究科學性,也就是說,孕婦宜選食番茄、桔子、楊梅、石榴、葡萄、綠苹果等新鮮果蔬,不要吃人工醃制的酸菜、醋制品,一些人工制品雖然味道也是酸的,但養分已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而醃菜中含有亞硝酸鹽等致癌物,母胎雙方皆不利。另外,山楂片因有加速子宮收縮的成分,應禁食,否則可能誘發流產。

  豬肝宜少吃

  豬肝富含維生素A,而孕婦缺乏維生素A可能招致胎兒畸形,服用維生素A過多,同樣有此危險。如耳朵缺陷、獨眼、胸腹發育不全等。由於豬肝中維生素A過於豐富,難於掌握攝入量,很容易突破800單位的最大限度,故不提倡孕婦吃豬肝。所需維生素A宜由蘿卜、柑桔、番茄等果蔬提供。如果要吃豬肝,每星期限於一次,每次不超過50克為宜。

  麥片

  為了讓自己有一個充滿活力的早晨,趕快把早餐的燒餅、油條換成麥片粥吧!為什麼?因為麥片不僅可以讓你保持一上午都精力充沛,而且還能降低體內膽固醇的水平。不要選擇那些口味香甜、精加工過的麥片,最好是天然的,沒有任何糖類或其他添加成分在裡面。可以按照自己的口味和喜好在煮好的麥片粥裡加一些果仁、葡萄乾或是蜂蜜。

  脫脂牛奶

  懷孕的時候,你需要從食物中吸取的鈣大約比平時多1倍。多數食物的含鈣量都很有限,因此孕期喝更多的脫脂牛奶就成了你聰明的選擇。孕婦每天應該攝取大約1000毫克的鈣,只要3杯脫脂牛奶(200克)就可以滿足這種需求。

  瘦肉

  鐵在人體血液轉運氧氣和紅細胞合成的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孕期你的血液總量會增加,以保證能夠通過血液供給胎兒足夠的營養,因此孕期對於鐵的需要就會成倍地增加。如果體內儲存的鐵不足,你會感到極易疲勞。通過飲食補充足夠的鐵就變得尤為重要。瘦肉中的鐵是供給這一需求的主要來源之一,也是最易於被人體吸收的。

  全麥餅乾

  這種小零食有很多用途:早上你可以在床上細細地咀嚼它,能夠非常有效地緩解孕吐反應;上班的路上,在車裡吃上幾塊,可以幫助你打發無聊的時間;辦公室裡當你突然有了想吃東西的欲望,它就在你身邊,方便而且不會引人注意。它是一種貨真價實的迷你食品,並且會忠實地保證你一天的血糖平穩、精力充沛。

  柑橘

  盡管柑橘類的水果裡90%都是水分,但其中仍然富含維生素C、葉酸和大量的纖維。能幫助你保持體力,防止因缺水造成的疲勞。

  香蕉

  香蕉可以快速地提供能量,幫你擊退隨時出現的疲勞。而且在你時常被嘔吐困擾的時候,很容易為你的胃所接受。你可以把它切成片放進麥片粥裡,也可以和牛奶、全麥包一起做早餐。

  全麥麵包

  把你每天吃的精粉白包換成全麥包,你就可以保證每天20~35克纖維的攝入量。同時,全麥包還可以提供豐富的鐵和鋅。

  綠葉蔬菜

  菠菜含有豐富的葉酸和鋅。甘藍是很好的鈣的來源。把沙拉的原料改革一下,加入一些深顏色的萵苣,一定會提高這道菜的營養價值,因為顏色越深的蔬菜往往意味著它的維生素含量越高。你也可以隨時在你的湯裡或是餃子餡裡加入一些新鮮的蔬菜。花椰菜吃這種蔬菜真是好處多多:它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健康美味;富含鈣和葉酸,而且還有大量的纖維和抵抗疾病的抗氧化劑;內含的維生素C,還可以幫助你吸收其他綠色蔬菜中的鐵。

  堅果

  如果懷孕前你因為堅果脂肪含量高而對它敬而遠之,那麼現在你應該重新認識:脂肪對於胎兒腦部的發育是很重要的。而且堅果可以讓你餓得不那麼快。專家建議可以用一些不飽和脂肪(在堅果中發現的一類有益於心髒健康的脂肪)取代飽和脂肪(在肉類和黃油中發現的)。但是因為堅果的熱量和脂肪含量比較高,因此每天應將攝入量控制在28克左右。還有一個特別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果你平時有過敏現象,最好避免食用某些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例如花生。

  雞蛋

  很多准媽媽一看見肉就覺得惡心,那麼雞蛋就成了你在孕期攝取蛋白質的最佳來源。而且雞蛋中還含有人體所需的各種氨基酸。煎個雞蛋再配點兒蔬菜會讓你的早餐既簡單又豐盛。如果你受不了煎雞蛋的味道,那就煮個雞蛋吃吧!

  豆製品

  對於那些堅持素食的準媽媽,豆製品是一種再好不過的健康食品了。它可以為你提供很多孕期所需的營養,例如蛋白質。

  乾果

  乾果是一種方便的、美味的零食,可以隨身攜帶,隨時滿足你想吃甜食的欲望。你可以選擇像杏脯、乾櫻桃、酸角一類的乾果,但是不要吃香蕉乾,因為經過加工的香蕉乾,脂肪含量很高。

  冰淇淋

  不要把它打進黑名單。你完全沒有必要因為懷孕而剝奪了自己吃冰淇淋的權利。一些甜食,包括冰淇淋、酸奶或者是牛奶作成的布丁,都可以成為你飯後的小插曲,它可以提供你每天所需鈣質的1/3。但是切記:不要讓它喧賓奪主呦!

  低脂酸奶

  酸奶富含鈣和蛋白質,即便是患有乳糖不耐症的準媽媽,對於酸奶也還是易於吸收的。而且有助於你的胃腸保持健康的狀態。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注意!八成媽咪 產後情緒低落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

明年是龍年,拚生龍子龍女的父母們,可望將近年低迷不振的新生兒出生數拉升重返20萬大關。台灣婦產科醫學會昨天提醒,婦女產後有8成會情緒低落,卻容易被忽視,高達2成會有產後憂鬱症,明年恐新增4萬名憂鬱媽媽,家人應提高警覺,必要時提早就醫治療。

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閔照指出,產後憂鬱症是產後發生的憂鬱症,肇因為產後相關的壓力與變化造成,例如擔心無法將新生兒照顧好,煩惱身體及各種人際關係因生產而帶來的變化,使得患者情緒長期低落。

高達兩成有產後憂鬱症

根據統計,約有2成產婦會發生產後憂鬱症,但大多被輕忽,若未及時積極治療,會導致疾病持續或加重,不但對本身造成影響,連家人也受苦。

馬偕醫院婦產部資深主治醫師黃建霈指出,現代人生得少,個個都是寶,讓產婦照顧起孩子壓力更大,產後憂鬱症似乎比過去常見,尤其是新手媽媽風險較高。產後憂鬱症患者中,約有千分之2的比例,可能引發嚴重的精神分裂症與躁鬱症,進而出現幻覺、幻聽等症狀,甚至會以為「孩子是惡魔所派來的」。

黃建霈表示,國內曾發生過媽媽自殺或帶孩子一起自殺的極端案例,憂鬱症有時在孕期就會發生,若無及早發現及治療,很可能會延續到產後,或因產後新的壓力來臨時,更加重先生本身的憂鬱症。

提早就醫治療防止惡化

婦產科醫師何英世表示,根據家暴中心統計,台灣每年超過5000名0到6歲受虐兒,高達9成以上施虐者是18到40歲的育齡女性,推測有部份可能受產後憂鬱症影響。因此,產後憂鬱症的媽媽,對待與教養孩子的方式可能會受病情影響,因而可能連帶提高孩子性格異常、反社會性格的風險,影響下一代的人格發展。

婦產科醫學會今年起積極訓練婦產科專科醫師投入「產後憂鬱」的篩檢,同時也在婦產科醫學會網站上提供「愛丁堡產後憂鬱症評估量表」,讓民眾下載自我篩檢,網址:www.taog.org.tw。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