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咕媽咪說

這是一個專屬於寶寶與爸比媽咪的小天地,期待父母親能一起參與。透過嬰兒按摩,您的寶寶除了能得到身心的舒適之外,也發展出一套獨一無二的親子互動方式,藉由父母親溫暖的雙手,傳遞愛的魔法,讓照顧者及孩子都能學習愛與尊重。


安咕媽咪工作坊提供安全舒適的環境,透過專業的按摩手法,配合神奇的芳香療法,藉由照顧者充滿愛與溫暖的撫觸,用手來傳遞愛的魔法。針對各階段發展中的嬰幼兒給予一套融合美式與英式的按摩技巧,配合按摩精油的功效,透過一系列的課程, 讓我們和寶寶們一起進入香氣按摩的世界。


這裡同時也是一個教養分享的平台,經由大家的交流可以分享養育寶寶方面的知識。安咕媽咪是護理人員,另外,安咕媽咪是護理人員,在課程中特別加入嬰幼兒緊急狀況處理流程,讓父母們在養育寶寶時多一份安心,也會不定期提供媽媽與寶寶新知,若有任何醫療上的疑問,安咕媽咪也一定盡力替您解答。場地全面使用有機茶樹精油清潔與無毒不含環境賀爾蒙瑜珈地墊,讓寶寶與您在無毒環境下輕鬆自在的學習。

課程內容:

•認識嬰幼兒按摩
•瞭解嬰幼兒按摩對寶寶及父母的好處
認識親子芳療及按摩精油
•簡易版及完整版嬰幼兒按摩
•認識新生兒反射及自我檢測
•親子按摩遊戲
•嬰幼兒瑜珈
•嬰幼兒發展相關理論
•媽媽與寶寶醫學新知
•教養經驗的分享
嬰幼兒緊急狀況處理流程

師資:
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系畢業
三軍總醫院護理人員
國家註冊護士
國家註冊護理師
英國Helen McGuinness學院嬰幼兒按摩合格講師
台灣芳療協會嬰幼兒按摩合格講師
台灣芳療協會護理芳療師

對象:
•家中有0-2歲的嬰幼兒及父母親
(至少一名家長參與,非常鼓勵父親參加)
•家中即將有新生命誕生的準爸爸準媽媽們

地點:

1.近捷運內湖站,湖光市場,或方濟中學
2.民生社區(可到府,一對一教學)
電話:0988-340221,02-27937980
E-mail:ailsa0221@yahoo.com.tw

嬰幼兒按摩課程
時間:
•每梯次5堂課,每堂課90分鐘
•白天班:週一至週五 早上班AM10:30-12:00 下午班PM3:00-4:30

•晚上班:週三至週五 晚上班PM7:00-8:30

•假日班:週六 早上班AM10:30-12:00

•本教室採小班教學,三人即開班,最多五人為一班。
•時間彈性,可依學員狀況統一調整時段。

課程相關:
•嬰幼兒按摩課程。
(附課程講義,按摩精油,全勤寶寶有畢業證書,

加贈一堂嬰幼兒急救教學
•成功推薦一組家庭贈推薦禮。
•懷孕媽媽報名加贈一堂複習課程,可於寶寶出生後參與。
•歡迎團體報名,另有優惠。

報名方式:
電話:0988-340221,02-27937980
E-mail:ailsa0221@yahoo.com.tw
部落格:http://ailsa0221.pixnet.net/blog
另有嬰幼兒按摩體驗版課程
歡迎來電洽詢課程相關訊息

目前分類:寶寶的健康 (6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寶寶睡覺不關燈,可以嗎?

每位父母可能都曾經體驗過寶寶剛出生時的「陣痛期」,出生嬰兒的日夜顛倒,常搞得新手父母身心具疲,然而,許多專家建議「營造良好睡眠環境」,來協助寶寶入睡,並且擁有一夜好眠,首要的重點都在於「燈光」。光線的明暗對於寶寶睡眠品質,有多大的影響,讓我們請各方專家給您精闢解析。



文/林佩蓉;採訪諮詢/新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劉明發‧長庚紀念醫院中醫內科主任陳俊良 

 

理論研究篇 Theory
你一定聽過「睡美容覺」最好在晚上9點之前就上床睡覺,其實不無道理。晚間10點到半夜兩點,是體內進行修補及排毒的時間,倘若這時身體還在工作,自然無法進行「充電」的動作。然而,對小寶寶而言,這段時間則是成長的精華時段。

10:00PM~2:00AM 黃金4小時
新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劉明發表示,這短短的4個小時是寶寶體內生長激素分泌最多的時間,若是寶寶這段時間還在繼續活動,便錯過了長大的黃金時間,生長激素分泌的狀況會變得不理想,便會影響寶寶的成長。

但是,劉明發醫師強調,睡眠環境中燈光的明暗,雖不會強烈影響寶寶生長激素分泌的多寡,只要寶寶已經習慣在某一種光線明亮度下睡覺,可以進入深度睡眠,就能夠刺激生長激素分泌,但是過度明亮的睡眠環境,仍然可能使得寶寶睡得不安穩。

生長激素的功用
睡眠時分泌的生長激素能幫助燃燒脂肪,並轉化成肌肉能量、幫助身體強化韌帶與肌腱發展、加強蛋白質合成等,並能修復的主要荷爾蒙。

優質睡眠有助發育
當然,寶寶需要的不僅僅是睡眠,而是優質的睡眠。長庚紀念醫院中醫內科主任陳俊良指出,曾有醫學研究表明,嬰兒夜間在燈光明亮的環境中睡覺,可能導致睡眠不良、睡眠時間縮短,進而減慢發育速度。陳俊良主任進一步表示,因為嬰兒的神經系統尚處於發育階段,適應環境變化的調節機能差,臥室內整夜亮著燈,勢必改變了人體適應晝明夜暗的自然規律,從而影響寶寶正常的新陳代謝,危害生長發育。

過亮光線影響視力發展
另外,劉明發醫師也指出,寶寶在燈火通明的環境下睡覺,也可能影響其視力的發展,他建議家長讓寶寶在柔和、昏暗的光線下就寢。同時,陳俊良主任也提出英國學者研究報告,指出睡覺時臥室內開著小燈的孩子有30%成了近視眼,而在光線明亮臥室睡覺的孩子,近視眼的發生率則高達55%,可見睡眠環境光線過亮對寶寶視力發展的影響。

解除狀況篇 Condition out!
你的寶寶睡不多嗎?還是不喜歡關燈睡覺呢?寶寶的睡眠問題造成你不少困擾,讓我們請專家為你解除這些惱人狀況吧!

Q1:我晚上只要一關燈,寶寶就會開始哭鬧,使得我不得不開著燈睡,我該怎麼辦?
陳俊良主任:不肯關燈睡,寶寶可能不是怕黑,而是害怕黑暗中他產生的幻覺。開著燈,他能看到自己心愛的玩具,看到熟悉的室內擺設,這一切都會令寶寶有安全感。

【讓寶寶熟悉黑暗】建議可以在白天和寶寶玩捉迷藏的遊戲,讓他習慣見不到周圍的東西和自己親近的人。晚上你可以抱著寶寶、牽著他的手進入關著燈的屋裡,一起觀察黑暗中的屋子是什麼樣的,讓他慢慢覺得黑屋子並沒有想像中的可怕。
【給予足夠安全感】若是夜晚寶寶做惡夢驚醒時,要溫柔的安慰他,並向他保證爸爸、媽媽都在身邊,他會很安全。
【培養睡眠情緒】睡覺前,不要讓寶寶太過興奮或疲勞,避免造成寶寶入睡困難。

   在睡前,可說故事給寶寶聽,抱抱他、多安撫他,也許會更快入睡喔!

Q2:是不是寶寶睡不多,就一定會長不大呢?
劉明發醫師:雖有研究指出,睡眠與成長有關聯性,但是睡眠需求量的多寡因人而異,並非睡得少的寶寶就一定長不大。

【長不高:內分泌異常】若寶寶在身高方面與正常發展差距過大,就得擔心是內分泌方面的異常,這不僅僅是睡眠品質的影響,必須盡快就醫診治。
【長不胖:過於好動、營養不佳】若寶寶在身高方面的生長曲線正常,但體重方面較差強人意,就表示其內分泌的部分沒有問題,反而需要擔心營養攝取的問題。然而多數體重偏輕的寶寶,並非吃得不夠,而是動得太多,好動的孩子,總是看起來瘦瘦的。

 

 

 

~原文刊載於2008年8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六縣市免費接種十三價肺炎疫苗
今年度幼兒肺炎鏈球菌疫苗免費接種政策

〔記者王昶閔、謝武雄、李容萍、何玉華、蔡淑媛、林相美、胡清暉/綜合報導〕不少父母花上萬元幫兩歲前寶寶打過三劑或打滿四劑七價的肺炎鏈球菌疫苗,卻不知台北市、新北市等六縣市,今年起已可再免費追加一劑新的十三價疫苗,以預防易致嚴重肺炎與敗血症的19A血清型肺炎鏈球菌,可省下約三千三百元;三、四月起,台中市等七縣市也將跟進。

台中等7縣市將跟進

肺炎鏈球菌共分為九十多種菌株血清型,國內過去主要流行型別,雖可被舊的七價疫苗所涵蓋,卻也使未受該疫苗所保護的19A血清型竄起坐大,成為兒童肺炎重症的新殺手,比例佔四成,專家因此建議改打新的十三價疫苗。

全面施打政策延後時程

肺炎鏈球菌疫苗價格昂貴,兩歲前完整接種四劑十三價疫苗要價約一萬三千元,若拖到兩歲到五歲則只需打一劑,但每劑三千三百元仍是家長沈重負擔。衛生署傳染病防治諮詢委員會去年三月決議,今年元旦起應全面補助兩歲到五歲兒童接種一劑十三價疫苗,也同時讓打過七價疫苗者,可再追加一劑新的十三價疫苗。

專家批拚選舉不顧兒童

行政院去年雖已核准「促進國民免疫力計畫」,今年元旦就要推兩歲到五歲全面接種一劑十三價疫苗,卻沒有撥發預算,導致開打時程被迫延後,元旦起衛生署只能先補助偏鄉與低收入戶、免疫不全等高危險群共四萬名兒童。前衛生署副署長黃富源等防疫專家因此不滿,痛批府院高層只重拚選舉、不顧兒童。台中榮總兒童醫學部兒童感染科主任陳伯彥就感嘆:「誰教兒童沒有選票!」

雖然國家疫苗政策延後,但目前已有六縣市補助幼兒免費接種一劑十三價疫苗,三、四月時將有七縣市跟進,且打過七價疫苗兒童,亦可免費追加一劑十三價疫苗,只是多數家長根本不知道此項福利,台大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立民、長庚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玉成等專家均呼籲,政府應多加宣導。

至於成人肺炎鏈球菌疫苗則為二十三價;建議施打對象是免疫功能不全者或六十五歲以上老人,每五年打一劑,每劑約一千二百元,但七十五歲以上老人則有公費補助疫苗。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素食寶寶飲食大計

慎選食材‧補充必須營養素
許多素食父母在寶寶出生之後,也計畫讓寶寶從小吃素。營養學家指出,來自動物性食物的營養素較易為人體所吸收及利用,而某些人體必須營養素只有動物性食物才有,因此,讓寶寶從小吃素總會讓人擔心,某些營養可能攝取不足。但其實,只要慎選食材,素食寶寶也能透過日常飲食,補充到成長所需的營養素喔!

企劃‧執行/吳碧芳 攝影/詹建華 食譜設計‧營養說明/台灣雀巢嬰幼兒營養品事業部營養師利佳蓉(第一階段)‧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師李青蓉(第二階段‧第三階段) 烹飪示範/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師李青蓉

第一階段:4~6個月
寶寶成長階段中重要的營養素包括蛋白質、鐵質及鈣質等。除了從母奶或配方奶攝取所需的熱量與營養素外,4~6個月大的寶寶,可藉由副食品的添加,提高鐵質與鈣質的攝取,建議媽咪親手製作糊餐訓練寶寶的咀嚼與吞嚥能力。此外,選擇含有益生菌的副食品,可幫助寶寶腸道好菌生長,提升營養吸收。

雙果強鈣麥糊(6個月大以上寶寶適用)
麥糊適合6個月大以上寶寶,6個月大以下寶寶,可以先吃米糊。
 
製作重點
材料:溫開水45c.c.、雀巢益生菌系列米麥精(成長奶麥精)3匙(60c.c.奶粉匙)、蘋果泥1湯匙、碎蘋果1湯匙、香蕉泥1湯匙。

做法:
1.將3匙成長奶麥精加入45c.c.溫開水調成糊狀。
2.將蘋果磨成泥,香蕉以湯匙壓成泥,均勻拌入奶麥糊中。
3.蘋果切碎備用。
4.奶麥糊待涼至適合入口溫度,灑上碎蘋果後即可餵食。

point
蘋果和香蕉容易氧化,將麥精調成糊狀之後再製作蘋果泥和香蕉泥。

將蘋果切成小於1公分的丁狀。 
奶麥糊放涼之後,再拌入碎蘋果增加口感。

餵食原則
寶寶4個月大起,可以嘗試添加副食品,媽媽可以從低致敏性且易消化吸收的榖類食物開始。一般對於寶寶副食品的各種食物添加順序應為:米麥等榖類食物→蔬菜→水果→蛋黃、肉類→魚類→全蛋。一次一種新食物,由少量至多量、濃度由稀至稠、質地由細至粗、顆粒由小至塊狀、由液體到固體,並注意寶寶腸胃適應及皮膚狀況。如果出現腹瀉、便秘、或皮膚紅疹等狀況,建議先暫停並避開可能引發不適的食材。若情況仍未好轉,應諮詢小兒科醫師。

米麥精選購技巧
媽咪都知道製作副食品時不需要添加多餘的調味料,例如蔗糖、鹽、味精及人工香料。在選購米麥精時,也別忽略了這一點。媽咪應該挑選不含蔗糖及人工香料的米麥精產品,讓寶寶習慣吃原味食品,以免吃多了可能會加重寶寶的口味,造成偏食或挑食。

營養成分~成長奶麥糊
雀巢益生菌系列成長奶麥精,不僅讓寶寶獲得充足的熱量,配方中多元的維生素、礦物質及微量元素(如:維生素A、維生素C、鐵、鈣、鋅等),更豐富寶寶飲食,營養均衡完整。此外,雀巢益生菌系列米麥精含有能比菲德氏益生菌,幫助維持寶寶消化道機能,更不添加蔗糖及人工香料,讓寶寶吃得營養又健康。

第二階段:7~9個月
維生素B2、B12主要來自於動物性食物,素食寶寶容易缺乏。照顧者可以選擇蛋豆腐這類含有優質蛋白質、維生素B群的食材,給寶寶食用,以補充不足的營養素。

黃金豆腐
蛋豆腐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和蛋白質,是素食寶寶的優質營養來源。

製作重點
材料:胡蘿蔔60公克、水100c.c.、蛋豆腐1塊(約120公克)。
做法:
1. 將胡蘿蔔洗淨,去皮切成小塊。
2. 將水與胡蘿蔔放入果汁機中攪打均勻。
3. 將打好的胡蘿蔔汁倒入鍋內,以小火煮開再熬煮5分鐘後,熄火。
4. 將蛋豆腐盛入容器中,淋上胡蘿蔔湯汁,攪拌後即可餵食。

point
盒裝即食蛋豆腐可以直接餵食寶寶,若選擇傳統蛋豆腐,建議先用熱水汆燙後再給寶寶吃。

胡蘿蔔含豐富的胡蘿蔔素,可在人體內轉化成維生素A。
將煮熟的胡蘿蔔泥加入蛋豆腐,用湯匙充分攪拌成碎豆腐後,即可餵食。

餵食原則
8個月大以上寶寶可於兩餐ㄋㄟㄋㄟ或副食品中間,食用此道料理。例如,在早上喝過ㄋㄟㄋㄟ之後兩個小時,再讓寶寶吃此道料理。也可以於午餐吃過稀飯或米麥糊之後約兩個小時,再食用此道料理。餵食的量,依照寶寶的喜好即可,不需要勉強寶寶一定要全部吃完。由於豆腐不易保存,未食用完畢請勿再隔餐餵食。若不確定寶寶一餐的食量,建議在餵食之前,可以先分裝成兩小份,沒有食用的那一份可以冷凍保存。當然,媽咪也可以直接將這道料理拌入稀飯餵食。

營養成分~維生素A
胡蘿蔔中的胡蘿蔔素,含量在各類蔬果中可以說是數一數二,胡蘿蔔素是維生素A的材料,因此胡蘿蔔提供維生素A的潛力是蔬菜之冠。維生素A在體內有重要的功用,可以強化免疫系統,保護皮膚、氣管與肺、消化道與眼睛的黏膜細胞,使黏液分泌正常而不致乾燥,維護細胞的正常生長,保護骨骼與牙齒。

營養成分~維生素B群
蛋豆腐含豐富的蛋白質、鈣質及維生素B群,對發育中的寶寶,可提供所需的氨基酸,進行組織修補、生長,可說是完美的營養食品;對容易缺乏維生素B12、B2的素食寶寶而言,其所含的均衡維生素,更能滿足成長所需。

第三階段:10~12個月
這個階段的寶寶,ㄋㄟㄋㄟ可以從一天三餐逐步減少到只剩早上睡醒及晚上睡前這兩餐。在中午及傍晚兩餐稀飯之間,可以製作一些營養又健康的點心給寶寶吃。

芝麻藕粉糊
蓮藕具有安神、補氣、活血作用;黑芝麻營養豐富,此道料理可當作寶寶的點心。

製作重點
材料:藕粉10公克、黑芝麻粉1小匙、黑糖1小匙、熱開水200c.c.。
做法:
1.如泡太白粉的方式,將藕粉用150c.c.的熱開水沖開,至完全溶解。

2.將黑芝麻粉、黑糖加入熱開水中充分攪拌均勻,再加入溶解後的藕粉液體中,調勻即可餵食。

point
藕粉可以直接用熱開水沖開,沖開後的液體質地濃稠。

黑芝麻粉和黑糖是充當調味的角色,只需要1小匙即足夠。
將加入黑糖的黑芝麻水倒入藕粉液體中,調勻即可餵食。

營養成分~黑芝麻
一般素食者應多吃黑芝麻,因為黑芝麻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質,還有維生素A、維生素E、卵磷脂、鈣、鐵、等營養成分。黑芝麻含有的多種人體必需氨基酸在維生素E、維生素B1的作用參與下,能加速人體的代謝功能;而其中所含有的鐵和維生素E是預防貧血、活化腦細胞、消除血管膽固醇的重要成分。

營養成分~黑糖‧蓮藕
製作點心給寶寶吃,可以加入適量的黑糖,應避免使用紅糖或是砂糖。因為黑糖是一種未經提煉的純糖,含有豐富的鈣、鐵、維生素B2、菸鹼酸及錳、鋅、鎂等微量元素,其中所含有的黑色物質能阻止血清中的中性脂肪及胰島素含量上升,因此可以防止肥胖及改善動脈硬化。鐵質的主要食物來源為動物的肝臟,素食者容易缺乏。而蓮藕中的鐵質不容易因加工而流失,因此可保有其補血作用。藕粉多半沖熱水飲用,夏天則不妨泡濃稠些,加糖冰鎮後可成為有營養又泛著粉紅色的可口甜點。

餵食原則
這個階段的寶寶,多數一天可以吃兩頓稀飯,但是在午餐及晚餐的稀飯之間,寶寶仍無法像大人一樣,維持6個小時不吃東西。有些照顧者會在這兩餐之間再給寶寶喝ㄋㄟㄋㄟ,建議除了ㄋㄟㄋㄟ以外,也可以製作營養又健康的小點心給寶寶吃。此道甜品,具有活血補氣、安定神經、穩定情緒、補充鐵質、增強體力等作用,8個月大以上的寶寶可當點心食用。

~原文刊載於2009年10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提升寶寶免疫力副食品

若寶寶的免疫系統健全,就能抵抗致病的細菌和病毒,遠離疾病;反之,若寶寶的免疫力不佳,就容易經常生病,因此,除了加強平時保健之外,還可以利用食物讓寶寶提升免疫力喔!本月營養師特別規劃了6道提升寶寶免疫力的副食品,幫助寶寶免疫力UP!

企劃‧執行/許碧純;採訪諮詢/新店耕莘醫院營養師李佩霓;攝影/詹建華;食譜設計‧營養說明/新店耕莘醫院營養師李佩霓

食譜一:山藥雞肉粥(適合7~8個月以上)
材料:山藥50克、雞絞肉 30克、白軟飯50克、去油雞湯適量

做法:
1.將山藥洗淨後,去皮並切成小塊,以電鍋蒸熟。

2.雞絞肉以滾水燙熟後,撈起待用。
3.將去油雞湯倒入鍋中,並加入白軟飯煮軟成粥後,再加入蒸熟的山藥丁及雞絞肉拌勻即完成。

熱量分析:

熱量(大卡) 蛋白質(公克) 脂質(公克) 醣類(公克)
160.6    9.7 1.4 27g


Point
山藥含有黏質多醣體,切開後有一層黏黏的感覺,營養價值豐富。

山藥可提升免疫力
山藥富含蛋白質胺基酸及黏質多醣體,並含有鈣、磷及多種維生素,營養價值豐富,新店耕莘醫院營養師李佩霓表示,山藥含九種以上水解胺基酸及植物荷爾蒙,可促使身體組織功能維持正常生活,細胞不易癌化致癌,並可以提升人體免疫力、保護腸胃,有健脾補肺、固腎、滋養強壯作用,對平時脾胃虛弱、免疫力低下的寶寶,可說是好處多多的食物。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萌牙順序&潔牙食物

寶寶天真可愛笑容能融化每個人的心,如果再加上一口潔白整齊的漂亮牙齒,肯定迷死人。想要讓家中小帥哥、小美女擁有最燦爛無敵的笑容,爸爸媽媽可得勤快護理,隨時為寶貝展開潔牙行動。

文/黃珮瑜;採訪諮詢/國泰綜合醫院齒顎矯正科及兒童牙科專任主治醫師楊瑞賢;執行/蘇麗華;攝影/江建勳;演出/寶寶小布英雄

以往觀念中,乳牙只是階段性的咀嚼工具,加上萌牙時孩子年紀尚幼,對於潔牙配合度也較低,所以很容易會疏忽了乳牙保健的重要性。但隨著健康概念的普及化,許多父母已經體認到乳牙對寶貝恆齒發展的重要性;但要如何將「知道」轉化成「做到」,可就是一項極須耐心的生活作業囉!

乳牙萌發時間及順序
一般而言,寶寶大約在5~6個月大時會開始長出第一顆牙,但寶寶之間個別差異大,所以也有可能提早到3、4個月,或延後至11、12個月才長牙。但最遲到三歲半時,二十顆乳牙都會長完了。

乳牙生長的順序和約略時間如下,原則上是左右對稱,其中上下顎的第一臼齒,
及上下顎犬齒的萌牙時間則約略相當。

長牙順序 長牙時間  上、下排牙齒
1.   6~10個月 下排正中門牙齒
2.   8~12個月 上排正中門牙齒

3. 

 9~13個月 上排側面門牙
4.  10~16個月  下排側面門牙
5.  13~19個月  上排第一大臼齒
6.   14~18個月 下排第一大臼齒
7.   16~22個月 上排犬齒
8.   17~23個月 下排犬齒
9.  23~31個月  下排第二大臼齒
10.  25~33個月  上排第二大臼齒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解決寶寶睡眠日夜顛倒問題

「寶寶睡,乖乖睡」宛如小天使般熟睡的寶寶睡顏,是父母百看不膩的景象,但對許多父母來說,寶寶睡眠日夜顛倒的問題著實讓人傷透腦筋!大人要解決寶寶日夜顛倒睡眠,要從找出哭鬧不睡的原因,進而對症下藥找出改善的方法,讓睡眠幫助寶寶健康成長與發育,父母也不用再頂著熊貓眼上班。

文/林惠婷;採訪諮詢/林口長庚精神科及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黃玉書;攝影/江建勳;化妝髮型/郭研君;演出/千慧媽媽‧語萱寶寶

Part1.觀念篇:寶寶6個月大前無晝夜概念
醫學研究指出,不同體質、不同年齡、不同運動量的人,對睡眠時間的長短需求各不相同。但寶寶一天到晚都在睡覺,睡眠對寶寶來說存在著什麼樣的必要性?一天睡眠時間多寡才能符合寶寶的需求呢?

優質睡眠有助生長發育
「一眠大一吋」一語道出睡眠對寶貝的生長發育相當重要。林口長庚精神科及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黃玉書表示,在身體生長發育方面,孩子進入深睡期時,大腦會刺激內分泌,幫助分泌生長發育非常重要的生長激素就是最明顯的例子,這也是為什麼孩童睡眠充足有助於成長的原因。

未足歲前每日睡眠超過16小時
每個寶寶都是獨立的個體,睡眠的時間與長度也會有個別差異。一般而言,0~1歲的寶寶因生長發育所需,一天睡眠的時間約占16小時以上,並且尚未建立日夜、節日的概念;直到寶寶6個月大以後,開始有晝夜分別後才會建立一套自己的睡眠規律性,所以父母要等到寶寶月齡6個月以後,才能有效解決寶寶日夜顛倒不睡的困擾。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們家的寶寶有過敏的問題嗎?

台灣的主要過敏原:塵蟎
塵蟎是屬於蜘蛛綱的甲殼類動物,成蟲的長度還不到1釐米,
牠的蟲體和排泄物都會存在家庭和公共場所
(例如學校教室和交通工具中)而和人體接觸。

到底這種小蟲是怎麼侵入到我們的生活環境中而引起疾病呢?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媽咪們都有睡前要刷牙的習慣嗎?
也會教育寶寶刷牙作好個人衛生嗎?
但是聽說有很多寶寶都不喜歡刷牙讓媽咪們很頭痛耶!~

但是為什麼寶寶會不喜歡刷牙呢?該怎麼讓寶寶喜歡刷牙呢?
1、對刷牙有恐懼心理,建議增加娛樂性~
可以在刷牙時加點娛樂項目,比如唱刷牙兒歌
在寶寶每次刷牙的時候,媽咪可以試著在旁邊唱出輕鬆
與刷牙動作有關的歌曲,引發寶寶喜歡刷牙的興趣
EX:"刷刷刷,上刷刷,下刷刷,刷出一口小白牙"


2、對刷牙的重要性認識不夠。
寶寶都是天生愛漂亮的,如果寶寶不想刷牙,
可以試著提醒他,"牙齒黃黃的,照相的時候就會醜醜的
都不能微笑露出牙齒"
他很快就明白刷牙很重要。
如果他刷得很好,就要經常誇獎他,
"哇!好白好漂亮健康的牙齒!"

3、沒養成刷牙的習慣。
孩子小的時候,就要養成良好的漱口習慣。
尤其是臨睡前,一定要漱口。雖然有時候寶寶刷牙只是擺擺樣子,
但也要持之以恒,讓孩子知道牙齒是一定要刷的。
到真正刷牙的時候,最好養成早晚二次刷牙的習慣。


4、家長太過於緊張。
有些家長自己把刷牙看的很緊張,一看到孩子姿勢不對,
刷牙不按時,就要惱火生氣,這樣反而給孩子造成緊張、害怕。
還不如,順其自然,讓孩子知道,
刷牙洗臉是每個人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就像吃飯一樣簡單自然。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有些精細動作自然就心領神會。

提醒各位爸比媽咪也要以身作則!~
教育寶貝刷牙的同時,自己也要早晚都要刷牙唷!!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最近在長牙不舒服,還發燒....好可憐
媽咪們的寶寶也會這樣嗎?

當家長們發現寶寶流口水的情形比以前增加,
常常將手指或整隻手放入口中吸吮,或將抓到的東西放入口中咬,
這時可就要懷疑寶寶可能正面臨著「長牙期」。
大多數的寶寶在六個月左右開始長牙,
寶寶在長牙期除了會發生以上的情況之外,
在情緒上也可以明顯感覺到寶寶的脾氣變得比較暴躁、
不易安撫、常常哭鬧、不安。如果您的寶寶已經進入長牙階段,
您可以在要長出牙齒的牙肉上,感覺到有一個硬硬的小突起,
同時牙肉上也會呈現一點點紅腫,這些都是正常的現象。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會偏食嗎?常常這個不吃那個不吃?
只當小綿羊(只吃菜菜)?或只當小老虎(只吃肉肉)?

寶寶偏食的原因有很多種喔!
當發現寶寶不愛吃正餐時,應該先思考幾個問題,
食物的質地太硬或是寶寶根本無法咀嚼、曾有不愉快的用餐經驗、
強迫餵食等問題。EX~

1.烹調不當:沒有將食材處理成適合寶寶咀嚼的大小。
2.家長自己偏食:寶寶有樣學樣,造成寶寶對食物的接受性差。
3.不愉悅的進食經驗:如被燙到、魚刺梗住、口味苦或菜色單調等。
4.缺乏正確的知識照顧者選擇自己認為營養的食品,而造成寶寶的偏食。
5.強迫行為:用強迫方式餵食,反而會增加寶寶的反感。 
6. 家長餵食:影響寶寶對吃飯的興趣。
7.邊看電視邊吃飯:電視會分散寶寶的食慾。
若正餐未吃飽時,寶寶會以零食補充。
8.進食時機不適當:寶寶剛睡醒或遊戲後,消化液分泌不足,
會影響寶寶的消化能力。
9.引人注意:寶寶想引起照顧者的注意。

改善偏食的方法:可以將食材換個方式呈現,增加寶寶吃的興趣。
以不愛吃青菜寶寶為例,可將青菜打成泥狀,參雜在食物中。
食物必須做成寶寶適合咀嚼的大小,另外可從寶寶喜愛的圖案著手,
像是把食物做成寶寶會接受的可愛樣式等。

讓寶寶喜愛用餐的方式有兩大重點,首先是食物是寶寶喜歡的,
再來是用餐的氣氛。

提醒媽咪爸比們~
千萬不要用威脅的語氣對寶寶說話唷!
例如:「你不吃青菜的話就會長不大」。
這樣只會帶來反效果,寶寶反而更抗拒吃青菜。
應該用獎勵的方式讓寶寶瞭解,吃下這些食物很棒,
用稱讚的方式鼓勵寶寶比較好唷!!


資料來源:參考<嬰兒與母親>網站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副食品,和家馨的「粥」全計劃

讓滿六個月的寶寶愛吃的法寶
「當『奶媽』是會上癮的!」和許多女星產後急著復出相比,藝人和家馨卻反而把餵奶當媽視為享受。從生下兒子小不點後,即暫時淡出螢光幕當全職媽媽,讓兒子成為幸福的「全母奶」寶寶,隨著兒子進入吃副食品階段,她也能輕輕鬆鬆調出兒子愛吃的「扒」寶粥,讓小不點第一次吃稀飯就愛不釋口…

文/Apple;圖片提供/田原香

為了給兒子小布丁添手足,鍥而不捨的和家馨在40歲熟齡,如願懷了第二胎小不點,並在今年三月剖腹生下小不點。生了老二之後,和家馨決定暫時卸下明星光環,全心全意照料一對寶貝兒子。相隔4年重新當媽,照顧小人兒這事對和家馨來說,一切又都得重做馮婦再學起。

補品與「哺品」,一兼二顧營養品
:陪伴寶貝成長的時光總是過得飛快,轉眼間小不點已從抱在懷裏的小嬰兒,長大成調皮好動,喜歡到處爬爬走的小人兒。和家馨憶談起這九個月的全職媽媽經,滿足的說:『從剛生完孩子時的手忙腳亂,到現在的老神在在,漸入佳境,我感覺是越來越幸福。』
(家馨熱滴雞精的照片)
做事習慣按部就班的和家馨,產後為實現讓小不點喝到珍貴母乳的「馨」願,從懷孕期就努力「食」踐食補計劃。更幸運的是,還找到了補品與「哺品」一兼二顧的營養品,她說:「當時為了拼第二胎,老公在網上搜尋到網友評價很高的滴雞精,我也從懷孕前到懷孕後持續的喝,不只有補到小不點,讓他出生體重就有3895克。產後不間斷的喝,也讓我維持母乳的好品質。」

三個小撇步,讓寶寶乖乖就「飯」
寶寶滿六個月大之後,對新手媽媽來說,又是接踵而至的另個挑戰:因為寶寶要開始吃副食品了。料理寶寶副食品看似簡單,卻常讓許多新手媽媽高舉白旗,因為寶寶的副食品要比大人的食物更要講究,不只要顧營養與健康,還要能吸引寶寶的食慾。常見的狀況是媽媽很用心的準備了副食品,寶寶卻拒吃。
談到餵食小不點副食品的經驗,和家馨滔滔不絕的打開了副食品的話匣子,及讓小不點乖乖就「飯」的得意撇步。
她說,「我發現,讓孩子練習咀嚼是接觸副食品過程中,一件很重要的訓練。」新手媽媽難免會擔心孩子噎著,所以食物都磨成泥狀來餵食,但和家馨以過來人經驗分享說,磨泥階段只要一個月左右就夠了,當孩子的吞嚥能力越來越好,媽媽在餵食粥或軟飯時,就可準備一些蔬菜棒或花椰菜等需咀嚼的食物,並讓孩子能用手握著練習吃。
「我餵粥時,會鼓勵小不點手裡拿著食物自己吃,一方面讓他有機會練習咀嚼,一方面也滿足孩子想要自己動手吃的企圖心,小不點自然就能坐得住。」和家馨充滿成就感的分享個人心得。

家有寶寶粥,做稀飯變化無窮
面對寶寶食物份量不易拿捏,她採取化整為零的方式來應對,「我每週會先熬煮一大鍋的高湯,放涼之後再分成小包冷凍保存,每天再拿出一小包解凍,用來熬煮稀飯或麵。」她說。
此外,她也會偶爾放自己一天假,她說:「一周有三到四天,我會親自下廚準備小不點的食物,另外兩天或全家外出時就用寶寶粥,讓自己輕鬆一下。因為寶寶粥是用滴雞精高湯熬煮而成的湯底製作,過程中不加任何人工添加物,讓我可以一如親製的放心給小不點吃。」

寶寶粥的便利除在於營養很豐富,可直接餵食外,也可拿來做湯底,想變「飯」花樣時,只要加一些新鮮切碎的蔬菜,就可增加食物的口感層次,輕鬆讓稀飯「變身」,每次看小不點吃得津津有味,更讓和家馨相信她的選擇是對的。
為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三個男人,和家馨甘願宅在家洗手做羹湯,同時也更注重飲食均衡和營養,也戒掉了亂吃路邊攤、愛喝飲料的習慣。額外的收獲則是,因全母乳哺餵,加上規律飲食和生活作息,讓她在無壓力、不需捱餓的情況之下,自然減掉了因懷孕而多出的20公斤體重,她說:「跟生完老大之後相比,這次我瘦得很舒服。」一如她談起當奶媽時的一臉幸福…

~原文刊載於2012年01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道電鍋蔬食副食品

輕鬆料理好省時
多數媽咪都想親手為寶寶調理製作副食品,但因為現代人生活忙碌,加上許多媽咪都是必須兼顧家庭與事業的在職婦女,對於製作寶寶的副食品這門有趣的功課,常會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總覺得沒有時間。別擔心!讓營養師教你用電鍋輕鬆且快速的料理,做出營養滿分又好吃的寶寶副食品,趕快一起來動手做吧!

企劃‧執行/許碧純;採訪諮詢/新店耕莘醫院營養師李佩霓;攝影/詹建華;食譜設計‧營養說明/新店耕莘醫院營養師李佩霓

食譜一:鮮蔬南瓜蒸蛋(適合1歲以上的寶寶)
材料:四季豆1條、雞蛋1顆、南瓜50克、鹽少許
做法:
1.四季豆、南瓜洗淨後,將四季豆去絲、南瓜去皮,分別切碎待用。
2.雞蛋打散成蛋液,並加入少許鹽調味。將蛋液以濾網過濾後,倒入碗中,並加入切碎的四季豆及南瓜,並輕輕攪拌均勻。
3.於電鍋的外鍋加入約1杯熱開水,將裝有做法2蛋液的小碗放入電鍋內,蓋上鍋蓋後,蒸約8~9分鐘即完成。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1歲寶寶五官發育與啟蒙

新生兒初生之際,五官仍在發育當中,新手爸媽該如何照護呢?隨著發育,給予寶寶適當的刺激,將有助於他的五感更加靈活。現在,就跟著內文介紹,一起打開寶寶的五感啟蒙吧!

文╱張雪惠;採訪諮詢╱國泰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洪依利‧臺安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技術長廖笙光‧國泰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李國鳳;攝影╱陳炳煌‧詹建華;化妝髮型╱游姿青;演出╱寶寶何誩‧fifi‧李晉‧易顯津、媽咪涂慧娟

所謂「五感」是指視覺、聽覺、嗅覺、味覺以及觸覺,這五感是為了生存下去最低限度必備的能力,同時也是人類大腦智力活動的基礎,並且在促使大腦作用發展上,也有相當重要的作用。寶寶主要通過五感來認識這個世界,感官能力發展越好,大腦對於各種訊息的統合能力就越強,越有助於日後的整體發展。以下則針對寶寶五官發展進程,一一說明。

認識篇
如果從新生兒時期開始,給予寶寶適當的刺激,將有助於促進寶寶五感的發展,同時也能幫助父母及早發現寶寶五感發展是否異常,並及早接受適當的治療。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安媽咪: 發燒的意義--
轉寄兒科醫學會的衛教
2010-06-09 22:47:20
小兒科醫師
嗨,我是吳醫師。發燒發燒發燒,孩子發燒不會燒壞腦袋,反而是急壞爸媽的腦袋!其實照顧孩子,只要把握住重要的原則和觀念,許多的疾病大多數會自行痊癒,反而是不正確的照顧觀念(就像大人養生觀念若不正確反而害到自己),更容易造成孩子經常生病。這次從發燒的意義說起(請配合[打破發燒的迷思]一起看)
-----------------------------------------------------
[發燒的意義]

1. 體溫高到幾度以上才算發燒?
答: 發燒的定義為身體內部的中心體溫 &#8805; 38OC,介於37.5OC與38OC之間的體溫可能正常也可能是低度發燒,必須參考前後測量的體溫與其他症狀判斷是否有發燒現象。

2. 人為什麼會發燒?
答: 人體腦部下視丘的地方有個體溫調節中樞,在這裡會設定一個體溫定位點,平時不生病的時候體溫都設在37OC左右。人體因為感染等各種疾病出現發炎反應的時候,發炎反應所製造的一些小分子會作用在體溫調節中樞,而使體溫的定位點上升,於是人體會進行很多生理反應而使體溫上升。有另一種情形是身體並沒有發炎、體溫定位點也沒有上升,但因為身體熱量太多來不及散熱而使體溫上升,這種情形稱為體溫過高(hyperthermia),例如在炎熱的環境下穿太多衣服、把嬰兒包得太緊、運動、洗三溫暖、中暑 (heat stroke)等。

3. 小孩發燒時為什麼會手腳冰冷?
答: 發炎反應導致腦部下視丘體溫定位點上升的時候,腦部所認定的正常體溫會超過38OC。如果當時體溫並未達到設定的標準,病人會覺得冷,而且可能不自主地出現肌肉顫抖以增加熱量,並讓四肢血管收縮以減少熱量喪失,所以會出現手腳冰冷現象。

4. 發燒對人體有沒有什麼好處?
答: 很多研究顯示適度發燒可以提升免疫系統的效能,也有研究顯示退燒藥會壓抑免疫反應,所以在動物實驗中用大量退燒藥反而會增加敗血症的死亡率。人類生病的時候發燒,算是一種保護性的本能反應,目的在加強我們對於疾病的抵抗力。

5. 發燒對人體有沒有什麼壞處?
答: 發燒的時候需要產生多餘的熱量,所以會增加氧氣消耗量、二氧化碳製造量與心臟輸出量,這些對於健康兒童的影響很有限,但患有嚴重心臟病、嚴重貧血、慢性肺病、糖尿病與先天代謝異常的兒童,則可能無法承受這些多餘的負擔。此外,有些兒童因為體質因素,在3個月至6歲間可能因為發燒而導致熱性痙攣。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育得趁早 好習慣10歲養成

 
中央社台北16日電)如果你要減重或拒絕多吃一份布丁感到吃力,別怪罪意志力,該怪罪你的父母。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英國一項研究發現,人們的飲食與運動態度多半在10歲時就已定型。

紐卡索大學(Newcastle University)研究員布朗(Heather Brown)表示,健康飲食習慣會在童年根深蒂固,因此家長、學校和政府該及時協助學童養成良好習慣。

她研究了幾百對美國的兄弟姊妹,才得出這個結論。這些研究對象有的已成年,各自生活,有的則介於10到18歲之間,還跟家人住在一起。

相關資料經過篩檢,分出不隨時間改變的影響,像是遺傳學和教養;以及比較會改變的影響力,如交往的朋友。

結果顯示,從小養成的飲食與運動習慣會終生持續。

布朗博士表示,一些簡單的習慣例如是否定時吃早餐,可能多半在10歲前就已養成。

她說:「父母親是很重要的榜樣。如果家長的生活習慣不健康,兒女比較會跟著學習,而將不健康的生活習慣一直維持到成年。」

她並說,學校也應該供應學童健康的正餐和點心,給予充足時間運動,以協助學童養成良好習慣。

她在「肥胖」期刊(Obesity)上撰文指出:「這顯示及早管束兒童對促進國民健康的重要性。」

英國「國家醫療保健服務」(NHS)昨天發布的官方數據顯示,英國學童11歲小學畢業時,有1/3體重過重。(譯者:中央社郭中翰)1001216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破解寶寶5大肌膚狀況

0歲肌保養秘方快速上手
寶寶肌膚非常柔嫩,很容易受到外來物質刺激而產生不適。若還伴隨有異位性皮膚炎、脂漏性皮膚炎、尿布疹、蘋果臉、濕疹……這些惱人的問題肌,又該如何保養?快速掌握症狀、學會正確照護、常見問題破解,還要選對保養品,這樣做就能讓寶寶肌膚逐漸恢復水嫩。

企劃‧撰文/吳碧芳;採訪諮詢/雙和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林聖傑;攝影/詹建華;化妝髮型/郭研君;演出/媽咪黃嘉如&寶寶周芷妍

正確分辨寶寶兩大肌膚問題
新生寶寶的肌膚理當是水嫩美肌,但許多爸媽卻發現,寶寶的肌膚並沒有期待中的光滑誘人,而且特別容易出現各種惱人的疹子,好發的部位可說是從頭到腳,甚至連小屁屁也經常是紅通通的,看了令人心疼。到底,這些問題肌是如何產生的?又該如何照護?署立雙和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林聖傑表示,新生寶寶的爸爸媽媽需分清楚兩大肌膚問題,就是脂漏性皮膚炎與異位性皮膚炎。簡單來說,前者需要保持清潔乾淨,隨著寶寶成長會自然痊癒;後者與過敏遺傳有關,若未妥善處理,卻可能讓問題症狀惡化,讓寶寶陷入皮膚乾燥、搔癢、抓破皮引發感染的惡性循環。

脂漏性皮膚炎
脂漏性皮膚炎與寶寶皮脂分泌過盛可能有關,林聖傑醫師解釋說,新生兒的皮脂腺分泌比較旺盛,爸媽會發現寶寶頭頂上有痂皮、紅疹,毛髮處有黃黃脫屑的情況,這就是脂漏性濕疹(或稱脂漏性皮膚炎),這種情況在寶寶出生後4~6個月會自然改善。照顧上,應該注意環境的溫度,避免讓寶寶肌膚處在太熱太悶的狀態;清潔時,可以使用嬰兒油將毛髮頭皮處的痂皮先軟化,多清洗幾次就會自然脫落。林聖傑醫師提醒爸媽,千萬不要刻意或用力將這些脫屑或痂皮刮除,以免造成皮膚有傷口,引發感染疑慮。

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又稱為「異位性濕疹」,是嬰幼兒最常見的慢性發炎皮膚病,多在出生兩個月後開始出現。林聖傑醫師表示,判別的基本要素包括了:會反覆性發作的慢性皮膚紅疹、家族成員有異位性皮膚炎、氣喘、過敏性鼻炎等過敏史,患處皮膚會感覺非常癢以及典型的皮膚分布區域。另外,受到後天環境的影響與刺激,,因皮膚過敏而發生異位性皮膚炎的機率會增高,家長不可掉以輕心。

嬰幼兒時期,皮膚受到刺激產生發炎反應的好發部位大多在臉頰、耳後、頭皮,由於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因皮膚反覆性發炎,造成皮膚表層的傷害,皮膚比一般人來得乾燥、粗糙,特別是當秋冬季節交替之際,皮膚中的水分也容易流失。

肌膚常保濕,癢癢不來擾
因此,為寶寶做好日常的保濕與防敏照護是非常重要的功課。建議使用中性或弱酸性清潔用品清潔肌膚,每次洗澡後,儘快幫寶寶擦上保濕乳液以保持肌膚的濕度,若寶寶肌膚有過敏現象,應選擇過敏性膚質適用的保養品,避免含有過多化學添加物的用品。此外,生活照護上也要注意避開各種過敏原,例如塵蹣、狗毛、蟑螂等,1歲以前避免吃高致敏性食物,例如蛋白、海鮮等,並使用中性或弱酸性清潔用品清潔肌膚。但是應避免過度使用清潔液的洗滌以免皮膚乾燥容易引發癢感不適,若寶寶因為搔癢而抓癢,反而使乾燥肌膚更容易受損,長期下來皮膚還會出現增厚產生苔癬化的現象,甚至引起皮膚感染,造成肌膚的二度傷害。此時應儘快找醫師予以治療。

尿布疹‧蘋果臉‧濕疹
寶寶的皮膚較薄,保濕功能也較差,肌膚受到外在刺激,就容易引發不適。除了上述兩大肌膚問題,最常見的還有尿布疹、濕疹、口水疹、以及秋冬換季容易產生的蘋果臉現象。

尿布疹
林聖傑醫師表示,當小屁屁長時間處在潮濕環境,在包尿布的區域特別容易引起皮膚發炎反應而出現紅色的疹子,寶寶的屁屁表面、大腿和尿尿等部位易發現這些疹子。主要原因是因為寶寶皮膚潮濕造成皮膚發炎,少數的肌膚有可能同時受到了感染。小屁屁一整天被尿布包覆著,長時間處在悶熱潮濕的狀態,此處酸鹼值較高,會活化糞便與尿中的蛋白?,而造成肌膚刺激,因此特別容易產生紅屁屁。勤換尿布,每次更換尿布都用清水適度的清潔屁屁,讓小屁屁保持乾淨、清爽,能改善及預防紅屁屁。

此外,建議可以適度的選用預防尿布疹的軟膏或含有氧化鋅成分的保養品,在清潔之後塗抹,讓肌膚形成保護膜,隔離尿尿與便便對肌膚的刺激,降低紅屁屁產生的機會。但是,勤換尿布,保持肌膚的透氣與清潔、乾爽舒適,才能完全拒絕紅屁屁產生喔!

蘋果臉
寶寶的皮膚較薄、保濕功能較差,秋冬換季時,因天氣溫度降低、環境濕度降低,裸露在外的臉部肌膚,特別容易產生乾裂脫皮、發炎紅腫,形成「蘋果臉」的現象。建議季節交替之際,可幫寶寶塗抹凡士林或不含香精的保濕產品,外出時讓寶寶戴帽子,以避免冷風直接吹拂臉部。

濕疹、口水疹、換季保養
當身體肌膚受到刺激且處於悶濕的環境,特別容易產生各種惱人的疹子。例如寶寶溢奶、流口水或是吃奶嘴導致唇部周圍經常滿佈口水,就容易產生各種濕疹、口水疹。這些疹子,只要確定不是因為細菌感染或疾病產生的症狀,可以透過日常的保養來改善。此外,由於寶寶肌膚保濕功能較差,秋冬換季時,也別忘了幫寶寶塗抹乳液或嬰兒油,避免讓身體肌膚處於乾燥缺水狀態,容易產生脫屑不適,讓爸媽看了也心疼。

~原文刊載於2010年9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育兒】繼發性感染!?

繼發性感染

寶寶若因搔癢而不停去抓患部,導致皮膚過敏抵抗力下降,抓傷肌膚後就會造成許多繼發性感染,例如受到金黃色葡萄球菌、念珠菌或病毒等感染。徐世達醫師特別提醒,不同病菌,使用的藥物也不同,像病毒造成的繼發性感染,不能使用類固醇藥物,醫師會給予抗病毒劑;而細菌感染是利用抗生素治療;黴菌感染則是使用抗黴菌藥;若治療錯誤,病毒還有可能跑到內臟,造成寶寶生命危險。

繼發性感染類別:

1.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

全身上下及頭皮都是有可能感染的部位。

2.念珠菌感染

耳朵或脖子等常出汗的地方,容易呈現一大片紅通通、衛星狀的病灶,會形成老一輩的人常常說的「月亮割耳朵」。

3.黴菌感染

造成皮癬症,患部極癢難耐,全身上下都可能感染,容易脫毛產生鱗屑。

4.病毒感染

會造成傳染性軟疣,全身上下都可能是患部,只要抓破傷口,病毒就會殘留在指甲縫裡,若寶寶再抓其他地方,就會跟著被感染。

5.濕疹性疱疹

疱疹會長在嘴巴附近,但有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疱疹會長在其他部位,例如脖子、軀幹、四肢,手也有可能會乾裂,除了長出汗疱之外,手紋也會很多。

6.白癬

好發位置在臉部,不太會癢,但也是一種異位性皮膚炎的表現。

注意事項

徐世達醫師表示,雖然造成異位性皮膚炎的主因是遺傳自家族的過敏體質,但是幫寶寶找出過敏原是最為重要的治療首要條件,爸爸媽媽可以帶寶寶到醫院檢測過敏原,平常避免使用彈簧床,挑選枕頭及被單時要選擇防螨材質。

徐世達醫師提到,在台灣最常見的過敏原即為塵螨,像是貓狗等有毛寵物,或是堆積灰塵的骯髒環境,都可能引發過敏免疫反應,甚至連黴菌也是常見過敏原之一,相較之下,反而食物過敏原較少。

一旦過敏,就可能因為天氣變化、溫度、溼度、悶熱及流汗而對身體產生影響,若天氣已經能影響皮膚的過敏情形,其實就代表過敏狀況已經相當不穩定。

此外,化學刺激物也是刺激過敏免疫反應的兇手,例如前陣子討論得沸沸揚揚的塑化劑,影響最大的其實是免疫系統,生殖系統只是一小部分;有些新衣服上也含有甲醛,所以當爸爸媽媽幫寶寶買了可愛的衣服回家之後,要記得先清洗過才給寶寶穿。

由於嬰幼兒時期的異位性皮膚炎不少都是由食物所引起的,所以國內也有規定6個月以下的寶寶,不管有無過敏,都鼓勵媽咪餵食母奶,不能添加副食品;假如媽媽無法親餵母乳,寶寶又出現臨床症狀,就要喝低過敏的部分水解蛋白嬰兒奶粉,等到6~9個月大,寶寶才能吃添加稀飯或米粉的副食品,9個月大以後再慢慢增加其他食材。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令媽咪困惑的乳牙問題

為什麼寶寶沒有蛀牙,卻是滿口大黑牙?不小心摔斷了牙,怎麼辦呢?想要寶寶頭型美,卻會讓日後長牙不順利?長牙一定會發燒,為什麼呢?乳牙稀疏日後換牙反而順利?林林種種的乳牙問題,就讓專家一一解答。

文/鍾碧芳;採訪諮詢/長庚醫院兒童牙科主治醫師陳麗萍

乳牙又黑又黃?
Dora媽咪覺得很奇怪,為什麼Dora乳牙的牙根部位有點黑黑的,刷也刷不掉、摳也摳不下來,當小Dora笑時,黑黑的牙齒特別明顯,讓媽咪超緊張,擔心日後會影響美觀。
有些寶寶的乳牙長出後,媽咪會發現怎麼乳牙上有些黑黑的?長庚醫院兒童牙科主治醫師陳麗萍指出,乳牙出現黑黑黃黃的原因,若排除為蛀牙情形,有可能是因為牙釉質或牙本質發育不良,但絕大多數都是因為牙齒染色所產生的色素沉澱。
這種色素沉澱在醫學上稱為「牙齒表面外在沉澱色素」,原因是口腔裡的特殊菌種、唾液的成分,或者經常飲用有色素的飲料(如咖啡、茶、可樂等)等所導致。陳麗萍醫師解釋,很多媽咪不懂寶寶口腔會有什麼細菌能讓牙齒變黑?說穿了,其實是來自照護者口腔的細菌傳給寶寶的;剛出生寶寶的口腔都是無菌狀態,等到開始吃副食品後,就會接觸照護者口腔內的細菌,這些細菌一旦侵入較容易出現牙齒染色體質的寶寶時,就會造成黑色素的沉澱。
至於清除方式,陳麗萍醫師說,一定要藉由牙醫師的慢速磨牙機與醫用磨石粉來去除才行,且通常換牙後,仍有可能再次出現。不過,清除乾淨後的牙齒能維持約一至兩年的時間,日後還是需要作好徹底的清潔工作,不要讓牙菌斑堆積;也要儘量減少色素多的飲料與食物,以免再次沉澱。

Tips
孕期服用四環黴素抗生素也易乳牙染色!
懷孕過程中,若使用四環黴素類抗生素,也會使得寶寶的牙齒出現永久性染色問題,不過陳麗萍醫師表示,現在使用這類抗生素的情況很少,尤其若醫師已知懷孕,更不會使用。

牙根斷了怎麼辦?
小昕正是學步階段,走路跌跌撞撞,一不小心就把門牙給撞斷了,媽咪趕緊送醫,卻發現牙根已經斷掉了!

正在學步的娃兒,稍不留意就容易摔倒跌傷,且最容易把門牙給撞傷。陳麗萍醫師指出,牙齒如果受到撞擊,有時外觀看起來好好的,但牙根卻可能已經出現斷裂,因此還是必須請牙科醫師進一步檢查或治療。
一般來說,寶寶的乳牙斷裂,首先必須先確定斷在哪個部位,通常比較容易斷的部位是前牙;陳麗萍醫師說,若真的是斷在牙根部位,也須看牙齒的動搖度,如果只是輕微的搖晃,可以先留在口腔內觀察,倘若牙齒已經出現移位甚至動搖度大,就需要整個拔除,因為乳牙無法固定,再加上日後仍會換發新牙,拔掉會是最好的選擇。有些情況則是乳牙牙根斷,但卻有最深層的一小段還留在牙齦裡時,也無須把它挖出清除,它會慢慢自行吸收。
至於媽咪比較擔心的日後恆齒長出來是否會變得難看?陳麗萍醫師提醒,如果乳牙斷的時候,其他的牙齒都還沒長出來,日後前面牙床寬度會受到擠壓,影響較大;但若是後面的大牙都已經長得差不多了,影響反而較小。

睡姿會影響齒列整齊嗎?
希望小蘋果臉型修長的蘋果媽咪,從小就讓她趴睡,但聽說趴睡比較容易出現暴牙,實在讓媽咪左右為難?

陳麗萍醫師表示,在臨床上確實會發現許多寶寶從小趴睡,牙弓形狀變得比較窄而尖,這樣會讓牙齒生長空間不足,使得日後長牙時,牙齒會擠在一起,形成齒列不整。不過在醫學上較少有類似的研究報告,畢竟牙齒會出現擁擠的現象,同時也與個人的牙床的寬度、牙齒的尺寸有關係,而這些大多是由基因來決定。

長牙會出現什麼症狀?
彤彤最近晚上都睡不好,經常起來哭鬧,有時體溫也偏高,難道這就是傳說中長牙一定會出現的症狀?
寶寶長牙時,有些媽咪會覺得怎麼症狀那麼多?有時發燒、腹瀉、脫水,或者晚上睡覺睡得不安穩等,到底長牙時,會出現哪些症狀?

陳麗萍醫師說,並不是每個寶寶都會出現所謂的「長牙症狀」。但若以症狀來判斷,最常出現的則為:腹瀉、發燒、皮膚起疹子、腸胃不適等,雖然原因不可考,但最有可能原因是因為長牙時牙床發癢,再加上長牙階段寶寶很愛東摸西摸,容易到處抓東西放進嘴裡而造成感染。
不過,因為寶寶處於長牙階段時,來自母體的免疫力已經開始下降,也正是容易感染疾病時期,因此,有些症狀的出現,或許是因為感染產生,不能完全歸咎於長牙。陳麗萍醫師提醒,若是因為長牙出現的不適症狀,通常會在24小時內消除,如果持續好幾天,就要排除長牙的問題。
至於若想減緩長牙的不舒服,可以將固齒器放進冰箱,讓他咬咬冰涼的東西,可以稍微降低他的不舒服感,若是嚴重者,也可吃止痛、解熱的藥水,症狀也可稍稍紓解。

乳牙長得慢,是因為鈣質補充太少?
小鏝頭已經10個月大了,卻連一顆小白牙都沒冒出來,隔壁的花花妹妹早在6個月大就冒牙了,是不是小鏝頭的鈣質補充不夠呢?

陳麗萍醫師表示,長牙速度的快慢與每個人的生長發育速度有關,一般來說,男生會較女生稍慢。沒有任何文獻上顯示,長牙的速度跟鈣質多寡有直接的關係,況且,現在的寶寶營養充足,鈣質補充已經相當足夠,甚至有些報導也指出,如果補鈣過度,反而容易阻礙其他營養素的吸收。

至於長牙速度什麼才是慢?或者慢到什麼程度就有問題?她解釋,通常寶寶是從6個月大開始萌發乳牙,大多是由下顎前門牙開始,等到2歲半至3歲左右長完20顆乳牙(上排10顆、下排10顆),但這之中會有半歲的差距。若是媽咪發現到了一歲半左右,寶寶還沒冒出小白牙時,可能需要請牙科醫師以X光確認,是否有其他發育不全的問題。不過通常若有問題,會伴隨其他的症狀,如毛囊稀疏、沒有汗腺等,因此,陳麗萍說,「媽咪真的只有等了」。

乳牙稀疏日後換牙比較順利?
堯堯的乳牙長得稀稀疏疏,雙胞胎的舜子乳牙卻整齊漂亮,但牙醫卻說堯堯以後長大換牙時,會比舜子來得順利且美觀?

也有些媽咪會發現,為何哥哥的乳牙長得稀稀疏疏,弟弟的乳牙卻整齊漂亮?陳麗萍醫師指出,乳牙的牙齒會較恆牙小,當乳牙稀疏時,反而有利於日後恆牙的生長,換牙會比較順利;但寶寶的乳牙若整齊漂亮,則換牙時反而較易因為沒有位置而不整齊。至於牙齒的生長,除了遺傳也與個人體質有關,因此,即使是雙胞胎兄弟也可能會有不同的牙齒形狀,強求不得。

~原文刊載於2009年7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明治奶粉驗出含放射性銫 將回收40萬罐

作者: NewTalk 新頭殼 | 新頭殼 – 2011年12月6日 下午3:32

新頭殼newtalk 2011.12.06 孔德廉/綜合報導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最大食品公司明治所公布的調查結果指出,該公司所生產的「明治STEP」奶粉每公斤含有30.8貝克(becquerel,Bq;國際放射性測量單位)的放射性物質銫,這也是自福島核災發生以來,首次從奶粉驗出放射性元素。

自今年3月日本福島核災發生後,許多國家即要求日本提供食品的放射性物質檢測證明書,而在今(6)日明治公司所公布的調查結果中,即指出該公司所生產的「明治STEP」奶粉中,每公斤被驗出含有30.8貝克的放射性元素銫。

對此,日本明治公司表示,這可能是由於製作奶粉的原料在進行乾燥處理時,混入了空氣中的銫。明治公司也強調,有問題的奶粉分別是保存期限到2012年10月4日、21日、22日、24日的奶粉。為了不讓大眾受到影響,他們將免費更換40萬罐奶粉。

此次事件雖然沒有超過日本政府所規定每公斤銫元素含量不得超過200貝克的標準,不過仍然有專家指出,嬰兒比一般成人更容易受到放射性物質的影響,政府應該重視。

日本厚生勞動省也立即做出回應,強調這是核災事故後首次從奶粉中檢測出銫。而針對這次奶粉中被驗出含有放射性元素的事件,日本政府也將會在近期替「嬰兒食品」設立更嚴格的標準。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媽咪們的寶貝有挑食的習慣嗎?
有研究顯示逼孩子吃飯兒童反而會挑食唷!
一項針對英國104 位母親的3至6歲小孩飲食行為調查發現,催促小孩吃飯將會讓他們容易變成偏食者。 研究也發現,兒童有情緒、家長想要用食物控制小孩行為或不鼓勵多元、平衡飲食的時候,孩子對食物禁忌情況也更常見。 
「健康的小孩有能力可以調整自己的飢餓和飽足」,英國羅浮堡大學資深心理學講師、該研究的作者Claire Farrow說,「這個結果支持了其他的研究,過去的研究顯示,如果雙親或照顧者忽略他們小孩所發出的飢餓或飽足訊息,當他們不餓時仍逼他們吃飯,通常小孩在未來就得花心力去調整適當的胃口」。 
至於對那些原本就已經挑嘴的小孩來說,「逼小孩吃東西會使問題更加惡化,在吃飯時間引起衝突,反而更對吃飯產生反感」所以如果小寶貝挑食的話,小編建議媽咪們用還是多用誘導的方式讓小寶貝多多嘗試囉!~

文章標籤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