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想和孩子腻在一起                                                                                                                                                                     007玩具圖書館創辦人 蔡延治

當你小的時候,是否曾經希望自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或寵兒?等你老了,是否希望有兒女承歡膝下? 親子關係是永久的,但親子間的感情不能只靠親情來維繫,還需用心經營。

小嬰兒從喝第一口奶,即開始建立人際關係。心理學者艾瑞克森(Erik. H. Erikson)提出人格發展的第一階段即為對人基本的信任與不信任,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建立對照顧者的信任感,照顧者若持不一致的態度,嬰兒則學習到世界是一個充滿危險的地方,他人是不可信任的。照顧者如何和孩子建立持續性的親密互動,安全依附關係的建立是重要一環。

根據許多的研究顯示,良好的親子關係,可以幫助孩子語言、人格、情緒等正常發展,也能提升人際互動的能力。影響親子互動的因素包括: 一、父母的特質,如年齡、健康情形、人格特質、婚姻和諧度、養兒育女的想法和態度、自己的童年經驗等;二、孩子的特質,如性別、排行、年齡、氣質、身體狀況等;三、當時環境狀況,如社會流行的養育哲學與方法、同儕壓力…等。該如何建立父母與孩子間的親密關係? 以下有幾個原則可以參考。

一、重質不重量的親密時刻

 溫馨歡樂的時光,不在量多,在質的考驗。每天半小時陪伴孩子一起看書說故事、玩玩具、猜謎語、講笑話、聽音樂、跳舞、打球、玩辦家家酒(角色扮演)、抱抱…等都可以,重要的是這半小時,父母必須「人在心也在」。因為即使長時間相處,但是敷衍的態度和互動,並不能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

 二、親子共同活動的選擇---親子共玩

孩子和玩具是天生一對,以「玩具」為媒介的「親子共玩」方式,是最自然的互動方式。此時,父母的任務在提供適當的玩具和環境,讓孩子可以自由挑選「玩」的時機和「玩」的組合,孩子就可以從玩玩具中自我挑戰和學習。親子共玩時,孩子需要會隨時敏銳回應的大人,所以在陪孩子玩時,不是看著他玩,也不是指示他該怎麼玩,而是和他一起找出玩這個玩具的樂趣。「快樂的童年」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孩子會長大,透過「親子共玩」做個不妨礙孩子自動自發的父母,也讓孩子玩出大能力。
三、親子同步成長
良好的親子關係建立在信任的經驗和愛的感受上,親子同步成長是營造溫馨家庭的良方,和孩子一起成長,依孩子的年齡給予彈性空間,才能促成親密的親子關係。親子一起做一些事情或活動,即使沒有做甚麼看起來有意義的事情,只要是親子在一起共同參與,對親子之間仍然具有連繫彼此感情的重要意義,也就是親子有一段共同擁有的時光和可貴的共同記憶。
我和自己的孩子有一個共同的回憶,就是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一起編了一篇「一隻小豬」的故事。這個故事的發展延續了半年多,只要有空檔,孩子們就會央求繼續說故事的”然後呢?”天馬行空的情節,加上孩子無厘頭的幽默,透過編故事的媒介,讓我們親子因為故事內容和要聽故事當下,很快就拉近彼此的關係,進入親子間的親暱,到現在仍然令人難忘。而這樣的親子關係,其實是複製我自己的童年經驗。當時年輕的父親,在放假的日子,經常和我們這些小蘿蔔頭窩在被窩裡講水滸傳、西遊記、封神榜、三國演義…。讓我的童年充滿奇異的幻想,也建立牢不可破的親子關係。除了說故事,父親還會幫我們綁風箏、做花燈、做紙玩具、放鞭炮、吹口琴讓我們唱歌等。冬至搓湯圓的日子,我們更期待他幫我們每一個孩子做一個指定造型的湯圓,像母雞孵蛋、小茶壺、七層寶塔、金元寶等,這些都是節日時的快樂期待。有了快樂經驗的親子關係,即使有不可冒犯必須執行的家規,犯錯必罰,讓我們學會遵守社會規範,親子的關係並不會因此受到傷害。
建立和保持每天和孩子聊天的習慣,可以聊自己今天的見聞、工作上的喜怒哀樂、親朋好友的相處、公益活動的投入…等,孩子不一定都聽得懂,但是,這樣的聊天習慣和親子互動模式,在不知不覺中建立了。現在我的孩子都大了,也各自有其朋友和發展空間,我們約好每周五晚上到外面聚餐,大家都期待這一餐的佳餚和輕鬆的聊天氣氛,成了現階段親子膩在一起的方式。在孩子幼年期經常膩在一起的親子,長大後,即使遇到課業壓力、情緒衝突或青春期的反叛,都能有足夠的信任基礎化解危機。而父母的每一句話,在孩子心目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多對孩子說好話、鼓勵的話、關心的話,自然會在孩子的心中埋下親密的親子種子。



 
 







arrow
arrow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