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寶寶養不胖,怎麼辦? |
嬰兒肥就是肥,嬰兒時期過度肥胖,會增加成長後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這個觀念已經廣為新時代父母所接受。但是,如果寶寶的身高、體重都不在「標準之上」,被長輩認為是「瘦巴巴」的小孩,新手父母難免也會擔心並感到困擾:我家寶寶怎麼養不胖?寶寶的營養攝取是否足夠?身高比人矮,對寶寶日後的成長學習是否會有不良影響?寶寶是否有「生長遲緩」的問題?需要接受治療 |
Question
大部分新手父母都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在6個月大之前,寶寶的體重、身高不斷的在成長,6個月大開始吃副食品之後,體重、身高的增長反而趨緩,是不是吃的不夠?副食品不夠營養?還是ㄋㄟㄋㄟ喝得不夠?
身高有增加體重沒增加
林口長庚兒童醫院兒童內分泌科主治醫師范揚灝表示,寶寶身高、體重的增長在1歲以前主要與營養、餵養方式有關,1歲以後則與父母遺傳、基因等因素有關。熱量攝取不夠首先就會影響寶寶的體重增長,再來是身長與頭圍的增長。也就是說,如果寶寶的身高有在增長,體重卻沒有增加或增加的情況不理想,就有可能是營養、熱量攝取不足寶寶身體所需,造成寶寶「高而瘦」的體型。
體重有增加身高沒增加
但如果是體重有增加而身高沒有增加或增加的情況不理想,則要擔心是否有內分泌異常的問題,范揚灝醫師表示,例如生長素缺乏、甲狀腺低能症、骨骼發育異常等,都可能造成寶寶「矮而胖」的體型。
體重、身高不與他人做比較
父母難免都會擔心孩子吃不飽,長不大,究竟長多少才算是理想,符合標準呢?范揚灝醫師表示,一般上,醫師會透過寶寶手冊內的成長曲線圖來對照寶寶頭圍、身高、體重的成長曲線,以評估寶寶的成長情況。
雖然近日有媒體報導,指出國內的生長曲線圖誤用40年,而國健局兒童健康推展委員會也將在今年採用WHO(世界衛生組織)的新版標準,但是,媽咪仍然可以將原有的生長曲線圖作為參考依據,因為,要判斷寶寶是否有生長遲緩,必須是與自己過去一段時間的成長情況和現在的成長情況做比較,而不是與他人做比較。
成長曲線未偏離
只要寶寶的頭圍、身高、體重成長在某一段時間內並未偏離成長曲線圖,或是下滑兩個百分位以上,或是低於百分之三的成長曲線,大可不必擔心寶寶有生長遲緩的問題。
「遲緩」是動態的過程
范揚灝醫師進一步解釋道:因為「生長遲緩」是一種動態的過程,必須評估寶寶自己在一段時間內身高、體重的成長情況來做比較,而不是與其他的同齡寶寶做比較。舉例來說,A寶寶身高為90公分,而同齡的B寶寶身高為100公分,一年後A寶寶長了5公分而B寶寶長了1公分,雖然B寶寶的身高仍比A寶寶為高,但B寶寶的成長情況就有「遲緩」的疑慮。
過量鈣片增加腎臟負擔
擔心寶寶長不高,有些家長會給寶寶吃鈣片或鈣粉來補鈣,范揚灝醫師表示,門診中發現有些寶寶的尿液檢驗出過量的草酸鈣結晶,顯示體內的鈣質攝取過量,常是因為照護者給寶寶額外攝取鈣片所致。他說,1歲以下寶寶的腎功能發育仍未成熟,加上寶寶水分攝取不足,這時候又額外給寶寶吃鈣片或鈣粉時,容易增加寶寶腎臟的負擔,因此不建議照護者這麼做。
他說,一來身高的增長不只是需要鈣質,也需要其他的蛋白質及營養素,如果想要給寶寶補鈣,建議等到寶寶腎臟發育成熟之後(2歲以後)再添加,並且不宜每天服用,同時也要確保寶寶攝取足夠的水分,以免增加腎臟負擔。
Answer
point1 檢視副食品菜單及餵食方式
上文提到,寶寶1歲以前的身高、體重增長主要與營養攝取有關。特別是當寶寶開始吃副食品之後,奶量的攝取會漸漸減少,這時候如果寶寶的體重、身高增長情況不理想,父母就必須檢視寶寶的副食品菜單以及餵食方式。
范揚灝醫師表示,寶寶6個月大以後,白天睡眠的時間會減少,活動的時間變長,體力消耗大,只喝ㄋㄟㄋㄟ就容易熱量攝取不足。長期下來,就會發現寶寶的體重有停滯或成長緩慢的情況,嚴重營養不良時,則會連帶的影響身高及頭圍的增長表現。
point2 只喝湯容易蛋白質攝取不足
此外,常見許多長輩習慣只給寶寶喝肉湯或是吃以大骨湯熬煮的稀飯,卻沒有給寶寶吃肉或菜。范揚灝醫師表示,只喝湯或吃稀飯是無法提供足夠寶寶身體所需的蛋白質的,將肉、菜處理得適合寶寶吃,除了能夠提供寶寶豐富的蛋白質和其他的營養外,也能訓練寶寶的咀嚼能力。
point3 謹記定時定量餵食
對於一些家長反應說寶寶不愛吃東西,食欲不佳。追根究底會發現,這些寶寶多數是以少量多餐的方式進食。范揚灝醫師表示,其實食欲與血糖有關,一天之中,血液中的葡萄糖有高有低,才能引發人的食欲,如果血液中葡萄糖指數長時間維持在相同水平,人們就不容易感到飢餓,自然不會引發食欲。
由於擔心寶寶吃得不夠,家長容易在三餐之外又提供寶寶小點心或是喝ㄋㄟㄋㄟ,結果寶寶在該吃正餐的時間並沒有饑餓感,當然也就吃得少。長期以少量多餐方式餵食,寶寶不容易感到飢餓,每餐都吃得不多,反而容易導致總熱量攝取不足,體重、身高的增長情況自然不理想。
point4 掌握5大餵食技巧
范揚灝醫師建議新手父母應掌握餵食技巧,包括必須將食物處理得適合寶寶吞嚥、咀嚼(有關寶寶副食品質地標準,《媽媽寶寶》雜誌第258期,2008年8月號有完整介紹。);讓寶寶在餐桌上與大人一起進食,能夠提升寶寶對食物的興趣。此外,如果寶寶不想吃也不要勉強進食,避免寶寶對食物產生排斥的心理,造成餵食困難。每次餵食以一個小時為原則,如果超過一個小時寶寶沒有吃完,就等到下一餐時間到了再餵食,並謹記兩餐之間勿給寶寶吃其他食物,以免影響寶寶下一餐的食欲。
小叮嚀
范揚灝醫師表示,1歲以前,寶寶在注射疫苗時都會進行健康評估,測量頭圍、身高、體重,新手父母反而不太需要擔心寶寶的成長情況。1歲以後,父母更應留意寶寶的成長情形,定期紀錄寶寶的身高、體重變化,如果發現寶寶的身高增長情況不理想,例如身長在半年內都沒在長,應請小兒科醫師協助評估,以確認寶寶是否生長遲緩。
point5 喝奶次數慢慢遞減
隨著寶寶的成長,開始進入吃副食品階段後,每天奶量應如何增減往往令媽媽們感到困擾,不給寶寶喝ㄋㄟㄋㄟ又擔心寶寶吃不飽。范揚灝醫師,6個月大以後開始添加副食品時,寶寶一天的ㄋㄟㄋㄟ應該慢慢減少到一天三次,即早上、午睡前、晚上睡前各一次。
1歲以後,ㄋㄟㄋㄟ應該減少到只有早上起床及晚上睡前各1次,其他時間應以半固體或固體食物為主。到了1歲半以後,寶寶一天三餐的主食應該與大人相同。如果增加副食品之後,寶寶體重增長情況仍然不理想,建議請教小兒科醫師做進一步檢查。
治療方式因病而異
被診斷為生長遲緩時,醫師會根據寶寶過去的疾病史與現在的健康狀況做評估,來決定檢查方向,再對症下藥。范揚灝醫師表示,1歲以下寶寶生長遲緩的原因,多數是疾病造成的,例如重型海洋性貧血、癌症、心臟病、先天性代謝異常、腦神經病變等,其病症的確認、診斷及治療對小兒科醫師而言,都是一項大挑戰。
~原文刊載於2009年01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