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食品保健系講師 胡淑慧


飲食內容、飲食習慣是從小於家中養成的,因此幼兒照顧者對幼兒營養需求的瞭解、食物營養的認識、餐點烹調原理與搭配技巧等等有正確的認識是很重要的。
每個人難免對某一兩種食物有強烈的喜愛與厭惡;對幼兒而言,從添加副食品到逐漸增加食物種類,由於各類食物種類繁多,不吃這一種,就吃其他種代替,因此一般要消弭偏食現象其實不難;但若是某一類食物完全不吃(例如蔬菜類都不吃),就會造成營養素不均衡,得另外討論;大多數的情形都有方法可以調整。
首先幼兒照顧者要明瞭每日供應給幼兒的食物種類與份量;瞭解後,幼兒不吃某種食物,就換成同類其他食物,同樣也可以獲得該類食物的營養;幼兒若特別喜愛某種食物,就試著將其他食物與之技巧性的一起供餐,也許可以修正孩子對該食物的觀感;或者隔一段時間之後改變食物的性狀,您可以試試不同方法,選擇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
到底孩子得吃多少才是適當量?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的建議,如表所列。一日飲食分配在三餐、點心中,建議點心亦能以水果、蛋白質、纖維質、全穀根莖類兼具為宜。
 

不論幾歲的幼兒都必須從六大類食物中獲取一天所需營養素,這六大類分別為:奶類、全穀根莖類(主食)、蔬菜類、水果類、豆魚肉蛋類、油脂類(含堅果種子類)。
看看上述這些食物是不是種類繁多,互相搭配起來千變萬化,再加上烹調法、食材顏色,孩子不被你的餐點吸引才怪。
一、對孩子正向說明身體健康與食物營養的故事:孩子是需要教育的,大人平時可利用繪本、故事書、圖片、角色扮演等各種幼兒可以理解的方式讓其明瞭各種食物對人體都有它的功用存在;同時要在孩子面前廣泛的攝取各類食物,即使是自己不愛吃的食物,也要表情自然地吃一兩口,以為表率。

二、讓孩子參與買菜、認識食物、製作餐點:讓幼兒摸摸食材、聞聞生的味道、嚐嚐煮熟的味道;母親作菜時,讓孩子參與,『這是我跟媽媽一起買的菜、這是我作的』、『我作的我吃完、希望他人一起分享』這種良好感覺會正向循環,同時讓孩子吃掉他作的成品,即使他只有幫忙攪拌,也會讓他很有成就感。

三、注意烹調方法的變化、簡單調味、供餐溫度:採用最簡單、便利的烹調法,以減少營養素流失,也可節省製作餐點者的時間與精力。例如燙、煮、蒸、炒,將米、高湯、魚肉丁、四色蔬菜丁、1/2個生蛋一起拌勻,以電鍋蒸熟,以造型碗倒扣出,上灑海苔絲妝點造型,就很吸引人。記得餐點要降溫後才供餐。

四、注意各類食材色彩、形狀、切割大小、軟硬度的搭配:幼兒是視覺動物,同樣是三明治,將土司壓成圓形、花形,即使內餡一樣,孩子就一副很想吃的樣子;更何況在全麥土司上頭再擠上眼睛、鼻子,更是令人無法抗拒。在托兒園所供餐實務上,這作法確實明顯奏效。

五、利用幼兒喜愛的專屬餐具、碗盤盛裝餐點,分散其注意不喜愛食材此事,達成供餐。

六、利用同儕團體的力量:大家一起吃,你會發現你家的孩子也會跟著吃。

七、將不喜愛的食材改變形式供餐:例如做成餃子餡,不凸顯該食材的味道;或與麵糊混合調味,煎成麵餅;搭配喜愛的食材呈現,把喜愛的食材比例放大、不喜愛的食材比例縮小,再漸次增加,或執行數次後或再增加比例。

八、幼兒非常不喜歡吃的某一兩種食物,放棄供餐:不吃青椒,就用其他綠色蔬菜代替,至於營養不均衡,犯不著為了這一兩種食材破壞用餐情緒、讓親子關係緊張

九、增加活動量、在幼兒餓時才給孩子,你要他吃的餐點:活動量不夠,熱量沒有完全消化導致沒有餓感,當然不想吃甚或挑食物吃。幼兒照顧者、幼兒園所應調整課程安排、增加活動量才是根本解決之道。幼兒不想吃時,就不要強迫他吃,一、二餐不吃不會造成營養不良,也不會造成傷害,人的身體都有自我調控能量需求的能力。正常情況下,孩子兩餐不吃一定會覺得餓了,屆時再給他該吃的餐點;肚子餓,什麼食物都會吃的。大人絕對不能心軟,有些阿公、阿媽心疼孫子就給零食吃,這樣的作法就達不成效果。

善用均衡飲食、同類食物互相替換、『少量多種類』的供餐原則,孩子的偏食現象就會減少;以上建議可以採用適用的為之,希望對您有用囉!
  








arrow
arrow

    安咕媽咪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